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和教会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奴化教育。从此,中国近代教育发生了 

质的变化,由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 



     (2)教会学校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利用不平等条约,不断开办教会学校,将 

其作为对华教育侵略的据点。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侵略势力就处心 

积虑地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办学。  1807年,英国基督教会派遣马礼逊 

到中国,他是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  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开设了 

一所英华学堂,目的是宣传基督教。这是外国传教士为中国开办的最早 

一所教会学校。  1839年,美国基督教徒布朗先在广州、后被迫迁往澳 

门开办了一所小学,叫马礼逊学堂;1842年,该校又由澳门迁至香港。 

这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领土上开办的最早的学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 

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首先在五个通商口岸开办教会学校。1844年,英 

国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外国人在华设立最早的女子教 

会学校。  1845年,美国长老会在宁波设立崇信义塾,招收学生30人。 

这是之江大学的前身。  1849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创办徐汇圣 

依纳爵公学,后改为徐家汇公学。  1850年,美国圣公传教士裨治文夫 

人格兰德在上海办裨文女塾;同年,美国传教士麦利和夫人斯佩里在福 

州创办女塾;美国长老会在上海开设了清心书院,英国圣公会在上海开 

设了英华书院。  1853年,美国公理会在福州开设格致书院;同年,法 

国天主教在天津开办了法汉学堂、诚正小学和淑贞女子小学。  1864年, 

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设蒙养学堂,1876年改为登州文会馆 (后发展 

为齐鲁大学)。总之,外国传教士在华办学越来越多,教会学校迅速增 

加。据1877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的报告,从1842年到1877年, 

基督教在华办的学校有350所,学生5975人。天主教在华办的学校更多, 


… Page 87…

    仅1852年在江南地区耶稣会派就办七、八所学校,学生1260人。另据 

    统计:“到1875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800所,学生2万人。” 

    ① 



         传教士早期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学校一般以小学为主。从鸦片战争到 

    1860年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前的20年间,传教士们主要是在 

     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和香港开办一些规模小、程度低、附设于 

    教堂的初等学校。后来出现少量中学,约占总数的7%。其中有相当一部 

    分是女子学校,基督教办的350所学校中,有121所是女校,约占34%。 

    学生多为一些穷苦贫儿,学校免收学费。  1875年前后,教会教育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外国人在华开办的企事业日益增多,急需人 

    才,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2000所左右,学生达4万以上。天主教仍以小 

    学为主,基督教中学明显增加,大学也逐渐形成。教会办的高等学校都 

    是在20世纪初正式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如东吴大学(1901年设于苏州)、 

    震旦大学 (1903年设于上海)、文华大学(1903年设于武昌)、夏葛医 

    科大学(1905年设于广州)、协和医学校(1906年设于北京,1915年定 

    名为协和医学院)、沪江大学(1908年设于上海)、华西协合大学(1910 

    年设于成都)、金陵大学(1910年设于南京)、之江大学(1911年设于 

    杭州)、华南女子大学(1914年设于福州)、湘雅医学院(1914年设于 

    长沙)、金陵女子大学(1915年设于南京)、岭南大学(1916年设于广 

    州)、协和大学 (1916年设于福州)、齐鲁大学 (1917年设于济南)、 

    燕京大学 (1919年设于北京)、华中大学 (1929年设于武昌)等。 

         教会教育之初,主要目的是传教,培养中国籍的传教助手,进而扩 

    展教会势力。后来,帝国主义在华办学的目的逐渐明确为:教会举办高 

    等学校是培养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和洋奴,从而实现侵略中国的总目 

    标。  1890年,召开基督教传教士第二次全国性大会,美国长老会传教 

    士狄考文在会上强调指出,真正的基督教学校,其作用并不在于单纯地 

    教授宗教,从而受洗入教,而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上有势力的人物, 

    成为一般人民的导师和领袖。他甚至说:“在我们的学校内,我们训练 

     中国未来的教师和传教士……使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领袖和指挥者,给 

    未来中国施加最强有力的影响。”教会大学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 

    搜集中国的政治、经济情报。教会大学大部分在外国注册立案。立案后 

    的教会大学的毕业生可以不经考试直接升入注册国的挂钩大学,或颁发 

    挂钩大学的学位。中国政府无权过问教会学校的行政和教学。但到20世 

    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行政管理上增加了中国方面的人选,校长由 

     中国人充任,但学校的主要活动仍受外国教会指挥。 

         教会学校重视教学计划的拟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充分反映西方国家 

    的政治和经济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上,他们提出了要“在性质上彻底 

    地基督化,在气氛上彻底地中国化”的主导思想。教会学校的办学原则 

    是:“道德其一,学识其二”。学校的课程“实以经教为基础”,宗教 

    科目和学校宗教生活是教会学校的灵魂,宗教课是学校的主课。在教学 

     内容上,除宗教课之外,还有外语、“四书”、“五经”和数理化等自 

    然科学。他们认为,用宗教和科学来进行教育,就可以超过中国传统教 



① 引自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226—227 页。 


… Page 88…

    育,以适应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按照上述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培 

    养的结果,早期教会学校培植了一批为侵略者效劳的洋奴和帮凶,如马 

    礼逊的助手梁发及其儿子梁进德,在签订中美《望厦条约》时就为虎作 

    伥,出卖祖国利益。但是,这种学校在办学形式、教育内容、教学方式、 

    教员等方面,都突出了原有封建传统教育的模式,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 

     向近现代教育制度的过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培养了一些具有改革 

    思想的人才。例如马礼逊学校毕业的容闳,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他 

    回国后却真心实意地愿意为改革中国传统教育而献身,并由于他的建 

    议,开创了我国的留学教育。 



          (3)兴办慈幼事业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所谓的“慈善”幼儿教育事业同样是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对中国进行文化教育侵略的一种手段。外国教会在中国兴办 

    的慈幼事业主要是孤儿院,育婴堂等。  1855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 

    上海开设了土山湾孤儿院。  1864年确定收容6—10岁的孤儿入院。这 

    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最早的孤儿院。对于传教士在华兴办慈幼机关 

    的数量现在尚无确切统计。这些教育机关都是帝国主义分子直接或间接 

    控制的、实行奴化教育的场所。他们的目的是力图从婴幼时期就向中国 

    年轻一代灌输宗教意识,扩大教会的势力。由于教会兴办的孤儿院、育 

    婴堂设备条件差,照料不善,营养不良,使婴幼孤儿大量死亡。这样, 

    往往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据记载,1862年3月,湖南湘潭、衡 

    阳,江西南昌、进贤等地都发生过反对外国教会虐待孤儿院儿童的斗争, 

    群众纷纷起来焚烧或拆毁天主教堂、教会学校和育婴堂,……斗争不断 

    扩大。 



          (4)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中华教育会 

         到19世纪后期,基督教教会学校已形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 

    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并且各教派所办的学校日益趋于联合。  1877年,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大会。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在会上指 

     出,传教士的工作象军队一样,主要不在于招降个别人,而在于征服整 

    个国家。因此,他呼吁尽快扭转过去的“错误”倾向,并指出联合起来 

    的重要性。在这次会议上,根据狄考文的提议,成立了各教派的联合组 

    织——学校教科书委员会。  1890年,在第二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代表 

    大会上,决定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教育会”。从此,中华 

    教育会从单纯编辑出版教科书,扩展为对整个在华基督教教育进行指导 

    的联合组织。值得指出的是:其进行指导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教会学校, 

    而是整个“中华教育”。该会章程第二条规定:“本会的目的是促进中 

    国教育的利益和增强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兄弟般的合作”;其任务除负责 

    编辑出版学校教科书外,还要对中国进行教育调查、举办各种讲习会、 

    交流和推广基督教教育经验等,以便“领导中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育体 

                                          ① 

    系,使中国教育符合基督教的利益”。  1893年,中华教育会在上海举 

    行第一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