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必需的。
阿富汗尼用这样的观点诠释历史,说明凡坚持宗教信仰中的,一个国家、
民族就强盛,反之,就衰落、腐化。当希腊人坚持宗教信仰时,他们就能勇
敢地面对强大的波斯帝国并摧毁它,而当伊壁鸠鲁的世俗的快乐主义腐蚀了
希腊人的信仰灵魂时,就导致了他们的堕落,最后为罗马人所征服。古波斯
人是个非常杰出的民族,而玛兹达主义 (琐罗亚斯德教的异端,由玛兹达克
(?—528或529年)所创,认为人类自古有恶善之争,人们可以依靠善在
世上建立有合理组织的正义社会),使波斯人道德崩溃。伊斯兰帝国本来是
在宗教道德的基础上兴起的,可是,由于伊斯玛仪派 (8世纪产生的十叶派
支派,又称“七伊玛目派”,“内学派”)的宣传,在穆斯林头脑中播下怀
疑的种子,削弱了他们的信仰,从而使伊斯兰世界衰弱,才有十字军和蒙古
人的侵袭,践踏。法国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本是欧洲第一流的民族,因为伏尔
泰和卢梭的唯物主义破除了对宗教的迷信,才使法国陷入大革命的流血斗
争。最后,阿富汗尼还用同样的观点攻击 19世纪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
动。
阿富汗尼的第二个理论要点,是申明真正的宗教信仰必须在正确的论证
和有效的证据之上。在他看来,伊斯兰教的优越性正在于它令信徒不接受无
证据之物,让人们不要被幻想或兴趣引入迷途。它责成穆斯林去为信仰的基
本原则寻求论证基础,提倡理性并将仪式基于理性之上。伊斯兰教的经文总
是告诫人们,幸福是理性和知识的产物,痛苦和地狱则是无知、漠视理性和
灭绝知识之光的后果。阿富汗尼说,伊斯兰教优于所有其他宗教的地方,就
在于它的基本教义能够完全被合理地说明,没有任何神秘的成分。
在正统派看来,宗教信仰和理性是不相容的,理性主义正是动摇伊斯兰
③ 同上书,第364 页。
… Page 59…
信仰的恶魔。所以,从罕百里、泰米叶到瓦哈布,都把理性主义作为鞭笞的
对象。阿富汗尼则将两者统一起来。必须坚持伊斯兰教的信仰,但这只能在
理性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合于伊斯兰本义的。这就是阿富汗尼的结论。不
过,在政治上或宗教上宣布这一点容易,在理论上彻底地说明它仍有许多困
难,阿富汗尼的学生穆罕默德·阿布杜继续着这一课题。
穆罕默德·阿布杜1849年生于埃及马哈拉特·纳绥尔,后移居坦塔,接
受传统的宗教教育,并在此结识了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位老师达尔
维希谢赫。 1866年,阿布杜进入爱资哈尔大学。但是,他对这里的课程和
训导方式很反感,认为它们是陈旧的。阿富汗尼在爱资哈尔大学期间曾讲授
神学和哲学,对穆罕默德·阿布杜很有吸引力。但这些科目被传统派认为是
异端。想听这些课的阿布杜征求达尔维希谢赫的意见,这位老师打消了他的
顾虑和不安,支持他学习这些课程,并使他确信哲学和科学是通向知识和敬
仰真主的两条最安全的道路。穆罕默德·阿布杜跟随阿富汗尼研习哲学、神
学、天文学、逻辑学,并从阿富汗尼身上受到自由主义精神的熏陶。在巴黎,
这对师生共同主持 《团结报》,进行泛伊斯兰主义的宣传。在埃及国内,穆
罕默德·阿布杜也积极参予国家政治活动,曾任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
以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爱资哈尔大学校务委员会的工作。1899年6月,他被
任命为全埃及的大穆夫提,成为伊斯兰法典的权威解释者。阿布杜对已成为
殖民地的埃及深怀忧虑,努力探索解放埃及的出路。他认为,埃及的灾难在
于丧失了伊斯兰教早期的纯洁性和愚昧无知。封建统治者背离伊斯兰传统,
用世俗法律代替伊斯兰教法,导致目无纲纪、宗教上层热衷于宗教纠纷,忽
①
视对民众的经训教育,苏非派以假乱真,把信徒引入歧途 。在他看来,拯救
埃及的出路,一是要恢复纯真的伊斯兰教,二是振兴教育,启迪民智,学习
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主张凡违反原旨教义的东西,必须革除,对诸如圣
徒和圣墓崇拜、一夫多妻制、蓄奴制要废除,要简化宗教礼仪,保持正常的
宗教礼拜活动,恢复原旨教义,整治道德颓废现象,要普及教育,振兴民族
文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摆脱愚昧无知的状况。作为卓越的伊斯兰
学者,他系统地从理论上阐述了自己的理想。
穆罕默德·阿布杜主张回到伊斯兰原旨教义,并不同于复古主义的反对
理性。相反,他认为,对伊斯兰教义的坚定信仰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这也是伊斯兰教的特点和优点。他说,在伊斯兰教之前,神学和宗教也存在,
但那时的神学家采取的论证方法是超自然的或不可思议的,求助于奇迹、修
辞专题论文或传奇。《古兰经》改变了这一切,它告诉人们:“真主已经允
许或规定了有关他的知识,但并非简单地以启示为理由保证它的认可,而是
①
提出证据进行论证,陈述不信者的观点并从理性上申斥它们。”所以,穆斯
林对真主的存在,他的单一性,他的其他各种属性和先知启示的信仰,都是
经过理性思考的。
调和理性和信仰必竟是个困难的理论课题,在这里,穆罕默德·阿布杜
的方法中有类似康德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影子。他先界定了知识的范围——
理性的适当客体只是事物的偶然方面,而事物的本性则在理性的范围之外。
真理的存在,他的永恒性和单一性等概念是无前提的,用不着动用理性去思
① 参见任继愈主编:《伊斯兰教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第482 页。
① 马吉德·法赫里:《伊斯兰哲学史》,陈中耀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第372 页。
… Page 60…
考,理性的职能是思考真主的创造物,从这些创造物的偶性出发,人们可以
揭示它们潜在的原因和支配它们的规则,即真主的创造的和谐性和完美性,
如此,人们就能坚定真主的信仰。至于真主为什么是存在的、单一的、为什
么能进行完美的创造,这就不是理性所能回答的问题了。
伊斯兰的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是人的行为由自由
意志支配还是由真主预先规定的。承认前者则会否认真主的至上性,承认后
者则会因为有人有反道德行为而否认真主的正义和完美。穆罕默德·阿布杜
的解决方法是把这个问题放在知识的范围之外。人的行为的自由选择必然以
区分善恶为先决条件,而这是可以通过直觉被知晓,只要不是愚昧无知者,
不会有人怀疑它是不言自明的。
穆罕默德·阿布杜还认为,先知作为启示真理的预言家的地位是不可缺
少的。人们追求幸福,但他们在智力和才能上又有差异,因而在认识真主和
寻求幸福的手段上就有能力差别,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帮手来帮助人们认识
幸福依赖于善良的行为和正确的信仰,这个帮手就是预言家,即先知。
穆罕默德·阿布杜还激烈地抨击西方思想家,例如当时的法国外交部长,
对伊斯兰教的批评,顽强捍卫伊斯兰教。后者就伊斯兰教是否有能力应付现
代文明的种种压力问题指责伊斯兰教,认为伊斯兰教有强烈的宿命论,混淆
精神信仰与世俗生活的关系,因而使伊斯兰教丧失了活力。对此,穆罕默德·阿
布杜首先将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以及伊斯兰世界政治和军事上动乱的实践区
别开来。他的意思是说,伊斯兰教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伊斯兰世界也曾创造
过灿烂的文明,它的政治一军事动乱是外部成分渗入的结果,所以,那责任
不在伊斯兰教。关于宿命论,穆罕默德·阿布杜说,这是任何宗教都具有的,
包括基督教。而伊斯兰教的长处恰恰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宿命论,《古兰经》
就多处强调人们的行为有自由选择的广阔天地,先知穆罕默德也谴责宿命论
的死气沉沉。伊斯兰世界的宿命论同样是外部成分侵袭和神秘主义的托钵僧
扩散的产物。关于精神信仰和世俗生活的关系,那位法国外交部长说,基督
教是将两者分开的,例如,它区分神权和王权,因而为欧洲人打开了进步的
大门,而伊斯兰教将此二者必然地联系起来,是使伊斯兰世界静止不动的重
要原因。阿布杜认为,伊斯兰教世界观的有机统一是它的优点,它不分别地
对待王权和神权,而是让君主服从真主。它也不要求穆斯林们放弃世俗享受
去信仰,相反,伊斯兰教规定健全的身体先于健全的 宗教,允许人们享受衣、
食、行、住、性等,当然,这些享受是有节制的。
伊斯兰教现代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思潮,而且是伊斯兰世界一支重要的
政治和宗教改革力量。在埃及,由于阿富汗尼和穆罕默德·阿布杜的直接推
动,产主了很大影响。在知识界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穆斯林知识分子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