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心理医生应围绕〃坚持乘车和回避乘车〃的利与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他认识回避的危害。可以对其开导说:〃当您回避乘车的想法实现以后,这在心理上是一个大倒退。今后要想再去乘车,那困难就大了。〃也就是说,怕的感觉会更严重,也许您认为〃怕〃字总和乘车有关,其实不然,这是心理问题,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果在问题发生后,您迅速壮起胆量,坚持继续乘车,即便是有些紧张不安、心里不好受,抗过去也会习惯。〃
  待患者的认识初步提高后,心理医生即可决定让患者实地乘车进行练习。为了取得较好效果,心理医生应多加鼓励,使其克服不适感,说明第一次成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随后可进行暴露冲击脱敏。为使练习取得成功,心理医生可与患者一同乘车,并各自坐在一边,装作不认识。车子启动后,患者仍会感到紧张,如发抖、冒汗,想离开座位找医生等。这时,心理医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直到终点站。下车后,心理医生要鼓励患者说:〃今天您练习得不错,总算坚持下来了。可以看得出,您在车上确实很难受。实践证明,您在焦虑时忍耐住不舒服的感觉,焦虑症状实际上就迅速减轻了。这是您用行动战胜困难的顽强表现。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治愈您的心病。〃
9.恐怖症病例分析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77‰,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左右。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Slater等(1977)报道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也有人指出:至今尚无证据表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二、性格特征: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
三、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焦虑的象征作用和取代作用的结果。条件反射和学习机理在本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临床表现'
恐怖症通常急性起病,以面对某一物体或处境爆发一次焦虑发作为先驱,患者虽知这种恐怖是过份和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不接触或脱离所恐怖对象时,则表现正常,因此,常伴有回避行为。恐怖对象可归纳为三类:
一、处境恐怖: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此不敢出门,而回避这些场所。
二、社交恐怖:对需要与人交往的处境感到恐怖而力求避免,如与人交谈等。
三、单纯恐怖:如对针、剪、刀、笔尖等物体发生恐怖时称锐器恐怖;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怖称动物恐怖。
'病程和预后'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一般经数年后可逐渐好转或痊愈。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某些特定对象可引起强烈恐怖或焦虑不安,并竭力回避。患者认识到这种回避反应是不合理和不必要的,但不能摆脱。
二、自知力良好,要求治疗。
三、妨碍了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病程至少为3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及伴发于其它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恐怖症状。
鉴别诊断:
一、强迫症: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观念或行为不可克制地反复去想、去做、自己无力避免;而恐怖症则只对外界特定对象发生恐惧,并主动回避。
二、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有不合情理的恐怖和回避反应,但这些症状是基于某些妄想观念或思维障碍的,由于无自知力,而坚信是必要的。随着病情发展及特征性症状的逐渐显露,鉴别不困难。
'治疗'
一: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骤进的暴露疗法、计划实践法和生物反馈疗法。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行为矫正。常用的有苯二氮类抗焦虑药。如氯羟安定、阿普唑仑等;近年报道丙咪嗪即有抗抑郁作用,也有抗恐怖作用。
第五章  妄想症
1.警惕〃患丑症〃
  如今做整形美容手术的女性越来越多,有专家指出,目前有不少女性患上了〃幻丑症〃,成了〃美容手术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其中却有不少令人难以理解的怪事。有些患者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停地奔波于各种美容医院做各种美容整形手术,以求有个理想的容貌,但总是不能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于是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手术;还有许多3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纷纷出入于各种美容医院,不惜重金,从眉到胸进行全方位重新〃包装〃;不少年轻女性甚至也以种种理由在本已出色的面孔上冒着风险割来割去。她们简直都成了整形美容手术迷。
  专家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真正原因在于:这些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那类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断做美容的患者,是因为其患有一种被称之为〃幻想丑〃的心理疾病,这不是整容手术所能解决的问题,而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从而治本。不少中年妇女和年轻女性的美容行为则是出于一种挽救家庭、解决婚姻危机的幼稚想法。其实家庭婚姻危机的真正原因还在于深层的社会因素,诸如感情不和道德沦落,这得求助于法治和道德教育。
  专家建议,需做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要严格谨慎选择美容医院。要去那些有技术、经验和设备保障的正规美容医院,千万不要受失实广告宣传影响或贪图便宜而误入不合格的〃黑〃美容店;同时还要有手术风险意识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指望挨一刀就会变成美女,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患者要三思而后行。
2.〃疾病缠身〃的健康人
  一个女病人眉头紧皱,满脸忧愁,缓缓地向医生诉说她的病情:半年前的一天,她突然感到心脏跳得特别快,胸部发闷,心想可能心脏有毛病了,赶紧到医院检查。检查后,医生说她心脏没有问题。她不相信,又到另一家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还是维持〃原判〃。她认定这些医生水平低、技术差或不负责任,这么严重的心脏病居然检查不出来。就这样半年转了十多家医院。而她感觉到自己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了。〃可能是我的心脏病没治了,要不各家医院怎么都不肯收治呢?〃越想越怕,越怕越紧张,越感到心脏脉搏跳动得快。以至心悸气促、两腿发软、头昏脑胀,站立不稳。她坚持认为自己有严重的心脏病,诉说了自己的许多不适症状。接诊她的有丰富经验的李医生在耐心听了她的述说、详细翻阅了她在各医院的检查诊断,认真给她作了各项检查后,确定她的心脏器官确实没有病变,各医院的诊断是正确的。但李医生判断这位女子又确实有病,不过不是心脏病,则而是心理疾病疑病症。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其表现为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常为自己身体极微小的变化而感到极大的不安。甚至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常常诉说有某些躯体的特殊不适感觉,认为这些不适是由于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或是异物、虫子进入体内的结果。为此而忧心忡忡,四处求医。但经检查却不能证实有他所认为的那种疾病。患者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一般人不容易觉察的身体内部活动,他却能觉察,如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这是因为他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反应,异常敏感的结果。患者对身体各种不舒服很敏感,而这种不舒服又往往成为他所认定的新〃病变〃的先兆。这样不断反复循环,便感觉到身体的〃疾病〃越来越严重了。
  从个性心理特征上分析,疑病症患者大多有偏执性格(或称多疑与执拗性格),主要表现为多疑又多心,过分敏感,固执己见、自负、好妒忌、自我评价高、内向、依赖性高、意志薄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等特点。
  对疑病症的治疗多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任何一种心理治疗都能给予病人某种程度的精神支持。如果治疗者提供的支持构成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种治疗方法就称为支持性心理疗法。治疗者提供支持的主要内容包括:向患者提供必要的知识、鼓励和提高患者与疾病斗争的自信心,给患者以指导,提供如何对待疾病、处理好各种关系和改善社会生活环境的方法。运用支持性谈话疗法治疗疑病症时,要对病人认为的〃病情〃进行解释,说明其所讲的相应部位无器质性病变,鼓励病人与自己的心理疾病作斗争,提高战胜〃心病〃的信心。当需要病人采取行动配合治疗而病人又犹豫不决时,敦促鼓励其采取行动。给予病人适当的指导,告诉他如何对付疾病、安排休息与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调整好社会因素各方面的关系,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等等。
  在应用支持性心理疗法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获得病人的信任,他才会对治疗者言听计从,配合治疗。其实,治疗必须在病人详细倾诉之后,在详细的躯体检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