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这是真正的善。第二是放生,放生是真善,放生不要刻意去做,不要定了日子刻意去放生,为什么呢?人家听说那一天佛教要放生,特别去抓,你不叫人造罪业啊!你不放生他卖不掉,他不抓啊!因为听说你们这一天大庙会要放生,特别去抓,你们造的罪业有多重?所以放生不刻意,而是像你们家庭主妇,每天早晨上街去买菜,看到活活泼泼的这些鱼这些东西,确确实实它还能活得下去,买去放生,绝不刻意,随时遇到了随时放生,不要去订日子,那个不好,那等于有过失,有弊病。第三是救济病苦,真正没有医药很苦的病人帮助他。这三桩善事决定没有过失,所以在一切善法里面,以布施佛法确确实实功德利益最殊胜。

  现代人布施佛法,除了印送经书之外,还有录影带、录音带,我们在自己家里就可以一面听一面拷贝,我拷贝送给我的亲戚朋友、送给别人去听,这是布施佛法,花的钱不多,做的功德是真实的。如果再有能力,想多做一点好事,我们有一些录音带,可以拿到广播电台去播放,那听的人就更多了。

  我不主张盖庙,庙盖大了都有人争、有人想霸占,想争夺庙产,那反而造罪业,不如布施佛法,绝对不造罪业,你能够把钱财舍了,从这一方面去积蓄那些急需的功德,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不管在什么劫难的时候,你都有福,你都不会受到苦难,这是真实的。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这一小段是接前面。‘悭’,是悭贪,吝啬,舍不得。‘固’是固执,非常固执。‘无能纵舍’这就是放不下,不肯舍,放不下,可是想想你死了以后一样都带不走,命终弃捐,莫谁随者,古人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生,什么都没有带来,死,什么都带不去。既然晓得什么都带不去,为什么不修福?唯有业随身,这个业有善业、有恶业、有净业,这是你们带得走的,为什么我们不把全副的精神、力量去修福呢?修善业、修净业,在佛法里面修学,着相就是善业,不着相就是净业,我舍财、修福,拼命去做,绝对不要以为我的财舍尽了,没有了怎么办?不可能!你要晓得你的财富,从那里来的?是你过去财布施所得的果报,你布施的愈多,你所得的财富就愈多,是这么来的。你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的果报,你天天在修这三种因,那有不得果报之理呢?所以,你的财愈舍愈多,愈多要愈舍,这就对了,不要到多的时候起贪心,那就造业了,到最后你一样也带不去,你所带去的是罪业。

  所以,儿孙要教养,好好地扶养他,不要留财给他,留福、留德给他,他会得到真实受用的。留财富给他,他认为财富得来太容易了,非常容易堕落,非常容易造业。我们看看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你看看历史上的人物,英雄豪杰出人头地的都是清寒出生,富贵人家出人头地的少啊!太少、太少了,清寒他知道发奋、他知道努力,再有祖宗父母有阴德,这个对他的加持就大了,必定能发达,学佛的人一定要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什么都带不去,有力量就做好事,不要认为我现在力量小,我过几年多积一点钱,我来做好事,用不着!这个念头是错误悟的,我有一分钱,做一分钱的好事,这个功德是圆满的,念念圆满功德,这多好!一定要把握着机会,不要把修福的机会失掉了,‘贫富同然’,‘忧苦万端’,这世间人不明理,造的剧恶,受的极苦,死了之后多半都是堕三涂。

  第二段是世尊劝勉我们人与人相处,特别是家庭,要和睦。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一段跟儒家讲的伦常完全相同,中国的社会是伦理的社会,伦理的教育,是孔孟提倡的。所以,夫子的大德从那里建的呢?就是提倡伦常的教育,使中国这二千多年来确实是长治久安,得力于夫子的教化。但是,现在伦理观念被破坏了,伦理本身就是一个坚强的组织,是一个坚固的团结,从夫妇开始,夫妇这是一个房间室,室再扩大就是家,家里面有父子、有兄弟,这是一个家族。家族外面是社会、是国家,有君臣、有朋友,君臣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社会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是君,被领导是臣,同僚、同事、朋友的关系,所以它本身是一个坚强的团结(现在才叫团结,中国古时候没有团结的名称),因为五伦本身就是团结,五伦十义,我们一个人,在五伦组织里面每一个人都有十种不同的身分,譬如说:你在家庭里面,你对你的父亲,你是儿子的身分,对你儿子你是父亲的身分,对太太是丈夫的身分,对哥哥是弟弟的身分,对弟弟你是哥哥的身分,在社会上,对于领导的,你是被领导的身分,对你底下的部下,你是领导的身分,所以你的身分在这一个社会上,每一个角落,时时在变化,华严经讲十身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十身,就是这一个意思,每一个身有每一个身应尽的义务,你都能够尽到了,这叫尽分,尽到你本分的义务。你说这个家怎么不和睦呢?国怎么不兴旺呢?

  人人都能够尽分尽职,社会是是和谐的,世界是太平的,所以把五伦从一个室家推展到社会、国家,推展到世界,世界大同。儒、佛教学的目标,在这一方面来看,完全是相同的。所以,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你的家族,家庭里面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应当互相地尊敬、互相地爱护。

  ‘无相憎嫉’不可以互相嫉妒、不可以互相憎恨,那是造业。

  ‘有无相通’这个有无里面包括物质与精神,物质上当然一家兄弟姊妹很多,各人别业不相同,有发达的,有生活比较清寒的,环境好的应当帮助环境比较差的,要照顾,这是有无相通。在学术、在才艺上每一个人也不相同,愿意学习的也应当尽心尽力地教导他、帮助他,所以无论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要做到有无相通,要互相提携、互相地帮助。

  ‘无得贪惜’,决定不可以有贪心、不可以悭惜,‘悭惜’就是吝啬,不可以,一个家庭就是自己的一身啊!不要认为这些父母兄弟都与我不相干,那是错误的。

  我们在地藏经里面讲孝道,诸位听了之后要觉悟,什么是孝啊!能够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一样的才真正懂得孝道。现在我们不谈一切众生,谈你的一家,你能把一家人看成是你自己一样,跟关心你自己一样,这叫尽孝道。为什么呢?你的父母欢喜啊!父母不操心、没有忧虑,看到儿女、子孙这样地和睦、互相敬爱,父母欢喜,这才叫尽孝,不是说我们对父母养得很好,样样供给很好,兄弟不和他担心,子孙不贤他担心,子孙书念不好他担心,工作不好他担心,没有一样不叫他老人家担心的,你的家庭样样圆满的时候,他多开心啊!这才叫尽孝。所以这个很不容易做到,佛在此地苦口婆心地劝勉我们:

  ‘言色常和’,要彼此互相包容,要能够忍耐。


  ‘莫相违戾’,彼此都能忍让,就不会有违戾了。

  ‘或时心诤’,这是说如果家族不和,这一家人就变成冤家了,我们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如何把冤家变成亲家?这是教育,这是世出世间圣人对我们的期望,你不懂这个道理,那真的冤家聚会。佛在经上常讲的:妻子、儿女、父母、眷属,四种缘,这四种关系,没有这四种关系绝对不会变成一家人。这四种什么关系呢?第一个是报恩的,前世彼此有恩,报恩来的决定是孝子贤孙,非常好,报恩来的,少啊!你看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对这个芸芸众生,甚至于我们的亲戚朋友,对那几个人真正有恩?我们施恩太少啦!我们对那些人不满?过不去!这是怨恨,怨恨就多,所以我们的冤家就多,报怨的来了麻烦就大了,报怨的就是败家子,来找麻烦的,搞得你一家不宁,来报怨的。第三种来讨债的,我们叫讨债鬼,讨债的小孩都很叫人喜欢的,讨完了他走了,如果欠他少,他两三岁就死了;欠得多十几、二十岁才走,刚刚供他到大学毕业博士学位拿到,他走了,他这一笔债讨完了,是讨债的。第四种是还债的,他欠你的;看欠的多少?欠的多他对你物质生活供养很厚;欠的少的你的生活能过得去就算了,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所以底下或时心诤:

  ‘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这个事情常有啊!这是佛在此地特别提出警告我们,人为什么要受教育?为什么要接受圣贤教育?为什么要接受大乘佛陀的教育?就是如何能把冤家化成亲家?教育的功能就在此地,把生生世世的怨恨能把它化解,彼此能和睦相处。所以,这些事情佛特别教诫弟子要晓得,‘或’是偶而,有的时候心里不痛快,心里有点怨恨心,但是你要晓得,不要把它看小了,久而久之就积成大怨了,就麻烦了,后世转剧,就变成大怨了,这是我们要防范的,在那里防范呢?心头小小过不去地方就要加以防范,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不与任何一个人结冤仇,你这个人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于冤家债主极力地忍让,我忍让一辈子,还清啦!下一次没有了。所以,要学着能忍能让,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吃亏上当是福,不是祸害,往往是消灾灭罪。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世间人没有开智慧,不明事理是非,所以这世间之人都是冤冤相报的,冤冤相报就麻烦了,每一次的报复不会报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