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无论如何,那一年晚些时候的一些流言就是这样说的。
①
2月16日,当选皇帝的扈从到达洛阳城门,在这里遇上了窦武。窦武
和曹节把这个男童新皇帝介绍给了朝臣,第二天便举行了正式的登极典礼。
典礼中发布了两道国家命令。其一,自桓帝时代起即已成为窦武政治斗争中
老盟友的陈蕃 (约公元90—168年)被授予太傅之职。其二,陈蕃、窦武和
另一有过光辉经历的政治家胡广(公元91—172年)集体地“参录尚书事”,
因而他们成了摄政上的三驾马车;这在汉代是屡见不鲜的。
权力的争夺
这种种安排似乎对有关各方都是满意的,在 2月余下的日子,3月、4
月、5月及6月初都无大事可记,只有仪礼上的事:桓帝入葬;新帝登极和
告庙 (分别到前汉和后汉宗庙祭告)。
可是,各种相互敌对的力量已分别向皇帝和皇太后施加影响。年轻的皇
帝从解渎带来了他的乳母和几名贴身随侍,这些人被他称为女尚书。这个集
团和宦官们希望得到恩赏和官职,但窦武这一派的人也希望如此。很显然,
解渎亭集团和宦官们在最初时期比窦武所获更多,因为据说中常侍曹节与上
乳母赵娆求谄于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事,蕃、武每谏,不
许。”②
可是,窦武和陈蕃所激烈抱怨的关于封赏偏于一方之言,并无事实证据。
我们只知道刘儵的情况,即他最初是定策有功,后来被一名宦官侯览 (死于
①
172年)逐出京外致害而死,这是得到皇帝默许的。6月10日,新皇帝的祖
父、祖母和父亲都追尊有皇位称号;但他的仍然健在而住在解渎亭的母亲,
②
既未迎养于京师,也未给予尊号。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决议的背后有太后插
了一手,因为她不愿意处在一个宫廷内有两位皇太后的尴尬境地。
窦武和陈蕃开始讨论他们所耽心的事,而陈蕃建议采取断然手段。在他
看来,所有宦官应予剿灭。他显然费了一点时间使窦武同意这个方案,而且
与此同时,后者获准了几起重要的任命来增加他的支持者的力量。他使一名
亲附被任命为尚书令,并能指望卫戍京师的五部之一的校尉的忠诚拥护。或
许作为对宦官的一种威胁姿态,他指定在桓帝时代的斗争中一些受过宦官之
害的人作为自己的亲从。
② 关于桓帝诸妃的情况,见《后汉书》卷十下,第443 页以下;又见本书第4 章开头部分。
① 《后汉书》卷八,第328 页;毕汉斯:《东汉的洛阳》,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48 (1976),
第95 页以下。
② 《后汉纪》卷二三,第2 叶(第270 页)。《后汉书》没有登载陈蕃和窦武在这一阶段中所提的抗议;
它只简单地谈到了陈蕃的所“疾”:《后汉书》卷六六,第2169 页。
① 《后汉书》(志)卷十三,第3283 页。
② 《后汉书》(卷八,第328 页)所记日期不对。见《后汉纪》卷二三,第1 叶(第269 页)。
… Page 208…
③
6月13日日蚀,陈蕃抓住了这个有灾异的征兆催促窦武见机行事。他
不满解渎亭集团和宦官的势力。窦武决定行动起来:他上疏朝廷请尽诛宦者,
控诉他们越轨不法,安插亲信遍布天下。太后拒绝了斩尽杀绝一切宦官的意
见;反之,她却交出了那两名在年初曾劝阻她不要杀害那八名先帝后宫贵人
的宦官。
现在已经摊了牌,看来窦武在最初占有优势。8月8日,无疑地是期待
已久的封赏给予了窦武父子、窦武的诸侄、袁逢、曹节以及其他四名因拥立
新帝有功的人。窦武的一个侄子负责统率一部常备军,使站在窦武一边的军
队增加到两部。
但是陈蕃尚未满足,他向皇太后施加更大压力,要她交出更多的宦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强烈地上疏指责了五名宦者——其中包括侯览和曹
节,——和解渎亭集团共为叛逆。朝廷为之震动,而太后又一次拒绝交出这
些罪犯。
结果发生了对峙的僵局,窦武也动摇了。熟于灾祥的天官刘瑜向陈蕃指
出,太白星逸出轨道,将不利于大臣,这又是催促着行动起来的讯号。刘瑜
的话显然是针对着宦官们说的。太白星之变异大约发生在8月份或10月初。
①窦武和陈蕃必然已得出结论,即对太后施加的压力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因
此他们想另辟门径试一试。如果宦官们被指控犯有具体罪行,要拘捕他们就
不会很困难。为此目的,窦武把他的支持者都塞进了京师的民政和司法机构,
以后又把一名忠于他的宦官山冰任命为要害部门的黄门令(即宦官的头头),
因此在宫内取得了立足点。
到了10月底的时候,事情急转直下。为了取得控告宦官的罪证,新的黄
门令逮捕了一名宦官,并加以刑讯,直到他检举了曹节和另一名宦官王甫(死
于公元179年)才罢休。这时值得注意的是,窦武和陈蕃显然各有自己的盘
算。陈蕃要立即处死那名被捕的宦官,但窦武希望取得更多的供词,免了他
一死。
危机
黄门令山冰马上写了一份奏疏,要求逮捕曹节、王甫和其他宦官,并于
10月24—25日之夜找那位星者把这奏疏送进了宫内。不论是窦武也不论是
陈蕃,似乎都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因为事情发生了使他们吃
惊的大转变。当奏疏带进宫内时(无疑地是为了赶上早朝的时间),宦官们
在稍事迟疑之后就偷偷地打开了这份奏疏;他们很震惊,因为要点名拘捕这
么多宦官。于是,有17名宦官对天起誓要诛杀窦武。他们“歃血为盟”,并
①
向上苍祷告说:“窦氏无道,请皇天辅皇帝诛之,令事必成,天下得宁。”
曹节其时已经醒来;他把年轻的皇帝护送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给了他一柄
剑,让他的乳母陪伴着他。曹节关闭了宫门之后,强迫尚书台的官员们在刺
③ 《后汉书》卷八,第329 页;《后汉书》卷六六,第2169 页以下;《后汉书》卷六九,第2242 页以下。
① 关于刘瑜,可看《后汉书》卷五七,第1855 页以下。史籍上关于太白星灾异的日期有不同说法,即《后
汉书》卷六九第2243 页为阴历八月,《后汉书》(志)卷十二第3258 页为阴历六月;《后汉纪》卷二三
第2 叶(第270 页)未说明具体日期。
① 《后汉书》卷六九,第2243 页;《后汉书》卷七八,第2524 页。
… Page 209…
刀尖下起草诏书来任命王甫为黄门令,并且特别下令对敌方的黄门令——即
窦武的盟友——处死。
王甫在监牢杀掉了他的对手,并把另一名受过刑的宦官带回宫里。然后,
宦官们突然袭击了皇太后,因为他们显然不信任她。他们收缴了她的玉玺,
并据此命令士兵们守卫两宫和两宫之间的道路;他们因此护住了后方,同时
发布诏旨逮捕窦武。他们也改换了京师民政和司法的两个要害部门的人选。
由于这种结果,可知窦武、陈蕃没有协调好他们的计划,而且也确实没
有预料到风云如此突变。窦武曾出外值夜,这时为诏书所震惊:诏书是由几
个小时以前仍被关监的那个太监交给他的。他拒绝接奉诏令,便逃到了他的
侄子——即忠于他的那两个步兵营中的一个营中去,坐守到天明。
与此同时,陈蕃也为事件的发展所震惊。他带了80名下属赶赴宫内,不
②
过,这80人中看来没有职业士兵。他费了不少劲进入宫廷大院,在那里他
迎面遇上了新的黄门令王甫。接着发生了高声的互相对骂。双方对峙了一会,
不久宦官方面士兵的人数增加了,他们包围了陈蕃,直到制服了他,然后把
他投入牢狱。那天晚些时候,他在那里被践踏至死。其余80名年轻士兵的命
运不得而知,但显然的是他们和宦官军队之间没有打过仗。
陈蕃和太后的障碍被清除了以后,只剩下窦武一个人。这时,新近奏凯
①
还朝的边将张奂成了关键人物。他因带有得胜兵在身边,所以宦官叫他逮捕
窦武。他虽然未卷入前一阶段的冲突,但他现在却与宦官共命运,亲自带兵
去搜捕窦武。黎明,两军相遇于宫门外的城墙边。双方再一次对阵叫骂,都
想诱使对方叛逃。据说由于士兵敬畏宦官,他们开始投向张奂方面。他们一
队一队地投奔过去,快到中午时刻窦武的防线便垮台了。窦武自杀,家属都
被害,其他关键人物都被围捕和被杀害,有些人被株连到家属。值得注意的
是,陈蕃的前后两次对峙都未曾动真刀真枪。
皇太后被幽禁在南宫,三天以后,即10月28日,那18名宦官因“诛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