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牧师讲道要严格按正统的教义。新派则认为,长老在其管辖范围内有不可争
辩的权威性,宗教委员会无权干涉。牧师向信徒讲道应注重启发诱导他们的
宗教情感,使其领悟重生的经验。吉尔伯特当时成为新派的核心人物。新旧
两派互不相容,1738年,新派组织了自己的教会,即新不伦瑞克长老会。1758
年,长老宗的两派重新联合时,新派曾修改自己的一些过激的主张,但它的
实际影响已在生活中确立了稳固地位,是不可挽回的了。
1734年到1735年间,大觉醒运动波及到新英格兰地区。在马萨诸塞的
北安普敦城,公理会牧师乔纳森·爱德华兹(1703—1758年)领导了这里的
大觉醒运动。爱德华兹是欧美反理性主义基督教中少有的神学家。他 1703
年生于康涅狄格的一个牧师家庭,172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在纽约短期任长
老会牧师后又回耶鲁大学任助教,1727年成为北安普敦的副牧师,后升任牧
师。爱德华兹才智卓越,广泛涉猎当代的哲学和科学著作,对洛克和牛顿的
学术成就尤有研究。爱德华兹曾深信经典加尔文主义,尽量利用理性时代的
最新发现阐述自己的神学见解。爱德华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大觉醒运动,经
常到各地巡回布道。他认为神职人员应走出教堂,不能坐等在教堂中向信徒
重复僵死的、教条式的说教。爱德华兹的讲道很有震撼力量,听他讲道的人,
有的声泪俱下,大叫大喊,昏厥,战慄,有的吓得下跪,甚至有人担心灵魂
不能获救而自杀。他的方法就是打动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心灵的震落,他
说布道就是要用情感去感染信众。爱德华兹还写过一本《论宗教感情》的书,
用洛克的有关心理学的观点来为他的讲道方法辩护。他说:“没有感情的宗
教不是真正的宗教。那些只有教义知识和理论而没有感情的人,决没有皈依
… Page 35…
①
宗教。”他的有些讲道题目听起来就很恐怖,例如其中一文的题目叫《落在
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他说:“这可怕的题目,是为了唤醒教会中未悔改
②
的人。”在爱德华兹看来,描述上帝惩治有罪的人,将这些人投入地狱,并
由烈焰烧死,可唤起人们的有罪感和对罪过的恐惧,激发人的爱、恨、欲、
惧等感情,达到使人悔过自新的目的。大觉醒运动中情感狂热的表现,曾招
致正统神学家的强烈批评。爱德华兹站在维护大觉醒运动的立场上,认为宗
教情感的奋兴是上帝所为,抨击全盘否定宗教情感的见解,同时也反对庸俗
地利用这种情感。
爱德华兹留下一些很著名的理论性著作,如前面提到的《论宗教情感》
(1746年),还有一本是《论意志》(1754年),另外还有许多反映他的思
想的信札,在反理性主义基督教中是并不多见的。在《论意志》一书中,爱
德华兹认为一切人虽然都有归向上帝的天赋能力,却缺乏这样做的道德能
力,他称为归向上帝的道德倾向。这种道德倾向是上帝赐给人的改造人心的
能力,人们不能天生具有它,但也不能因此就成为人犯罪的理由。可以看出,
爱德华兹将道德实践视作灵魂得救的决定一环。他所谓的德行就是爱有理智
的一般本体,而上帝是不受限制地具有一切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成分,所
以上帝即最高的绝对本体,则德行就是对上帝的至高无上的爱。这样的德行
不能借理性和知识达到,它与感情和气质有关,源于激情,即爱上帝胜于爱
自己的炽热感情。
新英格兰地区的大觉醒运动,得到怀特菲尔德的积极支持。怀特菲尔德
的心灵奋兴立场很激烈,他常常指责他的反对者是没有悔改重生的人。更激
烈的是詹姆斯·达文波特(1716—1757年),他常常指名道姓地攻击一些主
要牧师是未悔改重生的人,呼吁烧掉假发、戒指等奢侈物及所谓思想不良的
书籍。这便促使了新英格兰地区公理宗教会分裂,一派称“老光派”,以波
士顿第一教会牧师查理·冒西(1705—1787年)为首,反对大觉醒运动;另
一派叫“新光派”,是支持大觉醒运动的。老光派对大觉醒运动极力反抗,
18世纪中期以后,公理宗中的觉醒运动渐显衰微。
浸礼宗开始对大觉醒运动不感兴趣,随着运动的深入,其中许多人的看
法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婴儿受浸洗并非对信仰上帝起决定作用,最重要
的乃是教徒的内心体验。此外,作为不从官方教会的一个派别,浸礼宗对官
方教会本来就不信任,其中许多人要求摆脱官方教会的控制。这样,浸礼宗
发生了分裂,成立了不少独立的教会,一些公理宗新光派也加入到这些独立
的教会中来,助长了浸礼宗大觉醒运动的过激行为,引起正规派的反对,殖
民当局也起而镇压,但却反过来刺激运动发展。
在英国推动福音奋兴运动的循道宗,正式在美洲开展传教工作较晚,18
世纪70年代,菲利普·恩伯里(1723—1773年)和罗伯特·斯特劳布里(?
—1781年)分别在纽约和马里兰开始宣传循道主义。1769年,卫斯里派遣首
批8名正式任命平信徒的传教士到美洲开展传教活动,但只有弗朗西斯·阿
斯伯里一人留到美国革命后,其他人都陆续回英国了。循道宗主要在马里兰
和弗吉尼亚获得了发展。1773年,在费城召开了循道宗第一届会议,进一步
推动了它在美洲的影响,独立战争后,一些当地土生土长的平信徒布道师加
① 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第287 页。
② 同上。
… Page 36…
入了循道宗。
圣公会仍保持其英国母会的正规传统,对大觉醒运动采取抵制态度,其
中的福音派人士也有受大觉醒运动影响而皈依的。
路德宗在大觉醒运动中震动不大,它的成员不少是新近来到美洲的德国
移民,带有强烈的虔敬主义色彩。
大觉醒鼓动起北美殖民地近乎狂热的宗教情绪,基督教的影响扩大了。
然而在美国革命过程中,世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更为迫切现实的问题,人
们关心这类事件的兴趣远远高于对宗教的兴趣,美国的教派都处于最低落的
氛围中。据说,那个时期,虽然参加教会活动的人数不少,但正式承认自己
属某教会成员的人还不到 7%。这使基督教界人士又感到一种危机的存在。
同时,美国独立后疆土不断扩大,人口也增加了5倍,基督教会决心要争取
更多的人皈依,于是便出现了“第二次大觉醒运动”。美国基督教19世纪的
历史就是由此开始的。19世纪初,美国的虔敬派、福音派等奋兴潮流在教会
生活中占据优势。它们注重以拯救灵魂获得新生,把情感上的皈依作为真正
的基督徒生活的开始。当时,尽管有些教派抵制这“第二次大觉醒运动”,
它还是成为19世纪美国基督教活动的主流。
第二次大觉醒运动最早出现在1792年,1800年时达到高潮,其领袖人
物大多是虔敬派和福音派的传统人物。
在新英格兰地区,公理宗积极推动第二次大觉醒运动。此时,它的领袖
人物对运动的控制艺术也大有提高,采取了较有节制的情感奋兴方式,不使
运动越出正常的教会活动的范围,力求避免原先曾导致大觉醒运动衰退的过
激作法重演。浸礼宗和循道宗也都加入到第二次大觉醒运动中来。
随着美国西部边界的西移,第二次大觉醒运动也追随着向西部边疆地区
扩展。为此,公理宗和长老宗还采取了联合行动。1801年,康涅狄格州的公
理宗协会、长老宗总会订立“联合计划”,使边疆地区的这两个教派合而为
一,新英格兰的其他公理宗联合会也加入这一计划,建立了不少“长老宗—
—公理宗”教会。正在西部广袤的土地拓疆的人们有种放荡不羁的性格,他
们对东部的有节制的觉醒运动感到不满,尤其反感教牧人员必须有学识这一
条。那里有自己的大觉醒运动的方式。1800年,在田纳西和肯塔基两州出现
“野外奋兴会”,与会者常常情不自禁地狂喊喧叫,浑身震颤,但相比于18
世纪的觉醒运动的疯狂现象还是有节制的。第二次大觉醒运动在西部地区成
效显著,“不信基督教者”减少了,道德水平也普遍提高,浸礼宗、循道宗、
长老宗的势力得到稳步增长。
第二次大觉醒运动激发了美国各教派的传教,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的热
情。19世纪一开始,美国出现了一个融合各教派人员的志愿协会网,开始是
地方性的,后来逐步联合为州级的和全国性的协会。它积极促成新教各派向
海外传教。1810年,成立了美国国外传教理事会,1812年,理事会派首批5
名传教士前往印度传教。在慈善事业方面,美国各教派通过志愿会社的形式
推动大规模的道德和与人道主义运动,向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做斗争,开展诸
如戒酒、和平、废奴等方面的斗争。1811年,长老宗总会和康涅狄格、马萨
诸塞两州的公理宗协会发起戒酒运动,有人还在布道中公开反对酗酒,曾引
起社会广泛的注意。它们开展的反对蓄奴的运动对培育北方解放奴隶的意识
有很大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