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丸最妥。又咽痛起于四、五日间,或因咳剧而得,或多稠痰结痰而咽喉上 肿痛,其声虽哑,而尚有音破浊,脉 
大缓而右寸尤甚,此热结于肺也,宜用辛凉之剂,如桔梗汤加葱白、香豉、荆芥、薄荷,慎不可骤用敛降之药。 
若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 
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含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二证寒热天渊,不可不辨也。亦有 
叫骂声嘶而喉破失音者,十全大补汤。(《医通》) 
声哑者,寒包其热也,宜细辛、半夏、生姜,辛以散之。亦有痰热壅于肺者,经云金空则鸣,必清金中邪 
滞,用清热宁肺汤。(《统旨》)(按∶宁肺汤即咳嗽清金化痰汤之类。) 
有声音不出之人,服冷剂愈失声,即是肾经虚寒,投附子之剂数枚方可,此不可不识。(《要诀》) 
x咳嗽声哑x 咳嗽声嘶者,此血虚受热也,用青黛、蛤粉,蜜调服之。(丹溪) 
凡病患久嗽声哑,乃是元气不足,肺气不滋,宜补气养金润燥,其声自 。若虚劳之人,则宜滋肾水、润 
肺金为本,诃子百药煎收敛以治其标,标本兼治,此十全也。(《医统》) 
若见其假热而过用寒凉,凡见其痰盛而妄行消耗,则未有一免者矣。(《景岳》) 
若冬月咳嗽,寒痰结于咽喉,语声不出者,此寒气客于会厌,故卒然而喑也,麻杏甘石汤或《古今录验》 
续命汤选用。(《医通》) 
x舌喑喉喑x 喑者,邪入阴部也。经云∶邪搏阴则为喑。又云∶邪入于阴,搏则为喑。然有二证∶一曰 
舌喑,乃中风舌不转运之类是也。一曰喉喑,乃劳嗽失音之类是也。盖舌 
喑但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咽音声则如故也。喉喑但喉中声嘶,而舌本则能转运言语也。(《纲目》)(按∶此 
说宜置之篇首,然此门专以喉喑为主,故敢次于此,而以舌喑治验等,并列下方。) 
内侍曹都使,新造一宅,落成迁入,经半月,饮酒大醉,卧起失音不能语。召孙至,诊曰∶因新宅,故得 
此病耳,半月当愈,但服补心气薯蓣丸,治湿用细辛、川芎。又十日其病渐减,二十日全愈。曹既安,见上,问 
谁医,曰孙兆郎中。上乃召问曰∶曹何疾也?对曰∶凡新宅壁土皆湿,地亦阴多,人乍来,阴气未散。曹心气 
素虚,饮酒至醉,毛窍皆开,阴湿之气,从而入乘心经,心经既虚,而湿气又乘之,所以不能语。臣先用薯蓣丸, 
使心气壮,然后以川芎、细辛,又去湿气,所以能语也。(同上) 
更有舌喑不能言者,亦当分新久。新病舌喑不能言,必是风痰为患,类中风例治之。若肥人舌强不能言,或舌 
根强硬,导痰汤为主。若久病后,或大失血后,舌萎不能言,大虚挟寒例治之。要在临证审察病因无误。然中风 
暴病失音,多缘少阴真气久虚而得,更兼遗尿五绝证见,不可治矣。(《医通》) 
x悬壅损x 凡患风毒或病喉痈,病既愈而声则喑者,此其悬壅已损,虽喑无害也,不必治之。(《景岳》) 
x死证x 诸病不语,或声干沉,难以痊复。(《直指》) 
久病患不语,为心气绝者死。(《医统》) 
酒色过度,肾脏亏伤,不能纳气归元,气奔咽嗌,嗽痰喘胀,诸病杂揉,致气乏失音者,俗名哑劳是也,神 
人莫疗。(《简明医彀》) 
x治方x 若卒中冷,声嘶哑者,甘草一两,桂二两,五味子二两,杏仁三十枚,生姜八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 
升,为二服服之。(《肘后》)《圣惠》治风冷失声,语音不出,宜服杏仁煎,于本方加紫菀、贝母、细辛、饴糖、蜜。《直 
指》杏仁煎,治咳嗽暴重,声音不出。于《圣惠》方中,去桂、甘草、细辛,加桑白皮、木通、石菖蒲。(用砂糖,不用 
饴糖,生姜用汁。《朱氏》去石菖蒲,曰∶更加款冬花、知母各一两,尤好。) 
桂汤,治卒失音方。 
浓煮桂汁,服一升,覆取汗。亦可末桂着舌下,渐渐咽汁。(《千金》)(按∶末桂着舌下,本出《肘后》。) 
治寒气拍着,语声不出,杏子膏。 
官桂(去皮) 桔梗 杏仁(去皮尖) 
上等分为细末,用杏仁研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含化立效。(《选奇后集》) 
治中冷声嘶,止喘咳,温肺气,温肺汤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各半两) 糯米(三合) 甘草(炙锉一分) 
上五味粗捣筛,分作五服,每服用水三盏,煎取一盏,滤去滓,用鸡子白一枚,和药温服。(《圣济》) 
三拗汤,治风寒邪郁,咳嗽失音。(《医统》)(方见《伤寒》中。) 
陵(二二),秋凉燥气咳嗽,初病皮毛凛凛,冬月失音,至夏未愈,而纳食颇安。想屡经暴冷暴暖之伤,未 
必是二气之馁,仿金石无声议治。 
麻黄 杏仁 生甘草 石膏 射干 苡仁(《临证指南》) 
治失音,回声饮子。 
皂角(一挺刮去黑皮并子) 萝卜(三个切作片) 
上以水二碗,同煎至半碗以下服之,不过三服便语,吃萝卜更妙。(《养老书》) 
诃子汤,治失音不能言语者。 
诃子(四个半炮半生) 桔梗(一两半炙半生) 甘草(二寸半炙半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甚者不过三服即愈。(《宣明》) 
(按∶《纲目》载丹溪用童便浸香附为末方,曰∶《本草》言童便主久嗽失音,故治喑多用童便,由童便能 
降火故也。)《圣效方》去童便,加砂糖。 
清音丸,嗽而失音。 
桔梗 诃子(各一两) 甘草(五钱) 硼砂 青黛(各三钱) 冰片(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含化。(《统旨》) 
响胜(《回春》作响声)破笛丸,治歌讴失音不语者,宜服神效。 
连翘 桔梗 甘草(各二两半) 薄荷(四两) 诃子肉(煨) 砂仁 大黄(酒蒸各一两) 川芎(一两半) 
百药煎(二两) 
上为细末,鸡子清和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临卧噙化服。(《医林集要》) 
通音煎,治音哑。 
白蜜(一斤) 川贝母(一两去心为末) 款冬花(二两去梗为末) 胡桃肉(二十个去衣研烂) 
上四味和均,饭上蒸熟,不拘时,开水煎服。(《心悟》) 
孙(二一),久咳失音喉痹。 
陈阿胶(同煎二钱) 生鸡子黄(同煎一枚) 炒麦冬(一钱半) 川斛(三钱) 甜北沙参(一钱半) 
炒生地(二钱) 生甘草(三分) 茯神(一钱半,《临证指南》) 

脏腑类
肺痈
属性:x脉因证治总说x 问曰∶振寒发热,寸口脉滑而数,其人饮食起居如故,此为痈肿病。医反不知,而以伤 
寒治之,应不愈也。何以知有脓?脓之所在,何以别知其处?师曰∶假令痛在胸中者,为肺痈,其人脉数,咳唾有 
脓血。设脓未成,其脉自紧数;紧去但数。脓为已成也。(《脉经》) 
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 
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肺处胸间,初肺伤于寒则微嗽。肺痈之状, 
其人咳,胸内满,隐隐痛而战寒,诊其肺部脉紧为肺痈。(《病源论》)(按∶原此下曰∶又肺病,身当有热, 
咳嗽短气,唾出脓血。其脉当短涩而反浮大,其色当白而反赤者,此是火之克金,大逆不治也。此本出《脉经》 
肺病证,似与经旨违,仍附注之。) 
肺痈证始萌易治,脓成难治。诊其脉数而实,脓已成;微而涩,渐愈。面色白,呕脓而止者,自愈;有脓而 
呕食,面色赤,吐脓如糯米粥者,不治。男子以气为主,得之十救二三;妇女以血为主,得之十全七八,历试屡 
验。(《得效》) 
肺痈者,出于上焦,客热停于肺腑,咳嗽胸膈内痛,致使肺烂成痈,唾脓如败糊臭秽,此为难治。脉关前 
紧数,关 
后微小,下虚上盛也。(《活法秘方》) 
肺痈者,先因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留肺中。初则其候毛耸恶风,咳嗽声重,胸膈隐痛,项强不能转侧 
者,是其真候也。久则鼻流清涕,咳唾脓痰,黄色腥秽。甚则胸胁胀满,呼吸不利,饮食减少,脉洪自汗。法当 
清金,甘桔汤主之(方未考),麦冬清肺饮调之(当是麦冬平肺饮,用参、麦、芍、槟、茯、陈、桔、甘)。 
又久嗽劳伤,咳吐痰血,寒热往来,形体消削,咯吐瘀脓,声哑咽痛,其候传为肺痿,如此者百死一生之病也。 
又劳力内伤,迎风响叫,外寒侵入,未经解散,致生肺痈者,初起脉浮微数,胸热气粗,寒热往来,咳嗽生痰 
者,当以小青龙汤主之,麦冬清肺饮调之,通用金鲤汤、蜡矾丸、太乙膏(当是薛氏原方,用玄参、白芷、归、 
桂、芍、地、大黄。)相间服之亦效。(《外科正宗》) 
初起风寒相入,头眩恶寒,咳嗽声重者,宜解散风邪。汗出恶风,咳嗽气急,鼻塞项强,胸膈隐痛,实表清 
肺。日间多寒,喜覆衣被,夜间发热,多烦去被,滋阴养肺。口干喘满,咽燥而渴,咳嗽身热,脉弦数者,降 
火抑阴。胸满喘急,咳吐脓痰,身热气粗,不得安卧,平肺排脓。热退身凉,脉来短涩,精神减少,自汗盗汗, 
补肺健脾。(同上) 
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凡咳嗽吐臭稠痰,胸中隐痛,鼻息不闻香臭,项强不能转侧, 
咳则遗尿,自汗喘急,呼吸不利,饮食减少,脉数盛而芤,恶风毛耸,便是肺痈之候。盖由感受风寒,未经发 
越,停留肺中,蕴发为热,或挟湿热痰涎垢腻,蒸淫肺窍,皆能致此。慎不可用温补保肺药,尤忌发汗伤其肺 
气,往往不救。《金匮》皂荚丸、葶苈大枣泻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