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基本上没有探讨。大概这也是德意志民族缺乏海军传统的一种反映吧。 
从战略思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海军有三种可以发挥战略作用的兵器:战列舰、航空母舰、潜艇。其中弹性最小是战列舰,花费最大,每次齐射只能将几吨的弹药投射到20公里左右的敌人头上;航空母舰其次,花费第二,但是每次攻击可以把几十吨的弹药投放到几百公里外的敌人头上;潜艇的弹性最大,造1艘战列舰的军费可以造几十上百艘潜艇,每艘潜艇攻击一次也可以把几吨的弹药发射到20公里外的敌人那里,而且自己不容易被敌人攻击。因此最好是把海军资源投入航空母舰和潜艇的建设方面,作为海军弱国,则应该集中力量发展潜艇。 
国际贸易当中,弹性原理也非常重要。英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曾经研究过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本来,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货币的比价,使得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比如我们看到外国的东西好,想买,但是外国人不接受我们的人民币,于是我们要把人民币兑换成外汇。反过来,外国人看到中国的东西便宜想买,也要把他的钱兑换成人民币(这是理论上,实际上中国人接受美元,所以外国人只要兑换成美元或者其他〃硬通货〃就行)。我们想买的进口货多,需要的外汇就多,外汇一难得就涨价。外国人买我们的东西多,我们赚到的外汇就多,外汇就不值钱。所以,一个国家的货币于外汇的比值是由国际贸易决定的。我们买人家的东西多,我们国内能够买到的外汇就少,外汇一少,外汇就涨价,相对我们的货币就贬值。我们的货币贬值之后,外国的东西按照我国货币计算的价格就贵起来,我国产品按照外汇计算就会便宜下来,这样,我们就会减少购买外国货,而外国人就会多买我国货,久而久之,外汇又会便宜下来,我国的货币又会值钱起来。可是罗宾逊夫人发现,有些国家在货币贬值之后,国际收支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日益恶化,陷入严重的外债危机,甚至引发社会动乱。拉丁美洲各国和前苏联东欧都是这样,今天的俄罗斯和东欧不少国家仍然存在这个问题。有一些肤浅的人以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但是罗宾逊夫人不是这样认为,至少拉丁美洲国家公认的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可见问题不在社会制度上。经过科学研究,她提出了〃罗宾逊稳定条件〃,基本原理就是弹性原理。大意是这样:一个国家要想经过市场经济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必须满足她的稳定条件,就是进出口弹性都要大。前苏联东欧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大部分不能满足她的稳定条件,所以货币贬值不能改善国际收支赤字,反而会是赤字恶化,最终导致债务危机。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出口商品大体上有两类:军火和初级产品。前一类商品的出口弹性小,不是说人家愿意出高价你就愿意买的东西,要考虑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后面一类商品,或者是矿产品,或者是农产品,是引致的需求,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不能直接工人们消费,而是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燃料等等,需求弹性也不大。好像一座发电厂,每年需要的煤的数量是由发电量来决定的,如果发电量不大,煤的价格再便宜,也不会多买。这样,买煤的人如果把煤的价格降下来,最终不会多卖多少,反而会使自己卖煤的收入减少。前一段时间俄罗斯国际收支严重逆差,俄罗斯政府拼命贬值卢布,结果国际收支更加恶化。 
根据罗宾逊稳定条件,一个国家应该发展弹性大的商品出口(多数制成品都是弹性大的商品,比如汽车、家电之类),如果不能满足罗宾逊稳定条件,则不应该利用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应该考虑其他方法。 
所以大家看到亚洲金融风暴,日本和韩国实行货币贬值,很快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俄罗斯越贬值越惨。
 
14。红颜薄命的诸葛亮战略和收下女人服装的司马懿背后的真正伟大的战略家。
《三国演义》是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东亚各国的战略文学经典,诸葛亮在罗贯中的生花妙笔之下,成为东方战略家的文学楷模,但是在历史上的诸葛亮在他所处的时代,并不是最伟大的战略家。在《三国演义》当中最伟大的战略家是罗贯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韩浩,他的深谋远虑表现在他的屯田战略,这个战略为中国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也为诸葛亮和姜维所抄袭。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盗匪横行,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条件已经破坏殆尽,在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恢复生产,恢复社会秩序,屯田是当时把维持社会治安和恢复生产结合的最好的方法。曹操受当时平定北方的战绩鼓舞,想一鼓作气统一中国,但是在赤壁之战失利之后,终于接受了韩浩提出的屯田的主张。到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曹魏虽然兵力占优势,但是都是坚持战略防御,为的是保证韩浩屯田战略的实施。当时曹操占有中原这个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是受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战乱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如果不恢复生产,不实现社会稳定,是不可靠的战略后方。而刘备和孙权所占据的南方,在当时是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但是受战乱影响比较小,社会比较安定。南方北方的军阀短期交锋,胜负不定,但是如果长期相持,中原的经济实力肯定压倒南方。曹魏不败即胜,孙刘不胜即败,而曹魏兵力强盛,尤其骑兵强大,要想逐鹿中原,打败曹魏,谈何容易!诸葛亮为什么不直取长安,而要六出祁山,把进军矛头指向西北的不毛之地?蜀汉以步兵为主力,在汉中和蜀道的山间作战,翻山越岭,比较曹操的骑兵占优势,但是一旦进入关中平原与曹魏的骑兵决战,必败无疑,为此,诸葛亮力图控制西北,获得军马的来源,建立汉军骑兵集团,然后与曹魏的骑兵决战。但是就连这一点,诸葛亮也没有做到,到死都没有建立强大的骑兵。即使诸葛亮实现了他的战略目的,控制了西北,获得了军马来源,也未必能够打败曹魏,因为古代的骑兵是非常费钱的兵种,维持一个骑兵的军费大约相当于维持5个步兵的军费,中原的财力远胜四川,即使诸葛亮能够占领西北的马匹产地,曹魏依靠蒙古和东北的马匹,依然可以组建更加强大的骑兵集团。诸葛亮和孙权也曾经抄袭韩浩的战略,但是当时地广人稀的江南和四川的社会经济条件远远不如中原,南方和西南的蛮荒之地,开发困难,在经济竞赛中肯定输给曹魏。因此,韩浩的屯田战略是必胜的战略,而诸葛亮的战略是必败的战略,孙权的战略是等死的战略。诸葛亮看到这一点,在《后出师表》中表达的很清楚:拖延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不如拼死一搏,如果赢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只有〃死而后已〃。 
这里的韩浩的屯田战略和诸葛亮的碰运气战略正好是成功和失败战略的经典。 
什么是最好的战略呢?孙子曾经说过:〃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所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的胜负原因不过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打了胜仗,天下人都说打的好,未必是打得最好。能够举起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来的纤细茸毛,不会有人夸你力气大,看得见太阳和月亮,不会有人夸你眼睛好,听得见惊雷也不会有人夸你耳朵好。古代贤人所说的善战,指的是战胜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对于善战者获得的胜利,别人不会夸他胜得有智慧,也不会称赞他胜得勇猛。这样,他才能确实保证肯定胜利。之所以能够确实保证,是因为他所采取的措施是必定导致胜利的措施,这样,他最后战胜的敌人是已经必然失败的敌人。善战的人,立足在不被打败的基础之上,但是不放过打败敌人的机会。所以,那些战胜敌人的军队都是在已经具备了战胜条件的时候才寻求战机,而打败仗的军队则是不管是否具备战胜敌人的条件,先打起来再碰运气。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意思是说:刘备考虑到割据的局面不可能长久,要想统一中国,就不能偏安在蜀中一隅,所以把讨伐曹魏的使命托付给我。以刘备的明智,衡量我的才能,知道派我讨伐曹魏,是以弱敌强,胜算不大。但是如果不讨伐曹魏,蜀国也会灭亡。与其坐着等死,倒不如跟他拼命?十足是先战而后求胜的败兵战略。因此我们说,虽然诸葛亮送妇女衣服给司马懿,讽刺他像女人一样不敢应战,但是在战略上,他自己倒是应了一句形容女人的成语:〃红颜薄命〃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凄凄惨惨。 
在这里,孙子教导我们最好的战略是导致我们比对手享有绝对优势的战略,是导致我们轻松战胜对手的战略,而不是陷入苦战的战略。在没有掌握优势的时候,不要轻率出手。他又教导我们,要在人家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最优战略。人人都想得到,人人都会做,你跟别人一样,自然不可能有什么优势,即使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也不过〃超常〃那么一点儿毕竟你也不是〃马王爷三只眼〃,本来就和别人差不了多少。苦战半天,不过争了个僵局,何苦呢?而别人看不到的战略,并不是藏着掖着的战略,而是摆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战略让你看,仔细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