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又突然间有故意的攻击性行为出现,真是打遍了病房的人。不得已只好将其双手约束起来,这还不行,竟然不时以吐口水,或撞头来表达他内心深深的恨意。这种情形到了晚上更是变本加厉的严重,扮鬼脸、吵闹、狂叫不已、简直像条疯狗;但说也奇怪,有时又有说有笑,言谈如常,像个没事人似的,特别在朋友来访时,还对自己的行为自鸣得意,大大吹嘘一番,弄得大家没辙,再加上以往的犯罪不良纪录,终于以「反社会人格异常」的病名,转到精神科病房。但上述现象依然如故,甚至每况愈下,经过仔细的观察诊治,发现他的极度吵闹的情况下,会突然间很平静的沉睡了,很类似神经学上「麻醉性昏睡」(Narolepsy)的情形,再进一步的检查后终于发现在他的大脑左侧颞叶硬脑膜下,有各个不小血块,原来这一切反常的行为,都是「它」再作怪,经过手术治疗,取出血块后,陈武雄又恢复了以往「一条龙」的老样子。
  【病例分析】
  陈武雄从小生长在一个父亲酗酒,母亲玩乐,缺乏关怀的家庭,逐痒成了他那自私、冲动、不负责任、不服权威管束、说谎成性、缺乏羞耻感、以犯罪为乐、为犯罪而犯罪的「返社会人格」倾向,在他脑受伤后,因大脑皮质(cortex)受到损伤,以至于原来就具有攻击性的本性,更显得突出,当然也因着过去不良的纪录,更容易使大家误解;但如果在这些不合理的行为中,再做深入的仔细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脑伤后的他在性格及行为上,已有明显的改变。当然再临床上如果一个好好的人,在生病或脑伤后,突然出现攻击、敌视、性格改变或其它精神异状,那就更值得吾人进一步的去探讨。
  「硬脑膜下血块」往往是在脑受伤后一、两周内发生(有时也可能在数月甚至上半年后才发生)。患者可能突然有半身瘫痪、失明等症状,但有些血块,尤其是在大脑颞叶或额叶的,常可能只发生精神异状的怪异症状。有关诊断,储了完整的病史,目前已有很好的仪器可以鉴定,不论脑血管摄影(Cardio…angiogram)、核子同位素扫瞄(BrainScan)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Scan),常可能立即精确的指出血块的部位及大小,若能早期发现,实时手术治疗,往往效果良好。
  至于「反社会人格异常」,目前临床上不论使用心理、行为、环境、职业、管束等治疗,效果均不佳;因为已经养成的劣根性,实非一朝一夕所能拔除,我们也难以找出某种社会所能接受的犯罪方式,来引导、发泄其内在的犯罪欲。但奇妙的基督信仰,解决了「罪」与「爱」的根本问题,我们看见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见证人,在生命真正得救的那一刻,就成了一个新人,因为他的「罪」得赦免,饱尝天父慈爱,得到更新的力量,作为基督的见证,反成为社会上最有用的人。
10.过度害羞当心人格分裂
  师范学院毕业生许某到一所中学任教后,他无论如何不愿意上讲台担任教学工作。他还羞涩地向校长表示,自己一向害怕人多的场合,在校期间对教学实习就很害怕,所以愿意到图书馆去管理图书。经过反复动员劝说,许某勉强同意上课。可是上第一节课时,他看到几十名学生后面还坐着教研室的教师和校长,他慌了神,半天说不出话。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经过了解,他在家和学校时就很孤僻,胆怯,不爱说话,不好社交,教学实习是勉强及格的。无奈之下,校长只好安排他到校图书馆去工作。
  这位年轻教师的行为具有分裂型人格的特点,所谓分裂型人格(有人将其称为怯懦与自卑人格),具有这样一些表现:内倾、孤僻、胆小、懦弱、自卑、害羞、沉默寡言、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他的评价、缺乏知已、行为怪癖(但尚能使人理解)。他们尽管没有丧失对现实的认知能力,但社会活动能力差,又缺乏进取心,常静坐沉思,沉溺于幻想之中。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对人态度冷淡,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人打招呼,也不愿意介入别人的事,尤其回避那些竞争性情境。几乎没有自信心,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做事,往往话到嘴边就犹豫起来,吞吞吐吐,浑身紧张,手足无措;做作业、写文章或干别的事都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害怕被人耻笑。由于疏远别人,也使自己在群体中感到日益孤立,越来越难堪。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很难适应人多的场合和需要频繁直接交往的工作如教学、宣传鼓动、文艺、公共关系等,但尚可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实验室、气象观测站、广播电视转播台、仓库等。
  分裂型人格常见于那些学习落后、工作成绩小、在群体中地位低下的人身上,女性多于男性。有些人可能保持终生,其中部分人的分裂型人格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的病态人格基础,以至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但分裂型人格还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它不伴随出现病理性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思维与行为紊乱等精神分裂症的特殊症状。
  导致分裂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不能适应环境。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经常遭受挫折、失败、屈辱或落后,尊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因而自卑、怯懦、胆小等特点逐渐发展、强化和巩固下来,成为他身上稳定的人格特征。例如,好高鹜远,能力不足,或缺乏合作经验,因而遭受挫折;缺乏机会,与他人合作不好,人际关系不融洽,因而很少获得成功;经常受到家长过分苛责和打骂、教师或上级过分严厉的批评指责、他人当众羞辱,等等,都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受环境压抑或社会观念影响(如〃女不如男聪明〃、遗传决定论、宿命论等),承认自己天资不如人,或时运不济并以此来解释自己的处境,聊以自慰。其结果必然助长自卑心理;性格内向,不好交往,使他们不了解周围的人,别人也不了解他,难以得到他人同情、谅解和帮助。于是自卑、怯懦、胆小和内向等人格特征更加强化巩固。
  分裂型人格常从童年期形成起就维持一生,很少改变,而且各种表现比较稳定,不易发生衰退。迄今无特殊药物治疗这种病态人格。不过有分裂型人格的智力尚属良好,有的人还能获得杰出成就,中外一些艺术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属分裂型人格。因此,有这种人格症状的人不要自卑,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人格缺陷,注意多与他人接触,不要老是担心会被人耻笑或误解;要尽量轻松愉快地与人谈话、交往,在与人交往中跟他人相互了解,争取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用友谊来取代孤独。别人由于你给予他的帮助而称赞你,这是有助于帮助你摆脱和克服自卑、怯懦,增强成功感和自信心的。此外,必须摒弃遗传决定论、女不如男和宿命论的观点,努力实践奋斗,以勤补拙。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至理名言。只要选准适合自己特长和条件的奋斗方向,经过自己努力,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11.慢性疲劳者小心人格异常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之间,患者主要群体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医务和新闻工作者,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症状是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下降,患者往往认为〃疲劳不是病〃,故直到病情严重才会就诊。累!这恐怕是我们最常听说的字眼之一了,也许很多人认为,累、疲劳不是病,故并未放在心上。然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不久前完成的一项研究提示:疲劳就是病。
  这项针对疲劳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占该院疲劳门诊就诊者总数的6.9%,高于国外报道。这些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其中,近70%的患者伴有心理异常,部分患者存在病毒感染及营养或能量代谢障碍。所谓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以无明显诱因的长期慢性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北大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82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确诊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之间。患者主要群体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及计算机程序员,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调查显示,就诊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症状是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下降,其余为睡眠后精力不能完全恢复、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痛、咽痛、淋巴结肿大、运动后不适等。心理测试结果表明,70%的患者存在躯体不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抑郁或焦虑等异常。同时,专家提醒,好争辩、情绪化、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由于负性生活事件〃一触即发〃而患病。
  另外,实验室检查发现,有11.48%的患者受到博尔纳病病毒感染,同时,一些反映营养及能量代谢水平的生物学指标异常。博尔纳病病毒偶见于马和羊等动物体内,它被认为可能与某些人类精神活动障碍疾病有关。
  据介绍,我国疲劳患者往往认为〃疲劳不是病〃,所以只有到很严重时才会就诊,导致我国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占慢性疲劳总就诊人数的比例较国外高。这些患者经大剂量的B族维生素治疗或补充左旋肉碱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简单的减压方法
  要善于倾诉
  找朋友和亲近的人,或者是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烦恼。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减轻心理压力的办法。说不定你的〃烦心事〃,在他们看来〃这有什么难的〃,无意中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别怕伤脸面
  如果有不高兴的事情,就写在脸上,而不是埋在心里,让别人知道你〃不快乐〃,其实没多大关系,伤了脸面总比伤了心要好得多。而且别人很可能因此会尽量避免做出令你不快的事情。
  别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