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月看着那人走了,对着肖老爹和杨昌发说:“爹,昌发,我们赶紧回去吧。”
路上肖老爹问:“月儿,你怎么知道昆布治大脖子病的。”
“我是有一次听别人说的,周围又没有人得这个病的,所以也就没说。”
肖老爹不疑有他,三人跟郑氏汇合后,在郑氏去布庄的时候,肖月想起家里只有她嫁过来后做的一床褥子和她陪嫁的3床被子,没分家的时候是嫌惹麻烦分家之后忙着赚钱没时间,现在有时间了她打算多做几床,因此让郑氏帮忙买了布和棉花。
家里的鸡舍猪圈也做好了,肖月买了鸡苗和猪崽。村里的人都是开春的时候买猪崽,到了过年的时候卖了或是杀了。肖月现在买猪崽虽说是迟了几个月,但到过年的时候也有100多斤了,虽说是有点小但是也可以杀了或是卖。在郑氏的帮助下买了20只鸡苗、10只鸭苗和3只猪崽。
又买了小白菜、黄瓜、豇豆、芹菜的种子和西红柿苗、茄子苗、辣椒苗、韭菜根。西红柿、茄子、辣椒都是需要育苗的,现在本来就有点迟,肖月干脆买了菜苗回去直接种就好了。韭菜是因为用种子种还得移栽。移栽好了之后成熟的前一两次韭菜是很细的,所以就买了韭菜根这样回去直接种,施好肥第一次不会很细。前世的习惯肖月喜欢吃饭时菜的品种多些,所以她留的菜地很大,种子种类也就买的多些。
又去到了粮店和杂货铺买了家里需要的东西,赶着两辆牛车往回走。
在路上杨昌发和肖老爹一前一后的赶着牛车聊着天,慢慢悠悠地回了家。
回到家吃过饭之后,肖月跟着杨昌发给菜地松土、施肥,傍晚的时候把菜种子按照类别种了下去。菜苗和韭菜根也保持合适行距、株距栽种好,给菜地浇了一遍水就可以了。天气很热太阳毒辣,所以每天傍晚的时候就给菜地浇一遍水,直到种子发芽,菜苗长出新叶,就可以只在菜地特别干的时候浇水就行了。
肖月跟杨昌发搬家之后继续做着生意,现在的天气热得不行,所以肖月和杨昌发的生意越来越好,二人每次赶集能挣2、3两银子。
这天集会,二人也是早早的就去集会了,现在的生意好所以半上午的时候凉皮卤肉就卖光了,二人回家的时候路过福兴居,看到了高掌柜。
他正在酒楼外面送一个人离开,看到肖月和杨昌发也是打着招呼,“昌发兄弟,弟妹,你们的东西卖完了?”高掌柜也是知道肖月和杨昌发在做生意,但是那东西只是小吃,不适合酒楼,而来酒楼的都是家境不错的,根本不会吃猪下水,所以高掌柜也就没有买肖月那东西的方子。
杨昌发笑着说:“是呀,这天热,生意还不错。”
高掌柜客气的对着杨昌发和肖月说:“昌发兄弟,弟妹,进来喝口水吧!”
第三十五章 上任文书
杨昌发摇摇头,“不了,趁着这会儿天还不热,我们就先回去,不然等会儿的太阳可是很毒的。”
高掌柜点头,“也是,弟妹,你那葡萄酒在京城可是很受欢迎,你要是有了好东西可不要忘了我们酒楼。”
肖月笑着说:“当然。”肖月当时酿酒的时候就想着,这葡萄酒要是在京城那种满是达官贵人的地方,价格肯定翻几番。没想到这福兴居的东家也很会做生意,而这高掌柜显然也是尝到了葡萄酒的甜头。不过她倒是想做些东西,最好能跟酒楼长期合作的那种。
三人客气几句,肖月就跟杨昌发走了。走在镇上卖菜的街道上,肖月突然“咦”了一身,杨昌发疑惑的说:“怎么呢?”
肖月转过头仔细地搜索着刚才看到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却怎么都没有找到,“没什么,可能是我看花眼了吧,我刚刚好像看到小姑了。”
杨昌发也转过头,“小姑?在哪里?”
肖月摇摇头,“不见了,我刚刚看到一个在地上捡菜叶的人,身影好像小姑,这会儿不见了。”
杨昌发急忙问道“捡菜叶?不会吧,小姑的日子不会这么难过吧?”
肖月脸色难看地说:“不知道,这镇上什么东西都要钱的。日子是很难过的,算了,不见了就别找了,我们还是找人打听一下小姑的近况吧。”
杨昌发点头,二人赶着牛车离开了。
在一道墙的后面站着一个满脸泪水的妇人,熟悉的面容显然就是杨小姑,只是显然她不愿意让肖月和杨昌发看到自己。
而肖月和杨昌发也没有想到,这捡菜叶的人真就是自己的小姑,再见到小姑的时候却是满身的血。
肖月和杨昌发回家的时候,在路上就见到了一辆马车。马车的速度果然是很快,那辆马车停在了肖月跟杨昌发的旁边,一个胖胖的穿着衙差制服的衙役笑着对杨昌发说:“兄弟,麻烦问下临水村还有多远?”
杨昌发说:“穿过前面的这个村子就可以看到了。”
那个衙差道了声谢赶着马车快速的走了。
肖月问着杨昌发说:“不知道是找谁家的,昌发,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杨昌发摇头,“不知道,”
肖月突然想到杨昌富,不会是他要当官的事吧,“昌发,你说是不是老三的任职文书下来了。”
杨昌发也反应了过来,“不知道,说不定还是徭役呢。”
“算了,别想了回去就知道了。”
在路上的二人不知道,杨家正迎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杨昌富的任职文书今天会到的消息杨家都知道。
一家人早早起来,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全部换上了最好的衣服,就连最小的杨三宝都换的干干净净,端正的坐在堂屋里。
马车进村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在张望着。
“你说这杨家怎么回事,不停的有马车出入。”
“不知道呀,不会是昌发他们又做着什么买卖?”
“应该不是,昌发他们不是都搬出去了。”
“难道是杨家老三要去当官了。”
“是呀是呀,之前不是说杨家老三要去做官了,难道是真的?”
“肯定是,那咱们去看看吧。”
“对对,赶紧走。”
村里的人一个喊一个都去了杨家的门口。果然到杨家门口的时候,就看到了杨昌富一身的绸缎长衫站在前面,杨家的其余人都是一身的新衣跟在后面。
马车上下来两个衙差恭恭敬敬的对着杨昌富鞠一躬,“杨大人,小人奉命来给你送任职文书。”
杨昌富对那两个衙差点了点头,“辛苦了,进来喝杯茶吧!”
衙差推辞,“多谢大人了,小人还有事就先走了,10日后就是上任时间,小人会来接大人的。”
杨昌富点头,“好,我知道了。”
衙差从马车上取下杨昌富的任职文书递给他,林氏将准备好的红包递给了二人,他们接过道谢就离开了。
杨昌富接过文书激动的手都颤抖了,十年寒窗终于出人头地了,这都多亏了县太爷的小舅子。原本他也是不知道那人的身份,有一次那人跟他的下人在书院湖边玩的时候,他不小心在假山的后面听到了。之后他就慢慢的接近那人,直到成为那人的心腹,那人才告诉他真实的身份。那个时候那人还不知道他早就知道了他的身份,不然怎么会接近他。不过那人的后台硬,自己这点小事花点钱就办好了,这会儿终于有了尝到甜头了,不枉他辛苦巴结县太爷的小舅子这么久。
他把文书递给杨老爷子,“爹,你看看儿子当官了。”
杨老爷子抹了把脸,缓缓地说:“好,好,老大,去把鞭炮拿出来放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杨老爷子觉得这辈子就今天活得顺畅,看着村里的人羡慕的神色,听着他们的恭维,他激动的脸都红了,高声对着众人喊道:“乡亲们,昌富当官了,咱临水村也出了官老爷呀,我们杨家祖宗显灵,后天我们家请客,大家可都要赏脸来呀!”
村里众人不管心里怎样想的,都笑嘻嘻地祝贺着。
“当然当然,咱们临水村的官老爷请客,我们肯定来。”
“咱们肯定要来沾沾光的呀!”
林氏听着村里人的恭维,心里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自己是官太太了,以后住大房子,吃山珍海味,出入有马车,有下人伺候,自己也能过人上人的生活了。
李氏的眼珠子转啊转的,自己也是官老爷的家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以后也就没有人敢笑话自己了。
吴氏也想开口,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说不出话来了,她心里想着儿子当官了,可以给自己找个好点的大夫了。
村里的人还没有散去,那边里正、杨族长就过来了。里正开口就冲着杨老爷子道喜,“杨大哥,你这以后要享福了呀,这可是咱们村第一个官老爷呀!”
杨老爷子看着里正说:“是呀,以后看谁敢小看咱家。”
里正脸上的笑容僵着了,随即明白这是在分家那件事上记恨自己了。便淡淡的说:“是呀,这当了官老爷也是咱们临水村的人,大家都跟着沾光。”
杨老爷子笑着说:“对,是临水村的幸事。不过沾光这事还得另说。”
话不投机半句多,里正便点点头不再开口,自己做了这么多年里正,那也不是白当的。一个县丞,官架子倒是摆的大,里正自己没想着占便宜,便不用刻意讨好。
杨族长看到里正的脸色不好,咳了一声对着杨老爷子说:“二柱,抽空带着你家三个儿子去祠堂,给祖宗上柱香,告诉他们这个消息,让他们保佑昌富做官顺畅。”说完杨族长也不再开口了。杨族长是一个正义守礼的人,让他去巴结讨好别人他做不到,坐了一会儿,杨族长和里正就离开了。
杨老爷子带着杨昌富去了祖坟,一路上都是村里人的恭喜祝贺,杨老爷子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