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入大豆百余粒,煎至六分,去滓服之。(《事证》)
人参石膏汤,治膈消,上焦烦渴,不欲多食。(《保命集》)(按∶即白虎加人参汤,去粳米。)
兰香饮子,治渴饮水极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石膏(三钱) 酒知母(一钱半) 生甘草(一钱) 炙甘草(半钱) 人参(半钱) 防风(一钱)
半夏(二分汤浸) 兰香(半钱) 白豆 蔻仁 连翘 桔梗 升麻(各半钱)
上同为细末,汤浸蒸饼和匀成剂,捻作薄片子,日中晒半干,碎如米,每服二钱,食后淡生姜汤送下。(《试效
方》)
竹叶黄 汤,治消渴证,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 生地黄(各二钱) 黄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黄芩(炒) 甘草 芍药 人参 半夏 石膏
(各一钱)
上水煎服。(《法律》)
治热病后,虚热渴,四肢烦疼方。
葛根(一斤) 人参 甘草(各一两) 竹叶(一把)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渴即饮之,日三夜二。(《千金》)
治消渴,体热烦躁,宜服此方。
地骨皮(一两) 栝蒌根(一两) 芦根(一两锉) 人参(半两去芦头)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 赤茯
苓(三分) 生干地黄(一两) 黄芩(三分)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小麦一百粒,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
时候温服。(《圣惠》)又治消渴,心躁烦热,不得睡卧,麦门
冬散,于本方去地骨皮、芦根、小麦、加川升麻、黄连、柴胡、甘草。
麦门冬饮子,治膈消,胸满心烦,津液燥少,短气,多为消渴。
人参 茯神 麦门冬 知母 五味子 生地黄 甘草(炒) 栝蒌根 葛根(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竹叶十四片,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无时。(《宝鉴》)(按∶此本出《宣明论》,
今以栝蒌根代栝蒌实。又此方与上方,俱自《千金》茯神汤变化来。)《统旨》名生津甘露饮,用天花粉。
参苓饮子,治口干燥,生津液,思饮食。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白芍药 熟地黄 黄 (各三两) 白茯苓(二钱半) 天门冬 人参 甘草(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个,乌梅一个,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宝鉴》)
生地黄膏,渴证通用。
生地黄(束如常碗大二把) 冬蜜(一碗) 人参(半两) 白茯苓(一两)
上将地黄洗切研细,以新水一碗调开,同蜜煎至半,次入参、苓末拌和,瓷器密收,匙挑服。(《直指》)(按∶
此即琼玉膏,详见《虚劳》中。)消渴而小便频数,宜生津甘露饮,琼玉膏亦妙。(《丹溪》)三消者,琼玉膏最妙。
(《正传》)《济世全书》加麦门冬一两,五味子五钱。
五味子汤,大治口燥舌干,此是肾水竭也。
北五味子(真者) 绵黄 (生去芦) 人参(去芦)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粉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无时
候,一日一夜五、七服妙。(《外科精要》)《寿世》入朱砂少许服。
治消渴初因酒得,人参汤方。
人参 甘草(半生半炙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以 猪水去滓澄清,取五升,同煎至二升半,去滓,渴即饮之,永瘥。(《圣济》)
如大病后及欲瘥而渴,宜浓煎独参汤,入朱砂末冷服。又竹叶石膏汤。(《如宜》)
当归六黄汤,治消渴体虚,宜常服之。(《乾坤生意》)(方见《伤寒·虚汗》中)
三消,皆禁用半夏。
黄连末 天花粉末 藕汁 人乳汁 生地黄汁
上后三味汁为膏,入前二味搜和,佐以姜汁和蜜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能食者,加软石膏。
消渴若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却服前药。(《丹溪》)
x补肾诸方x 加减肾气丸,治劳伤肾经,肾水不足,心火自用,口舌焦干,多渴而利,精神恍惚,面赤心
烦,腰痛脚弱,肢体羸瘦,不能起止。
山茱萸(取肉)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去木) 熟地黄(酒蒸) 五味子 泽泻 鹿角(镑) 山药(锉
炒各一两) 沉香(不见火) 官桂(不见火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盐汤、米饮任下。弱甚,加附子一两。(《济生》)
(宜参前“治肾为要”条)
加味地黄丸,治下消。
山药(炒) 山茱萸 北五味 泽泻(去毛) 黄柏(盐水炒)
知母(各四两青盐水炒) 怀生地(八两) 牡丹皮(炒) 白茯苓(去皮各二两五钱)
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滚汤下。(《玉案》)
玄菟丹,治三消渴症神药,常服禁遗精,止白浊,延年驻色。
菟丝子(酒浸通软,乘湿研,焙干,别取末十两) 白茯苓 干莲肉(各三两) 五味子(酒浸别为末秤七
两)
上为末,别研干山药末六两,将所浸酒余者,添酒煮糊,搜和得所,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米汤下,空心食前服。(《和济》)(按∶此方出《是斋》,曰∶五味子一名玄及)《续易简后集》鹿兔煎,于
本方去莲肉,加鹿茸,以生地黄汁搜和丸。
治大渴后虚乏,小便滑数,腿胫无力,日渐羸瘦,鹿茸丸方。
鹿茸(二两去毛涂酥炙令黄) 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黄 (一两半
锉) 石斛(一两半去根锉) 五味子(一两) 菟丝子(一两半酒浸二日曝干别捣为末) 白龙骨(一两) 桑螵蛸
(二两微炒) 白蒺藜(一两微炒去刺)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饮下三十丸。(《圣惠》)
鹿茸丸,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鹿茸(去毛切炙三分) 麦门冬(去心二两) 熟地黄 黄 鸡 (麸炒) 苁蓉(酒浸) 山茱萸 破故纸
(炒) 牛膝(酒浸) 五味子(各三分) 茯苓 玄参 地骨皮(各半两) 人参(三分)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米汤下。
(《三因》)
鹿茸丸,治渴疾。(赵司法服之有效)
鹿茸(二两) 菟丝子(一两浸酒蒸) 天花粉(半两)
上炼蜜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北五味子汤服。(《朱氏》)《得效》龙凤丸,于本方去天花粉,加山药。
治消渴小便数,鹿角一具,炙令焦,捣筛,酒服方寸匕,渐渐加至一匕半。(《肘后》)《千金》消中,日
夜尿七八升方,同。
斑龙脑珠丹。
鹿角霜(十两为细末) 鹿角胶(十两酒浸数日煮糊丸众药) 菟丝子(十两酒浸蒸作饼焙干) 柏子仁(
十两净别研) 熟干地黄(十两酒浸两宿蒸焙干以余酒入胶用)
上将众药研调,却以鹿角胶酒三四升煮糊搜药,杵一二千下,丸梧桐子大,早晚空心食前,盐汤或酒任下五
十丸至百丸。(《续易简后集》)
胡桃丸,治消肾,亦云内消,多因快情纵欲,极意房中,年少惧不能房,多服丹石,及失志伤肾,遂致唇口干
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黄,五色浮浊,大便燥实,小便大利而不甚渴。
白茯苓 胡桃肉(汤去薄皮别研) 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一盏,蛤粉一分,同煮干,焙。)
上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三五十丸。或为散,以米饮调下。食前服。(《三因》)
x补中诸方x 黄 汤,治消中,虚劳少气,小便数方。
黄 芍药 生姜 桂心 当归 甘草(各二两) 麦门冬 干地黄 黄芩(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千金》)
大建中汤,治强中,或谓之脾消。(《医林集要》)
(按∶即《千金》大建中汤,方出《虚劳》中。)
黄 六一汤,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宜服此。常服平补血气,安和五脏。
甘草(一两炙) 黄 (六两去芦蜜涂炙)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和剂》)《外科精要》为细末,
每服二钱,早晨日午,以白汤点,当汤水服,若饮时初杯用酒调服尤妙。
钱氏白术散,治消中,消谷善饥。
加北五味子 柴胡 枳壳(制各半两)
上粗末,每三钱,新水煎服。(《直指》)
治消渴伤中,小便无度方。
黄雌鸡一只(治如吃法)
上煮令极烂,漉去鸡,停冷取汁饮之。(《食医心鉴》)(按∶《千金翼》有用自死鸡方。)
治补虚羸,止渴,牛乳方。取牛乳不拣冷暖,任性饮之。(同上)(按∶《千金翼》有牛乳一升,以水四升,
煎取一升方。)
x固脱方x 铅丹散,主消渴,止小便数,兼消中方。
铅丹 胡粉(各一分) 栝蒌根 甘草(各十分) 泽泻 石膏 赤石脂 白石脂(各五分《肘后》作贝母)
上八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壮人一匕半。一年病者一日愈,二年病者二日愈,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
减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伤多令人腹痛。(《千金》)(按∶此本出《肘后》,酒服。考《本草》黑字,铅
丹、胡粉、栝蒌根,并止小便利。泽泻,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可知此
方为涩剂矣。)
x泻热诸方x 巴郡太守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千
金》)(按∶原载四时加减法,以蜜为丸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取下而已云云,宜考。)
顺气散,治消中,热在胃而能食,小便赤黄,微利之为效,不可多利,服此药渐渐利之,不欲多食则愈。(《保命
集》)(按∶即小承气汤。)
治心脾实热,烦渴不止,知母散方。
知母(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