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内总督衙署会谈。又是入城。反入城是叶名琛起家之本,他决不会答应包令入城商议的要求。于是,他派了两名知县与包令交涉,会面在城外任何一地都可以。包令也不肯让步,过了近一个月,广州局势缓和,包令也自觉无趣,返回香港了。一直到了1855年9月8日,叶名琛突然发现去年咸丰帝给他的酌量变通三条的谕旨,既没有执行,也没有报告,于是他上了一道长达四千字的奏折,详细分析情况,提议将咸丰帝已同意商办的三条也一一推翻。咸丰帝看到这份奏折后,十分感慨,朱批道: 览卿所奏各夷情状,实属明晰,亦能善体朕意,示以镇静,不但杜其无厌之求,并免另生不测,以致扰乱大局。卿其永励斯志,忍待军务悉平,彼时饷裕气复,朕断不任其狡狯尝试,时存窥测。
  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语言习惯,历史学家应当切入那时的语境。如从当时的语言习惯、尤其是皇帝用语习惯来看,咸丰帝的朱批,有着四层意思:一是赞扬叶名琛对外强硬的态度;二是要求对外强硬的态度不能发展到中外决裂,不能“扰乱”镇压太平天国的“大局”,因此要求叶名琛还需“忍”一下;三是批准了叶名琛的建议;第四点最有意思,即“彼时饷裕气复,朕断不任其狡狯尝试,时存窥测”,这实际是咸丰帝对其去年允诺商办三条的自我辩护(已经认识到不应当让步),这可看作咸丰帝婉转地向叶名琛作检讨! 1856年,《中美望厦条约》已到12年,美国驻华委员伯驾()联络英、法,再次向叶名琛提出修约,被拒绝后,又提议北上。英国公使包令认为此举不过是白费力气,拒绝同往;法国公使因尚未奉到政府训令,只是在外交上予以支持。结果第二次北上修约,成为美国的单独行动。叶名琛得知伯驾北上后,立即上奏咸丰帝,要求不论三国公使行抵何省,如有交涉事件,仍令其回广东“听候查办”,而他本人将“坚持定约”,“设法钳制”。咸丰帝因太平军击破江南、江北大营,正处于鼎盛时期,口气软了下来,令叶名琛“可择事近情理无伤大体者,允其变通一二条,奏明候旨,以示羁縻”,并告各省,对外交涉事件归叶名琛办理。 
  叶名琛收到此谕,心里十分清楚,稍为变通的方法不会使英、法、美三国代表满意,反会让这些得寸进尺的“夷人”掀起更大的波澜。于是,他仍旧我行我素,不作任何退让。从后来的历史可以看出,“修约”是英、法、美侵略中国的重要步骤,它们必然会使用一切手段来达到此目的。就在美国全权委员伯驾北上交涉之时,包令正在香港向伦敦要求炮舰。他的结论是,若要实现修约,“一支代表缔约国各自国家的威武舰队,应于明年五六月间会同于北直隶湾(指渤海湾)”。 
  包令在这里不仅要求战争,而且提出了战争的时间和地点了。火药桶已经打开了盖子,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稍有火星,即刻就会爆炸。主管外交事务的叶名琛没有看出这一点,他正在为一再挫败英国等国公使的修约要求而自鸣得意。此时正迷恋声色的咸丰帝更没有觉察这一点,他肯定在为有这么一位能独挡一面分担忧虑的得力干臣而高兴。战争一步步逼近了。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根据举报,在广州江面上检查了一条名叫“亚罗号”的船,带走船上12名中国水手。英驻广州领事巴夏礼()以“亚罗号”曾在香港登记为由,要求释放全部被捕水手,为水师官员所拒。于是,巴夏礼一面向公使包令报告,诡称水师官兵扯下了船上的英国国旗,污辱了英国的尊严;一面致函叶名琛,要求道歉、放人并保证今后不发生此类事件。 “亚罗号”事件只是一件小事,且内中疑问丛丛,但包令却一味扩大事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希望能在浑水中摸一些鱼”。


  10月10日,即事件发生的两天后,叶名琛允放水手9人,但巴夏礼拒收。10月16日,包令照会叶名琛:“如不速为弥补,自饬本国水师,将和约缺陷补足。” 由此可见,英方不仅准备动武,而且将提出事件之外的要求。10月21日,巴夏礼限叶名琛在24小时内满足英方要求。叶名琛允诺释放全部被俘水手,但因未扯落英国国旗,不允道歉。于是,包令下令香港英军进攻广州。战争就这么打了起来,很明显,“亚罗号”事件只是导火索。
  
第八章 外患又来了(4)
1856年10月23日,英舰三艘越过虎门,攻占广州东郊的猎德炮台。叶名琛此时正在阅看武乡试,闻报后宣称,“不会有事,天黑自然会走的”,并下令水师战船后撤,对入侵英舰“不必放炮还击”。24日,英军攻占广州南郊凤凰岗等处炮台,叶仍不动声色,继续阅看武乡试。25日,英军占领海珠炮台、商馆等处,兵临广州城下,叶的对策是中断对外贸易。27日,英军司令照会叶名琛,要求允许外人自由进入广州城,叶名琛不予答复。当日起,英军每隔五至七分钟,便炮击一次叶氏官署,署内兵弁逃避一空,但叶毫无惧色,端坐在二堂的官椅上,当日发布宣示,要求广州军民协力剿捕,杀英军一人,赏银三十元。英军见仍不能奏效,便于28日起集中炮火轰击广州城南的城墙,当晚轰塌了一个缺口。29日下午,英军一百余人攻入广州新城,冲进两广总督衙署。多年的入城要求,终于在炮火下实现。正巧当日上午叶名琛去旧城文庙行香,遂避居旧城巡抚衙门,未被英军捉住。此次开战的英军,只是香港驻军,兵力不足,很快从广州城内撤退,然仍继续炮火射击,保持军事压力。
  与炮弹同时发来的还有英军司令的三份照会,要求道歉、入城,皆为叶名琛所拒。英国公使包令也赶来,要求入广州城与叶会谈,仍被拒绝。尽管军事行动的规模不算太小,广州城也一度被攻破,但叶名琛表现出超常的沉着镇定。他为什么这么沉得住气呢?叶名琛自以为窥破英方的底蕴。 “亚罗号”事件不久,双方照会的中心内容很快便由“道歉”转向“入城”。原来英“夷”的真正目的就是藉此机会实现多年的入城愿望,叶名琛一下子就充满了信心。对付此事,他有经验,也有招数。
  1847年叶氏初任广东布政使,正逢英方为一细故发兵攻入珠江,一直打到广州城边的商馆,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吓破了胆,立即同意两年后开放广州。1849年,两年期满,英人要求践约,叶名琛协助徐广缙坚决顶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叶皆亲身体验。此次英方行动的规模有如1847年,这可要硬着头皮顶下去,决不能重犯当年耆英的错误。于是,他开出赏格,鼓励军民杀敌。叶名琛当然知道,军事上的抵抗根本靠不住;可他还有制敌招数。“夷”人最嗜利,万里来广州,不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钱?于是,他又下令断绝通商,绝其财路。此举颇有今日经济制裁的味道。他要让包令掂掂分量,入城与通商,孰重孰轻?因此,叶名琛一点也不慌张,坚信一定能挫败英方的入城图谋,只不过需要一点时间罢了。“镇静”不仅是他对时局的态度,而且变为他的对策了。
  从广州到北京,当时的加急公文需时约16天,即便以普通速度交付驿递,也不过40天。可是,一直到了1856年12月14日,咸丰帝才收到叶名琛报告事件的奏折。此时距“亚罗号”事件已经两个多月了。缓报军情,已是胆大包天之举,更让人惊骇的是,叶名琛竟然谎报军情。他宣称,清军两次大败来犯英军,击毙击伤敌四百余人,就连英军的总司令西马縻各厘()也被当场打死。 
  他还宣称,他已调集兵勇两万余人,足敷防守;美国、法国及西方各国均认为英国无理而不会相助。叶名琛送来了一枚定心丸,但咸丰帝吃后仍有所担心:此次兵衅已开,不胜有伤国体,胜则英方必来报复,或窜犯其他口岸,当此中原未靖之时,沿海岂可再起风波。他在为“胜利”而喜悦的同时,又决定不扩大事态,下旨给叶名琛: 倘该酋(指包令)因连败之后,自知悔祸,来求息事,该督(指叶名琛)自可设法驾驭,以泯争端;如其仍肆鸱张,亦不可迁就议和,致起要求之患。
  这真是滑稽,失败的一方等待着战胜者来“悔祸”。在这篇谕旨中,咸丰帝还授予叶名琛处理此事的全权:“叶名琛熟悉夷情,必有驾驭之法,著即相机妥办。”广州附近的水陆战事,打打停停。英军虽战无不胜,终因兵力不足,于1857年1月先由城边十三行退往南郊凤凰岗,不久后又退出珠江。叶名琛以为他的“镇静”之计已有效验,得意洋洋地向咸丰帝报告:“防剿英夷水陆获胜,现在夷情穷蹙。”咸丰帝闻之甚为欢喜,让叶名琛全权处理,“朕亦不为遥制”。尽管如此,他仍担心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在谕旨中提醒叶名琛:从前林则徐误听人言,谓英吉利无能为役,不妨慑以兵威,致开衅端。迨定海失后,即束手无策。前车之鉴,不可不知。 他让叶不要做第二个林则徐,不要光想到广东防守得胜,还要考虑到全国的情况。两个月后,叶名琛又报来了好消息:清军在战场上节节获胜,英国政府不满意包令、巴夏礼所为,另派新使前来定议。咸丰帝闻此,以为事件很快会结束,指示叶名琛见好就收,“弭此衅端”。又过了一个多月,一直没有广东的消息,在北京等得心焦的咸丰帝,于1857年6月4日急命叶名琛,速将近况“详细具奏,以慰廑怀”。 
  
第八章 外患又来了(5)
尽管此时广东水师在珠江上又一次被英军打得大败,广州外围炮台全部失守,广州城已经处在内江无战船、外围无屏障、孤城困守的局面,但叶名琛依旧报喜不报忧。咸丰帝在这份奏折上宽慰地朱批:“该夷乘机起衅,天褫其魄,理宜然也”,“俟新酋到后,设法妥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