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焦。好嗜炙 辛辣热酒,积久血瘀胃脘,嘈杂有痛。脐腹肿大痛,血蓄下焦,小便自利。三焦蓄血,脉俱见, 
左手中脉多弦涩。(《六要》) 
前后心胀,喉中有血腥气,气口脉涩,此膈间有蓄血也。试法,呷热姜汤,有呃者瘀血也。犀角地黄汤加 
童便、桃仁、大黄攻散之,或平胃合越鞠(方见《诸气》)加韭汁,童便消伐之。(《医通》) 
x伤寒瘀血x(详见《伤寒》中)伤寒内有瘀血候∶夫人先瘀结在内,因伤寒病,若热搏于久瘀,则发热 
如狂。(《病源论》) 
x病余瘀血x 病者或因发汗不彻,及吐衄不尽,瘀蓄在内,使人面黄唇白,大便黑,脚弱气喘,甚则狂 
闷,皆瘀血所致。(《三因》) 
x坠堕瘀血x 凡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能下,积于左胁下则伤肝,肝伤者其人脱 
肉,又卧口欲得张,时时手足青,目瞑瞳人痛,此为肝脏伤所致也。(《脉经》) 
病者有所坠堕,恶血留内,或因大怒,肝血并湿停蓄不散,两胁疼痛,脚善 ,骨节时肿,气上不止,皆由 
瘀血在内。(《三因》) 
人有恶寒发热,状似伤寒,其脉芤涩,其证胁下与小腹疼痛,手不可近,大便黑小便利者,此瘀血证谛也。 
盖胁与小腹乃属肝部,肝为血海,故有瘀血蓄积于此,须审其日前曾有跌坠挫闪拳踢之情。若服寒凉药,恐血得 
寒则凝。倘瘀血上冲,昏迷不省,良久复苏,此皆血证之候也,宜行气活血之药可也。(《岭南卫生方·附录》) 
跌扑损伤,或被人打踢,或物相撞,或取闪肭,或奔走努力,或受困屈,或发恼怒,一时不觉,过至半日 
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一般寒热交作,其心胸胁下小腹满痛,按之手不 
可近者,此有瘀血 
也。或一时伤重,就发寒热,瘀血上冲,则昏迷不醒,如死之状,良久复苏。轻则复元活血汤,重则桃仁承气汤 
主之,量其元气,下其瘀血则愈。在上者宜饮韭汁,切不可饮冷水,血见寒则凝,但一丝血入心即死。(《订补 
指掌》) 
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簇刃伤,胸腹积血不散,以童便同酒,煎大黄,随轻重下之,或香壳散加童便。腰 
胁滞痛,复元通气散(方见《寒疝》)去牵牛,加枳壳、柴胡、牡丹皮。恶血留于腹胁,痛不可忍,复元活血汤。 
挟血如见祟状,当归活血汤。(《医通》)(当归活血汤用归、芍。生地、桂、桃仁、茯苓、枳壳、柴胡、甘草、 
干姜、红花十一味。) 
x难易x 蓄血下黑如漆,最为危殆。但下后神气稍宁,脉无变异,即为可疗。如下后神气昏愦,脉见虚脱, 
加以厥冷呃逆,多不可救。(《医通》) 
x治例x 《活人总括》所载小柴胡汤、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皆其要药,血结者汤剂中入醋为佐,特于 
此而申言之。(《直指》) 
忌破气,复忌补气。下、苦寒、辛燥,宜行血、辛温,佐以咸寒。瘀血行后,宜补血、益脾、和肝。(《本 
草经疏》) 
身有寒热发黄,脉弦细而伏,服补泻诸药不应,《千金》用大黄、芒硝、归尾、桃仁、人参、桂心为散,酒 
服二方寸匕,借参、桂之力以攻之。膏粱肥盛,多为痰湿热血蓄胃口,或兼胁满,或少腹结痛,朝用浚血丸(按∶ 
此用参、术、苓、甘、半夏曲、浮石、牡丹、当归、桃仁、山甲、桂)兼培胃气,夕用变通抵当丸(按∶此去水蛭, 
加虫者)专散蓄血,方得峻药缓攻之妙。虚人虽有瘀血,其脉亦芤,必 
有一部带弦,宜兼补以去其血,桃核承气加人参五钱,分三服,缓攻之,可救十之二三。又中气虚人,胃脘有死 
血,每食姜汤必呃,宜人参、云术各二两为末,桃仁一两同干漆炒,去漆,细研蜜丸弹子大,早晚细嚼一丸, 
醇酒下。(《医通》) 
x痰血相挟x 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挟痰。所患之处,按之则痛而 
不移。其证则痰裹其血,或自汗到颈而还,或吐血,或衄血,或大便黑而小便清长,治宜导痰消血。若素有郁痰 
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蓄滞与痰相聚,名曰痰挟瘀血。所患之处,则痛而少移。其证则血裹其痰,或为胀闷, 
或为寒热,治宜破血消痰,先破其血而后消痰,或消痰破血二者兼而治之也。医或误与补药及寒凉之剂,致使病邪 
郁久而成窠囊者,不治。其窠囊之验,如腋下偏热烙手,所患之处,则痛而不能转侧,或肺幕间偏热偏肿,而喘 
嗽痰臭,其痰似水,验之则沉而不浮是矣。故丹溪云∶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者不治。正此谓也。(《粹言》)(按∶ 
此说过凿,姑存之。) 
x破瘀方法x 凡血妄行瘀蓄,必用桃仁、大黄行血破瘀之剂。盖瘀败之血,势无复返于经之理,不去则留 
蓄为患,故不问人之虚实强弱,必去无疑,虚弱者加入补药可也。(《医碥》) 
鸡鸣散,治从高坠下,及木石所压,凡是伤损,血瘀凝积,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并 
以此药,利去瘀血即愈。此药推陈致新,治折伤神效。 
大黄(一两酒蒸) 杏仁(三七粒去皮尖,《纲目》引作桃仁) 
上研细,酒一碗,煎至六分,碗裂去滓,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 
急擘口 
开,以热小便灌之。(《三因》) 
当归导滞散,治打扑损伤,落马堕车瘀血,大便不通,洪肿暗青,疼痛昏闷,蓄血内壅欲死。 
川大黄(一两) 当归(三钱) 麝香(少许另研) 
上为末,入麝香研匀,每服三钱。热酒一盏调下。食前。(《宝鉴》) 
复元活血汤,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可忍。 
大黄(一两酒浸) 柴胡(五钱) 栝蒌根 穿山甲(炮) 当归(各三钱) 红花 甘草(各二钱) 
桃仁(汤泡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 
上除桃仁为 咀,每服一两重,水二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下桃仁泥,再煎一两沸,去渣温服食前, 
以利为度。(同上)(按∶《准绳》代抵当丸,用大黄、芒硝、桃仁、当归、生地、穿山甲、桂,盖从此方而 
变化者。《医通》曰∶治虚人蓄血,宜此缓攻。) 
犀角地黄汤,治主脉浮,客脉芤,浮芤相合,血积胸中,热甚血在上焦,此药主之。 
犀角(镑) 大黄(各一钱) 黄芩 黄连(各二钱) 生地黄(四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服。(《选要》)(按∶此本云岐子方,今加犀角。又《医统》引 
《拔萃》亦有犀角。) 
x和血诸方x 加减四物汤,治血气不足,肢体乏力,或瘀血腹痛,或下血过多。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干姜(炒各半两) 南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食前煎服。若腹不痛,则无瘀血。更加人参,又能益血。(《直指》) 
柴胡疏肝散,治怒火伤肝,胁痛,血菀于上。 
柴胡 橘皮(醋炒各二钱) 川芎(童便浸切) 芍药 枳壳(炒各钱半) 甘草(炙五分) 香附(醋炒钱半) 
山栀(姜汁炒黑一钱) 煨姜(一片) 
水煎,食前温服。吐血,加童子小便半盏。(《医通》) 
香壳散,治蓄血暴起,胸胁小腹作痛。 
香附(姜汁炒三钱) 枳壳(炒二钱) 青皮(炒) 陈皮 乌药 赤芍药 蓬术(醋炒各一钱) 归尾( 
三钱) 红花(五分) 甘草(炙二分生三分) 
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去滓,加童便半盏,空心温服,更以桃核黑糖酒助之。不应,加延胡索、穿山甲。 
(同上) 

脏腑类
脏腑总证
属性:古之论杂病,必原于脏腑,观《金匮》第一篇而其义可见焉。孙真人书,以至宋代官撰医方,多遵其规式。 
故今类脏腑诸证,以其总说列之于首。但其治方,则排列于后卷各门,使学人易就证检方云。 
x肝病证x 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苦胁下痛,有气支满,引少腹而痛,时小便难,苦目眩头痛,腰背 
痛,足为逆寒,时癃,女人月信不来,时亡时有,得之少时有所坠堕。肝主胸中喘怒骂,其脉沉,胸中必窒,欲 
令人推按之,有热,鼻窒。肝伤者,其人脱肉,又卧口欲得张,时时手足青,目瞑瞳人痛,此为肝脏伤所致也。肺 
乘肝,即为痈肿。心乘肝,必吐利。肝病,其色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其脉弦长,此为可治。肝 
病,胸满胁胀,善恚怒叫呼,身体有热而复恶寒,四肢不举,面目白,身体滑,其脉当弦长而急,今反短涩,其 
色当青而反白者,此是金之克木,为大逆。十死不治。(《脉经》) 
x肝实x 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苦肉中痛动,善转筋。(《脉经》)(按∶辨脏腑虚实,宜以《素问· 
藏气法时论》、《灵枢·经脉篇》及叔和说等为据,故具载于此。但原文附有刺法,今省不录。) 
左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自忿忿如怒状。(同上)(按∶《千金》曰, 
名曰肝实热也。) 
夫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引小腹,忿忿如怒,气逆头眩,为血有余,即目痛,眼 
赤,生 肉,阳毒所攻,悒悒先寒而后热,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诊其脉浮大而数者,此是肝气实也。 
(《圣惠方》) 
x肝实x(五证)善怒,怒则气上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善太息,忽忽不乐;胁痛呕血,属肝气逆,肝火盛, 
肝血虚;发搐,属肝家邪热,热则生风,风主掉眩故也;口赤肿痛,属血热。(《神农本草经疏》) 
x肝虚x 左手关上阴绝者,无肝脉也,苦癃遗溺难言,胁下有邪气,善吐。(《脉经》) 
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