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燕……
杜玉华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她知道大厦将倾,这一次她再也无法力挽狂澜了。
“郡主……”红秀惊呼一声扶住她,急急忙忙道:“郡主,咱们再想想法子,还有永王他们……”
不提永王还好,一提永王,杜玉华更感绝望,她原本以为永王可用,甚至焦家还出面成功烧毁了李廷恩的粮草,刺杀了涂天刀。谁知李廷恩早就把涂天刀看成了弃子,不仅如此,他还用这个弃子做了一件惊天大事。
历代皇朝更迭都不会去毁坏前朝皇陵,否则将被天下万夫所指,将来也会有无数士人攻伐。然而涂天刀毁坏东陵,对天下只言他是私自带兵前往,大都督概不知情,一切只因永王使出下作手段陷害刺杀他,毁了他原本的前程似锦,故而他要挖了永王祖宗的坟,与永王同归于尽。
此话多少人信不知道,可李廷恩却成功的堵住了天下悠悠众口,用涂天刀心甘情愿背下了骂名,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她竭力稳住心神,问西北的情形。
红秀回避了她的目光,她心就骤然往下又是一沉。
红秀硬着头皮道:“李廷逸带人肃清了西北,听说佢梁王与俣俣夫人还有李氏的二十七名族人当场就被斩杀了。”
杜玉华目光冰冷,“跟在戴成业身边混进去的人呢,难道没有说动李大柱?还是李廷逸把李大柱一起杀了?”
“戴成业早就察觉了,他到西北去为胞妹请大夫也是顺水推舟,他到了西北后就有意拦了李珏宁的车驾,与李珏宁起了冲突,让李珏宁将他关到庄子上,却趁机与李珏宁身边的护卫统领联系,告知戴家有人对胞妹下毒,想要他前往西北请名医,好方便跟着混入西北引起动乱之事。依属下揣测,他在戴家隐忍不发,做出对孙青芜念念不忘的情态,多半是不想在戴家揭破此事,以免将戴家牵连在内,又能把咱们的人引到西北,一网打尽。”红秀咬了咬牙,“这一回,把咱们原本留在西北的最后几个探子都给砸了。”
“果然厉害!”杜玉华冷哼道:“我原以为他让李二柱等人离开西北是以为西北到滁州等地已被他靖平,谁知他是有意调开这些至亲,好挖了身上的脓疮!看样子他是早知道李大柱心思浮动了,咱们让人去鼓动,反而是给了他一个顺水推舟的由头,今后他无论如何对待这些人,都不用再背负骂名。谋逆之心,谁能容忍呢?”
红秀也觉得懊恼不已,她们原本也没打算在李大柱身上放多大心思。李大柱和小顾氏这些人算甚么东西,怎会是李廷恩的对手,又能在西北掀起多大风浪。她们费尽心机把人安插到戴家,用计诱使戴成业前往西北不过是想再派几个人过去里应外合,让李大柱这些人给西北造成点动乱,使李廷恩后方不稳,多为朝廷募集兵马粮草争取些时机罢了,谁知反而又帮了李廷恩一把。
“听说李廷恩下令在新设的峰州早就建了座庄园,李氏的族人只怕是都要送到那儿去圈禁。”
“我以为他真会把李大柱给杀了。”杜玉华淡淡道:“也是,他做事向来是叫人连苦都说不出来,还要落个重情重义的美名。李大柱这等乡野村夫,只怕无法仗着长辈之命碍手碍脚,活着还是死了有算甚么?”
红秀没有说话。
过了片刻,她很清楚听到杜玉华的声音。
“派人去水牢把他们带出来罢。”
“郡主……”红秀骇然的望着她。
“不用再说了。”杜玉华闭了闭眼,“咱们已无路可走,黄泉路上,总要有些陪葬的人。”
“是。”红秀哽咽的应下,转身离去。
两个月的时间,大燕局势变幻如雷霆骤雨。
炸毁东陵的涂天刀在面对襄王楚王等前来围攻的藩王时宣称从东陵中寻到一封苗贵妃缝在贴身衣物中的书信,书信中写明了太宗的身世以及当年太,祖被谋害的真相,且有苗贵妃留下的证物为凭,涂天刀还在被襄王杀死前嘲笑这天下早就让人谋了,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昭帝本就是乱臣贼子之后!
一时天下轰动。
永王等身为太宗后人,自然竭力否认,可先有涂天刀拿出的东西,紧接着消失多年的苗人重新现世,最让世人惊叹的,是自称苗人王族之后的竟是盘踞梁山关多年的豪族元氏。
元氏自认昔年太,祖被害,苗贵妃早就察觉,暗中将证物与太,祖留下的遗诏一分为二。证物被苗贵妃贴身藏下,遗诏则被苗贵妃交托给心腹的宫女。那宫女把遗诏和羊皮缝在一起,又把羊皮缝在自己的肚腹之上,服下苗贵妃给的秘药,假作得了天花,被抬到别宫等死,这才将遗诏送到苗贵妃的兄长手中。苗贵妃暂且用证物与遗诏逼住郭太后与开山王之后,苗贵妃兄长自知大难临头,将其中一脉子孙悄然送走,剩下的儿孙却为了不引起郭太后等人注意,只得留下来等死,一直等到高宗之时,桃妃不愿意再隐忍,苗人这才惨遭杀戮。而他们活下来的人就按照事前的谋划,回归祖地,前往梁山关经营,慢慢掌控兵权,只望有一日为祖宗平凡,为恂郡王一脉夺回皇位!只可惜后来老天无眼,恂郡王后人绝嗣,元氏衰败,他们只得另投明主,如今既然家主的女婿谷正阳投效大都督,他们也愿为大都督附骥,效犬马之劳,并献上太,祖遗诏以正视听。
不仅如此,他们还宣称已崩逝的王太后能生下如今的昭帝也是用了苗人秘药,多年来王太后为了控制昭帝的病情,也是为了掌控朝政,曾数次搜集流落在外的苗巫为她所用。而昭帝服用秘药太重,早已寿元不长,昭帝所出的皇子也很难活到成年,此乃上苍给开山王与郭皇后的报应!
随之而来的,是姚凤晟带着遗诏独自赶赴犹在大燕朝廷下控制的关内道虎涧峡口,让数位还效忠昭帝,性情耿杰的大儒亲自鉴定了遗诏的真伪。结果不言而喻,几位大儒当场痛哭流涕,跌坐当场,最后自称无颜面君,不敢面君,一起自尽了。
至此,原本为了抵御李廷恩还能勉强联合的数位藩王与朝廷彻底分崩离析。太,祖遗诏上要恂郡王继位,可恂郡王一脉虽说已经绝嗣了,然而太,祖并非只有太宗与恂郡王两个儿子,既然太宗得位不正,太,祖其余的儿孙后人就都能名正言顺争夺这天下,他们又何必再为昭帝效劳,哪怕最后输了,投效李廷恩与投效昭帝,又有何区别。事已至此,哪怕是昭帝最后侥幸赢了,又肯饶过他们这些更有资格坐上皇位的皇叔们吗?
原本还与永王联手的襄王转头就联合几位藩王与永王打了个彻底,混战中,襄王亲自斩杀了永王,在与焦家商议后,带着永王剩下的兵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投效了李廷恩。
藩王们的兵马是看守关内道的门户,门户一开,后面镇守的将领争相投效,关内道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被李廷恩的大军拿了下来。而裴炎卿率领的重兵原本在京都外设伏,谁知裴炎卿的继室马氏深恨裴炎卿将胞兄派去西北送死,暗中遣人向娘家兄弟告密,又在裴炎卿饭食中下毒,裴炎卿在征战时从马背上栽下,吐血而亡。大燕的天下,已可说是亡了。
十月初七之时,李廷恩的大军围住京都已有半月。
京都其实指日可下,可大军却偏在此时停住了脚步。
李廷恩坐在面前平静的看着军中将领呈上来的文书。
时隔半月,他脑海中依旧一次又一次回荡着当日的场景,盘旋不去的除了太叔公跳下城楼前的怒吼,族人们的泣血哀嚎,还有杜玉华的那一番话。
“你要夺这天下,我要护这天下,你我,不过是各为其主而已。我杀了你的族人,用他们要挟你,可说到底,杀他们的人是你,你的太叔公,李氏那些族老,他们从城墙跳下,是为了甚么,是不要你因亲自下令攻打城门而背负骂名!他们是为你而死!李廷恩,这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石定生为你殿上自尽,归元先生为你饮下毒酒,杜如归为你烧了皇宫,杀了太后,姚凤晟为你扫清姚家,除去姚清词的继母,不要你背负退亲骂名,杜紫鸢为你设计我,暗害我,不惜自污让你坦然另择亲事,你的兄弟,不等你下令,先在西北把该杀的人都杀了,再让你去饶了有些人的性命,让族人感恩戴德。万重文为了你,连妹妹都舍了出去,让岑子健答应闭门不出。还有付华麟和杜玉楼,若我没有猜错,眼下他们只怕已暗中掌控京中最后那点禁军,你将要做的,不过是推开宫门罢了。你是人所瞩目的英主,我拦不住你,杀不了你,可我能在你心上最后剜一刀肉下来,我要你永远记得,你的江山,是你用族人的的性命和血肉换回来的!”
李廷逸从外面掀了帘子进来,“大哥。”
李廷恩第一眼就看到他手上托着的厚厚一叠文书,不用看他都知道那是要他立即下令斩杀杜玉华的请愿书。
“大哥……”李廷逸犹豫片刻,疾步上前低声道:“大哥,和她一起被抓的女兵里有几个与她身量仿佛,你若不愿,我……”
“不必了。”李廷恩抬手阻止他往下说,目中一片刻骨的清冷。
“大哥……”李廷逸急了。
说是死了那么多族人,可那些族人和自己又有何干系。他从小的确是在李家村长大,被族中长辈呵护着长大,哪怕是闯了天大的祸,都没人真的责怪过他。论起来,他是应该对族人感情深厚,对害死族人的杜玉华愤恨不已。可说到底,族人也好,族老也好,甚至是太叔公,为何对自己如此照拂,全是因为大哥!若自己不是大哥的胞弟,大哥不能为李氏争光,那些人又怎会将自己看在眼里?死了那么多人又如何?大哥对他们的回报还不够么,没有大哥,全族依旧在乡下老老实实的种田,看老天爷的脸面吃饭,连镇上的一个衙役都不敢得罪。没有大哥,村里所有人早在那一场流匪之乱中就死光了!没有大哥,这乱世来临,天下又怎会有升斗小民的容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