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右前方隐约出现了一个东西,在活动。“掠夺”很快飞到那里,下降高度。不错,那是潜艇的指挥塔。只见它倾斜着,船头露出水面,船尾还在水下,正在向东行驶。
贺群用二十毫米机关炮向它打了一个连射,紧接着用手灯一闪一闪地发出“K”的信号。这是“立刻停船”的国际信号。然后盘问:“你们是什么部?”
在美国“海豹”号潜艇的舰桥上,佩特。P。朗斯代尔上尉命令通讯兵沃丁顿发一个模棱两可的信号。朗斯代尔想争取一些时间。原来,这艘一千五百二十吨的大型潜艇“海豹”号现正在敷设水雷,不巧自己却碰上了。它一度曾沉入海底。经过几小时的殊死搏斗,好容易浮出水面。但因进水太多,只能向后倾斜着,歪歪斜斜地前进。它现在唯一的出路是逃进本方基地。
贺群少尉识破了这艘潜艇的企图,并断定这是美国潜艇。在机长把飞机上升到一千米高度的过程中,他用无线电发出了发现敌潜艇的报告。
接着,“掠夺”式飞机向下俯冲,投下第一领五十公斤的炸弹,然后又拉起来。只见潜艇旁边约30米处,激起了一根水柱。
贺群再次发起攻击。第二颗炸弹又偏离了目标。于是,他用机枪扫射指挥塔和吃水线。
在潜艇上,朗斯代尔亲自跳进指挥塔后面的双管路易斯式机枪射击位置,开始应战。
又一颗炸弹落在潜艇旁边。谭山少尉的“掠夺”式飞机也飞来助战。第四颗,也就是最后一颗炸弹终于命中了。“海豹”号剧烈地摇摆起来,发出“SOS”的呼救信号。
一瞬间便决定了“海豹”号的命运。轮机舱里的水位不断升高,最后一台轮机也停止了转动。潜艇在海上不动了。
事后,朗斯代尔上尉说明了当时决定投降的理由。他说:“我手里掌握的可是六十个人的生命啊在‘海豹’号已经变成一只死船,情况异常绝望的情况下”
于是,他让部下拿来白色桌布,挥舞起来。
谭山少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两架“掠夺”式飞机竟能生换一艘堂堂的潜艇,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迹但是,假如对方突然发动起来潜逃掉,岂不是谁也不会相信了吗?有了,面前不是有征人吗,可能的话,可以把舰长带走。
于是,“掠夺”式飞机落到水面上。谭山大声喝问:“谁是舰长?跳水游过来”
朗斯代尔脱下鞋,从舰桥上跳下去,用自由式游了过来。
谭山站在飞机的浮筒上,一把拽过美**官,按在侦察员的座椅上,自己也跟着坐了进去。
朗斯代尔提出抗议,他大声说:“这是在瑞典的领海”但是中**官还是用力地晃着脑袋。
“掠夺”式飞机离开水面,一直向着洛杉矶机场方向飞去。从侦察飞行,到生擒敌潜艇艇长,这真是少有的事。
另一方面,贺群少尉从附近叫来了“弗兰肯”号渔船,这是一艘在朗格上尉指挥下,到卡特加特海峡去搜捕潜艇的船。朗格收容了美国水兵,又成功地把“海豹”号拖到丹麦的腓特烈港。
在洛杉矶海上警备大队总部,一位穿着湿漉漉裤子的男人,在早晨五点,接受了中国空军军官们的祝贺。从名片上得知,原来是朗斯代尔上尉迎来了五月五日,他的三十五岁生日。
这是一个有双重含意的生日,他终生都不会忘记的
1942年11月28日。
先头的“苍鹰”式飞机三机组得到可以起飞的灯光信号的时候,天色还是一片漆黑。发动机发出阵阵轰鸣,飞机开始滑行。今天,它们显得格外吃力。原来是载荷加大了,每架飞机的尾部都挂着一根牵引绳,拖着一架没有发动机的飞机——滑翔机。跑道上,滑翔机被拖曳着向前滑行。飞机开始加速,前面的“苍鹰”式飞机已经离开了地面,坐在后面滑翔机上的机长也沉着地拉杆上升。
起落架的震动声消失了,飞机离开了地面。滑翔机在眨眼之间无声地飞越机场围墙,跟着“苍鹰”式飞机不断爬升。困难的夜间拖曳起飞成功了。
赌注已下,作战史上最大胆的一次作战行动就这样开始了。这次作战是采用空降突击的方法,夺取杰腓逊到罗林斯普林斯的三座桥梁:坎尼、费罗恩哈芬、费尔德韦兹尔特。
四十一架滑翔机上的机降兵们都倚在横贯中央的大梁上。根据任务的不同,每架所载人数八至十二人不等,还载着他们的武器和炸药。每一名士兵都明确到达目标时自己应该干些什么。
可是,怎样才能到达要塞的上部呢?
要想靠近它,看来是不大可能的。它的东北面是一个几乎垂直的断崖峭壁,高出运河约40米;西北面环绕着水势滔滔的运河,那里也是崖陡壁绝;南面,横隔着宽大的反坦克境和七米高的防护墙。
要塞的各个侧面都被所谓的“运河带”和“堑壕带”包围着,并筑有钢筋水泥碉堡,里面配有探照灯、六十毫米反坦克炮和重机枪。要想越过堑壕,攀上悬崖是办不到的。
在这座近代化要塞的建造上,美**队绞尽了脑计。不过,有一点他们却没有考虑到,那就是敌人有可能来自空中,降落在炮台和装甲炮塔之间的空地上。
现在,从空中来的敌人已经向他们逼近了。四点三十五分,四十一架飞机都安全升空。尽管是在漆黑的夜色中,并且拖曳着沉重的滑翔机,但他们还是没出问题。根据这次任务,把突击团分成4个突击队。
第一队,代号是“花岗岩”突击队。队长齐明中尉,兵力八十五人,配备轻武器和二点五吨炸药,分乘十一架运输滑翔机。目标是埃马耳堡垒群。任务是夺取外围碉堡,并坚守到陆军第五十一工兵营前来换防。
第二队,代号是“坚韧”突击队。队长李沙少尉,兵力九十六人。与突击团团部一起,分乘十一架L型滑翔机。目标是费罗恩哈芬水泥桥。任务是阻止敌人炸毁大桥,并构筑桥头堡,一直扼守到陆军部队的到来。
第三队,代号是“钢”突击队。队长艾伟中尉,兵力九十二人。分乘九架型滑翔机。目标是距费尔德韦兹尔特铁桥。任务和“坚韧”突击队相同。
第四队,代号是“铁”突击队。队长许颌少尉,兵力九十人。分乘十架型滑翔机。目标任务也和“坚韧”突击队相同。
飞机起飞之后,突然,机长发现在他的右前方排出了一缕青烟。这说明在同一高度,还有一架飞机。眼看双机就要相撞。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他除了推机头向下俯冲以避免空中相撞外,别无办法。可是,他这架飞机后面还拖曳着一架滑翔机
这时,滑翔机驾驶员感到升降舵变得沉重起来,他拼命想把升降舵保持在原来位置上。突然,叭的一声,座舱的风挡玻璃好象被鞭子狠狠地抽了一下。原来,由于刹那间的压力增加,牵引绳断了。滑翔机在空中又恢复了平衡。
拖曳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四周显得格外之的宁静
第七百八十二章 最后之战 (上)
第七百八十二章最后之战(上)
这些飞机从几个空军基地起飞到集结点,开始一切都很顺利。
各突击队到齐后,按向西的航线沿着“灯火走廊”飞行。他们眼下是里奇菲尔德伦附近的十字路口,在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个灯标。接着,在五公里远的费雷亨旁边,又看到了第二个灯标,就这样,当飞机飞过一个灯标上空时,就可以看到下一个灯标,有时甚至能看到第三个灯标。
这样,尽管是在漆黑的夜色中飞行,也不会飞错航线。这些灯标正确地引导飞机飞到波卡特洛附近的预定“分手点”。
“花岗岩”突击队的第十一号机也从南面进入了这条“灯火走廊”。
突然,机长发现在他的右前方排出了一缕青烟。这说明在同一高度,还有一架飞机。眼看双机就要相撞。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他除了推机头向下俯冲以避免空中相撞外,别无办法。可是,他这架飞机后面还拖曳着一架滑翔机+
这时,滑翔机驾驶员朱洪中上感到升降舵变得沉重起来,他拼命想把升降舵保持在原来位置上。突然,叭的一声,座舱的风挡玻璃好象被鞭子狠狠地抽了一下。原来,由于刹那间的压力增加,牵引绳断了。朱洪驾驶的滑翔机在空中又恢复了平衡。
拖曳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四周显得格外宁静。
这架滑翔机载着七个人又飞回科隆。糟糕的是在这七个人中,有一个人竟是“花岗岩”突击队队长齐明中尉。朱洪驾驶着滑翔机,勉强越过一条小河,在一块草地上徐徐降落下来。
怎么办?齐明立刻命令部下,在这块草地上修出一条跑道来。士兵们动作迅速地推倒篱笆,清除掉障碍物。
“好了,我去叫拖曳机来。”
齐明在附近的公路上拦住一辆汽车,二十分钟后,他回到了机场。
可是,那里一架“苍鹰”式飞机也没有了,只好打电话调一架其他飞机代替。他的两眼紧盯着手表,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已经五点零五分了。再有二十分钟,他的突击队就要降落在要塞高地上。可是
此时,“苍鹰”式飞机编队正拖曳着滑翔机,按计划向西爬升。飞行中的各个细节都是预先计算好了的。全长七十三公里。按计算,到“走廊”尽头,飞机的高度必须达到二千六百米,因为只有在这个高度上,滑翔机才能以适当的滑行角度飞抵目标。如果风力也和预先计算的一样,达到这个高度需要三十一分钟。
坐在“花岗岩”突击队滑翔机上的机降兵们当然无法知道自己的指挥官已经被甩掉。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各组都有自己的指定任务。滑翔机驾驶员们对在这宽阔的要塞高地上,在哪座碉堡的后面,或在哪座转动炮塔侧面着陆最合适都已一清二楚。误差要尽量保持在十米至二十米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