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4瑜伽论问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粸槔嬗星榈裙省<雌鹑纠M受惡趣報故為利生生惡趣也。問。若為利生故往惡趣。不可起染。何云起染。地上菩薩亦為利生可往惡趣。何說地上中上二品成熟相。云不往惡趣。答。釋地前位。有二宗說。若天台宗釋。十住位斷見思惑。十行等位斷塵沙惑。准天台意。雖斷見思。為化眾生。誓願扶習。往惡趣等。若法相宗釋。地前位全未斷惑。初歡喜地始斷見惑。准彼宗意。勝解行地未斷惑故。為利有情。起染受生。今記文云。然為利益有情等故。即起染繫受惡趣報。是法相義。又地上位二宗異說。若天台釋。初地已上皆是應生。非願生等。湛然應一切。普現色身化。不可往惡趣。但現隨類形。若法相釋。七地已前共二乘行。或為利生。以神通力受隨類身。非業所感。依此二宗釋地上義。但非受生。故云不往。問。且就法相。若地前位全未斷惑。為利有情即起染者。何前記文云。已離惡趣業。不受趣生。答。雖未斷惑。然不造業。非業所感受願生等。故與前記無相摺А
    伽第三十八。遁倫記第十。第百六十五條。第四遍造(天元五年七月晦日) 。   
  問。說無上菩提體云。二行二智是名菩提菩提翻覺。智應菩提。斷非覺義。何名菩提。答。記文釋云。攝大乘論云。具足三身智。此亦如是。智斷二種皆為智意云。三身中。化身非智唯是事業。應身是智。亦通業用。法身理智。三身雖非皆唯智體。然從勝邊稱三身智。今亦如此。斷雖非覺。總名菩提問。如三身智。皆有智義。名智可然。斷是無為。無為非智。何以加斷並名菩提。答。記文釋云。以真如中具足一切功德性故。隨順能生智等功德。故名覺也。非緣照故名之為覺意云。真如理中具一切德。若智若斷無非真如。從如生覺。如是無為。無為名斷。斷是涅槃。涅槃斷德。應有覺義。故加斷德名菩提。非如報身明了緣照故名為覺。便是真如理內智性順覺義故。總名菩提問。真諦三藏釋云。有本覺智能緣平等理。即是金光明。唯有如中·如如智。名為法身此釋意何。答。此釋意云之本。覺智。平等理。俱名法身如金光明。如如。如如智。名為法身。。既彼如如並名法身。如如是斷。斷名菩提。若令如如非菩提者。何金光明得名法身問。玄奘三藏彼此釋云。此說不然。人法二空所顯真如。非是識體。云何能照此破意何。答。此破意云。真如非識。故亦非智。應無照義。若無照義。何名菩提問。真如無照非菩提者。金光明那云如如名法身。答。三藏述經云。言如如·如如智名法身者。舉智顯真如。名為法身。非即智真如名為法身意云。案金光明意。智現顯真如。名為法身佛。即智即真如。非名法身佛。智即真如。若名法身者。應一切凡夫皆名法身佛。彼各具真如及智種性故。既即智真如未得名法身。何真如名斷。俱為菩提問。真諦三藏云有本覺智緣平等理。同唐三藏智現真如名法身意。何破不然。答。真諦緣義非現真如。緣義通因。現唯在果。今但取果現真如邊。名法身佛。不用緣義亦通因位。
    伽第三十八。遁倫記第十。第百六十六條。第四遍造(天元五年八月一日) 。
  問。說如來七種最勝中住最勝云。若住無願。則厭依他。若住無相。則忻真實。今住空定。即除厭忻如此云意何。答。此釋三空門中佛多住空解脫門。不住無相無願門。如之云也。問。從住無願門。可厭依他。從住無相門。可忻真實。意何。答。言依他者。因緣所生有為諸法。若住無願門。可厭此有為諸法摺兴_心。故不住無願門。言真實者。是圓成實性。若住無相門。可忻此圓成實性菩薩心。故不住無相門問。若厭依他忻圓成實名為過者。即與凡夫忻樂生死厭捨涅槃。有差別。答。凡夫外道但樂生死永厭涅槃。菩薩不然。於生死涅槃。俱不厭不忻。雙離二邊。唯住中道。是故不同外道凡夫。問。今此文中。但舉厭依他忻真實過。不厭依他不忻真實。文中不舉。故與外道偏忻生死偏厭涅槃。應無差別。何如此耶。答。理實無應言生死涅槃俱無忻厭。今且消論不住無願一條文故。但舉一邊。不論其除。問。且除餘義。附忻真實言。真者是圓成實。忻圓成實有何等過不住無相。答。圓成實中。無相涅槃及真如理。諸佛功德一切具有。今但恐忻無相涅槃摺兴_行不捨眾生。非謂忻樂其真如等諸妙功德以為恐畏。
    伽第三十八。遁倫記第十。第百六十七條。第四遍造(天元五年八月二日)。  
  問。說如來十號中初如來號云。言無虛妄故名如來爾如來實言無虛妄。答。決定可爾。問。佛昔因位發大誓願。若諸眾生不入涅槃。我亦不入。若諸眾生不得菩提。我亦不證。難發此願。而諸眾生未入涅槃。未得菩提。佛捨眾生。自取涅槃。自證菩提。云何得名無虛妄。答。記文釋云。根本發心雖有此願。後時觀知。菩薩利益而不及佛。若不成佛。利他廣。故成佛問。菩薩利他不及佛。此釋義不然。如普賢·文珠·觀音等諸大菩薩。皆乍菩薩利益眾生廣大無邊。此等菩薩無期可成佛。皆誓言。眾生界盡。然彼成佛。而眾生界無可盡期。此等菩薩亦無可成佛期。是楞伽經所說大悲闡提也。彼皆菩薩。利益眾生既不異佛。何釋迦如來觀菩薩利他不及於佛。眾生未成佛。自獨進成佛。問。釋迦牟尼成佛。普賢·文珠不成佛者。但此一世界一時儀式也。釋迦牟尼或佛方世界現菩薩身。普賢·文珠或他方世界亦現佛身。釋迦牟尼或他地現菩薩身。普賢·文珠或時現佛身。唯此娑婆世界現在賢劫第九減劫人壽百歲。釋迦牟尼獨現佛身故。餘現菩薩助顯佛法。他方他時普賢·文珠若現佛身。釋迦牟尼亦現菩薩助其佛法。蓋一世界無二佛並。故互相異。故應釋迦為以佛身應得度者即現佛身。非無為以菩薩身等應得度者現菩薩等。問。若爾。何故彼楞伽經名普賢等畢竟不成佛大悲闡提耶。答。其約一段釋迦御代。逗物機緣顯此一端。非如法花開權顯實究竟說法。何以彼經為一定義。壽量品中。久遠成後。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於他身中。豈無菩薩。問。彼是釋迦顯久遠本。至普賢等未必如此。何引例同。答。初住已上乃至妙覺普現色身。作法皆同。設非久遠實成佛等。只應隨分現種種身。種種身中豈無身。況普賢等誰知非佛。楞伽一說機說可。
    伽第三十八。遁倫記第十。第百六十八條。第四遍造(天元五年八月三日) 。   
  問。於天眼耳通。有凡夫天眼耳通·梵王天眼耳通·聲聞天眼耳通·辟支佛天眼耳通。此四類天眼耳通。各見聞幾世界色聲乎。答。記文云。凡夫見聞一四天下。梵王見聞小千世界。聲聞見聞二千世界。辟支佛見聞三千世界問。說宿命通。云凡夫二乘同知八萬劫。何故天眼耳通如此不同乎。答。記文釋云。天眼耳通是五識惠。作意劣故。隨人氣力見聞遠近。宿命通等意識惠。同知八萬問。五識所作皆是色法。隨人氣力不據功德。凡夫拢摺娬咭娺h。弱不見近。何隨功德凡拢齽e見。意識所依是無色法。隨人智力亦據功德可有勝劣。故應凡夫知少劫數拢嘟佟6尾缓喎卜蚵}人。同知八萬乎。答。散地五識。依果報根。天眼耳通不依報根。修得靜懀У匚⒓毸拇罄焯於kS所依根別。天眼耳通用凡拢胁顒e。宿命通等者但知過去已滅落謝無伲K境。無伲K故一念能知。故雖凡夫拢擞挟悺>阒巳f。無有妨難。問。若云過去已滅落謝無伲K故俱知八萬無妨難者。何遍常論或二十劫。或四十劫。或八十劫。憶念非一。豈非憶念已滅過去有其差別。答。彼俱凡夫分別前際。隨其勝劣憶念遠近。非是相對凡夫拢苏撈溥h近。故不為妨。問。凡夫一類尚有差際。況對凡夫拢恕XM無勝劣。何總凡拢阒巳f。答。此據一類善根殊勝凡夫外道知八萬劫。且作是說。非諸凡夫皆知萬。問。誰等外道善根殊勝知八萬。答。記文釋云。唯有菩薩種性異生知八萬劫。如數論等。非餘凡夫問。菩薩種性生數論知八萬劫。二乘種姓知幾劫數。答。聲聞種姓憶二萬劫。獨覺種姓憶四萬劫。
    伽第三十八。遁倫記第十。第百六十九條。第四遍造(天元五年八月五日)。  
  問。說於十二分教聲聞藏菩薩相分。云一字參差理趣胡越意何。答。地持論云。餘十一部唯聲聞藏。瑜伽論云。所餘諸分有聲聞藏。判此二文。如此云也。問。爾判其二文如此云意何。答。地持論云唯聲聞藏之唯一字。瑜伽論云有聲聞藏之有一字。其意參差理趣相乖。猶如胡越問。地持唯字。瑜伽有字。何善何惡乎。答。地持唯字不應道理。瑜伽有字尤應道理問。唯字何惡。有字何善乎。答地持論云餘十一部唯聲聞藏。即十一部聲聞藏。不具大乘。是乖道理。瑜伽論云所餘諸分有聲聞藏。不言唯故。不捨大乘。即大乘藏有十二部。是應道理問。何故大乘必具十二。如花嚴經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故九部法應是小乘。其餘三部見是大乘。故應大乘唯有三部。何故此中以大乘具十二為應道理乎。答。以法花經望瑜伽論。其宗甚隔。不可責齊。其各意趣彼當決釋。然地持論與瑜伽論是新舊別。其旨應同而地持云唯。甚摺撝饕狻J亲g者失錯。不可以為指南。

瑜伽論問答卷第二
瑜伽論問答卷第三(論第五十四)



    伽第五十四。遁倫記第十四。第二百七十九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正月八日)。
    問。說於地等四大種建立五種之中依止生建立云。若物等者。既是等而不可得。不應道理。破何人何云義。云不應道理等乎。答。此破小乘薩婆多云。於此處所。彼法自相隆不可得。然必有之義。大乘瑜伽如此云也。問。彼小乘意如何也者如是破乎。答。小乘者云。一切色聚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