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甯母锏於苏苎Щ ⑻峁┝死砺垡谰荨H⑸缁嶂饕迳缁岬姆⒄菇锥魏汀 �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一)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1.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虽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过论述,但都没有作过明确的划分。斯大林在1936年就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并开始酝酿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因受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发展乐观思想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过于乐观的估计。但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等对在中国经济落后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了比较实际的深刻思考。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候,毛泽东就意识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只能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当年1月的知识分子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社会主义的“建立”、“建成”作了进一步的划分。他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的过程,人民群众对于这个制度还需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国家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学习和取得经验的过程。”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受挫后,毛泽东对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59年,他在《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一定要向共产主义过渡;过渡到了共产主义的时候,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些东西必然是要灭亡的;就是到了共产主义阶段,也还是要发展的;它可能经过几万个发展阶段。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此知识点在2004年多选题第23题考查过)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个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共产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此后,他在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的谈话中,比较明确地提出在中国建成强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思想。1962年,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也许只要几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设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果然这样,谢天谢地,岂不甚好。但是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想得长一点。”“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历史的线索,它使我们认识到:第一,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人为地跨越这个阶段,妄想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只会陷入“左”的空想的泥潭。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第三,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2.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邓小平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一步认识。
(二)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1.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尽快地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在1944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工业化的。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在酝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就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此后,随着“现代化”这一词的普遍使用,中国共产党也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替代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新中国的奋斗目标。
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根据毛泽东的思想,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之外,还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2.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即1965年)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走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探索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把握理解了这三个方面,也就掌握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考试重点。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D。
【解析】本题为相当容易的选择题,考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正确表述。
1994年至2005年试题分值分布表
分值年份内容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合合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9'2
分'17'1
分'22'2
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0'10
分'18'2
分'21'2
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21'2
分
本章在历年试题中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部分考查的重点,考点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等方面。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一知识点多次被考查,选择题和分析题都出过。
2005年加大了对此部分的考查。估计2006年此部分仍将是考查的重点,注意分析题出题的可能性。
本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若干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注意“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知识点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相结合起来考查。注意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结合考查。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经济建设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
特点和优点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基本依据
基本内容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