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娑ㄍ骋坏募苹骸坝涝恫灰ハ胂螅忝悄芄蝗缤诓妥郎细薜朗糠置姘茄飨胤峙渫牟聘弧!�
除了主张经济活动自由和解放个人主动性外,叶卡特琳娜二世还赞成私有财产的原则。她在给总检察官的指示中说,处理私人财产问题时不应该用政治法律的力量,而要用民法,因为“民法是用母亲式的眼光来看每一个人的,只要这单个的人对社会具有同样的价值”。对私有权的承认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个原则,它后来在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中都得到了肯定。当然,叶卡特琳娜二世心目中的“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农叔显然是被排除于这个概念之外的。这使得她的观点与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在表面上是接近的,而在深层却是有本质差别的。事实上,她也只是把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给了贵族和商人。在叶卡特琳娜二世朝代,贵族的地位明显加强,1785年颁布的《俄国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最终使贵族能够不再承担国家义务而享有一切特权。而在此之前,俄国还不存在自由的人,甚至贵族也只不过是以与农民不同的形式而成为国家的财产。但是,解放贵族的后果是农奴制度的扩展和强化,贵族获得自由的代价是农民进一步失去自由。
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在俄国已有比较广泛的传播。18 世纪60 年代,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时,他的学生中就有一些来自俄国的贵族青年,如达什科夫公爵、杰斯尼茨基、特列季亚科夫等人。后来,在俄国的大学里也开设了斯密理论的讲座,科学院的院士被请入宫中讲解斯密的学说,政府还拨出5000卢布用于翻译斯密的主要著作,就叶卡特琳娜二世本人的经济自由主义观点而言,似乎较多地受到法国重农学派的影响。重农学派主张经济自由,认为国家与工商业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联系,不可以人为的力量干预或限制。受洛克、卢梭等人思想的影响,重农学派强调个人、个人权利和个人财产应该受到尊重。他们的学说的出发点是认为存在着一种与人为秩序相对立的”自然秩序”,这种自然秩序是最完美的;个人对自己的利益最为了解,应该让他依据自然法对自己的利益作自由的判断和处理,国家对此不应施加影响而只须加以保护。因此,Laissez faire,laissez passer,即自由放任,成为重农学派的基本原则之一。此外.重农学派在政治方面主张实行世袭的君主制,不赞成扩大人民参政的范围,但认为君主必须开明,能实行自由政策,国家只应是自然法的管理者,立法的目的是反映存在于自然秩序中的基本法则和废除有违自然法的法律。重农学派的这些思想与叶卡特琳娜二世的观点是颇为接近的。
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反映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变革要求,完全把它视为欺骗性的姿态是不合适的。确实,叶卡特琳娜二世一方面与西欧启蒙学者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却把俄国的启蒙者诺维科夫投入监狱、把“十恶不赦的”拉吉舍夫流放西伯利亚;她—方面自称具有“真正的共和主义者的感情”,另一方面却视法国革命为洪水猛兽。这种极端对立的表现与其说反映了这位女皇的虚伪,不如说反映了她思想上的矛盾,或行说反映厂资本主义文化同封建农奴制文化的冲突。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和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叶卡特琳娜二世对西欧的先进思想产生兴趣并愿意实行其中的某些主张。但她同时又坚信俄国的绝对君主制是唯一正确的国家形式而不允许有任何动摇。当这种制度受到威胁的时候,她是宁可不要开明村主的名声而去保征制度的安全的。她并不拒绝关于自由的观点,但这种自由只能是专制君主恩准的自由。而且,她认为自由是与革命绝对不能相容的两件事情,断然否定以革命方式争取自由的权利。在她的思想中,占优势的是对历史传统与现存制度的肯定,但是也存在着启蒙和改革的成分。颇耐人寻味的是,直到她统治的后期,她还让著名的瑞士共和主义者、法国革命的崇拜者拉加尔普担任了亚历山大大公(即后来的亚历山大—世)的教师,她自己也在亚历山大只有15 岁时就给他讲述法国的宪法和人权宣言。
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这里既有长足的进步,也有明显的反动。自由主义思想在蒙上了一层官方的、贵族的色彩后被接受下来,从而为19 世纪初期贵族自由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文化和风俗的进步
世俗教育、印刷业和科学
在改革和启蒙潮流的推动和国家发展需要的刺激下,彼得一世之后,俄国的世俗教育继续发展。从40 年代开始,由于罗蒙诺索夫、特列季亚科夫斯基等俄国学者的努力,科学院的各个机构都开展了教学活动。1755 年,正式创建了莫斯科大学,当时设有哲学、医学、法律3 个系和两所附属中学,其中一所专门招收农民和工商居民的子弟。随后,彼得堡也兴办了一些学院,如彼得堡艺术学院、矿业学院、陆军和海军医院附设的两个外科学校。女子受教育的问题开始受到注意,1764 年在彼得堡设立了斯莫尔尼女子学院,分设贵族班和市民班。这类学院在其他大城市也陆续开设。当时,高等学校的规模都很小,在其中受教育的人数十分有限。如莫斯科大学成立时有学生100名,到80 年代中期只有82名。
普通学校的发展在80 年代以前也很缓慢。在50 年代末,正规的中学只有4 所:一所附属于科学院,两所附属于莫斯科大学,另一所在喀山。另有一些贵族武备学校,但以一般课程的教育为主。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曾制订过庞大的发展教育的计划,打算在省城和县城分别设立中学和小学。80 年代,在各地开始了设立国民中学和小学的工作。但这个计划只实现了一部分。直到18世纪末,俄国的国民教育仍然十分落后,每个省只有一所中学,半数以上的县城没有小学。教育的对象基本上还是贵族子弟,因为在1000个俄国居民中,平均只有2 名学生。
在平民教育方面,沙皇政权持明显的消极和怀疑态度。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明确表示,庶民无须受教育,否则他们就不会顺从。虽然开设了一些招收平民子弟的学校,但总的来说,平民受教育的机会还是极少的。
不过,这个世纪教育的进步对于俄国来说仍是十分可观的。正是在这个世纪,教育开始受到政府的直接推动,教育世俗化的趋势得到了加强。俄国东正教会并末对这一趋势特别反对,因为它无论在政治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是与专制政权并行不悖的,而且它本身也已完全成为政权的工具。
还在16 世纪50 年代,活字印刷术从中欧传入了俄国。但在大约两个世纪的过程中,出版业长期停滞不前。18世纪后期,这种情况有了显著改变,除了原有的莫斯科、彼得堡和科学院的印刷厂外,在大学、贵族武备学校和一些省城里又新建了一批印刷厂。80 一90 年代,政府还曾一度允许私人从事书籍的出版和发行。在整个18 世纪,俄国共出版了9.5 万种书籍,发行过大约200种期刊。由于识字人数逐渐增加,印刷出版业成为政府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大部分书籍的出版也由官方安排。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对于俄国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外国学术著作的翻译出版是系统地传播西方知识的主要手段;而在1800年时,大多数当代西欧文学名著都已有了俄译本,它们对俄国文学和俄国思想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18 世纪,俄国科学的发展较快。自1724 年按欧洲各国科学院的模式建立彼得堡科学院后,俄国的科学基本上就是由政府直接控制的。科学院最早的一批院士都是从国外聘来的学者,其中许多人为发展俄国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著名的立陶宛物理学家格·李赫曼为俄国电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进行科学试验时遭雷击而丧生;瑞士学者列·埃列尔在数学、光学、海洋学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并留下多卷著作。
从40 年代开始,涌现出了—批杰出的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位。罗蒙诺索夫在40 年代中期就已发表了《冷热的原因》、《空气的弹力》、《电学理沦》等重要的科学论文。50 年代初,他写出了物理化学的讲义,成为这—学科的创始人。稍后,在《光和色的起源》—文中深入研究了物质构造问题,发展了关于物质结构的原子一分子概念。不久,又提出了物质和能量守衡定律。他还解释了多种矿藏和矿物的成因,发现了金星大气层,提出了关于颜色的学说。他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水平,他的研究成果充实和丰富了许多知识领域。
在这个世纪,俄国的探险和考察活动十分活跃,从而使地理学、民族学有了很大的进展。20—30年代曾先后两次组织了对堪察加的考察,由维·白令领导的考察队获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为开辟北海航道打下了基础。斯·波·克拉谢宁尼科夫在《堪察加地形》一书中对堪察加、阿拉斯加及附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情况部作了详细介绍。18 世纪下半期,又多次组织了对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太平洋北部地区的考察。
生物学的成果也引人注目。卡维尔兹涅夫于1775 年用德文在国外发表了《论动物的退化》的著作,对当时生物学界的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提出了异议。科学院院士卡·弗·沃尔夫主张进化论,提出了有关有机体细胞构造的理论,其学术贡献曾受到恩格斯的肯定。
这个时期,俄国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天文学家,他们反对教会主张的地球中心说,支持太阳中心说的理论。有人还提出了其他行星上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