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五味,椒、姜、艾下筛,梅着一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内姜椒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子,服 
十丸,日三服。不瘥,至二十丸,加黄连一升。(《千金》) 
治白痢腹痛,胸膈痞满,不能饮食,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一两半煨用皮) 木香(三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干姜(一两炮裂锉) 浓朴(二两去 
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白茯苓(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当归(一两锉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 
治久赤白痢不止,脐腹 痛,木香散方。 
木香(三分) 附子(一两半炒裂去皮脐)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当归(一两锉微炒) 吴茱萸(半两汤 
浸七遍焙干微黄) 浓朴(三两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同上)(按∶又治久冷下痢 
吴茱萸丸,治冷气水泻缩沙丸,俱与此方相近,兹不具录。) 
干姜于火上烧黑,不令成灰,瓷碗合,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治血痢神效。仲景云∶小肠有寒 
者,其人下重便血。可以此治之。(《准绳》) 
治痢止,腹痛不可忍者。 
上良姜、芍药等分为末,煮姜盐饭汤调下。(《经验良方》) 
族侄良诠患血痢,腹痛里急后重,时师治以香连丸、黄芩芍药汤不愈,腹反增痛,面赤唇红,有似涂朱, 
喊叫之声,四舍悚骇。比有太学宁宇者,拉予为胗,六脉洪大。以生熟白芍药六钱,生熟甘草二钱,干姜、肉桂 
各一钱,木香二钱,枣二枚,水煎饮之,饮竟嗒焉而卧。太学乃令人觇病者何如。复曰∶夜来痢减十之五,痛减 
十之七,早间已啜粥半盏矣。太学喜而叩予曰∶渠面赤唇红脉大,所下皆血,症皆属热,叔乃复投热剂。吾甚 
恐,一夜不能寐,乃今疾已减半,生有望焉。不卜今日用何剂?予曰∶比昨剂差小耳,方仍昨也。太学曰∶吾惑 
矣,何视热为寒耶?予曰∶君知脉大为热,不知大而无力乃虚寒也。面赤唇红,由中寒而火不能下,阴盛格阳之 
症。若是真热腹痛,其人体仰而舒。寒则引而伏,所下血色带晦,均是假热,寒症明矣。前剂果再进而全瘳。 
(《赤水》节文) 
一老妇食后因怒患痢,里急后重,属脾气下陷。与大剂六君,加附子、肉蔻、煨木香各一钱,吴茱萸五分, 
骨脂、五味各一钱五分。二剂诸症悉退,惟小腹胀闷,此肝气滞于脾也。与调中益气,加附子、木香五分,四剂 
而愈。后口内觉咸,此肾虚水泛。与六味地黄丸,二剂顿愈。(《内科摘要》) 
x固涩方法x 治热毒下黑血,五内绞切痛,日夜百行,气 
绝欲死方。 
黄连(一升) 龙骨 白术(各二两) 阿胶 干姜 当归 赤石脂(各三两) 附子(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五服。余以正观三年七月十三日忽得此热毒痢,至十五日命将欲绝, 
处此方药,入口即定。(《千金》)《千金月令》主赤白痢,不问冷热方。赤石脂、龙骨、干姜、黄连(各三两) 
为末,以饮服二钱匕,日再服。《本草图经》胡洽九盏汤,主下痢,不问冷、热、赤、白、谷、滞、休息、久下, 
用黄连、龙骨、附子、干姜、胶,水煎服。《圣惠》治赤白痢,腹中 痛,时作寒热,阿胶散,用阿胶、甘草、 
附子、黄连、当归,水煎。《圣济》治洞泄冷痢,熟艾汤,于本方去龙骨、白术、当归,加熟艾、甘草。 
大桃花汤,治冷白滞痢腹痛方。 
赤石脂 干姜 当归 龙骨 牡蛎(各三两) 附子(二两) 白术(一升) 甘草 芍药(各一两) 
人参(一两半)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术取九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分三服。脓者,加浓朴三两。呕者,加橘皮三 
两。(《千金》)(按∶此方白术非为主药而先煮之,殊为可疑,且其量云一升,则盖是粳米之讹。) 
断痢汤,治胸心下伏水方。 
半夏(一升) 生姜(五两) 茯苓 甘草 龙骨(各二两) 附子(一两) 人参 黄连(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同上) 
治热痢烦渴腹痛,黄连散方。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黄芩(一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 黄柏(一两锉) 赤石脂(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 
纯阳真人养脏汤,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 
重,脐腹 痛,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全不思食,及治脱肛坠下,酒毒便血,诸药不效者,并皆治之。 
白芍药(一两六钱) 当归(去芦洗焙) 人参(去芦) 白术(焙各六钱) 肉豆蔻(面里煨半两) 
肉桂(去粗皮) 甘草(炙各八钱) 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 诃子皮(一两二钱) 罂粟壳(去蒂盖蜜炙 
三两六钱) 
上件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老人孕妇小儿暴泻,宜急服之立愈。 
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如脏腑滑泄夜起久不瘥者,可加炮了附子三片煎服。此药的有神效,不可具述。(《和剂》) 
斗门散,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酒痢藏毒,全不进食。 
罂粟壳(去穣蜜炙) 黑豆(炒去壳各四两) 当归(去芦) 干姜(炮各一两) 地榆(去芦) 甘草(炙各二 
两) 干葛(去皮半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同上) 
人有湿热作痢,数日之后,腹不疼痛,如脓如血,阵阵自下,手足厥冷,元气欲绝,此是火变为寒而阴绝 
也。夫痢无止法,古人之语也。然痢实不同,有初起即宜止者,有日久而不可止者,未可执痢无止法一语竟不用 
止也。然不止痢,不过久痢之难痊;若止痢,每至变生于不测,是痢又不可轻言止也。此等之症正不可不止者, 
盖腹中作痛为邪,腹既不痛,何邪之有。腹不痛而脓血阵阵自下,乃气脱而欲崩 
也。手足厥冷,乃气脱而不能运也。必须看其舌之滑燥何如耳,热极则舌必燥,寒极则舌必滑也。热变为寒,其 
舌必滑,须先止其痢以救脱,不可泻其痢以攻邪矣。方用止脱救痢汤,人参二两,白术二两,白芍一两,肉桂三 
钱,茯苓一两,甘草二钱,赤石脂末三钱,水煎服。一剂手足温,二剂脓血止,三剂痢全愈。减各药一半,去赤 
石脂,再服十剂,元气如故矣。此等之痢,世不常有,不可执此方以治痢。余论症不敢不备,存此治法,救万人 
中之一人也。(《辨证录》) 
阿芙蓉,天方国传,专治久痢不止及一切冷证。每用小豆大一粒,空心温水化下,忌葱蒜酱水,如热渴以蜜 
水解之,小儿黄米大一粒。(《医林集要》) 
霞片香连丸,治久痢诸药不效,服此莫不应验。 
川黄连(四两,吴茱萸四两同炒紫色,去茱萸不用。) 木香(八分) 霞片(即霞芙蓉二分) 
上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活人心统》)《入门》陈米糊丸,绿豆大,每二三十 
丸。此方临危便泄不收,诸方不效,急将莲肉煎汤送下,被盖取睡,效奏神矣。 
x调补方法x(病后调理)治大下后,腹中空竭,胸中虚满,不下食方。 
芍药 甘草 半夏(各一两) 浓朴 当归(各三两) 生姜(五两) 桂心(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二剂最佳。(《千金》) 
有人久患痢,赤白兼下,或纯白,或纯赤,百药不愈者,病久服药已多,治痢多用毒药攻击得藏气不和, 
所以难愈。史载之用轻清和气药与之遂愈,后来屡有验。其方用罂粟壳 
蜜炙、人参、白术、白茯苓、川芎、甘草炙、黄 等分为细末,二钱,水一盏,生姜、枣、乌梅半分,煎八分, 
温服不以时。(《医说》)(按今《史载之方》无考。) 
叶先生患滞下,后甚逼迫,正合承气证。予曰∶气口虚,形虽实而面黄稍白,此必平昔食过饱而胃受伤, 
宁忍一两日辛苦。遂与参、术、陈皮、芍药等补药十余帖,至三日后胃气稍完,与承气两帖而安。苟不先补完 
胃气之伤而遽行承气,吾恐病安之后,宁免瘦惫乎。(《格致余论》)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视,溲注而汗泻。翁诊之,脉大无论,即告曰∶此阴虚阳暴绝也, 
盖得之病后酒且纳,吾能愈之。急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又顷而唇动,及参膏成,三饮之, 
苏矣。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戴良撰《丹溪翁传》) 
参归芍药汤,治痢久一二十日,痢去多不止,用此调理气血自愈。 
人参(一钱) 当归(酒洗二钱) 茯苓 白术(一半) 砂仁(七分) 山药(炒) 陈皮(各一半)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乌梅二个,灯草一团,莲肉七个,水煎温服。(《回春》)《寿世》白术和中汤,下痢白多, 
不拘新久,或用下后未愈者,用此和之。于本方去人参、砂仁、山药,加黄芩、黄连、木香。 
飞畴治朱元臣子,患五色痢二十余日,胸膈胀满而粥饮不进,服药罔效。别延两医诊视,一用大黄,一用 
人参。元臣不能自主,因执治于予。予曰∶用大黄者,因其胀满脉大也;用人参者,因其痢久不食也。痢久不 
食,大黄断断难施;膈满作胀,人参亦难遽投。今拟伏龙肝为君,专温土藏,用以浓煎代水,煎焦术、茯苓, 
甘草、广藿、木香、炒 
乌梅。一剂痢减食进,再剂而止,遂不药,调理而起。(《医通》) 
十全大补汤,痢疾已愈,气血大虚者,此方主之。(《医方考》) 
痢后调补,宜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