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瑟·克拉克中短篇科幻小说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3《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withRama

1973《克拉克佳作选》TheBestofArthurC。Clarke

1975《地球帝国》Imperia1Earth

1978《科幻名著四篇》FourGreatSFNovels

1979《天堂的喷泉》TheFountainsofParadise

1982《2010:奥德赛之二》2010:OdysseyTwo(Phantasia,1982)

1983《岗哨》TheSentinel

1986《遥远地球之歌》TheSongsofDistantEarth

1988《2061:奥德赛之三》2061:OdysseyThree

1988《摇篮》(与GentryLee合著)Cradle

1988《与美杜莎相会》AMeetingWithMedusa

1989《拉玛第二》(与GentryLee合著)RamaII

1990《来自大堤的幽灵》TheGhostfromtheGrandBanks

1990《夜幕降临之外》(与GregoryBenford合著)BeyondtheFallofNight

1990《行星地球的故事》TalesFromPlanetEarth

1991《拉玛花园》(与GentryLee合著)TheGardenofRama

1991《比一个宇宙更多》MoreThanOneUniverse

1993《拉玛揭秘》(与GentryLee合著)RamaRevealed

1993《上帝之锤》TheHammerofGod

1996《里氏10级》(与MikeMcQuay合著)Richter10

1997《3001:最终奥德赛》3001:TheFinalOdyssey

1999《扳机》(与MichaelP。Kube…McDowell合著)TheTrigger

2000《来自其他日子的光线》(与StephenBaxter合著)TheLightofOtherDays

非科幻作品

1963《滑行道》GlidePath

主编作品

1966《时间探测器》TimeProbe

1969《三代表明天》ThreeforTomorrow

1967《太空时代的来临》TheingoftheSpaceAge

1982《经典科幻殿堂·第三卷》(与GeorgeW。Proctor合作)TheScienceFictionHallofFameVolumeⅢ

1990《太阳帆船计划》ProjectSolarSail

非小说作品

1950《行星际飞行》InterplanetaryFlight

1951《太空探险》TheExplorationofSpace

1954《月球探险》TheExplorationoftheMoon

1954《太空中的年轻旅行者》TheYoungTravellerinSpace

1956《珊瑚海岸》TheCoastofCoral

1957《月亮的制造》TheMakingofaMoon

1957《塔普拉班的堡礁》TheReefsofTaprobane

1958《海底的小伙子》BoyBeneaththeSea

1958《越洋之声》VoiceAcrosstheSea

1959《海洋的挑战》TheChallengeoftheSea

1960《头五寻》TheFirstFiveFathoms

1960《太空船的挑战》TheChallengeoftheSpaceship

1961《印度洋历险记》IndianOceanAdventure

1962《未来的轮廓》ProfilesoftheFuture

1964《印度洋宝藏》(与MikeWilson合著)IndianOceanTreasure

1964《人与太空》(与《生活》杂志编辑合著)ManandSpace

1964《大礁宝藏》TheTreasureoftheGreatReef

1965《来自天上的呼声》VoicesfromtheSky

1968《太空的承诺》ThePromiseofSpace

1970《首次登月》(与宇航员合著)FirstontheMoon

1971《在太空中》(与RobertSilverber合著)IntoSpace

1972《第三行星报告及思考》ReportonPlanet3andotherSpeculations

1972《木星以外》(与ChesleyBonestell合著)BeyondJupiter

1972《2001失去的世界》TheLostWorldsof2001

1975《技术和知识的边疆》TechnologyandtheFrontiersofKnowledge

1978《塞伦迪普景观》TheViewfromSerendip

1981《A·C·克拉克的神秘世界》(与JohnFairley和SimonWelfare合著)ArthurC。Clarke’sMysteriousWorld

1984《1984年春——未来抉择》1984Spring——AChoiceofFutures

1984《上升的轨道:科学自传》AscenttoOrbit:AScientificAutobiography

1984《A·C·克拉克的奇妙力量》(与JohnFairley合著)ArthurC。Clarke‘sWorldofStrangePowers

1985《奥德赛档案》(与PeterHyams合著)TheOdysseyFile

1986《A·C·克拉克的2019年7月20日》ArthurC。Clarke’sJuly20,2019

1989《令人惊奇的日子:科幻小说自传》AstoundingDays:aScienceFictionalAutobiography

1992《幻想沉思》TheFantasticMuse

1992《世界是怎样变成唯一的》HowtheWorldWasOne

1993《来自疯狂的太空》BySpacePossessed

1994《无穷的颜色》TheColoursofInfinity

1994《奥林匹斯之雪》TheSnowsofOlympus

1998《A·C·克拉克与LordDunsany的通信》ArthurC。Clarke&LordDunsany:ACorrespondence

1999《问候碳基两足生命》Greetings,Carbon…BasedBipeds!

2000《斯里兰卡:翡翠之岛》SriLanka:TheEmeraldIsland



这里距离梵蒂冈三千光年。我曾肯定,信仰不会因空间转移而改变,正如我曾肯定壮丽的天穹,印证神的荣耀。当我看见壮丽天穹的这一面后,我的信仰开始受到考验。

第六型电脑的舱壁上,挂着一个十字架。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怀疑这十字架是否一个空泛的符号。

我还未将结果公开,但真相是不能隐瞒起来的。我们拍了数千帧照片,记录探测数据的磁带,加起来也有数十里长。我敢说任何一个科学家都能毫不费劲地释读这些资料。我虽属那稣会,却绝对不能容忍将事实篡改,以至会使我旧日声誉蒙污的行径。

船员们己极其沮丧,我真担心他们怎样应付这最后讽刺般的结局,他们当中只有少数人有宗教信仰。打从地球出发,他们便在与我“斗争”——一场不公开、无恶意,但却是非常认真的思想战。不过他们亦不忍用这项发现,作为对付我的最后武器。船员们只觉得,一艘星际探测船上的首席大体物理学家,竟然是那稣会教士,是非常滑稽的安排。他们认为,科学家和传教士这两个角色,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船上有一个观景台,那里装了一个椭圆形的塑料窗,剔透无暇;加上观景台只有微弱的灯光,窗外繁星,明亮不减分毫。我常在观景台沉思。

每逢遇上船医陈德勒,他都会趋前凝望椭圆窗外,久久面对太空船四周旋转的星空。最后,他会禁不住开口:“神父,外面是漫无止境的。或许冥冥中真有个造物者,但即使有,难道要他特别替顾我们微不足道的世界,微不足道的人类吗?真令人费解!”

莫非医学界人士,一律都是死硬的无神论肯?

对船员,我常指出那三篇曾刊载于《天体物理学报》、五篇刊于《皇家天文学会每月通讯》的论文。我这样做是要提醒他们,虽然我会人数大不如前,但仍以科研工作成就卓著见称;尤其在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方面,平均每人的成绩,更是超乎比例。可是我即将要撰写的有关凤凰星云的报告,会个会结束我会的千年历史呢?我只怕影响所及,远不止次……

“凤凰”,多差劲的名字。假如为这星云取名的人有预言之意,这预言也要千亿年后才可验证。就是“星云”一词也是错误的,这“星云”和那种弥漫本银河系里的恒星胚胎素村,有天渊之别。以宇宙的尺度而言,“凤凰”星云只是个细小而稀薄的气体外壳,包围着一颗恒星——说得准确点,应该是从前存在过的一颗恒星。

光谱计图表上,挂着彼德·保罗和鲁宾斯所作的罗若拉神父画像。神父啊!要是你我易境而处,你会怎样对待这堆数据呢?我的信仰不足以支持我挺身而起,面对这个挑战。你的呢?

神父啊!你凝望远方,但我所走的距离,远远超出你创立我会那时代所能理解和想像的世界。过去从未有过探测船,离开地球这么远。我们飞到远在宇宙边陲的地方。我们终于飞抵凤凰星云,并且带着重大的发现,踏上问地球老家的路。可是这发现对我是多沉重的负担,我只有跨越时间和空间,向你作无声的求援。

你手握的书,上面印着“主之荣耀至大至高”。但当你有机会目睹我们的发现,你还会相信这句话吗?

“凤凰”星云是什么呢?单在本银河系里,每年便有百多个恒星爆炸。它们突然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光亮骤增至平常的千万倍,然后声沉影寂。这些爆炸的星是“新星”——它们只不过是宇宙灾难中的家常便饭。我在月球天文台工作时,就曾记录过十多个新星的光谱和变光曲线。

每隔几百年,就会出现将新星比得微不足道的天界奇观。一颗星变成超新星时,要比银河系所有恒星加起来还要明亮,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就曾在1054年见过这样的情景。1512年,仙后座又出现一颗光亮得白昼也可见的超新星。随后的一千年间,还出现过三颗超新星。

我们的任务是视察灾难现场,寻求灾难的起因,要是可能的话,也许还会查知超新星的成因。我们的太空船,穿越了六千年前爆发开来的气体。气体是炽热的,仍在迸发出紫色的光辉,只是它非常稀薄,不足以伤害我们。层层如象牙球的气体,被爆炸的星体使劲抛出,至今仍在向外飞驰。恒星的引力,也无力将它们拉回去。气体包含的空间,容得了X千个太阳系,而盘踞中心的,是一个怪异的天体,一个只有地球般大小,却比地球重数百万倍的白矮星。

太空船周围气体的光辉,驱散了平常星际空间的黑暗。我们的目标,如同一个被引爆的太空炸弹,几千年过去了,其火热的碎片,还在四散飞开。爆炸规模之大,使星体的碎片散布于数十亿公里的空间,却没飞驰的动感,几个世代之后,肉眼或许可以察觉出混沌的气体和纠缠的旋涡,有些微移动。此刻星云的澎湃气势,已够慑人心魄了。

我们数小时前己关闭了主要动力,以余速飞向那凶险的小矮星。以往它和我们的太阳并无二样,可惜它却将能使它活命数百万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