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自己认为我们应当从她的生活和她的死亡引起的非同凡响而感人至深的反应中吸取教训。
我会和你们一样在对她的回忆中感到快乐。
这里还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家庭,尤其是查尔斯王子与威廉和亨利,感谢所有向这位杰出的女性献花、致信和通过各种方式向她表示敬意的人们。
这些充满爱心的行为一直是帮助和安慰的巨大源泉。
在这里我们还要向戴安娜的家庭和所有与她同遭不幸的死难者的家庭致意。我知道他们也从上周末发生的事件中汲取了力量,去愈合他们的悲伤,面对失去了一位亲人的未来。
我希望无论明天我们在何处,都能够加入表达我们悲凄之情的行列,感激她过于短暂却又贡献巨大的一生。
这是一个向全世界表达我们不列颠人民的悲哀和尊敬之情的机会。
安息吧,戴安娜!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感谢上帝让她给许多人带来幸福。
世界各大媒体更以浓墨重彩对戴妃之死做了大篇幅、大范围的报道。例如:“一场震惊世界的事故”,“戴安娜夫人的悲剧性结局”,“世界为戴安娜夫人哭泣”。西班牙一家大报以“她的死感动了整个世界”为通栏大幅标题报道说:“五大洲的人民为戴妃一洒清泪,这是自肯尼迪总统遇刺以来从未见过的奇迹,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对戴安娜的悲哀和惋惜外,媒体还用大量篇幅谴责了追踪戴安娜的新闻摄影师。“帕帕拉奇”与“狗仔队”、“杀人虫”等名词联系在一起。
柏林一家报纸的标题是,“她死于追逐敏感和追逐图片的欲望”。维也纳《出版报》的标题更为尖锐:“摄影师捕杀戴妃”。对“帕帕拉奇”的谴责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官方以戴安娜的名义设立的慈善基金成立,所有捐赠将以王妃的名义资助慈善事业。这一基金刚刚开通,支票便源源不断地汇过来,以完成戴安娜王妃未竟的慈善事业。到9月5日止,捐款已超过了1000万英镑。
可以说,这是人们纪念王妃最好的方式。
在人们沉浸于悲痛中时,另一场葬礼已经悄悄的举行了。
1997年8月31日,都迪·法耶兹终年43岁,在伦敦中部的里根特公园,按照穆斯林死亡当日下葬的习俗举行了葬礼。哈罗兹商场停业一天,店外长明的约1万盏灯也随着亡者熄灭了。
店门口的两本悼念簿上,大多表达了对他与戴安娜短暂恋情的敬意。
“因为你(都迪)和戴安娜王妃的关系,我才刚刚认识你。你使她在生命最后几个星期里享受到快乐令我对你感激不尽。”
“这位年轻人———他叫什么,叫都迪对吗?我觉得对他的报道太少了。”一位前来吊唁的人说,“他被忽视了,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表达对他的敬佩。”
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四、与婚礼同样隆重的是葬礼(1)
1997年8月31日—9月5日,世界沉浸在悲痛之中,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哀思,等待葬礼的举行。9月6日,葬礼举行的日子,这必定是最悲哀的一天。
天刚拂晓,清寒干燥的伦敦,哀伤的人民排起了三五英里的队,来为他们的王妃送行。有人已彻夜守候在王宫或教堂前,在泪眼迷蒙之中等待着送王妃的最后一程。警方估计会有500万人参加了送葬,远远超过了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结婚的人数。
清晨,当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回到肯辛顿宫这座象征他们各自悲哀的地方的时候,都不禁潸然泪下。因为这座宫殿已被花的海洋和成千上万的悼念者所包围。
王子们慢慢地走着,与人们握手,表示他们的感激之情。许多人握着两位小王子的手,拍着肩膀以安慰,但自己的泪水已经不觉中滚落。
这时的世界上的27。5亿人民———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在千里之外向戴安娜道别。BBC英国广播公司将对这一葬礼做一次空前规模的实况转播,并向178家电视台卖出了转播权,它将把这笔收入捐赠给戴安娜慈善基金。
上午9点零8分,戴安娜王妃的灵柩安放在炮架上,覆盖着褐紫红色和金色的皇家旗帜,上面摆着白色鲜花,鲜花丛中有一张两位年幼的王子所写的卡片,上面只有一个字“妈”。皇家卫队的6匹黑马缓缓地拉着灵柩行驶在阴沉的伦敦大街上。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紧跟在母亲的灵柩后面,查尔斯王子、菲利普亲王和戴安娜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也都低头走在后面。
在白金汉宫前,五百多名来自不同慈善机构的人员从王室成员身后走出来,向为慈善事业作出贡献的戴安娜致以最后的敬意。他们中有不少人特意穿上印有慈善标语的服装。
教堂附近的街区聚集了600万的民众。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等待,在睡袋和帐篷里过夜,这让人想起1981年戴安娜嫁给查尔斯王储并成为英国皇室中最耀眼的明星的时候的那种规模,只是物是人非,大喜变成了大悲。
当灵车经过英国王宫———白金汉宫门口时,身着黑衣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率领着3代王室成员向戴安娜的灵柩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她身后,白金汉宫上空飘扬的英国国旗早早地降下了一半,以示对戴安娜的悼念。
灵车在千万人民的注视下,缓缓地走着。戴安娜在向英国人民告别,人民也挥泪送别这位他们热烈爱戴的王妃。
戴安娜两位亲爱的孩子,威廉和亨利是最受民众关注和同情的。15岁的威廉穿着黑色双排扣礼服,脸上露出冷峻的神色。母亲魂断天国,他也似乎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了。年仅12岁的亨利王子比哥哥矮了一截,在父亲、舅舅和哥哥的衬托下,显得非常稚嫩。
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啜泣声,呼唤着“戴安娜”的名字。有人还打出了标语,其中一幅上写道:“想爱就爱吧,现在不会有人伤害你了。”
从肯辛顿宫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送葬队伍足足走了2个小时。
威斯敏斯特教堂里面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人物和知名人物2000人,其中有法、美两国的第一夫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都迪的父亲、著名的哈罗兹百货公司的老板穆罕默德·艾尔·法耶兹,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和汤姆·克鲁斯,以及当前英国王室和政府的显官要爵,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等等,这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自建立1000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葬礼。在唱诗班的颂诗中,英国首相布莱尔宣读了《科林斯人对爱的赞美》。
布莱尔首相说:“如今我们只能透过玻璃模糊地看到她的遗容。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希望和爱,但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是爱。”
坎特伯雷大主教也向世界发布了关爱的悼词。
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戴安娜王妃和她快乐的性情,让她为人师表,行善无数。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戴安娜王妃,她的平生是那样打动人心。感谢她那么平易近人,感谢她那么富有魅力,富有同情心。我们要怀念她银铃般的笑声,而最重要的是她随时准备帮助这个国度,乃至全世界贫困无助的人。她以自己的温暖点燃了很多人的希望。她的可贵的品质和同情心使她富有魅力,给我们以力量。
我们要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最可宝贵的家庭生活,最宝贵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我要感谢你让我们能够从相互间汲取力量。
我们要感谢上帝,因为戴安娜给这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力量,我们也会继续戴安娜未竟的事业。刚才布莱尔首相讲到了戴安娜的希望、爱和忠诚等等美好品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爱。我恳求上帝能赐予每一个人像戴安娜那样的仁爱、富有同情心、生生不息的精神。戴安娜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永远不会消失。她对国家的爱永远不会消失。
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四、与婚礼同样隆重的是葬礼(2)
教堂里响起巴赫、维尔第和普切尔那哀婉的旋律,2000位悼念者倾听了戴安娜王妃的笃友、流行歌星埃尔顿·约翰动情的演唱,他根据自己的《风中之烛》特地改编一曲。上世纪70年代他为了纪念玛丽莲·梦露而作了《风中之烛》,今日由抒情诗人伯尼·托潘填词纪念同样美丽而不幸的王妃。“永别了,英格兰的玫瑰……你的烛光熄灭已久,而你事迹永远存留”。歌声响起,故人长辞;心碎的人唱起挽歌,远行的人魂游天堂。
歌声中,亨利王子把头埋在双手中。戴安娜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上前致了悼词。说到最后,他哽咽了。人们回报热烈的掌声结束了精彩的演讲。
仪式进行了50分钟,最后全英国为戴安娜———人民的王妃默哀1分钟。
这是个让人永远难忘的时刻。当2000名贵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哀悼王妃的时候,全球各地的人民也在观看这场葬礼并用各种方式送别这朵“英格兰的玫瑰”———戴安娜。葬礼的实况向60个国家转播,广播电台用至少44种语言向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各地人民讲述这场壮观又发人深省的葬礼。
王妃终于要离去了。这一次,没有摄像机,也没有人群。
下午,车队随后开始护送戴安娜的灵柩前往距伦敦约一百公里的戴安娜家祖坟地。这里埋有戴安娜20代的祖先,位于大布灵顿村一座小教堂内,在伦敦西北郊50英里处。这里也埋葬了她曾与之相依为命的父亲。
参加安葬仪式的只有亲密的家庭成员。简短仪式的细节没有透露,牧师的姓名也没有透露,据说是家庭的一位朋友。
估计只有约十个人参加了最后的仪式。这些人是她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两个姐姐和她们的丈夫、威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