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雇个杀手〃解决〃有关的人物,而是选择了勤奋工作,修补家庭关系的策略,最后闹了半天,他的对手也没有把他搞垮。相比之下,不少第三世界的政治领导人都有涉嫌谋杀政敌的丑闻,手段就太过于低劣了。 
那么,对于那些太强大,太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他们当作现实的对手甚至是主要对手呢?未必。虽然人类历史上不乏以弱胜强的例子,不过弱者挑战太强者终究是危险的事情。我们可以挑战比我们强大一些的对手,但是通常不应该挑战太强大的对手。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应该成为他们的盟友,利用他们的强大,发展自己的实力。 
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注意有两种太强大,一种是兴盛的太强大,一种是衰败的太强大。 
对于衰败的强大者,不但不应该以他为主要竞争对手,反而应该利用他作为抗衡新兴竞争者的盟友,甚至还应该为此拉他一把,延缓他的衰老。一个竞争对手在强大之后走向衰败,往往有一些无法扭转的原因,就像人的衰老一样。随着他的衰败,他原来掌握的一些宝贝都会逐渐散落出来,被其他人拣走。这些宝贝当中的实力部分,很可能会在重新分配中改变整个竞争形势,使得一些得道的获益者突然强盛起来。这时候要小心对待,最好保证自己是最主要的获益者,如果自己不能成为宰割衰败的太强者的主要获利者,还不如帮助那个老不死的东西藏好他的宝贝,别让人家偷走了'13' 。有的人只看到自己可能从宰割庞然大物中获得一点点利益,就忘记了前面可能存在的威胁,结果连命都丢了。 
 
'13'英国在历史上曾经积极维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美国曾经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现在我们建立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都有维护衰败的老大帝国,不让别人染指的意图。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政权曾经两次犯同样的战略错误,结果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北宋曾经和辽国交战多年,对辽国深恶痛绝,但是自己窝囊,打不过人家,又无可奈何。后来辽国后院起火,金人造反,派人来约宋朝夹攻辽国,宋朝没有仔细考虑就答应了金国的要求。不料前门驱狼,后门进虎,金国在灭辽之后突然袭击宋朝,而且比辽国更厉害。北宋在首都失陷后终于灭亡。 
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心灰意冷,已经渐渐失去了收复失地的愿望。好不容易熬到金国开始衰败,两个庞大的弱国好一段时间相安无事。突然间,蒙古人又崛起在金国北方,派人约宋夹攻金国。金国派人向宋朝陈述利害,要求联合抗蒙,宋朝不听,想想半壁江山,想想〃百年国耻〃,还是做出了联合蒙古,夹攻金国的战略决策。结果蒙古人灭亡金国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宋。真是〃自作孽,不可活〃,这一次,连小命都玩完了。 
一般人的心态总是希望能够在变化当中拣点便宜,但是不要忘记,人之所以比动物活得要好,是因为人的理智可以帮助他趋利避害。动物为了眼前小利,咬了诱饵,踩了陷阱,人就不应该这么目光短浅。 

对于兴盛的太强大者,假如他的兴盛很长久,自己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具备向他挑战的条件,其他人也威胁不了他,则可以安心追随他,不必胡思乱想。这一点,中国人的历史观非常典型:当游牧民族刚刚开始入侵农业地区的时候,抵抗侵略就被描绘成正义的事业,当游牧民族夺取了中央政权之后,继续抵抗就变成了〃地方割据〃了。明朝灭亡前后,有两起投降事件,分别被历史学家下达了不同的判决:负责防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投降被认为是卖国投敌,但是郑成功的孙子坚守台湾,拒绝投降,又被认为是〃封建割据〃。历史学家的判决标准是什么呢?就是中央政权。如果中央政权在明朝手里,则保卫明朝江山,抵抗满清入关就是正义的。如果中央政权到了李自成手里,吴三桂就应该投降李自成,为李自成的大顺朝抵抗满清,保卫山海关。但是满清统一中国之后,吴三桂再造反就不应该了,这就叫〃三藩之乱〃。不但吴三桂不应该造反,一切继续抵抗满清的势力都应该放下武器,包括坚守在台湾的郑成功的后人,这时,投降主义成了爱国主义。在这里,爱国主义的标准不是民族主义,不是哪一个民族当家作主,而是服从中央政权,维护祖国统一就好。 
如果这种兴盛不稳固,在适当的时机,就可以联合其他人,倒戈相向。刘备就是这样对待曹操的,孙策是这样对付袁术的,比尔?盖茨也是这样对付IBM的。 
刘备养虎伤身,被吕布夺了徐州,寄居在〃乱世奸雄〃曹操篱下,整天提心吊胆,假装种菜。后来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给曹操称赞为〃天下英雄〃,吓得连筷子都掉了,他反而借打雷掩饰,说是给雷声吓掉的,骗过了曹操。曹操失去警惕之后,被刘备借口打袁术,拐跑了几千人马,另立山头,后来成为曹操最头痛的敌人。看官留意:曹操人称〃一代奸雄〃,竟然给刘备骗倒,可见世事难料如此!如果你是〃上级首长〃、〃大老板〃之类的角色,可要留意:现在到处都是刘玄德那样的〃枭雄〃,看紧你的公章大印,盯紧你的银行账户,很多人都在绞尽脑汁打它们的主意哟!尤其要小心刘备的眼泪,堂堂男子汉,一个不小心就〃感动得〃涕泪交加,别给他们的〃多情〃蒙倒,特别是在人家像勾践那样俯下身子吃你的屎的时候,正是算计怎样割掉你的脑袋呢! 
孙策在父亲遇害后,寄居在袁术那里,后来利用传国玉玺抵押,向袁术借了几千人马,挺进江南,重新开创了父亲失去的事业。 
比尔?盖茨本来是靠IBM这个电脑巨人起家,羽翼丰满之后,抓住IBM在大型电脑和个人电脑这两个主营业务上举棋不定的时机,联合IBM个人电脑的CPU供应商英特尔、整机生产商康柏,一下子就从根本上掀翻了IBM在个人电脑方面的江山,同时也把这个电脑行业的〃皇帝〃拉下了马。几年之后,比尔?盖茨就凭着他的战略运筹坐上了电脑业的头把交椅,君临整个行业。 
既然我们不应该选择太强大和太弱小的竞争对手作为我们现实的主要对手,我们应该怎样解决主要对手这个竞争的主要问题呢? 
第一、具备潜在对手的条件,也就是说,对我们想要的东西也有占有欲,或者说交叉弹性是正值。他好我们坏,他坏我们好。 
第二、门当户对这里的意思是实力相当,差别不是很大,可以一战。 
第三、实力增长的速度最快。 
具备前两条,可以是我们的现实的对手,加上第三条,才能成为主要对手。 
前面两条很好理解,但是第三条的意思就多一点周折了。 
实力增长快,必然强大得快,所以放任他强大起来以后就特别难斗了,应该趁他羽翼丰满之前打倒他。这是很容易看出的道理,不言自明。但是为什么增长得快呢?各个竞争者的情况不一样,不好一概而论,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这样的竞争者的上升形势已成,正在趁势兴起。不论势头是来自环境有利,还是实力成长,总之是形势对他有利。 
如果他是竞争者,因为形势好,或者是实力强大,自然要求扩大他在竞争目标分配当中的份额,因此具有进攻性。又根据前面提到的〃加速原理〃,人逢喜事精神爽,自信心强到很容易过头的地步,野心膨胀,在精神上也特别富有进取性。在竞争活动中,勇于挑战,富于进取精神,当然就意味着对其他的对手有较大的威胁。你作为他的竞争对手,当然受到他的严重威胁,因此你还不能不重视他的扩张野心。把威胁性最大作为判断主要竞争对手的条件,不难理解吧? 
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对手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对你的威胁最大,对别人的威胁可能也最大。至少他改变了整个竞争格局,而且在这种改变当中,人们认为他可能是最大的获利者,他的获利自然意味着别人的失利。因此大家都为了防止自己的失利而起来防止他的获利,就造成了群起而攻之的局面。比尔?盖茨现在就是这样陷入困境的。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对这种现象有着深刻认识,像〃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满招损,谦受益〃、〃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之类的成语都是针对这种现象的,在谋略方面也有不少心得。毛泽东生前曾经引用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例子,说明古人在这方面的认识和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明的水平。他引用的例子是孙权劝曹操当皇帝的例子映射当年林彪称呼他的〃四个伟大〃的险恶用心。曹操看破孙权的居心,讽刺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小子想拿我到炉火上烤啊!〃因此,对手迅速强盛,可能具有重大威胁,但是也为他的覆亡准备了条件。 
最后,并不是最不重要的因素是,迅速强大往往使人忘乎所以,轻举妄动,追求不应该追求的目标,挑战不应该挑战的对手,在战略上,在行动上都不那么谨慎,然后就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给了对手以打击的机会。实际上,迅速扩张的同义词是基础不扎实,根基不稳固,他夺取的江山最容易易手。因此以这样的竞争对手作为竞争的主要对手,并不是最难斗,因为他的破绽百出,如果打了胜仗,也容易收获战果,因为他抓得太多,太快,结果什么都抓不稳。把他一脚踢翻,金银财宝准保撒了一地。暴发户不但对别人危险,自己也不安全,因为他的根基不牢,做事太狂。 
所以,当你选择对手的时候,首先应该选择那些暴发户,一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二也是看准了他们好打。毛泽东曾经引用过《水浒传》当中林冲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林冲到柴进的家,遇到柴进的武术教头洪教头,洪教头不满意自己的徒弟柴进夸奖林冲武艺好,向林冲挑战,一连三个〃来,来,来!〃冲上来攻击林冲,然后被林冲借力发力,一下子击倒。这个洪教头很有点儿暴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