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肢不和,身体疼痛,不欲吃食,白术散,于本方加白术。《和剂》十四味建中汤,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 
积劳虚损,形体羸瘠,脾肾久虚,饮食全亏,于本方加白术、肉苁蓉、麦门冬、白茯苓、川芎、熟地黄。 
真武汤,不惟阴证伤寒可服,若虚劳之人,憎寒壮热,咳嗽下痢,皆宜服之,因易名固阳汤。(《易简》) 
补中益气汤,治中气不足,或误服克伐,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洪 
大而无力,或头痛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微细软弱,自汗体倦少食,或中气虚弱而不能摄血, 
或饮食劳倦而患疟痢等症,因脾胃虚而不能愈者,或元气虚弱,感冒风寒,不胜发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 
后劳役感冒,或劳役感冒而后入房者,急加附子。愚谓人之一身,以脾胃为主,脾胃气实,则肺得其所养,肺 
气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则火降,水火既济而合天地交泰之令矣。脾胃既虚,四脏俱无生气,故东垣先生,着 
脾胃、内外伤等论,谆谆然皆以固脾胃为本,所制补中益气汤,又冠诸方之首,观其立方本旨可知矣。故曰补 
肾不若补脾,正此谓也。前所言治症,概举其略,余当仿此而类推之。(此据《回春录》) 
黄 (劳役病热甚者一钱) 甘草(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 
升麻 柴胡 橘皮 当归身(酒浸) 白术(以上各三分)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内外伤辨》)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 
五分,炙甘草三分。如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如夏月病嗽,加五味子三+二枚,麦门冬去心二分或三分。 
(《脾胃论》)《试效 
方》调中益气汤,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于本方加五味子、芍药。如时显燥热,是下元阴火蒸 
蒸然发也,加生地黄二分。东阳邑庠郑掌教先生一证,发大汗战,鼓栗振掉,片时许发澡热,身如火烧,又片 
时许,出大汗如雨,身体若冰冷。而就发寒战如前,寒后又热,热后又汗,三病继作而昼夜不息。庠生卢明夫 
与作疟证治,不效。召予,诊其右手,阳脉数而浮洪无力,阴脉略沉小而亦虚,左三部比右差小而亦浮软。予曰 
∶此阳虚证也。用补中益气汤,倍参 ,减升、柴一半,加尿浸生附子一钱半,炒黄柏三分,干姜、薄桂各五 
分,大枣一枚,同煎服。一服而病去三分,二服而减半,四服寒热止而身尚有微汗,减去桂、附、干姜一半, 
服二帖全愈。(《正传》)本方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 
口渴无味。(《集解》) 
生脉散,气极者,正气少,邪气多,多喘少言,此方主之。(《医方考》)(生脉散方见《中暑》中)呼 
吸少气,懒言语,无力动作,目无精光,面色 白,皆兼气虚,用麦门冬、人参各三钱,橘红、桔梗、炙甘草 
各半两,五味子二十一粒,为极细末,水浸油饼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津唾咽下,名补气丸。 
(《准绳》) 
人参膏。 
人参去芦锉细,如煎常药法,量水于银石器内,煎至一半,渣再煎两度,去渣,遂以所煎汁,文武火熬稠 
而止,诸药煎膏效此。(《丹溪纂要》) 
附汤,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 (去芦蜜炙) 附子(炮去皮脐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 
滓食前温服,不拘时候。(《济生续方》)(按∶此方本出《魏氏》,治盗汗。) 
参附汤,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虚头晕。但是阳虚气弱之证,并宜服之。 
人参(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上 咀,分作三服,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同上)(按∶此本《圣济》治脾虚 
人参汤。)《兰台轨范》治阴阳血气暴脱证,此亦急救之方。(按∶《魏氏》沉附汤,治下虚上盛,气不升降, 
用附子、沉香、人参,严氏去人参,今并不录。) 
x补兼宁心诸方x 大建中汤,治五劳七伤,小腹急,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失精,惊恐 
虚乏方。(节录) 
饴糖(半斤) 黄 远志 当归(千金翼无) 泽泻(各三两) 
芍药 人参 龙骨 甘草(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汤成内糖令烊,一服八合。消息,又一服。(《千金》)《简易》 
引《究原方》,去饴糖、大枣,治小腹急痛,便溺失精,虚热盗汗,四体倦怠,支节烦疼,口苦舌涩,心怔气 
短,日渐羸弱。《素问》云,肾病传心,筋脉相引而急,小腹痛热,出白液。《左传》云,丧志名为蛊病,乃 
真精不守也。若小便滑数,日夜无度,由脬门不闭,水液不藏,因思虑过多,心气散溢,服之甚妙,气弱甚者, 
加熟附二两。腰痛筋急,加官桂。《管见良方》治思虑太过,心气耗弱,阳气流散,精神不收,阴无所归,小 
便或赤或白,甚则尿精滑数,夜梦鬼交,于本方加石莲肉。 
枣仁汤,治大虚劳,梦泄精,茎核微弱,血气枯竭,或 
醉饱伤于房室,惊惕忪悸,小腹里急方。 
枣核仁(二合) 人参(二两) 芍药 桂心(各一两) 黄 甘草 茯苓 白龙骨 牡蛎(各二两) 
生姜(二片) 半夏(一升) 泽泻(一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四升,一服七合,日三。若不能食,小腹急,加桂心六两。(《千金》) 
《圣惠》治虚劳少气,四肢疼痛,心神烦热,不得睡卧,人参散,于本方去桂心、茯苓、半夏、泽泻,加麦门 
冬、当归、白术。《鸡峰》人参煮散,治虚劳惊悸,心神不安,于本方去茯苓、生姜、半夏,加远志、茯神。 
归脾汤,饮食太饱伤脾,脾伤则面黄善卧,宜此方主之。(《医方考》)(按∶此系加当归、远志者,归 
脾汤方见后《健忘》中。) 
茸朱丹,治心虚血少,神志不宁,惊惕恍惚,夜多异梦,睡卧不安。 
鹿茸(去毛酒蒸一两)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蜜炒尤佳) 
上为细末,煮枣圈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炒酸枣仁煎汤送下,午前临卧服之。(《济生续方》) 
x补阴诸方x 六味地黄丸(原作《金匮》肾气丸,方后曰∶即六味地黄丸。今据改订),治形体瘦弱, 
无力多困,肾气久虚,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遗精便血。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服五六十丸,空心温水下。(《丹溪》)(按∶此方本出《小儿直指》。)又八物 
肾气丸,平补肾气,坚齿驻颜,于本方加桂、五味。(按∶肾气丸长服,去附子,加五味子,本出《肘后》。) 
《医方考》肾劳,背 
难俯仰,小便不利,有余沥,囊湿生疮,小腹里急,便赤黄者,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主之。人有终朝咳嗽, 
吐痰微喘,若少行动,则短气不足以息。人以为心火之刑肺,谁知是肺气之自损乎。治法宜大补肺气,兼补肾 
水。方用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子,大剂与之,久服肾旺而肺亦旺也。(《辨证录》) 
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或多或少,腰脊疼痛, 
用八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保元》) 
大补元煎,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 
山药(炒二钱) 熟地(补精补阴,以此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 杜仲(二钱) 当归 
(二三钱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元阳不足多寒者,于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随宜用之。(《景岳》) 
大营煎,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杜仲(二钱) 牛膝(一 
钱半) 肉桂(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子一二钱方效。 
(同上) 
治虚劳,益脏气,久服轻身驻颜色,治精少,强志力,补虚损,宜服地黄煎丸方。 
生地黄(五斤净洗肥好者) 巨藤子(三两) 牛膝(三两去苗) 
桂心(三两) 生黄精(五斤,净洗,同地黄于木臼中烂捣,绞取汁,旋更入酒三升,于银锅中慢火熬成膏。) 
附子(三两) 干漆(三两捣碎炒令烟出) 肉苁蓉(三两) 补骨脂(三两) 菟丝子(三两) 鹿角胶(三 
两捣碎炒令黄燥)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地黄、黄精膏中,和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 
再服。(《圣惠》) 
宣和赐 丝丸,治少年色欲过度,精血耗竭,心肾气惫,遗泄白浊,腰背疼痛,面色黧黑,耳聋目昏,口 
干脚弱,消渴便利,梦与鬼交,庶事不举。 
当归(酒浸焙干半斤) 菟丝子(酒浸去土乘湿研破焙干秤一斤) 
薏苡仁 茯神(去木) 石莲肉(去皮) 鹿角霜 熟地黄(各四两) 
上为末,用黄 二斤椎碎,水六升浸一宿,次早挪洗味淡,去滓,于银石器中熬汁成膏,搜和得所,捣数 
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米汤、温酒任下,空心服。常服守中安神,禁固精血,益气驻颜, 
延年不老。(《三因》)(按∶宋人甚多此类方,今姑录存以上二首。) 
治肾脏虚冷,骨痿少力,腰膝沉重,行步艰难,气虚,不思饮食,补骨脂丸方。 
补骨脂(二两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