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69-丹溪治法心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粉扑法;胃实并手足两腋多汗,大便涩结,大承气汤主之;痰实膈滞,寒热自汗,能食而大便秘结,脉实者,大柴胡汤 
主之,大抵气热汗出,多是有余证也。饮食,便汗出 悍之气,按而收之,安胃汤。汗大泄者乃津脱,宜急止,用人 
参、黄 、麦冬、五味、炒柏、知母;湿热自汗,卫气虚弱不任风寒者,调卫汤;伤寒虚脱自汗,真武汤,外用 
扑法。 

卷三
盗汗(第三十三)
属性:属阴虚、血虚。小儿盗汗不须治,宜服凉膈散。盗汗发热属阴虚,用四物汤加黄柏;若气虚加人参、黄 、白 
术。别处无汗,独心头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曰心汁,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当归六 
黄汤,盗汗之圣药也。黄 加倍用之,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五钱,小儿减半。又方∶本方内再加知母、参、术、 
甘草、地骨、浮麦、桑叶,汗不止加赤根牡蛎,惊不睡加远志,间服朱砂安神丸。一方治盗汗四炒白术散甚效,(方见 
《医要》。)一人忧郁出盗汗,胸膈不宽,当归六黄汤加防风、青皮、枳壳、香附、砂仁。 

卷三
吃逆(第三十四)
属性:有痰、有气虚、有阴火。吃逆即咳逆,咳逆者,气逆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声之名也。视有余不足治 
之,(详见《格致余论》。)有余并痰者,吐之,人参芦之类;不足者,人参白术汤下大补丸。痰碍气而吃逆, 
此燥痰不出故 
也,用蜜水探吐之。大概有痰,用陈皮、半夏;气虚,用参、术;阴火,用黄连、滑石、黄柏。痰多,或用吐或用 
行痰,虚甚者,用参膏之类。内伤病吃逆不止,补中益气加丁香。虚寒吃逆,丁香柿蒂汤,灸期门穴。气热痰热 
者,青箬头七十二个煎服。伤寒血证吃逆不止,舌强短者,桃仁承气汤主之。痰多吃逆不止,半夏、茯苓、陈 
皮、桃仁、枇杷叶、姜汁煎服。咳逆自利,人参、白术、芍药、陈皮、甘草、滑石、黄柏、竹沥。心痛饮汤水下作吃逆 
者,是有死血在中,桃仁承气汤下之。咳逆无脉,二陈加参、术、麦冬、五味、竹茹、姜煎服;甚者,加柿蒂、丁 
香;虚人吃逆无脉,加黄柏、知母。治吃逆,黄腊烧烟熏而咽之;寒者,用硫黄烧烟咽之。一人年近七十患滞下后 
发吃逆;一女子暑月因大怒而发吃逆;一人年近五十因怒得滞下病后发吃逆(治法俱见《医要》)。 

卷三
头风(第三十五)
属性:有痰、有热、有风、有血虚。诸家止言偏头风,而不知所属,故治之多不效。 左属风,荆芥、薄荷;属血虚, 
芎、归、芍药;上属痰,苍术、半夏;属热,酒炒黄芩;有属湿痰者,川芎、南星、苍术。偏正头风,以瓜蒂散搐 
鼻内。瘦人搐药,软石膏、朴硝各五钱,脑子、檀香皮、荆芥、薄荷各一钱,白芷、细辛各二钱。一粒金治偏正头风, 
妙在荜茇、猪胆。天香散治远年头风(二方俱见《医要》)。搐药有单用荜茇、猪胆者。头风方∶酒片芩(一两) 
苍术 防风 羌活(各五钱) 苍耳(三钱) 细辛(二钱) 上末之,姜一片捣细,和药末三钱,同擂匀,茶调, 
汤荡起服之。一本∶酒芩(一两半) 羌活 苍术 川芎(各五钱) 苍耳 细辛(各三钱) 制如上法。 
又方∶酒片芩 苍耳 羌活 酒连 生甘草(各一钱半) 苍术(二钱半) 半夏曲(炒三钱半) 川芎(一钱) 制 
如上法。湿痰头风方∶酒片芩(三钱) 苍术(一两) 酒炒川芎 细辛(各二钱) 甘草(少许),上末之,制服 
如上法。又头风方∶荆芥、防风、草乌尖、甘草、台芎、蔓荆子、桔梗、麻黄为末,茶调服。头痒风屑发黄,酒炒大黄 
末,茶调服。一人头风鼻塞涕下,南星、苍术、酒芩、辛夷、川芎。一膏粱人,头风发即眩重酸痛,二陈加 
荆芥、南星、酒芩、防风、苍术、台芎,姜水煎服。后复以酒芩 南星 半夏(各一两) 皂角灰(一钱) 乌梅(二 
个) 用巴豆(十粒)同梅煮过,去豆不用,将梅同前药为末,姜曲丸,津咽下。 

卷三
头痛(第三十六)
属性: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有不可吐者,有可下者。痰热当清痰降火;风寒外邪者,当解散。血虚 
头痛,自鱼尾上攻头目者,必用芎归汤;气虚头痛、痰厥头痛,或眩运、脉弱、少食,挟内伤病者,半夏白术天麻汤。 
头旋眼黑头疼,阴虚挟火,安神汤。头痛如破,酒炒大黄半两为末,茶调。头疼连眼,此风热上攻,须白芷开之。 
一方∶用雨前茶、芎、归、防、芷、台乌、细辛。壮实人,热痛甚,大便结燥,大承气汤。葱白治头痛如破,通 
上下阳气。痛引脑巅,陷至泥丸宫者,是真头痛也,无治法。清空膏治诸般头痛,惟血虚头痛不治(方见《医要》)。 
小清空膏治少阳头痛,并偏头痛,或痛在太阳经者,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或酒或茶清下。一人头疼,有风痰、热 
痰,酒芩、连翘、南星、川芎、荆芥、防风、甘草。夫用芎带芩者,芎一升而芩便降,头痛非芎不开,荆芥清凉之剂, 
头痛用川芎,脑痛用台芎。 一人形实而瘦,有痰头疼,黄芩、黄连、山栀、贝母、栝蒌、南星、香附。一人筋稍露, 
体稍长,本虚又作劳,头疼甚,脉弦而数,以人参为君,川芎、陈皮、为佐治之,六日未减,更两日当自安,忽自言病 
退,脉之,似稍充,又半日膈满其腹;文已隐询之,乃弟自于前方加黄 已三帖矣,遂以二陈汤加浓朴、枳壳、黄连泻 
其卫,三帖而安。 

卷三
头眩(第三十七)
属性:痰挟气虚与火。治痰为主,及补气降火药。此证属痰者多,无痰则不能作眩。又有湿痰者,有火多者。左手脉 
数多热,脉涩有死血;右脉实痰积,脉大必是火病。一本云∶火病当作久病,盖久病之人,气血俱虚而痰浊不降也。 
湿痰者,二陈汤;火多者,二陈加酒片芩;挟气虚与相火者,亦治痰为主,兼补气降火,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 
一老妇患赤白带一年半,只是头眩,坐立不久,睡之则安,专治带,带病愈,其眩亦愈。 

卷三
眩运(第三十八)
属性: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有气虚挟痰者,四君、二陈, 、芎、荆芥。风痰眩运,二陈汤加芩、 
苍、防、羌治之。眩运不可当者,以大黄酒浸,炒三次为末,茶调服。气实人有痰,或头重或眩运者,皆治之。壮 
实人热痛甚,大便结燥大承气汤。 

卷三
头重(第三十九)
属性:此湿气在上,用瓜蒂散鼻内搐之。红豆散治头重如 
山,此湿气在头也∶麻黄(五钱) 苦丁香(五分) 羌活(三分) 连翘(三分) 红豆(十五粒) 为末搐鼻。 

卷三
头面肿(第四十)
属性:头面肿壅,有热,而脉弦数,凉膈散去硝黄加桔梗、枳壳、荆芥、薄荷。面上红肿,因气实而作者,用胃风汤。 
面肿生疮,调胃承气汤加薄荷、荆芥。 

卷三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属性:属风热与痰。作风痰治,类痛风证,用白芷、酒片芩,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又方∶川乌、草 
乌、童便浸炒去毒各一钱为君,细辛、羌活、酒芩、甘草各半分为佐,为细末,分作二三服,茶清下。一加南星,姜茶 
调服。一方选奇汤,防、羌、酒芩、甘草煎服。 

卷三
心痛(第四十二)
属性:即胃脘痛,须分久、新治,若明知是寒,初当温散;病久成郁,郁生热而成火,故用山栀为君,以热药为向导。 
胃口有热而作痛者,非栀子不可,须佐以姜汁,多用台芎开之,或用二陈汤加川芎、苍术,倍加炒山栀;如痛甚者,加 
炒干姜,从乎反治之法。如平日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用桃仁承气汤下之;若轻者,以韭汁、桔梗, 
能开提气血药中兼用之。以物拄按痛处而痛定者,挟虚也,用二陈汤加炒干姜和之,有虫痛者,面上白斑、唇红、能 
食是也,以苦楝根、黑锡灰之类。痛后便能食,时作时止。上半月虫头向上易治,下半月向下难治。先以肉汁或以糖蜜 
吃下,引虫向上,然后用药。打虫方∶楝根、槟榔、鹤 
虱,夏取汁饮,冬煎浓汤下万灵丸最好。脉实不大便者,下之痛甚者,脉必伏,宜温药,如附子之类。勿用参、术, 
诸痛不可补气故也。气虚入胃脘作痛,草豆蔻丸。心胃腹胁疝痛,二陈汤加参、术,并诸香药治效。心胁痛,干 
姜微妙,芫花醋炒,等分为末,蜜丸,每服数粒。热饮痛,黄连、甘遂作丸服之。停饮心胃痛,或冬寒痛,桂黄 
丸。心极痛,古方用生地黄汁调面煮食,打下虫甚效。胃虚感寒,心腹痛甚,气弱者,理中汤。内伤发热不食, 
胃虚作痛,补中益气汤加草豆蔻。心气痛,天香散方∶白芷、川乌、南星、半夏。老人心腹大痛,脉洪大而虚,昏 
厥不食,不胜一味攻击之药,四君子汤加当归、麻黄、沉香。心膈大痛,攻走腰背发厥,药食不纳者,就吐中探吐, 
出痰积碗许而痛自止。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在中脘不散,草豆蔻丸∶白豆蔻(三钱) 白术 三棱 草豆蔻 
半夏(各一两) 砂仁 片姜黄 枳实 青皮 良姜(一作干姜) 陈皮 桂皮 丁香 蓬术 木香 藿香 小草(各 
五钱 
)姜汁蒸饼丸,每服六七十丸,白汤下。黑丸子,治胃脘疼∶乌梅(去核) 杏仁(去皮尖) 巴豆(去皮膜心油) 
砂仁(各十四枚) 百草霜(二钱) 半夏(二十一枚) 上杵为丸,每服十数粒。备急丸,治心腹厥痛食填胸膈∶大 
黄(一钱) 巴豆(去油五分) 干姜(五分) 上蜜丸,每服三五粒。药下咽便速行心痛,饮汤水下作哕者,有死血 
在中,桃仁承气汤下之。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实痰积,脉大,必是久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