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矾石、牡蛎,分等治合,以黍粥服方寸匕,日三。(《医心》) 
《录验方》治遗尿,龙骨散方。 
桑耳(三两) 矾石(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三两) 
凡四物,合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同上)《外台》无牡蛎,有阿胶。 
《古今录验》牡蛎汤,治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四两熬) 鹿茸(炙四两) 阿胶(炙,各二两) 桑螵蛸(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外台》)《千金》于本方去桑螵蛸,加桑耳。《圣惠》 
治妇人虚冷,小便数,桑螵蛸散,于本方去阿胶,加甘草、黄 ,捣细罗为散,生姜汤调下。(《必读》治阳 
气虚弱,小便不禁,去甘草,加人参、赤石脂。)《奇效》泽泻散(主治同),于 
本方加泽泻、牡丹皮、赤茯苓,为细末,酒调服。 
治不渴而小便大利,遂至于死者方。 
牡蛎五两,以患人尿三升,煎取二升,分再服,神验。(《千金》) 
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丸方。 
鹿茸(二两去毛涂酥炙令黄色) 白龙骨(一两) 山茱萸(三分微炒) 
上件药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下,晚食前再服。(《简要济众》) 
治小便数方。 
上取纯糯米 一手大,临卧炙令软熟啖之,以温酒送下,不饮酒人温汤下,多啖弥佳,行坐良久,待心 
间空便睡,一夜十余行者当夜便止。予尝以为戏术,与人赌物,用之如有神圣。或言假火气温水送,不然 
也。太多糯稻主缩水,凡人夜饮酒者,是夜辄不尿,此糯米之力也。(苏沈)(原更载糯稻秆治渴,宜考。) 
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亦白,心 
神恍惚,瘦瘁食减,以女劳得之,令服此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愈。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 
气。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以上各一两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 
如无桑上者,即用余者。(《本草衍义》) 
固真丹,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 
韭子(四两) 舶上茴香(炒) 补骨脂(炒) 益智子(炒) 鹿角霜(各二两) 白龙骨 
(三两 别研细如粉) 
上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一两,同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 
得。(《魏氏》)又破故纸丸,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破故纸、茴香(并盐炒)等分,酒糊为丸。 
缩泉丸,治丈夫小便频。(《史越王氏》) 
乌药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出汗) 吴茱萸(九蒸九曝) 益智(炒) 
上等分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临卧盐汤下。(同上)《济生续》去川椒、吴 
茱,酒煮山药糊为丸。(《得效》名三仙丸。又《白浊》萆 厘清散盖此祖方。) 
六味地黄丸,治内虚热者,小便频数不禁。 
本方加牡蛎、五味子。(《丹溪附余》) 
固脬丸,治小便不禁。 
菟丝子(二两制) 茴香(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 桑螵蛸(炙焦各半两) 戎盐(一分)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奇效》)《医通》山药末 
糊丸,酒下十五丸。 
姜附赤石脂朱砂丹,治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魇梦 
不已,下元虚冷,遗尿精滑,或阳虚精漏不止。 
附子(生) 干姜(各半两) 赤石脂(一两半水飞) 
上为细末,酒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饮下,小便不禁茯苓汤下。(《准绳》) 
黄 束气汤,治气虚遗溺。 
黄 (一钱二分) 白芍(一钱) 人参 破故纸(各七分) 升麻 益智仁(各五分) 北五味 
子(三分) 薄桂(二分) 
水姜煎服,(《儿科方要》) 
x清凉和温诸方x 《范汪方》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方。 
菖蒲、黄连二物,分等治筛,酒服方寸匕。 
又方,石膏半斤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稍热服。(以上《葛氏方》同之)(《医心》) 
《究原方》醉仙丸,治因劳心,肾经寒,小便多。 
白茯苓去皮,不计多少,用黑豆同水煮半日,去豆,出焙为细末,用薏苡仁炒碾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桐 
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以枣汤服下,空腹临睡服。(《万安》)(按∶此《苏沈》梦泄茯苓散之意。) 
四君子汤,诸急病遗尿不禁者,此方主之。诸急病,谓卒然暴仆诸疾也。遗尿不禁者,形气将脱,无形之 
气不足以固有形之溺也。甘温为阳,可使益气,故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皆甘温也,可以用之。(《方 
考》)(按∶此方何能堪急病不禁,但缓证或有相适,姑存之。) 
治肾虚小便多,阿胶汤方。 
阿胶(炙令燥别捣末) 人参(各一两) 干姜(炮二两 远志(去心) 附子(一枚炮制去皮脐) 甘 
草(炙锉三两) 大麻仁(烂研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五味,与麻仁拌匀,每服六钱匕,水二 
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阿胶末半钱匕,更煎两沸,食前温 
服,日三。(《圣济》)(按∶此方本出《千金·消渴》中。今加入人参、甘草。) 
治气牵腰背,及胁内痛,小腹坚,小便不禁,当归汤。(同上)(按∶即张 
文仲当归大黄汤,方见《胁痛》。) 

脏腑类
小便不通
属性:x小便总说x 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有寒 
病,则胞滑,小便数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热则泻之,寒则补之,不寒不热, 
根据经调之,则病不生矣。(《千金》) 
肾主水,膀胱为之腑,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按∶当云水潴于小肠而泄于膀胱,此误错),实相通 
也。然小肠独应于心者何哉?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此荣卫所以流行,而水 
窦开阖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肾不济,阴阳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涩,传送失度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 
则不禁。其热盛者,小便闭而绝无;其热微者,小便难而仅有。肾与膀胱俱虚,客热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挟热 
而行涩焉,是以数起而溺有余沥。肾与膀胱俱冷,内气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焉。是以 
遇夜阴盛愈多云云。故或冷或热而滑涩随之矣。(《直指》) 
x病由肾膀胱有热x 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此二经为表里,而 
水行于小肠入胞者为小便。肾与膀胱俱热,热入于胞,热气太盛故结涩,令小 
便不通,小腹胀满,气急甚者,水气上逆,令心急腹满,乃 
至于死。诊其脉紧而滑直者,不得小便也。(病源论) 
热气在于脏腑(按∶此上数句,与不通候同,脏腑即肾、膀胱),水气则涩,其热势极微,故但小便难 
也。诊其尺脉浮,小便难。尺脉濡,小便难。尺脉缓,小便有余沥也。(《同上》)(按∶此诊候本出《脉 
经》。) 
x病有数端x 尝记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 
也,宜分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热湿而不行,二也,必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 
胱而化者,三也,可顺气,令施化而出也。(《宝鉴》) 
凡癃闭之证,其因有四,最当辨其虚实。有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以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 
也。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无水之证,不过壅闭而然, 
病因有余,可清可利,或用法以通之,是皆癃闭之轻证也。惟是气闭之证则尤为危候,然气闭之义有二焉, 
有气实而闭者,有气虚而闭者。夫膀胱为藏水之腑,而水之入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 
以达气,故有水始有溺。经曰∶气化则能出矣。盖有化而入,而后有化而出,无化而出,必其无化而入。是以 
其入其出皆由气化,此即本经气化之义,非单以出者言气化也。然则水中有气,气即水也,气中有水,水即气 
也。今凡病气虚而闭者,必以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水火不交,阴阳否隔,所以气自气而气不化水,水自水而水 
蓄不行。气不化水,则水腑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则浸渍腐败者有之。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 
。阴中已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理本甚明,何知之者之不多见也。至若气实而闭者,不 
过肝强气逆,移碍膀 
胱,或破其气,或通其滞,或提其陷,而壅者自无不去,此治实者无难,而治虚者必得其化为不易也。故凡临 
此证,不可不详辨其虚实。(《景岳》) 
x转胞x 胞转者,由是胞屈辟小便不通,名为胞转。其病状,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此病或由小便应 
下便强忍之,或为寒热所迫,此二者俱令水气还上,气迫于胞,使胞屈辟,不得充张,外水应入不得入,内 
溲应出不得出,外内相壅塞,故令不通,此病至四五日乃有致死者。饱食讫应小便而忍之,或饱食讫而走马, 
或小便急因疾走,或忍尿入房,亦皆令胞转或胞落,并致死。(《病源论》) 
转胞证候,孕妇多有之,患在忍缩小便,或喜食煎爆,故饱后为热所迫,遂使小肠之气逆而不通,大肠之 
气与之俱滞,外水不能入膀胱,内水不能出膀胱,淋沥急数,每欲尿时,痛不可言,大便亦里急频并,似痢非 
痢。必以手从胸间按至脐下,庶可立出小便,否则逆上出而不禁,甚者因此腹胀浮肿。治法用凉药疏利小肠中 
热,仍与通泄大肠,迨其腹中搅痛,大便大下,则溺胞随即归正,于是小便顺流。葵子 
散,见附《妇人摘奇方》。(《直指》)(按∶葵子散方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