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肾水不足之人,患泄或过服分利之剂而渴者,加减八味丸。失治必致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证成矣。(《医 
通》) 
x小便不利x 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泻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然小水不利, 
其因非一,而有可利者,有不可利者,宜详辨之。如湿胜作泻而小水不利者,以一时水土相乱,并归大肠而然也。 
有热胜作泻而小水不利者,以火乘阴分,水道闭涩而然也。有寒泻而小水不利者,以小肠之火受伤,气化无权而 
然也。有脾虚作泻而小水不利者,以土不制水,清浊不分而然也。有命门火衰作泻而小水不利者,以真阴亏损, 
元精枯涸而然也。凡此皆小水不利之候,然惟暴注新病者可利,形气强壮者可利,酒湿过度、口腹不慎者可利,实 
热闭涩者可利,小腹胀满、水道痛急者可利。又若病久者不可利,阴不足者不可利,脉证多寒者不可利,形虚气弱 
者不可利,口干非渴而不喜冷者不可利。盖虚寒之泻,本非水有余,实因火不足;本非水不利,实因气不行。夫病 
不因水,而利则亡阴;泻以火虚,而利复伤气。倘不察其所病之本,则未有不愈利愈虚而速其危 
者矣。(《景岳》) 
x肠鸣x 湿多成五泻,肠走如雷奔,此寒湿之患。然亦有火势攻冲,搏击水气而鸣者,必兼腹痛,暴注下 
迫,肛门涩滞,小水色黄,非若湿症之腹不痛也。(《证治汇补》) 
x生死诀x 大抵滑泄最忌五虚。五虚者,脉细、皮寒、少气、前后泄利、饮食不入,得此必死。其有生者,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诚哉斯言也。(《济生》)(按∶《要诀》有说,见前冷泻条。) 
若泻不止,手足寒,脉虚脱,烦躁发呃气短,目直视,昏冒不识人者,皆死症也。(《回春》) 
下则泄泻,上则吐痰,皆不已,为上下俱脱,死。(《必读》)(宜参回阳方法) 
x治例诸说x 医疗之法,寒则温之,风则散之,热则清之,湿则分利之,此不易之法。其如饮食不节,过 
食生冷而成泄泻者,乃由中州不运,脾胃有伤也。但停滞泄泻一证,直须积滞已消,然后用以断下药(按∶《集成》 
曰∶凡治泻之法,先理其中焦,分利水谷,然后断下)。今人往往便固止之,蕴积于中而成痢疾者多有之。其如 
七情伤感所致,兼以调气药,随证主治,则不失其机要矣。(《济生》) 
古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世俗治泄泻,多用淡渗之剂,利其小便;利而不已,即以燥剂兜涩之,此 
一偏之冶也。殊不知泄虽主于湿,亦所协风寒热虚实之不同,岂可执一而治乎。学人当验脉症用药,无不瘳矣。(《明 
医指掌》) 
治须分利小便,健脾燥湿为主。若泻久多而不止者,当用补住为要。若泄泻初起,不可就用补塞,恐积气未 
尽,而成腹疼饱闷,恶心烦躁,发呃而死。直待泻去四五次,方可 
补住,此大法也。(《回春》) 
泄泻久不止,不可离甘草、芍药,为脾病也。不可离白术,为湿也。忌枳壳,为能宽肠也。忌当归,为能滑 
肠也(用补中益气者,白芍代之)。(《医碥》) 
x治当用治伤寒法x 凡湿勿针,《内经》虽云缪刺其处,莫若以张长沙治伤寒法治之。盖泄者,亦四时伤 
寒之一也。仲景曰∶上涌而下泄,表汗而里攻。半在表,半在里,则宜和解之。表里俱见,随证渗泄。此虽以治 
伤寒,其于治湿乃同也。察脉以视深浅,问年壮以视虚实,所投必如其意矣。顷商水县白堤酒监单昭信,病飧泄逾 
年不愈,此邑刘继先命予药之,为桂枝麻黄汤数两,一剂而愈。(《撮要图》) 
x治法有九x 治法有九∶一曰淡渗,使湿从小便而去,如众人治涝,导其下流,虽处卑监,不忧巨浸。经 
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一曰升提,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 
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 
药,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一曰清凉,热淫所至,暴注下迫,苦寒诸剂,用涤燔蒸。犹当溽暑 
伊芳郁之时,而商 飒然倏动,则炎 如失矣,所谓热者清之是也。一曰疏利,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令人泻, 
随证祛逐,勿使稽留。经云实者泻之,又云通因通用是也。一曰甘缓,泻利不已,急而下趋,愈趋愈下,泄何由 
止。甘能缓中,善禁急速,且稼穑作甘,甘为土味,所谓急者缓之是也。一曰酸收,泻下有日,则气散而不收,无 
能统摄,注泄何时而已。酸气一味,能助收肃之权,经云散者收之是也。一曰燥脾,土德无 ,水邪不滥,故泻 
皆成于土湿,湿皆本于脾虚。仓廪得职,水谷善 
分,虚而不培,湿淫转甚,经曰虚者补之是也。一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况虽属水,真阳寓焉,少火生 
气,火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营运三焦、熟腐五谷乎。故积虚者必挟寒,脾虚者必补母,经云寒者温之是也。 
一曰固涩,注泄日久,幽门道滑,虽投温补,未克奏功,须行涩剂,则变化不愆,揆度合节,所谓滑者涩之是 
也。夫是九者,治泻之大法业无遗蕴,至于先后缓急之权,岂能豫设,须临证之顷,丸机灵变,可以胥天下于寿 
域矣。(《必读》) 
x泻久宜丸散x 凡治泻久用丸药,并用散药以实脾土,土实则能制水故也。(《苍生司命》)(按∶《诸 
证辨疑》曰∶有久湿脾虚泻者,今日多用汤药,多不获效。以愚肤见,譬如地中一窟之水,用燥土渗之,其水自 
散,反用水浇,岂不助其湿乎。盖二说其意相近,然此理不可必,姑存之。) 
x散邪诸方x 苍术防风汤,治飧泄。(主治节文) 
苍术(去皮四两) 麻黄(去根节四两) 防风(去芦头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一两,生姜七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保命集》) 
治久泄法,先进缩煎小续命汤,是发其汗,使邪气不能从外侵于内,然后治其痢。(同上) 
帅府从事帖穆矢尔,病下痢完谷,众医咸谓洞泄寒中,日服四逆、理中辈弥剧。翁诊其脉,两尺寸俱弦长, 
右关浮于左关一倍,其目外 如草滋,盖知肝风传脾,因成飧泄,非藏寒所致。饮以小续命汤,损麻黄,加术三、 
五升,痢止。续命非止痢药,饮不终剂而痢止者,以从本治也。(《沧洲翁传》) 
藿香正气散,治感湿泄泻,或兼暑者,于本方加黄连、 
香薷。(《医鉴》) 
x利水方法x 世俗类用涩药治泻,若积久而虚者或可,若初得者,必变他证,为祸下小。殊不知多因于 
湿,惟分利小水为上策。(《丹溪纂要》) 
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然利水之法,法有不同。如湿胜无寒而泻者,宜四苓散、 
小厘清次之类主之,但欲分其清浊也。如湿挟微寒而泻者,宜五苓散、胃苓汤之类主之,以微温而利之也。如湿 
热在脾,热渴喜冷而泻者。宜大厘清饮、茵陈饮、益元散之类主之,去其湿热而利之也。(《景岳》) 
加味五苓散,治伏暑热二气,及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皮) 泽泻 木猪苓(去皮) 肉桂(不见火) 白术(各一两) 车前子(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 
胃苓散,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五苓散 平胃散(并见《局方》) 
上合和姜、枣煎,空心服妙。陈日华方。(《妇人良方》)《摄生众妙方》香砂胃苓汤,治饮食过多,泄泻, 
于本方加薷香、砂仁。 
二宜丸,治泄泻,五苓散与理中丸同煎服,或以五苓散下理中丸亦好。载梁氏《总要方》。(《朱氏》) 
x飧泄x 病甚者,攻之不动,反能为害。经曰∶其减则渐,其加则甚。可用五苓散,去猪苓,加人参。 
(《杂记九门》) 
桂苓甘露饮,治湿热下痢,小便涩少,口渴脉洪大者。(《保命歌括》) 
薷苓汤,治暑月泄泻,或欲成痢,黄连香薷饮合五苓散,锉一剂,生姜煎服。(《医鉴》)(互见《中暑》 
门。) 
柴苓汤,治泄泻发热,口渴里虚之症,小柴胡汤合五苓散,锉一剂,姜枣煎服。(同上) 
黄连胃苓汤,治受热气,并食油滑热物,及饮不正气酒作泻。 
川黄连(浓煎吴茱萸汤并炒一钱) 干葛(一钱) 赤茯苓(一钱) 白术(一钱) 猪苓(七分) 泽泻(八分) 
苍术(一钱) 川浓朴(姜汁拌炒七分) 甘草(生炙各二分) 陈皮(五分) 
上水一钟半,灯心七根,枣一枚,食远乘热服。(《会元》) 
欧阳文忠公,尝得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辈脏腑与市人不同, 
不可服。夫人使以国医药杂进之,一服而愈。公召卖者浓遗之,求其方,久之乃肯传,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 
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苏沈》) 
x温中诸方x(温凉调停诸方附)范汪温中汤,疗寒下食完出方。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蜀椒(八十枚汗去闭口及目) 附子(一枚炮四破)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为再服。若呕内橘皮半两,小与老皆取服之,良。(《外台》) 
四柱散,治丈夫元脏气虚,真阳耗散,两耳常鸣,脐腹冷痛,头旋目晕,四肢怠倦,小便滑数,泄泻不止。 
人参 附子(炮去皮尖) 木香(湿纸裹煨) 茯苓(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盐少许,煎七分,空心食前服。凡脏气虚弱者,悉 
宜服之。(《和剂》)《本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