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尼亚各港口的拥挤,申请派遣船队总是十万火急却又不是互相协调的,英方的空袭,日益增长的敌潜艇活动,英舰夜间突袭的危险,水区狭窄而航运紧张,再加上最难处理的堆积如山的补给品——所有这些因素都凑合在一起,迫使海军在运用其每一种资源,因而严重地消耗其装备和精力。使工作更加棘手的是我们同时还要应付其他方面同样重要和同样迫切的需要,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为补给利比亚而有增无已的负担。
在这种形势下横越下亚德里亚海的交通线不仅需要各种吨位的货船,而且还需要大批的军舰,特别是直接用于护航方面的。以布林迪西港和塔兰托港为基地的巡洋舰必须每次当运兵船队出海以及每次有些什么风吹草动的警报发生时,出发到奥特朗托海峡去巡逻。永久性的巡逻则由为数众多的小军舰去执行。由于派遣潜艇到奥特朗托海峡以南进行侦察,这就部分补救了缺乏夜间侦察机的缺点。每次有了英国潜艇活动的报告,便得对该地区进行几天紧张的猎潜活动。发现英潜艇布了水雷,扫雷艇便忙得不可开交。再则,当补给是属于特别重要的性质时,海军不仅立即派出船队而且还出动巡洋舰、驱逐舰等去协助运货。
就海军所做的工作而论,其成绩不独令人完全满意而且还体现了战时显著的成就。对于希腊—阿尔巴尼亚前线的补给和增援,事实上其数量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可是尽管有了这一切的困难和危险,这条交通线的损失却是最小限度的。下列关于从意大利诸港到希腊—阿尔巴尼亚海岸诸港的航运数字,说明了这个问题。直到希腊战役结束为止即1941年4 月30日止的航运数字,还没有把回程的装载量包括在内。损失的百分比写在括弧里面。计运出:516;440 名兵员(0。18),510;688 吨的战争器材(0。2 ),87;092头驮载和曳引的牲口(0 ),15;951辆普通和战斗车辆(0。55)。为直接支援这条交通线,意大利军舰担任了1;070 次的护航任务,间接掩护航运的工作还不算在内。
必须指出,在希腊占领之后,海军还必须继续执行对该地区的后勤工作。因此到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为止,送抵阿尔巴尼亚—希腊战场的军队达895;441 人,补给达1;387;537 吨。损失的总额是最小限度的——计人员为0。2 %,物资为0。5 %。
(1940年)11月末,在陆军要求下,海军开始了新的活动。这个任务是对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海岸阵地进行经常的轰击。除此之外,以多德康尼斯群岛为基地的意大利军舰还要对希腊舰船和爱琴群岛的海岸阵地时常进行攻击。
对希战争的许多战略后果之一是使意属的多德康尼斯群岛陷于孤立。该岛的居民和守备军队终于开始要依赖本国的种种补给,数量不大而必要性却不少。当时的情况使派遣船队成为极其沉重的负担。为此便把潜艇来进行小量的运输,潜艇装载量一般只有50吨,因此有必要采取其他办法。于是3 艘各约1;200 吨的小型电动汽船“卡林诺”号、“卡利太亚”号和“兰姆三世”号便改装为在没有护航下偷越英封锁线之用。
第一次偷航由“卡林诺”号于1940年12月1 日从那不勒斯港开航于五日后到达勒罗斯岛而没有为敌人所发觉。这个方法证明是行得通的,于是在占领希腊之前,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实施,而从未遭到损失,其结果一共偷越封锁线16次并成功地卸下16;190吨的货物。
这些旅程是通过各种各式的计谋来完成的,但其中最突出的一次无疑是季奥贝少校所经历的。当他正在通过卡索斯海峡进入爱琴海之际,他望见在雨雾中有一支戒备森严的英国船队就在不远之处,英船队也是驶往希腊故其航线与意舰同。季奥贝少校利用视界甚低而英船众多的有利条件,便混在英船队之中进入爱琴海,直到他找到机会方才溜之大吉。他安然抵达目的地。
尽管处境孤立并有由此产生的一些困难,那些以勒罗斯岛为基地的意水面军舰和潜艇好几次威胁着英国从埃及到爱琴海的补给线,虽然具体成效不大,而这种活动迫使英方不得不以更多的力量来保护其船队。
也许就是为了这个缘故,在2 月的最后几天里,英国企图占领位于罗德岛和塞浦路斯之间的意属卡斯特洛里佐岛。2 月25日天快亮时一支由约500 名英军编成的特种突击队,在一个分队巡洋舰的掩护下,从一艘登陆舰登上卡斯特洛里佐岛海岸。守备该岛的几十名意大利水兵和海关税警在岛上高地设置阵地竭力抵抗,同时以无线电求援。当天下午,意驱逐舰“塞拉”号和“克里斯波”号以及护航驱逐舰“卢波”号和“林切”号装载240 名兵士向罗德岛驶去。这些军舰在比昂凯尔里司令指挥下,于夜间抵达卡斯特洛里佐岛,并以“卢波”号开进小小的港口开始卸下军队。可是风浪陡起,不得不停止起卸,并迫使诸舰驶回罗德岛去。2 月27日上午天气一转好,“卢波”号,“林切”号和两艘鱼雷快艇便回到卡斯特洛里佐岛卸下其余的军队。日出时英军已被包围并处于意舰炮击之下。此时“克里斯波”号和“塞拉”号又运到更多的兵员和武器。第二天上午残余的英军便投降了。克宁汉上将在写给伦敦为此役败北辩解的信中说,意军的“反应极其强烈而且充满冒险的精神,”并批评英方整个行动是一团糟的。(见《克宁汉自传》第316 页)
梅拉诺的会谈
直到此时为止,德意双方都认为彼此的战争活动是互相独立的,因而除了主要是为了象征和为了宣传价值的少数一些合作姿态之外,关于作战目的是各有怀抱的。事实上每一方都极力不使对方知道其计划。在意大利方面,当认识到战争不是短期可以结束的时候,这个事实便十分明显,那便是意大利在其所最缺乏的武器和原料方面不得不越来越依赖于其盟友的接济。尽管这样,意大利人对于与德国人进行十分密切的合作,却是十分动摇而深怀忧虑的,因为德国人不是真心真意提供意方所需要的武器和战争器材,而是派遣完全装备的德国部队和整套参谋人员如第10航空兵团和非洲军团之类,装做满足意方申请的姿态到意大利来的。这个政策显然是为了要逐渐渗透意大利的战争机器以便引导它使符合于德国的利益,因此便常常和意大利的利益发生矛盾。其结果使意大利的最高统帅部感到进退两难,要么接受或多或少扩张性的德国入侵,要么便得拒绝那越来越需要的物质援助。
同样的畏惧也存在于意海军方面,而且还有更多的理由。德国不是一个重要的海军强国,要意大利海军忍受德国人来干涉其内部事务以便从德国换取为意方所需要的若干仪器,这是荒谬到不可思议的。既然除了少数高度专门化的技术项目之外,无论现在还是以后,意海军没有什么可从德海军学到的东西,那么容忍干涉便更其滑稽的了。直到此时为止,两国海军之间的接触,只不过是表面的,分别在柏林和罗马互派海军联络团罢了。这些联络团的成员不外是观察员的身份罢了。
1941年1 月,两国海军,尽管各自完全保持行动的自由直到最后为止,却感到有进一步互相了解之必要,尤其是由于德国在希腊的作战使它第一次把德占的地区扩张到地中海海岸上来。在意大利方面,则希望通过这次新的协商来解决取得燃料补充的严重问题。因此,1941年2 月中旬,意海军参谋长里卡迪上将便和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大将各自带参谋人员在梅拉诺举行为期三日的会谈。会谈的目的据称是为了交换战争经验的看法和情报,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上述的各自的意图。
我们在前面说过,意大利海军在开始战争时只储藏了约1;860;000 吨的燃料油,不管怎样节用,到了人们明确战争是长期性的时候,1;000;000 吨的后备燃料已经用去了,这时是1941年2 月即开战后的第九个月。按这个消耗率推算,到1941年夏天意大利海军便不得不停止活动了。这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消说,已经向最高统帅部做过多次的报告了,但在和德国磋商中一直没有达成任何可靠的协议。因此人们希望在和德国海军首脑直接谈判中,可能会使问题获得满意的解决。的确梅拉诺的会谈中,德海军雷德大将对此很感兴趣,到了1941年春季便有相当分量的燃料油开始从德国运来了,虽然离开为作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还远得很。海军总部业已被迫同意把海军平均每月消耗油量定为100;000 吨,这只是正常活动情况下必需量的一半。在实际上又为这种或那种原因使每月所得的平均油量降低到50;000吨的水平,即仅达需要量的四分之一。发油量不仅低于正常的要求,而且在一些时候,弄得大大降低作战的效果。
事实上1941年夏天从德国只运来103;000 吨的燃料油,意大利的后备油则完全用尽了。从那时起意海军被迫处于来多少燃料油做多少活动的地步。遇到来油愆期或不继之时,舰队活动便完全瘫痪了。往后我们将看到1941年末燃料危机达到什么程度,而到了1942年中则真真陷于山穷水尽的绝境。
在梅拉诺会谈中,德国代表夸耀他们在北海的战绩,并指摘意海军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意代表则剖析形势指出北海的情况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地中海相提并论的,意方接着指出意大利舰队有必要保持其迄今的作战指导方针,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方才可以改变原定的方针,而这种特殊情况至今还没有出现过。
这里必须简略交代一下,意海军总部必须遵守意最高统帅部下达的总训令和具体命令。所有这些指示,都不许把战列舰拿来冒划不来的危险,因为墨索里尼要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来作为和平谈判的后盾。在这里我们不能详述这些指示对意大利海军的作战影响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