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以前那些童话中“合乎逻辑”的幻想世界不同,这个世界离奇古怪,滑稽荒诞。爱丽丝喝下一小瓶饮料便缩成拇指大小;吃下一块蛋糕后又长高,大到被门卡住;女孩哭起来,眼泪变成泪池;拿起兔子扔下的扇子一扇,又变成小人,差点儿被自己的眼泪淹没……在这个奇幻世界里,婴儿只会发出猪哼哼,放在地上变成小猪跑;有会讲最干巴故事的老鼠,咧着嘴微笑并时隐时现的猫,长鼻子眼睛的鸡蛋,伤心流泪的甲鱼,抽着东方水烟管的毛毛虫,还有一个红心王后Q统治下的扑克牌王国。
最后,爱丽丝参加一次审判,她因为不满荒诞横蛮的审理和判决而大声抗议,王后下令将她斩首,毫无惧色地说:“谁理你呢?你们只不过是一副纸牌。”
这时,整副纸牌上升到空中,然后又飞落在她身上,她发出一小声尖叫,既惊又怒,她正在把这些纸牌扬去,却发觉自己躺在河岸边,头还枕在姐姐的腿上,而姐姐正在轻轻地拿掉落在她脸上的枯叶。
“醒醒吧,亲爱的爱丽丝,”她姐姐说,“看,你睡了多久啦!”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个几乎全是由儿童的想象世界组成的故事,是一个真正讲出来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刘易斯·卡罗尔(原名“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听故事的人是爱丽丝·利德尔和她的姐妹,讲故事的时间是1862年的夏天。这本身也是个很有趣的故事。
我们要回溯到1855年,那年卡罗尔刚刚在牛津大学修读完数学,获得了牧师兼数学讲师的职位(与前面提到的两位惊人相似)。他是一位兴趣广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经常给杂志投稿(“卡罗尔”就是因此获得的笔名),创作荒诞好玩的打油诗(nonsense),而且还迷上了刚刚兴起的摄影。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利德尔校长一家,并与他们全家成为了好朋友。利德尔一家有一个男孩、三个女孩,卡罗尔特别喜欢与三个小女孩一起玩,尤其喜欢次女爱丽丝。他开始成为利德尔家的常客,与孩子们的交往日渐加深。
1862年的夏天,卡罗尔带着三个女孩在泰晤士河上泛舟,他为孩子们编讲了这个“奇境故事”。第一次讲故事的日子是7月4日,多年以后卡罗尔仍牢牢地记着: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还能清晰地记得故事诞生的那个‘黄金下午’,一切宛如就在昨日——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河水清澈如镜,小船悠游闲荡。船桨慵懒起落,水声乃回响。昏昏欲睡的景致中闪过一丝生命的灵光,三张充满渴望的脸蛋,饥渴地等待着来自童话王国的消息……”
如果你想知道卡罗尔的爱丽丝故事,有什么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那么请你闭目想象一下他讲故事的光景。讲故事的卡罗尔充满了怜爱和诗情,满心的欢喜,他使开浑身解数,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这几个孩子感到高兴,精神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愉悦。这是他的故事让许许多多的孩子着迷的关键所在。
直到1865年,《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才得以正式出版。在此之前,卡罗尔自己只是把它整理成完整的文字故事,然后送给小爱丽丝。到利德尔家作客的金斯利无意中读到了手稿,赞不绝口。后来,他与麦克唐纳德一起极力鼓动卡罗尔把这个故事完善后出版成书。这也是一段佳话。
100多年过去了,两位当年的专业作家虽然也留下了经典童话,但从影响力上看,却无法与这位业余作家随兴编成的童话相抗衡。原因在哪里?我们不妨好好想想。
最后再说一件关于这本书的趣事。《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由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翻译的,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赵先生特别强调,这本书“又是一本哲学的和伦理学的参考书”。的确,有不少哲学书和数学论文,都大量地引用过这篇童话中的文字。
这个同时让孩子和科学家着迷的故事,你敢说它只是个简单的童话吗?
童话(6)
【快乐王子集】
巨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孩子们喜欢放学后到花园里玩耍。可是巨人粗暴地把孩子们赶走,因为他是一个自私的巨人。春天来了,到处花儿开放,鸟儿歌唱,惟有巨人的花园仍旧是冬天的气象。夏天过去,秋天来临,巨人的花园仍然是雪与霜的乐园。
一天,巨人又发现孩子们来到了花园,树木用花朵装扮自己来欢迎孩子,到处是可爱的景象。巨人醒悟到春天远离自己的原因了,他悄悄走过去,把一个特别的孩子抱上了树。从此他每天与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耍。
许多年过去了,巨人也很老了。他不能够再跟小孩们一块儿玩,因此他便坐在一把大的扶手椅上看小孩们玩各种游戏,同时也欣赏他自己的花园。他说:“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终于有一天,那个特别的孩子回来了,他对巨人说:
“你有一回让我在你的园子里玩过,今天我要带你到我的园子去,那就是天堂啊。”
《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集《快乐王子集》中的一篇。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出生于爱尔兰一个体面的家庭。父亲在医学界和文化界颇有建树,而母亲在文学界很有影响力,她曾经提携过的年轻作家如萧伯纳、叶芝,他们后来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更兼他天资聪慧,体貌俊秀,少年王尔德几乎占尽了人世间所有可能的好处。他以非常优异的成绩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很快被伦敦上流社会接纳,被追捧为“天才”,并成为当时风行一时的“唯美主义”的代言人。他陆续发表的主要作品都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可是,在功成名就后他却过着放荡的生活,无法见容于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终于锒铛入狱,声名一落千丈。至今对这位作家的品行,仍然是毁誉参半。
王尔德创作过诗歌、童话、小说、戏剧和艺术评论。在文学领域,为他获得最多赞誉的是他的戏剧创作。但他的童话和小说也有很多崇拜者,特别是他的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当之无愧的经典。《快乐王子集》就是指收录他的全部童话作品的合集。
王尔德一生创作了九个中短篇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自私的巨人》(又译作《巨人的花园》)、《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星孩》。早在20世纪20年代,包括童话在内的王尔德的所有主要作品都被翻译引进到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先生十分喜爱王尔德的童话,他陆续将这九篇童话翻译过来。他的译本可以看作是两位大师接力棒式的合作产物。
基于不同的伦理观念、不同的文学理论观点,人们对王尔德的品行和他的其它作品有迥异的看法,比如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曾评价他“否定道德,赞美腐化。”不过对于王尔德的这九篇童话,基本上还是异口同声的赞誉。这也难怪,王尔德的童话是讲给孩子们听的,而在他看来孩子就是美与善的化身。因此在他的童话中,集中表现了他温良敦厚的品性,充斥着悲天悯人的宗教情绪。如果说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他在不断尝试极尽美而漠视伦理的话,那么在他的童话中,他却做到了让美与伦理价值实现惊人的统一!
有一次,王尔德给自己的儿子讲述《自私的巨人》,他竟然情不自禁地哭了。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他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王尔德童话的每一篇都有一个极美的化身。在阅读王尔德的童话时,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去感受他所营造的那种多少带着一些忧伤的极美氛围,去感悟他所感悟到的美的力量。
【彼得·潘】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彼得·潘。这个顽皮、淘气,会飞翔,勇敢,有绅士风度,又有些傲气的小男孩,从一诞生就迷倒了许多大人和孩子。似乎每一个人在孩提时代,都会认识这样一个精灵。
第一个婴孩第一次笑出声的时候,那一声笑就裂成了一千块,这些笑到处蹦来蹦去,仙人们就是那么来的。
孩子们现在懂得太多了,他们很快就不信任仙人了,每次有一个孩子说,“我不信仙人”,就有一个仙人在什么地方落下来死掉了。
这篇童话似乎并不想说明什么,满篇都是孩子的“疯话”和古里古怪的冒险故事:达林一家让大狗娜娜做保姆;彼得受到惊吓遗失了自己的影子;彼得试着用肥皂水来粘他的影子,后来还是女孩温迪帮他缝好影子;彼得邀请温迪姐弟去永无岛,那里就在“右手第二条路,然后一直向前,直到天亮”;蔚蓝的礁湖里,人鱼们用尾巴拍着水泡玩球戏,球门就是天上的彩虹;一只风筝,可以带着温迪飞回永无岛;鳄鱼吞下一只钟,从此肚里不停滴答响,吓得海盗胡克闻声而逃……
在那个快乐的永无岛上,一群孩子无拘无束地玩耍,彼得·潘是他们的首领,温迪是他们的妈妈,与海盗胡克斗智斗勇的周旋是他们喜爱的冒险。
每一个孩子都会长大,他们长大后就不再到永无岛,但他们的孩子还会去永无岛。温迪长大后,她会有女儿,她的女儿又会有一个女儿,她又成了彼得的妈妈。
事情就这样周而复始,只要孩子们是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
《彼得·潘》最初是一部幻想剧,于1904年12月27日在伦敦公演,之后在大西洋两岸获得巨大成功,1911年作者詹姆斯·巴里将它改编成童话小说出版。从此,以彼得·潘故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