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份“通缉令”里,充满了唯心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丝毫感觉不到古人对鬼有什么畏惧。他们有充分的信心和五花八门的方法来对付鬼怪。有人把他们驱逐鬼怪所用的工具分了分类,有这样几种:树木野草类、五谷中药类、家畜粪便类、土石沙灰类、兵器水火类。都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在驱逐鬼怪时,也不需要借助专业人士、符咒等,几乎是空手捣腾捣腾,就把鬼给收拾了。
活生生的材料说明,古代确实存在“家为巫史”,也就是人人都会巫术的情况;驱逐鬼怪并没有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只是纯粹的技术;人和鬼怪生活在同一个空间,经常打交道,也就没什么恐惧感了。
在很大程度上,人只是对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老祖宗们相信有鬼,并且认为能轻而易举地看到鬼、接触鬼,鬼不是未知世界的东西,那就没必要害怕了。我们现代人不相信有鬼,除了科学的解释外,在更大程度上是把鬼推到未知世界,推到另一个空间,这样反而会感到害怕。就像看恐怖片,最恐惧的时刻其实是不知道将发生什么的时候,真到有人或鬼窜出来,也不过是青面獠牙,在大多数时候,对鲜血淋漓的恶心多于恐怖。
这样看来,究竟WHO怕WHO?
◎ 拒绝与狐狸精谈道理
在所有的妖怪中,狐狸精是最与人接近的一种。
我们曾经说过,古人对妖怪一律赶尽杀绝,连吃掉的都有,但是对于狐妖或狐仙,即便触犯了人,很多时候也不会被杀掉,更不用说吃了。在古人看来,狐狸是很有点灵性的,这种灵性不仅使狐狸比其他动物高了那么一点点,而且,可以说,人对狐狸有一种微妙的、很难言说的同类感觉。
《聊斋志异》中关于狐仙的故事非常多,他们大部分都能与人和平相处,共同生活。除了因为修炼而有特别的法术,狐仙与普通人几乎没什么差别。但如果追本溯源,这远不是狐狸精的本来面目。
狐狸精最早以祥瑞的形象出场。说起它们的祖上,那可比现在风光多了。狐狸精对中国第一代王朝——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的贡献。治水的大禹,整天忙着工作,没工夫泡MM,有一次走到涂山,看到一只九尾白狐,意有所动(九尾意味着子孙众多),就在此地娶妻生子。后来,各地的大禹庙都说涂山在自己这里,九尾狐也在这里——抢着跟狐狸精攀亲戚。
狐狸在汉代的地位最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什么的一起成为祥瑞之一,这大概与汉代人喜欢到处跟神仙套近乎有关。还有人上纲上线,总结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着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但是,狐狸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汉代灭亡之后,祥瑞的在版编目急剧萎缩。狐狸的地位也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要把狐狸批烂批臭的言辞。按照当时的规矩,一定是用生活作风问题作抓手,所以,狐狸成了著名的淫兽,几乎没法翻身。
修仙术兴盛之后,狐狸又成为修仙的先锋。修仙一要讲究缘分,二要讲究灵气。因为狐狸在动物界的灵性一等一,所以动物修仙的责任,理所当然地落在了狐狸身上。从人这方面看,想修成神仙,却不愿意投入金钱和时间,又懒得研习复杂的的修仙理论书籍,那么编点狐狸精修仙的故事,讲一讲,听一听,也能达到替代性的满足。这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
人不是个个都能成神仙的,狐狸也不例外。狐狸要修仙,首先要举行资格认证。据说是泰山娘娘每年举行一次狐狸精考试,试题不是世俗的八股文,而是讲究性灵的诗词歌赋。只有会写美文的才能成为生员,不通文理的称为野狐。野狐谈禅在佛教里也是旁门左道,修仙的资格证书当然也没份。
成为生员不过是拿到修仙许可证,后面的路还长呢!曾经有一位狐仙对人陈述修仙的艰难:
“我们狐狸要学仙最难,要先学人形,再学人说话;学人说话之前,还要把四海九州的鸟语先学全,无一不精,才能学会人说话。这就要花掉五百年的工夫。而且在这期间,操行得分还要是优。你们人类多舒坦,凭空就比我们少修炼五百年。要是祖上积德,三代都是贵族、名作家,修炼时间还可以打个对折,算起来,有些人只要两百年就能成仙,你们人类还嫌辛苦漫长,不肯用功,真是资源浪费,昏头了。”
狐狸修仙先要炼形,就是炼成人形,我们熟知的“狐狸尾巴,时不时会露出来”,说的就是炼形炼到一半的尴尬情景。有些狐狸精因为尾巴问题不能成仙,还要请人给她做断尾手术,这样又多少满足了人类的优越感。有的狐狸精已经炼成人身,但头还是狐狸头,晚上修炼时脱下狐皮,等天亮时再披上成为狐狸。
炼形只是完成硬件,还有软件,就是德行的修养。狐狸精为了生存、修仙,不仅要勤于修炼,还要讲求“修齐治平”。修炼成人形不容易,要是不小心做点坏事,多少年的心血会全都白费。所以有些狐狸精拼命做好事,来积攒点阴德。有一对狐狸姐妹,二十年如一日帮助一位大嫂推磨,才被上帝嘉许,特批为狐仙。
有时,在对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方面,狐狸精甚至比人还极端。清朝时,山西有一位姓孙的富商,接纳了姓胡的一家租住。孙富翁与胡氏全家一接触,就猜到他们是狐仙。胡氏持家极严,每天都要读《道德经》和王阳明的《语录》,整日讲求心性问题。孙家的人都叫他们“狐道学”。可是有一天,胡家的孙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对孙家的丫鬟进行性骚扰,丫鬟去胡氏那里告状。胡氏说:
“你放心,我会收拾这小崽子的。”
第二天,胡氏一家离奇失踪。孙家的人在他们租的房子里发现作为房租的三十两银子,还有一只掐死的小狐狸精。讲求道学到这种地步,即使朱熹、王阳明再世也未必做得到。
狐狸精的修炼过程与人的修炼过程差不多,也分不同的档次。最高的是吸取日月之精华,内结金丹,然后羽化登仙,但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缘分;其次是采补术,利用人类帮助自己修炼,但是损人利己,往往会遭天谴;第三档是乘人睡觉时,吸取人的鼻息,就像蜜蜂采蜜,自己得到修炼,同时也无损于人类。
修炼经常要与人打交道,所以很容易产生人狐之恋。从狐狸精的角度看,这是为了采阳补阴;从男人的角度看,这也多少满足了自己的欲望。狐狸精行采补术,风险极大,一旦当事人发觉,采取手段报复,狐狸精几百年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人狐恋爱的故事,我觉得多半是书生们在准备科举考试的时候编出来的,试想一下:一位贫寒的秀才,窗前苦读,有狐仙来打理生活,不仅衣食无忧,还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香艳景象,读书人谁不渴望?)
修仙真不容易啊!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狐力、财力、物力,还要躲避和尚、道士、捉鬼的钟馗、雷神的追杀。
有一位会作法的和尚,因为有克制狐狸精的法器和咒语,经常四处大捉狐狸精。有时候,狐狸精想来报复他,但是由于法器和咒语的威力太大,它们多半不能抵挡。后来,有一个老太太来求和尚捉狐狸精,和尚拿出照妖镜,确认老太太不是狐狸精,于是放心地跟她走。不料走到一个湖边时,老太太突然抢走他的法器,扔进湖里,和尚正在懊恼,突然间成群的狐狸精大举出现,一时间板砖横飞,把和尚砸得满脸花。幸好他还记得咒语,狐狸精不能近身,否则小命不保。和尚狼狈逃回庙里,第二天就灰头土脸地溜走了。原来,老太太确实是人,但她女儿爱上了一位狐帅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爱女及狐,于是替姑爷设下了这么个十面埋伏阵。
人和狐狸精的关系,大概有点像《鹿鼎记》里康熙和韦小宝的关系。在康熙看来,韦小宝处处都不如自己,办事还这么妥帖,要是自己出马,还不是手到擒来。人对狐狸精也是如此,一只小小的狐狸精,再有灵性也不能跟万物之灵长相比,连狐狸精都能修成正果,咱们人类来练,还不是小CASE吗?而且狐狸精修仙,必须借助人类,有人往往因此得到意外的好处:良田美宅,美女在怀,长生不老,这些不都是人类最世俗的愿望吗?
小小的狐狸,寄托了人类多少因为偷懒而产生的理想,你们能不努力吗?
◎ 地狱是容易的
人有所居,鬼有所聚。鬼的会所在哪里呢?
最早接纳鬼魂的是大西北,确切一点说是昆仑山。昆仑山既是神仙会所,也是鬼魂的聚居区。就像纽约,既有华尔街上的豪富,也有庞大的贫民窟。适合淘金的地方,成功人士进入上流社会,失败的就做乞丐,成王败寇,这没什么好抱怨的。
也许在当时的人看来,神仙属于公共资源,对神仙的安排是形象工程,所以神仙会所的物业管理特别起劲,评星级,创品牌;而对鬼魂,人们认为属于私人产业,只要把祖先牌位供好就万事大吉,所以对于鬼魂的管理,从立法到行政都严重地滞后。
先秦时代,不仅没有什么像样的官方组织来管束鬼魂,连民间组织也比较少见。老百姓对待鬼魂基本上是见招拆招,遇到孤魂野鬼就简单地打发走,让他们继续在人世间游荡,并不考虑他们的归宿。即便子产这样在宗教学上卓有建树的知识分子,对鬼也没有从社团的角度来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组织可依靠的人是最孤独的,鬼也如此。所以,对于鬼的描述曾经这样凄惨:人死之后,不是所有魂魄都能投胎转世,有的魂魄不能消散,往往凝成一团,聚集在阴山脚下,只有冬至那天,太阳才照到阴山上,那时魂魄们才有机会沿着阳光的射线向上爬,爬过阴山的就能重新投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