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如果宋哲元失去京津地盘,将来恐怕没有交涉对象,因此,不愿
意提出使宋哲元地位以致命影响的要求。
二、考虑宋哲元的地位处境,考虑宋哲元从齐齐哈尔的深山里出来(有
误——编者注)踏上京津军政舞台的心境,实有如插足京洛之地的乡下武士,
汲汲于保持京津的地盘,尽量稳健的解决,以求自保。但是二十九军的下层,
特别是青年军官们的排日抗日风潮又甚激烈。加以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宣传、
鼓动,使宋哲元就是想表面上接受日本要求也不可能。
不过,此时田代中将的心脏病发作,已经命在旦夕。
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东京后,于
8
日深夜,陆相杉山元即下令,以
备对华紧急出兵。
令
4
万士兵停止复员。
日本军部内部的“扩大派”与“不扩大派”的争论顿然明朗。日本军
部主管作战的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提出“事变不扩大”的主张。在军队内
部得到航空本部长久迩大将,参谋次长、前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等寥寥
可数的几个人支持。
石原莞尔,制造“九·一八事变”的主角之一,有“关东三羽鸟”之
称,被日本少壮派军人视为英雄人物。当他被调回东京迭任要职后,他却顿
悟前非,极力反对继续侵略中国。在卢沟桥事变前,就曾坚决主张驻华北的
日军撤到长城以外,而将长城以内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彻底解决华北问题,
使中日之间避免发生冲突。
有一次,石原莞尔在京都大学讲演,竟然公开发表惊人的主张:所有
应负中日之战的人员均应发交军法审判。同时他更呼吁应由日本裕仁天皇亲
赴南京,向蒋介石求和。
多田骏,在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之时,亲眼目睹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
多田和石原之所以主张“不扩大”方针,均以中国民众普遍抗日排日风潮极
为高涨,和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统一国家,而不再是过去军阀混战四分五裂
的状况为理由。
“七七”之前,石原少将担心华北会发生突然事变,警惕发生第二次“柳
条沟事件”,密派陆军部军事课高级课员冈本清福中佐到华北找各有关人员
了解情况。冈本在平津逗留一个星期,回国后,向石原作了极为乐观的报告:
“在华北的日军中,虽然也有部分人忧虑会爆发事件,但为数极少,从整体
看,没有特别担心的必要。”
石原才略略放心。除此以外,占压倒多数的日本军方首要,无不在秣
马厉兵,跃跃欲试,企图在即将扩大的中日之战中一显身手,如同日俄战争、
中日甲午战中的那些名将一般。其中最强硬的主战派诸如:朝鲜总督南次郎,
鲜朝驻屯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内务大臣、海军大将
末次正信等。
内阁与军部联席会议上,两派反复激辩,多田骏与末次正信险险乎动
了武。
7
月
9
日,陆军部决定了派兵方针,早上
8
时50
分,杉山元陆相便在
临时内阁会议上正式提出派兵案,陆相说:“。。自事件发生以来不法射击
不断,是一种无信不逊的态度。
尤其从第二十九军的兵力和抗日态度来看,不如在此时派出适当的兵
力,亦即从国内抽调
3
个师团派遣到现地。”
其他阁僚认为,“从国内派兵时机不到。”恰好此时,得知中日双方于9
日凌晨,达成了三项口头协议。因此,杉山陆相的派兵案就被暂时搁置起来。
接着,上午11
时,日本内阁四相(首相、外相、陆相、海相)会议决
定了“不扩大”方针,提出“日本政府的解决方针是:中国军队撤退,处罚
事件负责人,中国方面进行道歉,以及今后的保证。”参谋次长今井清根据
内阁会议的精神,
9
日夜里就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对华交涉方针》电
示华北驻屯军。要求使冀察方面在最短时间内予以承认实行:
一、停止中国军队在卢沟桥附近永定河左岸驻扎;
二、关于将来的必要保证;
三、处置直接负责人;
四、道歉。
华北驻屯军根据这样精神,10
日向二十九军提出四项要求:
一、二十九军代表向日军道歉;
二、给肇事者以处分;
三、卢沟桥附近永定河东岸不得驻扎中国军队;
四、鉴于此次事件出于蓝衣社、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各种团体的指导,
今后必须对此作出彻底取缔办法。
石原莞尔以军部第一部部长名义用无线电话命令天津驻屯军,叫他们
下令牟田口联队立即从丰台附近撤退到丰县(指河北省丰县),勿使冲突扩
大。可是,天津驻屯军的少壮派参谋人员却认为:撤退是交战之中军队的最
大耻辱。他们悍然拒绝了这个命令。
军部非常不满
9
日内阁决定的不扩大方针。第二天,参谋本部制定并
通过了向华北派兵的方案。决定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各派
1
个师团,必要时由
日本国内动员
3
个师团,共
5
个师团,两个多月内使中国屈服。这个方案,
军部仍称为是不扩大方针,而遭到军政界大多数不扩大派的反对。
7
月11
日,参谋本部将派兵
5
个师团的方案,首先提交五相(首、外、
陆、海、藏)会议统一意见。上午11
时30
分,在首相近卫文麿官邸召开五
相会议。
陆相杉山以强硬的态度说:“为了确保中国方面实行道歉和必要的保
证,必须火速以关东军及朝鲜军准备好的部队增援中国驻屯军,同时也要从
国内抽调必要的部队(
5
个师团,目前暂用
3
个师团和18
个飞行中队)迅
速派往华北。”海相军内光政支持陆相方案,认为:派兵等于全面战争。
海军也作全面战争准备。
外相广田弘毅只是软弱无力地提出,为了保护日侨和为驻屯军自卫才
须动员。意见似是疑问也像是出主意。在
3
个多月前,广田就任外相时铮铮
地保证:“在我的任职期间,我决不让发生战争。”犹余音绕耳,广田唯诺接
受了军方的方案。也有人说“广田三原则”是迈向战争的基础,也不能说不
准确。
拓务大臣大谷问道:“陆军将打到何处为止?”
陆军大臣杉山傲然拒绝答复。
海军大臣米内便代为答道:“预定打到保定为止!”
不料,陆军大臣当场大发雷霆,愤然斥责米内说:“像这样大的事,你
也能在这种地方说吗?”
会后某位阁员曾经忿忿不平地说:“指内阁会议为‘这种地方’,叫我
们这些阁员如何能尽职责?”
结果,陆军大臣杉山的派兵方案,在五相会议上诺诺连声中通过了。
只是根据内阁官房长官风见章的提议,将陆相提出的派兵方案做了小小的文
字上的修改。如,将“卢沟桥事变”改为“华北事变”,向华北“出兵”,改
为向华北“派兵”。好在这些昭和军阀们并不在乎咬嚼几个文字,也未计较,
就算同意了。
下午
3
时20
分,只用了40
分钟的内阁会议,决定了接受五相会议的
决定,并议定“要举国一致来处理事件”。实际上内阁通过决定只是一种形
式,真正的意义是利用内阁进行举国战争动员。
下午
4
时,首相近卫到叶山皇室别邸见驾。看来近卫的举止似乎对天
皇不甚礼貌,近卫每次见到天皇都显得较为随便,这只不过他们如兄弟般亲
密的一种表示。他们信口谈了些事情。20
分钟后参谋总长载仁和陆军大臣
杉山元也赶到了。
近卫和杉山谈了内阁出兵决定以后,天皇问了类似拓务大臣那样的疑
问。天皇似乎对预定打到保定一说并不深信,但也没另提出疑议。天皇把中
国有两个月时间就会屈服的话,问了一遍,杉山做了极为肯定的回复。天皇
就一一批准了他们的奏请。包括稍后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官奏请的海军用兵
事宜。
军人能够决定国家对外用兵,能够决定对另外一个国家宣战,能够简
单而顺利地在内阁和御前通过,日本二战期间最后一任外交部长重光葵曾这
样评价:日本政治的死亡。
当日(11
日)晚
7
时,日本政府发表了声明,其要点如下:
“……第二十九军于
7
月
7
日半夜在卢沟桥附近进行了非法射击。由此
发端,不得已与该军发生冲突。为此,平津方面形势紧迫,我国侨民濒于危
殆。。
惟华北治安的维持为帝国及满州国紧急之事。。决定采取必要的措
施,立即向华北派兵。。”
日本政府发表声明11
分钟后,即18
时35
分,日本参谋总长就对关东
军司令部发出“临参命第56
号”令,命令关东军急速派遣独立混成第十一
旅团主力、飞行集团一部(
6
个中队)、高射炮两个中队、铁道第三联队主
力等部开赴华北,受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指挥。
21
时40
分,参谋总部又发出“临参命57
号”令,命令驻朝鲜第二十
师团迅速开赴天津、唐山、山海关附近集结。这天夜里,参谋本部和军令部
门各有关方面都发出了必要的准备命令。日本的海、陆、空各军种都做了紧
急动员。
翌日晚间,首相近卫邀请政界、言论界和工商界领袖们到首相官邸,
首相亲自出面要求他们对政府的决心予以了解和支持。
过去,如“九·一八事变”,日本政府都是走在后面,而被军部牵着鼻
子。这次相反,首相先发采取主动,进行战争动员,政府首先出手,与军部
作战争竞赛。据说近卫是采纳了亲信的意见,这样可以利于事件解决。
声明宣布不久,军部的独断专行,很快使天皇和首相,大多数的日本
政府官员,各地民众忧虑起来。甚至使近卫想搞掉陆相杉山。
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少将积极从事谋和活动,公开主张在华日军撤到长
城以外。又想尽方法钻门路找关系,运动近卫文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