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达洛提太太特别不喜欢的词有一大串。除了上面提到的按部就班、规规矩矩、稳重牢靠和有秩序、有规律之外,她不喜欢的还有:目标、明智、有意义、按时的、有教益的、体面的,以及礼貌、习俗、家庭主妇、相适应和恰如其分等等。
可是,现在“儿子”康拉德闯入了她的生活。更为有趣的是,这个七岁的小男孩是一个按照通常大人所希望的“完美儿童”的标准而生产出来的:智力发达、体能拔尖、懂事听话、严格自律、有教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反正是所有你能想像得出的优良品质。热心的埃贡先生对他极其推崇,并且自告奋勇来担当了康拉德“爸爸”的角色。
一个古里古怪的“家庭”就这样建立了。尽管巴达洛提太太面对这个“完美”的儿子有些不知所措,她还是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他,全身心地爱护康拉德。她时不时地想改变一下这个孩子的完美性格,拿她的话说就是希望康拉德“更加孩子气一些”。
康拉德上学了。他的完美品质使他得到了校长和老师的极度赞誉,也成为了同学们极度嫉妒的对象。他成为了老师惩罚其他同学的标准和理由,老师甚至时常指派他作“临时监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讨厌他。
只有女孩金迪喜欢他,因为只有她一个人了解康拉德的身世。她知道,并不是康拉德真心要与所有的同学作对,只是因为他被制造出来就必须“听大人话”,靠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康拉德答应金迪,为了她他会努力尝试改变一点。
就在生活渐入佳境时,巴达洛提太太又收到了一封来自那个“方便儿童罐头厂”的信,这个工厂宣称由于电脑资料的错误,康拉德是被误寄给她的,厂方要求马上收回康拉德,把他转交到法定父母手上。
怎么办?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康拉德就会被抢走了!
巴达洛提太太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案:尽快让康拉德变“坏”,彻底改变产品!
这个改造性教育计划由金迪负责实施。
金迪说:“康拉德,这很简单!现行教育普遍遵循的原则是:孩子做得正确就会受到夸奖、表扬;孩子做错了什么时就要挨骂、受责备。简单地说:好就夸奖,坏就处罚,这你听明白了吗?”
康拉德听明白了。
“那么,我们俩现在要做的,”金迪讲解着,“就是要学会把这个原则颠倒过来。这就是说:坏的就夸奖,好的就处罚。”
康拉德把这也听明白了。
可是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康拉德变“坏”,并非如此简单。
金迪和康拉德躲在埃贡先生药店的楼上,争分夺秒地练习;埃贡先生和巴达洛提太太坚守在药房;工厂的蓝衣小分队包围了药店;厂长先生亲自领着“法定父母”来到药店,咄咄逼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一个全新的康拉德出现了!要知道全新的康拉德是怎样的,听听“法定父母”的评价就知道了:“这样的孩子,真是太可怕了!我们还不如去买一条狗呢!”罐头厂长也断然否定这是本厂的产品,带着蓝衣小分队灰溜溜地撤走了。
康拉德坐在一只婴儿食品的纸箱上。他看上去脸色相当苍白。
“天啊,”他说,“累死我了,做到这一切可真够艰辛、吃力的。”
“我可怜的宝贝!”巴达洛提太太边说边抚摩着他右边的面颊。
“我可怜的宝贝!”埃贡先生边说边抚摩着他左边的面颊。
“你表现得真了不起!”金迪说着在他的脸蛋上亲了一下。
“我必须得永远像现在这样吗?”康拉德问。
“不,绝不能这样!”埃贡先生叫道。
“那我必须要恢复到以前那样去吗?”康拉德又问。
“不,绝不能那样!”巴达洛提太太叫道。
金迪把双臂搭在他的肩膀上说:“嘿,康拉德,别担心,样样我们都能做到!”
好一个“涅斯特林格式”的结局!故事结束了,可问题的思考却刚刚开始:真正完美的康拉德,应该是怎样的呢?
时代少年
由于种种原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少年小说一直占据了国内儿童文学的主导地位,而其中绝大多数又是讲述作品同时代的少年的故事。在这个创作群中集中了最优秀的一批作家,也诞生了一些相当不错的作品。这批作家的创作态度大多数非常严肃,为了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孩子,有的作家甚至以“旁听生”的身份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
不过,在这类作品中,真正抓住孩子的心,让孩子们为之深深着迷,而且在传播中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并不断传递下去的,非常罕见。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不想在这本书中探讨这个问题。
但这个现象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孩子们虽然很乐意津津乐道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但仅仅去关注他们身边的生活本身,并不是让他们着迷的魔质的源泉。那些讲述“从前”的故事,甚至讲述“子虚乌有”的魔幻故事,一样能让他们感动,一样能令他们着迷,只要所讲述的故事本身具有真正的魔力。
下面我来介绍两部讲述时代少年的成长故事的小说。从那么多的作品中只挑选两种,似乎显得我过于苛刻了。但我必须向你坦白,这两部小说也不是我选的,而是我所熟知的一群孩子们向我强烈推荐的。他们的态度是那么热诚,我相信至少就今天而言,他们真的对这两个故事着迷。而在着迷与否的问题上,他们比我更有发言权。
成长故事(13)
【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我是在几年前在网上与孩子们聊天时听说这本书的,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本书《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不过我一直把它们当作一个故事。当时,有几个孩子问我,“听说过秦文君没有”、“听说过贾里贾梅没有”?我发现在那个圈子里的孩子都知道,而我却一无所知,真是出了一身冷汗。于是赶快到书店买书来恶补。从这本书开始,我不但认识了秦文君,还有一个与她一样创作同类成长故事的群体。
秦文君是我在上面提到的那个最优秀的作家群体中的一员,她与他们一样曾经创作过许多相当优秀的作品。虽然时间并不算太长,但那些作家和那些作品到今天已经渐渐被人淡忘了。而秦文君却脱颖而出,她的名字为大多数爱好文学的孩子们所知悉,甚至连许多对儿童文学并不在意的大人也听说了她的大名,这主要得益于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这个故事,当然也得益于这位作家孜孜不倦地坚持为孩子们创作到今天。
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孪生兄妹,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也在同一间学校学习。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各方面都很好;他们就学的学校也很好,各方面都好;他们虽然都有一点点小缺点,但肯定是好学生,在各个层面和各种意义上都好。他们有很好的老师,和一群很好的同学,虽然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点,但有个性,而且很好。
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们大概14岁。
故事结束的时候正好15岁。
如此完美的人物和环境,在我以前的阅读经历中是极罕遇的,很难想象在这样“什么都好”的人物和环境下,会有什么被称得上故事的东西发生。然而秦文君确实给我们讲了一堆关于贾里和贾梅的成长故事,而且很成功。大人读来轻松愉快,孩子们读来非常亲切,总是觉得这里说的是我,那里说的是他(她)。整个阅读过程其乐融融。获得一致认可的是全书的幽默趣味,俨然是一部少年成长的生活幽默故事集锦。
不过作者的幽默并不是为了笑而笑的,她是有备而来的。故事讲到了当今少年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苦恼和问题,只是作者解决起来尽可能轻松愉快、大大方方。比如关于少年“追星”的问题。作者让以贾里为代表的男生和以贾梅为代表的女生都迷上了一个当红的歌星左戈拉。只是贾里们表面上有些自命清高,只敢偷偷来追星(怕没面子),结果落得到演唱会外洗厕所的闹剧;而贾梅一族们在演唱会散场后,痴痴地等在冷风中,最后却发现这位左歌星文化程度很差,连简单的英语对话都不会。一笑之余,作者在教化上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这大概也是这部作品得到不少家长和老师认同的关键所在。
生活中的确需要多一些的笑,当然是健康的笑。记得八十年代有一首电影插曲是这样的:“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啊,我看如果能笑还是笑笑笑笑。”秦文君选择了让她的这个贾里贾梅成长世界充满欢笑。虽然你或许会觉得这个世界说的是身边和眼前,而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但你也或许希望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的确有许多孩子在读完这个幽默故事集后对号入座,认为自己就是贾里、鲁智胜、贾梅、林晓梅,可他们在现实中并不一定被认为是“好”学生,他们在贾里贾梅的世界里获得了一点释放。我们这个现实世界里的少年,他们的成长太依赖成年人的价值判断了,假如我们给他们更多的宽容、赞许和鼓励,他们就真的会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好”了。我猜秦文君是这样想的,在贾里贾梅的故事里,你可以读到她对少男少女们那种带着大姐姐的宽容式的关怀。
1994年至1996年间,《女生贾梅》与《男生贾里》分别获得了国家的多项大奖。如果要把这些奖项的名字都写全了,恐怕要占一页纸。它们还被拍成了电影、电视连续剧,并出版了中文繁体版、日文版、英文本……好不热闹!秦文君后来还扩充了这两个故事,变成《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里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