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字每句话,以及佛经上的每句话,都忘得干干净净,硬是把它丢掉。丢了三四年以后,结果,拿起笔来写信,都是别字。我说完了,这不是又要重新读书!我才懒得管。要用就用,要放下就放下。一提起来,什么都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空便空,能有就有,那才是本事,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我这些都不是理论!都是经验中体验来的。空话白讲没有用。也不是吹给你们听!这是告诉你们这些经验哦!
很多朋友都说我书读得多,什么都会搞。我常常告诉年轻同学,我说我是最懒、最不读书、最调皮的一个人。但是,为什么我懂得比你们多?我的书不是读来的。只要你懂了这个心地法门,那些没有看过的书,我只要拿来一翻,唔!我好像看过的,前后一翻,这本书就看过去了。尤其是古书,只要书名一看,似曾相识,翻两页一看,不错,我晓得啦!所以,这个心地法门,有如此大的妙用。只要你真能够放得下,万法俱在。所以,佛不是吹牛,经云:“佛能通一切智,彻万法源。”你说他怎么会的?只要明白了这个东西就会了。你不要以为读书就会了,不要说读一辈子,读万辈子,你试试看!“佛能通一切智,彻万法源。”走哦!(行香)
啪!(香板)“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上座!
我替你们祈祷祈祷,阿弥陀佛啊!帮帮忙啊!他们的腿啊!
壳!——壳!——壳!——(木鱼声,开始上座。)
铿!——铿!——铿!——(引磬声,下座行香。)
啪!(香板)——(静默许久)
动也是定。静也是定。要体会这个道理。你看!阿弥陀佛的塑像,很少是坐着的,都是站着的。站也在定中。在定中,化身百千万亿;在定中,起般若智慧光,普度众生。阿弥陀佛的像都是站着的,永远站着。你看!我们对面的这一位老人家——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他也是站着的。大概也站了好几年了吧!也没有人给他敲引磬。所以,站着也在定,只不过换个姿势而已。千万不要下了座一走路,噫!心里也走起来了,那还玩个屁!那不是空到此山走一回吗?动也定,静也定,坐也定,等一下吃过午饭午觉,睡也定!
这个上午过去了,告诉你——还没有开始呢!上午只是逗着大家玩玩。上午啊!各位刚刚到山上来——心都还没有收拢来,有些人身一山上来了,心还在山下呢!有些人身在山上,心早就跑到山下去了!所以,心都还没有捡回来呢!等到午饭给你们吃饱了——觉也睡够了,下午可有苦头吃啦!准备哦!等一下饭吃饱哦!觉睡好哦!下午慢慢开始上路了,而且我们的七天很可怜,只有六天半——那半天就要赶回家去了,空向人间走一回去了。现在已经去了半天,剩下只有六天,连夜里都算上去,只有六天了。好好用功哦!现在离吃饭时间还有二十分钟,自己自由活动,但是,不准说话。下去休息。
好个谜语
上午等于我们这次打七的预备工作。可是,上午玩一下,下午睡过午睡起来一看,还坐得蛮像样,蒙殿里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加庇,都坐得不错,好!有办法!
上午所作的,是先纠正你们的外表——坐相、坐姿。外表有什么重要呢?很重要。“行端表正”这是千字文上的话。外表端端正正,就影响内心,身心内外互相影响。这也是道家密宗所谓气脉的关系,气脉也是外表。不要把气脉当成佛法,当成道。不要搞错了。可是,“行端表正”不能说没有关系,大有关系。所以,上午是做这种事。后来,你们不是要学禅吗?听到禅,就想到“参放头”。这是毫不相干的事。禅并不完全是参话头,但是,也不离参话头。参话头也不见得就是禅。已经给了各位一个很大的话头。假如真的参通了,不成个佛菩萨,也成个阿罗汉。恐怕不容易参通。什么话头?“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
什么叫“参话头”?大慧杲禅师的语录,讲参话头讲得最清楚,可以参看《指月录》第四册,他说“不用搏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手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领略处,不用掉在无事甲里。”不准你用思想,为什么不准用思想?你用中国哲学西洋哲学的理论来作注解,没有用的,跟生死不相干,所以不准思量,不准忖度,就是不能够猜猜看。不能用古人语句佛经来下注解。哦!生是这个样子,死是那个样子,这个哲学是怎么讲的,宗教又是怎么讲的,庄子是怎么讲的。结果,搞了半天都不相干。也不要在心里头念,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生从……这是干什么的?这不是参话头,变成了你心里在唱歌。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这是唱歌。唱了半天,有屁用!参话头就是心里有这么一件事,一件没有了的事摆在心上。
真破了生死的疑团。什么戒呀!定呀!慧呀!什么九次第定呀!什么十地菩萨的功夫,一起都到达了。成了佛,也不过是了生死。谈何容易啊!一个凡夫众生就想达到佛境地,就想了生死!但是,此事非了不可,不了的话,“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
现在,话头已经给了大家,但是,怎么上路呢?问题来了,这又是一个话头。话头里钻出一个话头。我现在坐在这里不好,心里又乱,腿又痛,怎么办?你说么办?从何说起呢?我想想看!先走吧!走!
莫名其妙的禅
啪!——(静默)
对,屹然不动。
——(静默)
这就是禅宗吗?“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一说了这八个字,已经不是禅。只有这一香板,其他都不说,蛮好!转头一看黑板,更不是禅,那是黑板。
先跟你们声明,先订好契约。不要七天过了,下了山以后:“哎唷!我跟南某人学禅宗唷!”千万不可以那么讲,我也没有讲禅宗,你们不要以为这就是禅宗。那是糟蹋古人,同时也丢了你们自己的脸。若拿真的禅宗法门来,就没有办法打这个七了。所以,唐代招贤景岑说:我接引后生(没有悟道的人),从来不用禅宗。“我若举扬宗法,法堂里草深一丈。”为什么说门前草深一丈?因为用禅宗的方法来教化人,不要说人不敢来,连鬼都不敢上门。没有人吃得消,没有那么高的般若智慧的人可以上得了门。所以祖师说我这里都是用方便法门啊!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中间想办法。同我们这次打七一样。
那么,什么叫作“打七”呢?为什么加上一个虚字“打”呢?就是要你把自己的烦恼、妄想、杂念打死。“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上的话。只要你把妄心打死了,真心就显露了。本性的清明自然在前。这不是禅唷!但是跟禅有绝对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禅?你看那个傅大士,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是在家人,没有出家。你说他没有出家,他比出家人还厉害,戒定慧一切奉行。梁武帝时代的人,据说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谓大士,就是菩萨,中文叫做大士。梁武帝请他讲《金刚经》,皇帝坐在下面听,他上去了以后,就把戒尺“啪!”往桌上一拍,下座。一部《金刚经》讲完了。梁武帝也是精通佛法的唷!当然,他这个花样也只能对梁武帝玩,只能对行家玩。所以,什么是禅?禅宗之禅,以无门为法门。可是,真的很难吗?不一定。也不能说我们这里没有禅味,是有那个味。
什么味呢?有一点我告诉你们。我随时都在改,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非改不可。但是,大原则不变。过去的禅堂,你坐在那里几十年,也没有一个老和尚像我这样婆婆妈妈的苦口婆心的,随时给你讲,随时管着你,随时给你改正。你坐死了,他都不管你。所以,我看到那些老参们老油条,坐了几十年,一点屁用都没有。我看了蛮可怜。如果,真正的丛林禅宗,真正发心求学的人,和真正发心慈悲布施(法布施)的人,配上这种随时随地都在提醒的方法,我想一块石头都可以磨出发光的智慧。可惜,当年的禅宗,那么一个伟大的教育场所,那么一个伟大的教育方法,就是没有那么一个人。可见天下事“魔从心造,妖由人兴”。都靠一个“人”。所以,像唐代禅宗鼎盛的时候,马祖的大弟子——黄檗禅师就讲“大唐国里无禅师”,人家说:“师父啊!很多人都在那里盖庙子造禅堂,都有几千人学,那些不是禅师吗?”他就笑了:“不道无禅,只是无师。”岂只禅宗如此,世间法的一切文化,一切教育都是如此。教育法再好,人不会活用,就变成死东西,死东西就是没有用的东西。
这些话为什么讲在前面呢?嘿!你们七天搞下来,半吊子还谈不上呢!半吊子还有九分之一。连半吊子都不够,然后,还说我跟南某人打过七的呢!还学过禅呢!然后去“馋”(谐音)人家去了。那不是害死人吗?害死了,你们不要紧,我的罪过可大了,这么一“误”就三千里,那真是“误”了。所以,先把这些话讲在前面。慢慢来一点禅看看,还早,还有五六天。上座!
顿渐之道
()好看的txt电子书
我们刚才说不谈禅,那我们是干什么呢?学佛。禅宗也不过是学佛。净土宗、密宗都在学佛。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教归纳起来,有两条路,就是“顿悟”与“渐修”。禅宗过去是标榜“顿悟”。顿悟谈何容易,所以六祖说:“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还不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言下顿悟,一句话就顿悟了。另外一条路是“渐修”,慢慢来,一步一步来。有些人問我什么是顿悟?我说很简单,你大便急了,找不到厕所,憋得一身冷汗。然后突然找到了厕所,一上去,“咚”一下,呵!好畅快!我不是乱说唷!最土俗的话比拟最高的道理。我不是开玩笑。在万佛殿里这样开玩笑不得了。我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