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卡特总统用餐巾擦擦嘴巴,语气平和地告诉国家安全顾问:根据联邦调
查局提供的最新报告,他已要求国务院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将台湾外交官陆以正驱除
出境。
布热津斯基闻之一怔,两眼紧盯着司法部长问:“你有足够的证据吗?”
贝尔喝了一口葡萄柚子汁,矜持地微笑着点点头。具体是什么证据他显然不愿
透露,布热津斯基也不好追问。但对陆以正他还是有所了解,此人的公开身份是台
湾驻美“大使馆”公使参事兼“行政院”新闻局美国新闻处主任。他在华盛顿任职
已有十四五年之久,称得上是一个老牌外交官。同白宫和国会山的许多要人都有密
切交往,与参议员戈德华特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他曾三次陪同戈德华特到台湾访
问,并一同受到蒋氏的接见。几年前在华盛顿的新闻界就传闻:经他转交给戈德华
特的美元足够制造一艘航空母舰。据说在他的卧室里安有直通台湾“总统”办公室
的专线电话。可见此君官衔虽不高,来头却很大。现在,卡特总统竟然要下令将这
位背景很深的外交官驱逐出美国,台湾方面将会做出何等反应暂且不论,就是戈德
华特也绝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眼下围绕着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官司正打
得难解难分,这一举措无疑是往火上浇油,势必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当布热津斯基提出这种担忧时,卡特总统却坦然地笑了笑:“哦,我正要告诉
你,戈德华特先生已决定撤回起诉。”
布热津斯基不知是没听清,还是不相信:“什么?您说他要撤诉?”
贝尔放下手中的高脚玻璃杯,慢悠悠地接话道:“是的,一小时前我在这里同
戈德华特参议员通了电话,他表示尊重总统的决定,不再向法院起诉。”
布热津斯基轻轻吁了口气。他不知道贝尔在电话里同参议员谈了些什么,但肯
定和陆以正被驱逐一事有关。看来这小子真抓住了对方的尾巴,要不然老奸巨猾的
戈德华特决不会如此乖乖地就范。他没再细问,尽管司法部长那傲慢不恭的神态令
他很不舒服,但能迅速平息这场烦人的官司总是件令人欣喜的事,难怪总统要请他
共进早餐。
卡特还告诉自己的安全顾问:按照美国宪法的有关条款,他决定将台湾在华盛
顿双橡胶园的原大使馆官邸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已通知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
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一决定。
布热津斯基含笑表示赞同。既然总统连台湾的高级外交官都敢驱逐,没收个大
使馆的破楼又算什么。他悄悄看了下手表,再过一个多小时总统就要到白宫前为中
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欢送仪式。他忙从文件包中抽出几页用马尼拉纸打印的《总统
每日简讯》,轻轻放到卡特面前。
总统随手打开看着。首页第一条简讯便是安全执行小组关于邓小平离开华盛顿
时所选定的路线和警戒情况的报告。
很快,总统抬起头,用手指缓缓敲打着“第一条简讯”,望着国家安全顾问笑
微微地说:“根据特纳将军的建议,我已对这条做了些改动。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
还没来得及向你说明。”
布热津斯基颇感意外地问:“整个安排全改变吗?”
卡特平静地点点头:“是的,我已委派特纳将军把这一改变通报中方代表团,
并由他全权负责实施新的计划。”
布热津斯基望了望坐在一侧的贝尔,又将诧异的目光投向总统,语气有些发硬
地追问道:“为什么?”
卡特神态安然地笑笑:“出了点小麻烦。我会详细地告诉你,不过,现在还是
让我们先去欢送中国客人吧。”说着,他从座椅上站起身,步履稳健地朝门外走去。
贝尔冲国家安全顾问耸耸肩头:“别担心,一点小麻烦。”
布热津斯基狠狠瞪了他一眼,抓起文件包紧随总统而去。
第三十二章 猎手布克(一)
一些人士今天说,美国国务院驱逐了一名台湾的主要发言人,以避免中国副总
理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出现尴尬局面或意外事件。
美国国务院宣布台湾设在纽约的中国新闻处负责人陆以正为“不受欢迎的人”,
并限他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
陆以正在美国已工作了多年,他是被华盛顿政府驱逐的第一个国民党中国官员。
陆以正和台湾政府都拒绝对驱逐事件本身发表任何正式的谈话。但是,美国和
台湾的消息灵通人士都声称,这个行动是北京迫使华盛顿采取的。一位人士说,
“陆是在邓小平访美期间被驱逐出境的,这绝非巧合”。
据这些人士说,五十四岁的陆以正早已被北京列于美国的国民党中国批评者
“黑名单”的首位。
这些人士说,国务院可能是担心陆会组织大规模的抗议邓小平来访的活动,或
者已发现他有与“外交官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因此白宫希望这次驱逐成为对在美
国的台湾官员的一个警告,叫他们在这个时候“安分守己”,否则就会遭到同样的
下场。
这些人士说,国民党中国的领导人掩盖了这次被驱逐事件,没发表任何声明和
抗议,可能是为了避免公众要求采取同样的报复行动。台湾的《中央日报》只刊登
了一则简短的消息:“我国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事,兼行政院新闻局纽约新闻处主
任陆以正,将于今天由美返台。
陆以正在美担任这个职务,已有十四年之久。他负责我国在美的新闻文化工作。
“
合众国际社台北1989年2 月1 日电一2 月1 日清晨。7 时30分。
罗新华站在走廊上等了足有十几分钟,泰伯森才从里面将305 号的房门打开。
他疾冲进去,见欧安娜裹着一件睡袍安然无恙地坐在床边,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他四下寻望着,果然不见托尼踪影。
脸色苍白的欧安娜告诉他:托尼早在一个小时前就离开了。
泰伯森将手里捏着的一个像小号电池般的东西举到他面前:“这家伙临走前还
给我们留下点礼物。”
罗新华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欧安娜神情平静地说:“这是一种能自动引爆的微型炸弹,托尼管它叫‘红卫
兵蛋糕’。”
泰伯森也对罗新华说道:“那个日本人要的就是这玩意儿。”
泰伯森边思索着,边将微型炸弹的引爆栓轻轻拔掉。
罗新华在一旁看着:“这玩意儿做得真精致。”
泰伯森介绍道:“它不但模样精致,威力也很大,如果引爆成功,足以将这间
屋子炸塌。近两年托尼使用这种玩意儿搞了好几起暗杀事件,干得都非常漂亮。”
罗新华两眼紧盯着黑森森的炸弹,不安地问:“你是说托尼这次还会使用这个
东西?”
“当然,这是他惯用的手法。”泰伯森自信地一笑,“不过,这次他根本不可
能靠近目标,也就根本不可能成功。”
罗新华仍不放心的问:“他会不会采用别的方式呢?比如使用远距离的杀伤武
器?”
泰伯森否定地摇摇头:“不会,任何子弹都不能击穿防弹轿车的玻璃和钢板。
这一点,托尼比你我更清楚。”
就在这时,从罗新华的中山服口袋里发出一串“滴滴”的鸣叫声。他忙掏出手
掌大的微型无线电话机,打开通话开关:“喂,我是黄河。”
通话器中传来王枫略有些喘吁吁的声音:“黄河,我是长城。家里来信,‘卓
娅’的身份已经查清。”
罗新华急问:“他是干什么的?”
“它不是人,而是一种武器。”王枫几乎是吼了一声,停了停,又恢复了平缓
的语调,“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地对地微型导弹,制造者曾在中东和阿富汗试
用过,具有很强的摧毁力。不久前,西德的‘梅茵霍芙集团’花二十万美元从‘GKB
’手中购买了两枚这种导弹。据查,他们的这笔费用是中东拉霍曼石油公司提供的。
目前这两枚代号‘卓娅’的导弹已经进入美国。”
罗新华心头一紧:“难道托尼要用这种导弹搞暗杀?”
王枫语气冷硬地回答:“对,我已将这个情况通报白宫安全委员会,他们将采
取一切措施阻止托尼的行动。”
罗新华焦急不安地说:“我现在就是在‘红色风暴俱乐部’,托尼已经跑了。”
王枫当即指示:“你把‘卓娅’的情况立即转告泰伯森,请他尽快查明托尼的
下落。”
罗新华答应一声:“明白了。”接着,他又向副部长提出一项要求:“请家里
人立即送一份有关‘舒筋止痛膏’的成分检测报告来。”
王枫显然感到很奇怪,却也没询问,只爽快地应了声:“知道了。”
罗新华关掉无线电话机,马上将王枫讲的情况告诉了泰伯森。
“什么?你说‘卓娅’是一种导弹?”泰伯森显然有些不相信。他想了想,也
掏出自己携带的高频电话,匆匆摁动了一组键钮:“你好,我找温格先生……当然
是国防部战略武器研究所的德布拉。温格上校……我是联邦安全局的泰伯森,是总
统让我找他……”
话筒中很快传来一个男子浑厚的嗓音:“泰伯森,早上好!我是温格,这么早
来电话,出了什么事?”
泰伯森顾不得寒暄,劈头问道:“温格,你知道有种叫‘卓娅’的导弹吗?是
种微型地对地导弹。”
对方沉默了一会儿,反问道:“你这位白宫的安全局首脑,怎么也向我打听起
‘卓娅’来了?”
泰伯森急声催问道:“到底有没有这个玩意儿?”
“当然有。”温格仍然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格鲁吉亚生物研究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