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引起的?
  通常,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但还不是很清楚为什么某人会得精神分裂症而别人不会得精神分裂症。到目前为止,精神分裂症还未能确定病因,大体上是由生理及心理相互影响而成。在生理方面,主要有遗传因素及器质性因素,患病者的直系家属较普通人患病机会更高,尤其以孪生兄弟姐妹为最高;在器质性方面,研究发现患病者多有脑部功能失调及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在心理方面,主要是长期或急剧的压力(如天灾人祸等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往往是触发此病的诱因;另外也与其个性有关。
2.精神分裂的类别
  (1)单纯型:多在青少年时发病,起病缓慢,诱因不明显。可先有头疼、头晕、失眠精神不振等早期症状,逐渐对环境不感兴趣,显得孤独懒散。与家人情感疏远,言语和动作缓慢减少,少有幻觉和妄想。预后多不良。
  (2)青春型: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缓慢,表现独僻怪异。情感多变,易冲动,言语杂乱无章,妄想荒谬,常有幻觉,表现古怪愚蠢、淘气、幼稚、变鬼脸等行为。此型预后不良,出现精神衰退较。
  (3)紧张型:青壮年起病。急性、亚急性起病居多。少数缓慢起病。早期精神不振、乏力、少动、对周围事情缺乏兴趣、缄默不语,动作被动,出现典型的木偶型状态,或紧张兴奋状态出现,此型预后较好。
  (4)妄想型:发病较单纯型或青春型晚,起病多缓慢,常以敏感、多疑开始,如怀疑别人陷害他、议论他。常有各种妄想和幻觉,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作用妄想,及评论性幻听多见。情感不稳定,行为常受妄想幻觉支配,有时会有攻击、自伤行为。
3.哪些人容易患精神病
  目前对精神病的起因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精神刺激: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个人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就产生了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精神障碍。不管是令人愉快的良性刺激,还是使人痛苦的恶性刺激,超过一定的限度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但一般认为,引起人们的损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非良性刺激,容易致病。
  (2)个性素质:在同样的环境中,承受同样的精神刺激,那些心理素质差、对精神刺激耐受力低的人易发病。通常情况下,性格内向、心胸狭窄、过分自尊的人,不与人交往、孤僻懒散的人受挫折后容易出现精神异常。
  (3)遗传因素:精神病中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愈近,发病机会愈高。此外,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性在发病因素中也占相当的比重。
  (4)躯体因素:感染、中毒、颅脑外伤、肿瘤、内分泌、代谢及营养障碍等均可导致精神障碍,但这类疾病随着躯体疾病的好转而缓解。脑萎缩属于不可逆性疾病,由此引起的精神障碍也不易缓解。但应注意,精神障碍伴有的躯体因素,并不完全与精神症状直接相关,有些是由躯体因素直接引起的,有些则是以躯体因素只作为一种诱因而存在。
4.精神剌激与精神疾病
  因为〃生气〃而出现精神异常的人在生活中并非少见,有关医学资料也表明,至少有一半左右的精神病人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科学家推测,生活事件引起精神疾病的生理心理机制,可能与神经介质有关。应激反应初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等分泌量增多,并迅速达到顶点,然后又迅速降到正常基线以下(心理否定期),并维持相当长时间。正是由于这种变化,使得人的心理生理产生致病性改变。如果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的失调,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进而发生精神疾病。
  精神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关系,即精神因素是疾病的直接原因,精神刺激一旦消除,精神症状也便随之消失,临床上称为〃心因性反应〃。另一种是互助关系,即精神因素只是诱发了精神疾病,没有精神刺激,患者也迟早会发病,精神因素只是加速了疾病的进程,且疾病一旦发生,便循着其本身的规律发展,不再与精神刺激有明显的联系。精神刺激消除后,疾病也不会痊愈。
  不管精神因素引起的是何类精神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生活事件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减缓和消除精神疾病有利。生活事件发生后,如果及时采取预防心理治疗,予以安慰、劝导、鼓励或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使心理否定期尽快消除,即可使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尽快恢复正常,这是预防精神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5.受剌激应不应进行心理疏导
  专家提醒市民,当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时,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遭遇两次车祸以后,女孩雯雯出现烦躁、焦虑等症状,并最终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痛失重病胞弟,哥哥小刚长期内疚,结果罹患癔病性失语。昨日,记者从解放军463医院获悉,通过对600余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查访,医生发现六成以上的患者是由于遭受强烈刺激或压力过大导致的精神病。专家表示,由于缺乏心理治疗,一些市民从心理障碍演变成心理疾患、甚至精神病。
  悲剧1
  两次车祸后女孩变癫狂
  今年23岁的雯雯(化名)曾经是一名健康、活泼的女孩,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当她立志求学、报答父母之际,两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她的人生。
  中考前夕,雯雯被一辆自行车撞倒,鼻骨骨折,在家中休养多日。由于惊吓过度,雯雯开始出现烦躁、焦虑等症状。一个多月后,不幸再次降临在雯雯的身上。雯雯骑自行车走在归途,却被一辆大型货车撞伤,腿部淤青、多处外伤。此后,雯雯的情绪再度恶化。在一次口角中,她第一次动手殴打自己的母亲。父母随后将她送进医院,却被告知女儿患有精神分裂症。随着疾病的间歇性发作,雯雯经常打砸家中的物品。
  悲剧2
  想胞弟哥哥得癔病
  家住沈阳市于洪区的小刚、小铁(化名)是一对孪生兄弟,由于父母早亡,小刚像父亲一样细心照料弟弟。2003年,小铁顺利考取了吉林省的一所高校。正当兄弟两人陷入喜悦之中时,噩耗却向他们迎面袭来!在学校一次体检中,小铁被查出〃晚期癌症〃。小刚立即辞去工作,前去照顾弟弟。然而,由于治疗无效,小铁永远离开了疼爱他的哥哥。从此,小刚陷入长期内疚的境遇,他经常对别人说:〃我没有照顾好弟弟,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长期愧疚积郁心头,造成小刚不良情绪的爆发。今年4月初,小刚开始不时傻笑,而且自言自语。经过医院确诊,小刚罹患癔病性失语。
  专家说法
  受刺激应进行心理疏导
  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医院、辽宁省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刘盈教授告诉记者:〃雯雯在遭遇第一次车祸时,没有出现过多的异常表现,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女儿心理的潜在变化。其实,那场车祸造成的痛苦与恐惧已经在内心形成一种记忆,随着时间延续而进入心理障碍休克期。当第二次车祸再次发生,这种记忆突然被激活,引发雯雯精神症状的爆发。〃
  刘教授随后说:〃生活中,存在很多造成心理危机的因素。人们对于这些因素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刺激与反应相互对应,人们在受到刺激后,必然会产生一个对应的反应,哭喊、打骂等行为都是一种发泄的途径。〃专家最后提醒广大市民,当受到某种强烈刺激的时候,应当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内心的痛苦与伤害。
6.一句玩笑能引发精神分裂
  家住安徽阜阳的15岁少女小兰今年刚刚参加完中考,本该有个快乐暑假,但近日却被家人送进了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经诊断,小兰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经过医生的一番询问,才得知诱因竟是同学间的一个玩笑。
  中考前,小兰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两次模拟考试,小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小兰发挥得尤其出色,在班上的排名比平时提高了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对小兰考取重点高中充满了信心。小兰的一位同学就开玩笑对小兰说:〃你这次考得这么好,不会是作弊的吧?〃本是一句玩笑,小兰却当成了真,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从那以后,她总认为同学们都是这样认为的,甚至到了后来,她一进教室,总是感觉同学们在她背后议论此事。承受不了的小兰把自己内心的恐慌告诉了父母。但父母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对小兰的影响,只是告诉她不要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
  谁知,等到中考结束后,父母发现小兰的举动实在不平常,家中的一点响动都会让小兰感到恐惧和大怒。她甚至把家中电话的接头给拔掉了,因为她害怕接到同学打来的电话,整天一个人呆在家,从不与同学交流。前几天小兰还告诉父母家门口有人在议论她作弊的事情,但父母打开门,却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这时,小兰的父母才意识到女儿的精神出问题了。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一位专家说,小兰目前的这种情况叫精神分裂症。对于这种疾病,目前医学界尚未发现明确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同学的玩笑和中考的压力是重要的诱因。每年中考和高考前,一些考生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家长而言,及早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平时成绩较好但有波动的孩子,他们往往心理素质较差,而家长通过早期的注意和培养,就可以为中考和高考前的考生减轻压力。
7.孩了反常要当心,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前兆
  小孩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有的甚至旷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