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上部高耸之塔楼可掩护士兵对敌射箭,可谓古代威力空前的武器。可能亚
述将士都为自己的新发明自豪,因此要求艺术家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如实刻在
浮雕中。应该说,亚述匠师是尽力完成了这个新任务,撞城车的细部表现得
相当精确,但也由于是前人未曾接触的新领域,他的创新和传统的表现程式
还处理得不很协调,浮雕中的亚述士兵仍按常规表现得很高大,占满浮雕带
的天地,撞城车就只能刻得很小,尚仅及战士腰部,与之相关的敌人城墙也
就很矮,变成了城上敌人身边的一道围栏。和撞城车的高度创新的如实描绘
比起来,士兵们的姿式就比较呆板而有老一套之嫌。同样,卡拉赫宫表现狩
猎、酒宴的场面,也都有动作比较拘谨的古拙之处,如其中猎狮之图,描以
国王站在驷马战车之上射杀狮子的情景,动作可谓激烈,但已扑上车轮的狮
子前脚却像木棒般僵硬,回身射狮的国王的传统拉弓射箭的姿势也摆得不是
位置,看来他手中射出之箭将不会射中狮头反而会射在狮子后面的卫兵身
上。这些缺点,当然要在日后的亚述浮雕中逐渐克服,但它开创的如实描写
当代历史事件的“历史叙事”手法,却具巨大意义,它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
了珍贵资料,更为亚述浮雕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较后的萨尔贡堡宫的浮雕,就有进一步摆脱程式老套而走向生动灵活的
趋势。例如其中的骑马猎狮图,以骑在马上的国王持矛直刺扑过来的雄狮表
… Page 9…
现了惊心动魄的情景,猛扑的雄狮如箭出弦,虽然躯干还有点僵直,动态却
非常明显,而国王的长矛直刺入它血盆大张之口,显示了致命一击的威力。
最值得注意的是,国王高举的右手和长矛的尾端已处于浮雕带框边之外,但
为了顾及全图的气势,艺术家就干脆把手和矛刻在框边之上,益增情景的逼
真。更有甚者,有些浮雕还打破了以横列浮雕带表现的老例,不把一块完整
的壁面用一条横带表现而把它作为一个有进深的画面,形成方形或长方形(横
长方形)的浮雕,刻画的空间更显开阔,手法也更见自由。其中最著名的便
是那些配有林木风景的浮雕,例如一幅表现亚述人在河上捕鱼之图,以一半
篇幅刻画河岸和岸上的树林,另一半则表现河中波浪起伏,大小鱼儿浮游其
间。最有趣的是艺术家如实刻画了底格里斯河上游特有的皮囊船,和我国黄
河上游的牛皮船如出一辙,也是以皮囊吹气浮于水面作船,其中较大的渔船
联结数只皮囊组成,渔夫坐在船上以网捕鱼,还有渔夫双腿夹住一个皮囊浮
在河中以叉刺鱼,动作质实,且带一些诙谐喜人之貌。其他浮雕还有表现游
泳、泅水等活动的,皆为古代艺术所罕见 (上举各件浮雕现均藏于伦敦大英
博物馆)。
亚述巴尼拔所建的尼尼微王宫的浮雕则更有美不胜收的气派。这里的开
阔构图已使历史叙事手法达到古代东方的最高水平。例如,有一幅浮雕表现
亚述士兵在得胜后折毁埃兰的哈马鲁城,士兵在城楼上折梁砍柱,翻砖掀石,
只见砖块和木材从城墙纷纷坠下,城中还有房屋在焚烧。虽然人物的比例还
较嫌大一些,但城郭楼宇的刻画已比以前接近真实情况。它还画出一队亚述
士兵带着战利品从城门列队走出,城外的山坡使队伍走一条斜线,旁边还有
树林,这条路在城门口很狭,越靠前便越宽,好像有点透视表现的意思。还
有一幅浮雕以全景形式表现一个场面很大的奴隶劳动景象,数千名奴隶分成
4列拖运一块重达数十吨的、准备雕成王宫大门守护神像的巨石。石头是从
河上运来,奴隶们的苦差是把巨石拖到堤岸之上,因此图中左方列拖纤拉绳
的奴隶,右方又刻出十余名共同拉下一根巨大的撬杠以使巨石移动的奴隶,
右上方还有一队奴隶搬运泥土以开出一条专供这块巨石拖运的曳道。从事各
类劳作的奴隶姿态都很准确,他们人数众多,动作重复,但却不显呆板。劳
动的过程交代得很清楚,尤其注意刻画那些关键人物:每组前面击板和喊着
号子协调集体动作的工头,撬杠前垫石头的技工,巨石上挥手呐喊统一指挥
的监工,还有那些泼水使绳索滋润和曳道滑溜的杂役。当然,最重要的王室
工程总管更不能忽略,他站在一辆有伞盖的车上督察一切活动,车边还有文
书和侍从,堤岸边还有一队20人持盾拿枪全付武装的士兵,点明了只有在武
力镇压下整个奴隶劳作才会运转的历史本质。像这样全面而又生动地表现大
规模奴隶集体劳动的作品,在古代艺术宝库中堪称独步。
尼尼微王宫浮雕的精品还有那些被猎动物的形象。本来,狩猎活动是王
宫浮雕必有的题材,以前诸宫已屡见不鲜,现在尼尼微王宫却另辟蹊径,一
反狩猎浮雕以宣扬国王威勇为主的惯例,把重点放在刻划被猎动物上面。当
然,这只是说艺术表现的侧重,题材本身的意旨仍是艺术家不能擅改的。因
为这些狩猎浮雕和战争场面一样都是为了吹捧国王本人,似乎他在外则统率
千军万马、天下无敌,在内则猎狮逐鹿、勇冠全国。但实际上这种狩猎活动
只是例行的宫廷游戏和宣传表演,它不在荒野进行而在猎苑中举办,狮子、
野牛都是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国王虽然全身武装进行射杀,四周却有上百上
千的卫士保驾,因而是有惊无险,国王安全有绝对保障,猎物却必死无疑。
… Page 10…
在这种情况下,表现狩猎活动若仍按老路重复那些有惊无险的紧张动作,便
会了无新意。亚述巴尼拔时期的艺术家正是有见于此,才大胆地把心血倾泻
在那些注定死亡的动物身上,以它们的形象寄托人间的情绪,既有自由求生
的渴望,也有临死不屈的悲壮,尽管只是狮牛鹿驴之身,内在的情感变化却
激荡着社会基层群众的心声。例如其中著名的《垂死的母狮》,表现一只身
中数箭下肢已瘫却仍昂首怒吼的母狮,眦目欲裂,气息欲绝,但口仍大张,
两只前腿顽强地支撑着全身。这形象不仅刻画精细,特征明显,而且有生死
动静节奏的对比和急促而又深沉的韵律。与它同样精彩的还有《受伤的雄
狮》,它已受重创的身躯犹存最后一搏的威力,因此它张口向下极力喷出所
有的淤血,然后回身猛扑进行拚死的战斗。还有一幅《野驴狂奔》,那些疾
驰于原野的野驴无不奋蹄狂奔,似乎只见众生单纯的保存自己的本能在主宰
着画面,但野驴中却有一头母驴猛然回头转身,与跟在它身后却已落后几步
的幼驹打着招呼,那幼畜似乎因母亲的呼唤而力量陪增,急忙赶上,于群驴
狂奔中显示母子相顾的动人心弦的场面。正因为如此,这些动物形象的浮雕
①
历来被东西方的评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杰作 。
除这些王宫护壁浮雕外,亚述的其他雕刻品就很少发现,水平也较一般。
硕果仅存的两件纪念碑浮雕一是刻亚述纳西尔帕二世之像 (现存大英博物
馆),一是刻国王依萨哈顿之像 (现藏柏林博物馆),都是侧面身姿表现国
王,端正雄强之余有点显得呆板。圆雕——立体雕像更为罕见,仅存的一些
残片表明其水平皆在浮雕之下。惟一近似圆雕的亚述雕刻巨作就是前面多次
提到的那些王宫大门的守护神像,它们的著名代表可举萨尔贡堡宫之物,其
中两件已被美国芝加哥的东方研究所运走,现陈列于该所展览厅。这类庞然
巨物高达6米,整块石料重逾40吨,据该所办事人员说,用现代技术运送它
们都是一大难题,可见2700年前亚述工程技术的发达。这类守护神兽按例以
两脚并立表现其正面,因此从侧面看两前足就只见一只,为达到守门神面面
俱到的要求,艺术家就不得不在侧面刻一只后退的前足,这样全像就有5只
足,成为这类雕像的一大特点。撇开这一特殊程式不论,那么这些狮身牛蹄
人面的神兽还是刻得相当精彩的,它们头戴宝冠,长须及胸,体型粗壮,四
肢有力,立体感很强的形象显得威武肃穆,合乎守门重任的需要。此外,从
各种迹象看,亚述王宫还有丰富的壁画,可惜它们全都荡然无存。芝加哥东
方研究所曾根据残迹对萨尔贡堡宫一个较小厅堂的壁画作了复原,可知这类
壁画的图案花纹部份和琉璃砖工艺接近,人物造型中的国王像则近似纪念碑
浮雕。其构图是下部组成图案花纹带,图案之间插以有翼神灵和神牛之类形
象 (也是一种图案化的形象),上部则在类似纪念碑的半圆券顶长方框内画
国王朝拜神灵之像。有趣的是把国王放在正中,神被搁在一边,国王后面还
有一位大臣;神未坐而站立,身姿比国王还小一些,表明亚述王权已极端膨
胀的实况;甚至神灵在国王面前也矮了半截!以琉璃砖工艺的风格着色和勾
勒画象,能使画面鲜明显眼,可能是亚述壁画的一个特点,反过来说,壁画
描绘的细致和生动也可能有助于琉璃砖工艺的提高,因此日后的新巴比伦国
王就大力发展琉璃砖的装饰艺术,使它达到古代世界最高的水平。
2.新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