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心三十茎,临服加藕汁半杯。(《玉案》)《医读》三黄凉血汤,于本方去芩、连、川芎,加山栀、桃仁、
干葛。
治饮酒过多,蕴热胸膈,以致吐血衄血。若吐衄脉滑数,难治。
葛花(二两如无以根代之) 黄连(四两)
上为细末,以大黄末熬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温汤下。或煎服亦可。(《乾坤生意》)《商便奇
方》葛花丸,于本方加栀子、山楂。《士林余业》用葛粉、大黄、黄连,水煎五沸服。
肥盛或酒客辈,痰中有血,滚痰丸佳。(《大还》)
治吐血呕血,五灵脂饼子方。
五灵脂(一两) 芦荟(二钱)
上二味捣研为末,滴水和丸,如鸡头大,捏作饼子,每
服二饼,龙脑浆水化下,不拘时。(《圣济》)(按∶此方无类可隶,姑附于此。)
今人治吐血者,以凉水濯其两足,此釜底抽薪之意也。(《医方考》)
x止遏诸方x 侧柏散,治内损吐血下血,皆因酒色太过,劳损于内,或血气妄行(按∶《经验良方》作或
因酒色劳损,或心肺脉破,血气妄行),其出如涌泉,口鼻皆流,须臾不救。
柏叶(一两半蒸干) 人参(一两) 荆芥穗(一两烧灰)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入飞罗面二钱和匀,新汲水调如稀糊啜服。血如涌泉,不过二钱。(《家宝》)《澹寮》
去荆芥。《经验良方》华佗《肘后》仓卒十病,去荆芥,云∶如无前药,用荆芥一握烧过,盖于地上,要出火
毒,细研如粉,以陈米饮调下三钱许与服,不过二服效。又无荆芥,用釜底墨,刮下细研如粉,每服三钱,浓米
饮调下,连进二、三服。《原病集》咯血,用侧柏叶、沙参各一两,焙研为末,入飞面二钱,水调如稀糊啜服。
(《入门》名参柏糊。)
参香丸,治咳嗽吐红。
辰砂 人参 乳香
上三味等分,用乌梅肉为丸,麦门冬汤下,京口失医方(《朱氏》)
花蕊石散,五脏崩损,涌喷血成升斗,用此止之。
花蕊石(火 存性研为粉)
上用童便一钟炖温,调末三钱,甚者五钱,食后服下。男子用酒一半,女人用醋一半,与童便和药服,使瘀血化为
黄水。服此药以后,补之。(《十药神书》)(按∶后药言独参汤。又《和剂》花蕊石散,治一切伤损,用花蕊石、硫黄二
味,宜考。)
四生丸,疗吐血。凡吐血衄血,阳乘于阴,血热妄行,宜服此药。
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
上等分烂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候。(《妇人良方》)(按∶此方
本出《杨氏》,名四味丸,三叶并不用生。)《济生全书》四生散,并取自然汁,入童便不拘多少,和药汁温服。
干则水煎,亦入童便温服愈。
黑神散,治大吐血,及伤酒食饱,低头掬损,吐血至多,并血妄行,口鼻中俱出,但声未失,无有不效。百
草霜(村中烧草锅底煤最妙)不拘多少,罗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饮调下。鼻衄搐一字。皮破血出,灸疮出血,
掺上止。并治舌忽然肿破,干掺。(《得效》)(《经验良方》同。)
黑散子,诸窍出血并主之。
隔年莲蓬 败棕榈 头发(并烧存性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煎南木香汤调下。或只用棕榈烧灰,米汤调下,亦可。(《直指》)
十灰散,治呕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药止之。
大蓟 小蓟 荷叶 扁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
上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
服五钱,食后服下。如病势轻,用此立止。如血出成升斗者,用后药止之。(《十药神书》)(后药即花蕊石散。)
治吐血方,用鸡蛋一个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钟,再入酒半钟,隔汤炖熟食之,不过三两枚自愈。(《集验
良方》)
x清凉诸方x 治吐血,酒客、温疫中热毒,干呕心烦者方。
蒲黄 栝蒌根 犀角 甘草(各二两) 桑寄生 葛根(各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衍义》曰∶寄生真者绝不易得,昔人以芦根
汁代用,亦颇有效。)《外台》引《古今录验》名蒲黄汤。
治卒吐血,皆因心肺暴热毒入胃,致吐不止,宜服生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 阿胶 甘草(各二两) 黄芩 柏叶 犀角屑 刺蓟(各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青竹茹一鸡子大,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
(按∶此本《千金》治衄生地黄汤,今加犀角、刺蓟、竹茹。)
治吐血不止,红蓝花饮方。
红蓝花(二两) 伏龙肝(三两以水五升五合浸滤取汁) 犀角(镑一分) 甜竹茹(三分) 白茅根(锉)
麦门冬(去心锉各半两)
上六味,将伏龙肝汁煎诸药,取六合去滓,食后分三服。每服更入乱发灰一钱匕,和匀服。(《圣济》)
(按∶此本《圣惠》治心热吐血方,今加犀角、茅根、麦门冬。)
上焦热极,吐血鲜红,以黄连解毒汤加生地黄、犀角主之。若大便燥结,加大黄。(《原病集》)
凉血地黄汤,如上焦火盛,口舌生疮发热,或血热上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一切失血及不嗽血自来者,
并宜。
乌犀角(镑二钱) 怀生地黄(二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牡丹
皮(二钱) 黄连 黄芩 玄参(各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一方加郁金末一钱,入本汤药内饮之,其血自清。如吐血成块者,加大黄一钱,桃仁十个去皮
尖研如泥。如血鲜者,不必加此二味。(《慈航》)《汇言》治热极失血,吐衄不止,于本方(犀角磨汁半盏)去黄
芩、玄参,加童便半盏、炮姜炭、甘草。
治心胸烦热,吐血不止,口舌干燥,头疼,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两) 甘草(半两) 麦门冬 川升麻 黄芩 生干地黄 青竹茹 栝蒌根 葛根(各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
黄连石膏汤,治吐血。
黄连 黄芩 石膏 知母 甘草
本方加升麻、葛根,治饮酒过多衄血。(《苍生司命》)
凉荣汤,治吐衄诸血。
生地黄 川归尾 扁柏叶(炒) 蒲黄(炒) 白芍药 甘草 麦门冬(去心) 知母(炒) 黄柏(各等分)
上各制炒,每服八钱,白水煎服。(《诸证辨疑》)《百代医宗》用侧柏叶,不用扁柏。《寿世保元》滋阴清火
汤,于本方去柏叶、蒲黄,加川芎、牡丹皮、玄参、犀角、山栀、阿胶。
郁金四物汤,治吐血、衄血、唾血、大便下血及一切失血神效。如郁金不真,则不效。
当归(酒洗一钱) 生地黄(一钱三分) 白芍药(炒八分) 川芎(六分) 韭汁(一酒杯) 郁金(二枚磨
水) 姜汁(一酒杯) 童便(一酒杯以上四味并临服时入)
上将前四味,用水二钟,煎一钟,入四味,温服。(《医汇》)
郁金末,治吐血,入姜汁、童便良。治吐血或衄血上行,用郁金,后以犀角地黄汤加郁金。(《丹溪》)
尝治诸虚吐衄咯血药中,每入童便半合,其效甚速。或单用以重汤炖服,无不应效。盖溲溺降火滋阴,又能
消瘀血,止吐衄诸血。童便一名溲溺,一名轮回酒,一名还元汤,但取年十二岁以下无病者童子,绝其烹炮咸
味,令其洁净,亦当与淡肉味,凡溺下却以瓷器盛之,少顷每一钟少入生姜自然汁二三点,搅匀徐徐服之,日
进二、三次。如大寒,却以重汤温服,服此但以饮食相远为佳。(《辨疑》)(按∶《菽园杂记》轮回酒,人尿
也。《续医说》引,当参。)《济世全书》轮回汤,即自己小便,入甘草末一钱,通口服,随以甘草末嚼之,或
生姜一小片嚼之。(原文稍长,须参。)
《王氏手集》青金散,治肺嗽喘息有音,及热搏上焦,血溢妄行,咳唾血出,咽嗌疼痛,烦渴呕吐,寒热休
歇,减食羸瘦方。
白芨 青黛(研各半两)
上同研匀,每服半钱或一钱,糯米饮调下。(《幼幼》)(按∶白芨治咯血,《医说》引《癸志》,宜考。)
小柴胡汤,治男女诸热出血,血热蕴隆。(《直指》)
止红散,治心肺客热,咳嗽吐血。
北柴胡(去苗一两) 胡黄连 宣连(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入朱砂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半盏,通口服,食后。(《杨氏》)
柴胡清肝散,治肝胆二经风热怒火血证。
柴胡 黄芩(各一钱) 黄连 山栀子(各□分) 当归(一钱)
川芎(六分) 牡丹皮(一钱) 升麻(八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识病捷法》)(柴胡疏肝散出《瘀血》中,宜参。)
人有大怒而吐血者,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方用解血平气汤,白芍二两,当归二两,荆芥炒
黑三钱,柴胡八分,红花二钱,炒栀子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石室秘 》)
x滋润诸方x 耆婆方,治人唾血及水涎,不能食方。
干地黄 人参 蒲黄
等分为散,以饮服一钱匕,日二。腹痛者,加芍药二分。(《医心》)
参地煎,即人参、生地黄也。凡因热伤,衄吐血不已者,则热已随血减,然气亦随血亡也。气虚甚者,当倍
人参为君。血热者,宜倍生地为君。时时煎服,自止也。(《金鉴》)
五伤汤,治劳伤荣卫,吐血下血,诸虚不足。
当归 白芍药(各三分) 人参 川芎(各二分) 甘草 桂(各一两) 阿胶(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鸡峰》)
麦门冬饮子,治吐血久不愈。以三棱针于气街出血,立愈。
黄 (一钱)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人参(以上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