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实际政绩为根据。 
l维持现状,保护既得利益。 
竞争本身,是人类社会改变利益分配关系的一种方式。竞争的胜利者自然在分配关系结构中处于较为优越的位置,他们在发动下一轮攻势之前,希望保持目前的胜利成果。苏联是西方的竞争对手,西方国家一直处心积虑想搞垮苏联,但是苏联真的垮下来后,西方又忙不迭地〃援助〃前苏联各共和国,害怕它们的核武器流失,爆发内战。竞争的失败者,在做好反攻准备前,也需要一个喘息之机,以便使损失到此为止。伊拉克战败后,被迫接受联合国决议,允许联合国监督其销毁积几十年心血和几百亿财富建立起来的核及生化设施、导弹、超级大炮,以便赢得平定内乱的时机,保住政权,日后东山再起。其他没有准备好在竞争中发动攻势的人,也需要维持现状,害怕失去控制的竞争可能带来的不可预见的后果。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自己没有做好动手的准备以前,希望维持现状。 
(2)、控制竞争的主要方式: 
为了使竞争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限制其消极影响,社会必须对竞争实施有效地控制。控制竞争的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竞争之外和竞争之内。 
由一股超越竞争各方的力量以其绝对优势凌驾于竞争各方之上,竞争各方不但放弃了以其为现实竞争对手的企图,而且承认其扮演裁判的角色。按照竞争各方的实力大小和彼此的妥协,制订出一套竞争的规范和有关行为准则,如有违反,照章惩罚。国家就是一个典型。一个占有绝对优势的社会集团,以暴力为后盾,制订出一整套法律和规章制度,强迫所有的社会成员遵守。虽然在实质上,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但是在表面上,国家是超越一切社会集团之上的,是不偏不倚的,因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使得竞争各方在实力对比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前,能够接受现状。 
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扮演同样的角色。他们对下属必须〃一碗水端平〃,而让制度本身去实行不平等,在不平等的制度面前,必须〃人人平等〃! 
一个能对竞争实行有效控制的行为规范,无论它以什么形式出现,都必须使其中的不平等,与竞争各方实力的不平等相一致,否则,就会诱发挣脱控制的企图,甚至导致控制的失效。 
依据实施控制的〃外力〃的超然程度的不同,以及实施控制的侧重点的不同,超级外力控制法又可按中国传统的叫法,分为〃王道控制法〃和〃霸道控制法〃。〃王道控制法〃比较超脱,侧重于行为准则的制定和遵守;而〃霸道控制法〃就直接赤裸裸地诉诸实力,组织优势集团从核心向外逐层实施控制,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 
A、〃王道〃控制法: 
在政治历史的实践中,属于〃王道控制法〃的政治体制有三种: 
中国传统的〃王道〃; 
西方传统的〃法制〃; 
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的公约。 
中国式的〃王道〃的特点是,竞争行为准则以道德为主,以法律为辅,强调教育,注重达到使被控制者〃心服口服〃,自觉自愿的境界,在手段上,重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调舆论和风气的心理感召力,使被控制者在内心放弃反抗的动机,自觉趋向控制者所要求的境界。实践的结果,控制更稳定,而且富于弹性。 
西方的〃法制〃的基础是商业社会。其特点是法律是竞争行为的基本准则,辅之以宗教之下的道德规范。由于法律本身缺乏弹性,因而控制的稳定性不及中国式的〃王道〃。往往只能达到〃口服心不服〃,甚至〃心口皆不服,只是行动上服从〃的效果,一遇机会,又故态重萌。 
〃公约〃式的控制,则把控制的主体由最高权力执行人那里下放到社会,一旦违约,人人〃共诛之,共讨之〃。历史上有几个典型的〃公约〃:刘邦与臣下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诛之。〃英国历史上封建诸侯逼迫国王签订的〃自由大宪章〃,以及其后的类似公约。当然,这两个公约虽然在形式上都是规定臣下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不经封建君主的同意而自行其是,但是在实质上是相反的。刘邦的公约是出于他本人的意志,要求臣民在他不能表达或贯彻自己意志的时候,起来贯彻他的事先表达了的意志。〃自由大宪章〃则是臣下在国王有难的时候逼宫,迫使国王签订违反国王本人意志的〃公约〃,保障臣下的权利,并且授权臣民可以在国王违约时发动联合反叛,迫使国王履约。除了政治体制而外,其它类型的竞争控制也有采用〃王道控制法〃的。体育比赛采用的裁判制度,经济纠纷中除了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外,还可以要求仲裁──这个形式也是〃王道控制法〃的一种。人们结婚喜欢举行盛大的庆典,这里也有请亲朋好友见证的意思,宣布任何第三者再也不能插足其间。邻里之间有了纠纷,往往要〃找人评理〃或〃找领导〃,这个也是〃王道〃思想的结果。在实践上判断〃王道控制法〃并不难,只要判断竞争的各方是否寻求一个超脱的第三者来担任裁判的角色,裁决那一方违反了公认的竞争行为准则就行了。超脱的第三者是控制的主体,竞争者是客体。实施这种控制,必须掌握以下要点: 
l竞争的行为准则必须在事前为各方所认可; 
l控制的主体必须被竞争的各方接受为超脱的; 
裁决必须有强制性的手段作为后盾,使得抗拒裁决所付出的代价要肯定地超出服从所遭受的损失。这就要求实施裁决的第三者能支配超级的实力。 
B、〃霸道〃控制法: 
如果控制的主体不为竞争各方所接受为超脱的,或者竞争的行为准则不为竞争者所公认,控制的主体只好直接诉诸实力,强迫竞争各方服从控制。〃霸道控制法〃的特点是控制者直接凭实力实行控制。家长制就是最典型的〃霸道控制法〃,一般认为的〃人治〃也是如此,黑社会的〃大哥大〃,囚犯的监管,军队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常说的〃行政手段〃等等,都有〃霸道〃的特点: 
不管被控制人的意志,强行贯彻自己的控制意志,或者说〃硬来〃。 
仔细划分起来,根据霸主的不同特点,〃霸道控制法〃又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形式: 
l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孤家寡人〃式的霸主。 
单干的〃霸主〃,他一个就可以挫败所有被控制者的反抗,例如家长对付幼儿,就可以如此(但是并非应该如此,管教孩子应讲究方法)。这种〃霸道〃的实施要点在于始终保持绝对强大的实力,随时都可以肯定地粉碎被控制者联合举行的反抗。 
l〃光荣孤立〃式的霸主。 
通常会发生〃霸主〃对自己的实力缺乏充分信心的情况,这样,他就需要分化瓦解被控制者,以便各个击破他们的反抗。英国曾经实行的〃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和孙子所说的〃霸王之兵〃,都是这种单干加分化的〃霸道控制法〃。孙子说:〃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我们常说的〃坐山观虎斗〃,〃分而制之〃,都是其中的一些方面。这种〃霸道〃的实施要点是破坏被控制者之间的联盟结合〃枪打出头鸟〃,确保被控制者不能培植起能向控制挑战的实力,也不能通过结盟来获得这种实力。 
l〃蜘蛛结网〃式的霸主。 
这种霸道控制法的控制者在自己的周围组织起一圈一圈的同盟阵营,越靠近中心的同盟者越可靠,越近外圈的可靠性越差,最外层是最终的被控制者。实力的强弱分布呈圆锥状,位于中心的控制主体──〃霸主〃拥有最强大的实力,为所欲为地贯彻自己的控制意图,而不管控制的客体的意志如何。这里要澄清一个误解,我们讲〃王道〃的时候,指的是一种控制的理论模式,但是古人所指的〃王道〃的历史时代,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蜘蛛结网〃式的〃霸道〃。在商灭夏,周灭商的过程中,同盟的争夺和同盟的向心力成为竞争的关键。商汤在决定伐夏的过程中,用停止纳贡的方式来侦察夏同盟的向心力,当夏仍然能号召诸侯联合伐商时,商汤立即恢复纳贡,以示臣服。经过若干准备后,商再次停止纳贡,这次,夏已经不能号召同盟了,商便组织自己的同盟伐夏,最后灭了夏朝。周灭商也用了类似的同盟向心力侦察方法,作为自己决心的依据。周的方法是〃观兵孟津〃,但是根据历史记载,这次主要是看自己的同盟的向心力如何。周这次召来了800诸侯,不知何故,以〃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为由,放弃了进攻。估计是诸侯之间意见不统一,商仍然强大或其同盟的向心力仍然强大。以后,商内部分化,发生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逃等事件,按后人的解释,似乎是发生在宫廷中事,与同盟无关。可当时还没有实行后来的中央集权制,所谓中央实际上是诸侯的会议,和今天非洲的很多国家的情况是类似的,中央政府的官员实际上同时是地方的部落首领,得罪他们就意味着得罪他们所代表的部落。为了动员整个同盟齐心协力,当时的王经常不得不像部落联盟首领一样地劝说各个部落的领袖,并更注重感召力的作用,也许是这种记载,启发了后来古人的灵感,使他们在盛行〃以力服人〃的时代,逆反地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并以为远古时代就是〃王道〃的时代,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认真研究古籍,人们会发现这些远古的〃先贤〃开国的经历实际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差不多的。 
l〃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 
这种霸道的霸主的实力较前几种都相对逊色,以至于要借助正统的号召力来建立自己的同盟。这种霸道的产生往往在正统控制失灵之后不久。大家对于曹操创立这种控制法的名字是很熟悉了,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也许你周围就有这种类型的控制在发生。老年人喜欢借助去世的先祖来教诲后代,长子在父母不在家时,也常常搬出父母或师长的权威来管束调皮的弟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