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俄罗斯文化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之前,罗斯人信奉多神教。农耕生活对罗斯人的信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农业完全受到大自然的摆布,收成的好坏取决于天气:炎炎烈日可以晒死禾苗,阵阵大风经常毁掉庄稼,绵绵阴雨又会使谷物霉烂。而罗斯人又无法解释这种种自然现象,认为这些力量都是有生命的东西,所以把它们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他们信奉的神有斯瓦罗格——天空和火焰之神、太阳神的父亲,亚里洛——太阳神,彼伦——雷电之神,斯特里博格——风神,维列斯——家畜之神,等等。罗斯人还相信,威力无边的主宰者无所不在,森林中有林神、鸟神,水里有水妖,家里有家神。他们为各种各样的神建造神殿,供祈祷和祭祀之用。同时,起源于氏族制度的祖先崇拜也仍然存在。罗斯人认为,氏族最早的创建人,即世祖,能够保佑他的后代子孙。因此,每逢有难,他们就祈祷世祖保佑。在祭祖之日,他们把薄饼、肉、蜂蜜、克瓦斯等食品供奉于祖宗墓前以示敬意。
  在多神教崇拜中,王公担负最高祭司的职能。在罗斯王公墓的陪葬品中,有祭祀日才用的偶像、野牛角、刀等物品。
  基辅罗斯建国之后,反映原始公社时期社会经济存在的多神教与新的生活条件之间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多神教已不能履行宗教在阶级社会中的基本职能,即维护和巩固现存制度。同时,罗斯与拜占庭的交往也已使得基督教潜移默化地渗入罗斯。
  早在9 世纪时,就已有了关于罗斯显贵接受基督教的记载。当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福西阿斯曾说,罗斯已经抛弃了“多神教”而信奉“基督教”了。这里所指的大概是9 世纪后期拜占庭皇帝派遣主教到罗斯为一些王公及其侍从施行洗礼的事。
  945 年,由于基辅大公伊戈尔对拜占庭的进攻遭到挫败,罗斯同拜占庭签订了媾和及通商条约,其中除了罗斯割让克里米亚等条款外,还包括允许基督教在罗斯传播的内容。在当时同拜占庭谈判的罗斯使节中,有些人已是信奉基督教的了,他们签约时在圣十字架前宣誓遵守条约。
  957 年,伊戈尔的遗孀、基辅女大公奥丽加前往君士坦丁堡拜访拜占庭皇帝。据《往年纪事》记载,奥丽加的美貌和聪慧使拜占庭皇帝一见倾心。皇帝对奥丽加说,他愿与她共同治理帝国。奥丽加回答说,她还是一个异教徒,如果皇帝亲自为她施洗礼的话,她愿意接受基督教。于是拜占庭皇帝和总主教一起为奥丽加施了洗礼。然后,皇帝向奥丽加表明了要娶她为妻的心迹,但奥丽加说:“在你亲自为我施洗礼并称我为你的女儿之后,你怎么可以娶我呢?你肯定知道,这是不符合基督教教规的。”皇帝跌足道:“奥丽加,你愚弄了我。”这个故事表明,奥丽加在皈依基督教之前,就已十分了解这种宗教。
  奥丽加是接受基督教的第—个基辅大公,她还让自己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也皈依了基督教。斯维亚托斯拉夫的儿子弗拉基米尔当上基辅大公之后,曾试图对多神教进行改革。他在众多的神只中选定了6 位作为崇拜的偶像,下令在王宫附近的小丘上为他们建庙塑像,并且规定了祈祷和祭祀的仪式,希望以此来体现和加强罗斯的统一以及基辅在全罗斯的地位。但这种改进后的多神教并不能像弗拉基米尔设想的那样使罗斯人民的信仰趋于统一,基辅罗斯松散地联系着的各个部分也仍然保持着某种平等意识。于是,基督教终于作为罗斯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新宗教而受到弗拉基米尔的青睐。
  这时,基督教在罗斯已有一定影响,基辅城内已建造了圣伊利亚大教堂,基督教经书也通过保加利亚传入了罗斯。但在确定以何种宗教为国教的问题上.弗拉基米尔还是作了充分的选择。涅斯托尔在《往年纪事》中记载了这样的传说:信奉伊斯兰教的伏尔加河保加尔人、信奉犹太教的卡扎尔人、信奉天主教的日耳曼人和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希腊人都曾向弗拉基米尔推荐他们的宗教。弗拉基米尔对伊斯兰教徒说,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他也拒绝了犹太教,因为他觉得犹太教的神不够强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而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也有不足,它们都要求实行一定时间的斋戒。弗拉基米尔派出了一个使团去考察信奉不同宗教的国家。使团回来后向他报告说,伊斯兰教徒中没有欢乐,罗马天主教徒的仪式中看不到荣耀,而在拜占庭的东正教教堂里,能见到人间罕见的光辉壮丽,使人不知是置身于天堂还是尘世。于是,弗拉基米尔最终决定以基督教为罗斯国教。不久,拜占庭僧侣受帝国世俗当局的委托,为弗拉基米尔施行了洗礼。基辅大公还决定娶拜占庭的安娜公主为妻。988 年,弗拉基米尔带着新婚妻子和一批拜占庭神父以及圣像和法器回到基辅。他下令把多神教的木制神像统统用火烧掉或扔进河里,让拜占庭神父用第聂伯河之水为基辅居民施洗。紧接着,他又命令诺夫哥罗德人接受基督教。随后,新宗教在基辅罗斯全国传播开来。罗斯受洗并不意味着基督教立即取代了多神教,罗斯基督教化的过程是一个历经数百年的漫长过程。如果说贵族是自愿皈依基督教的,那么下层人民则是被迫接受基督教的,在有些地方,新宗教是由世俗政权借助于直接的暴力而强加于人民的。因为在人民群众看来,基督教体现了那种带来新剥削的制度,而旧的多神教则是与他们希望保留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在988 年之后,巫师和术士仍然活跃在居民中间,鼓动人们继续举行各种古老的多神教仪式。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多神教得以长时间残留。于是,出现了新旧两种宗教相互渗透、逐渐融合的情况。
  在罗斯人的观念中,基督教为数众多的圣徒就是原来多神教的诸神。在原来的多神教崇拜中,太阳神因对农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处于突出地位,太阳神有时也被称作农神。罗斯接受基督教后,上帝取代了太阳神。在民间流行的圣诞节祝歌中,上帝被赋予太阳神的职能。有一首祝歌唱的内容是上帝挨家挨户察看准备耕犁和耕畜的情况,然后又巡视打谷场,安排养蜂和酿酒。太阳神崇拜的痕迹在写成于12 世纪末的古罗斯文学名著《伊戈尔远征记》中也能看到,这部史诗的作者把罗斯人称为太阳神的后裔。此外,多神教中雷电之神彼伦的角色由圣徒伊利亚代替,由他司掌雷鸣闪电;保护家畜平安的已不是畜神维列斯而换上了圣徒弗拉西。
  基督教与多神教在宗教仪式方面也经历了逐渐融合的过程。初时,两种宗教的不同仪式曾同时并存。人们在教堂做完礼拜后,马上就走到原来多神教崇拜的旧址,对着石头、流水、老树或谷仓,按照多神教的老规矩祷祝膜拜。而在家庭之内,旧信仰具有更加巩固的地位,许多人家照样供奉原先的神祗,即便在圣像流行后的几个世纪中,这些神的雕像也还是与圣像并列的。后来,两种宗教的仪式被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人们在举行圣餐仪式寸,唱的是基督教中的圣母祭祷歌,也画十字祝福,但是面对的却是罗德和罗莎尼采。新的圣物崇拜与旧有的拜物风尚也以颇为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当圣家从拜占庭传入后,罗斯出现了一种当作护身符的小神像,这种神像—面是基督教的某个圣徒,另一面是多神教的某个神祗。即便以后贴身的十字架代替这种护身符时,罗斯人的观念中也把它视同为原来那种法力无边、驱邪避秽的多神教护身之物。在有关基辅罗斯时代的编年史中,有不少关于互相争斗的王公们破坏对方的基督教教堂和修道院的记载。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战争中常见的劫掠和破坏,其中也反映了多神教观念对于王公的影响:他们为了使对手失去保护神而毁掉他的教堂和修道院。
  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多神教时代的传统也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基督教的新规或难以推行,或被部分接受并融以旧教习惯。在罗斯受洗后的数个世纪中,基督教的婚礼仍未被接受,人们还是沿袭古风,实行抢婚和一夫多妻。基督教的葬礼因与罗斯人已开始用棺葬代替火葬的趋势—致而得以普及,但用兵器、粮食等陪葬以及祭祀死者灵魂、供奉酒食等旧俗依然保留。基督教的节日有不少与多神教的农业崇拜有关,时间上也大体相同,于是,许多多神教的节日便被赋子基督教的名称和形式,而其内容则被保留下来。直到19 世纪后期,每年正月6 日(俄历)主领洗节那天,俄国仍要举行一种半基督教、半异教的净水仪式:在涅瓦河畔正对宫殿的地方建起—个帐篷,僧侣们引导皇族从宫中来到这里,高唱赞美歌,然后把十字架抛入河中。
  基督教与文化
  接受基督教是罗斯历史的—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基督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价值标准,也是一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的宗教把罗斯与拜占庭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随着大批希腊籍神父的到来和罗斯的基督教化过程,拜占庭文化涌入罗斯。
  最先在罗斯得到传播的是拜占庭的宗教艺术。罗斯受洗后,到处建起了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到11世纪,仅基辅一地就有教堂数百座。雅罗斯拉夫在基辅城中心建造的富丽堂皇的索菲亚大教堂,从外形到名称都和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一样。这座高大的石结构建筑的顶端是13 个葱头形的圆顶,室内以大理石和水磨石装修,并饰以镶嵌图案和彩色壁画,其中一面墙壁上绘有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一家人的群像。基辅城内众多教堂金光闪闪的圆顶使过往旅客叹为观止,雅罗斯拉夫的同时代人、不来梅的编年史家亚当把基辅称为“东方的饰物、君士坦丁堡的匹敌”。
  雅罗斯拉夫时期建造的著名教堂还有诺夫哥罗德的索菲亚大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