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国际语音协会和国际音标的制定
国际语音协会是语音工作者的一个国际组织,会址在伦敦,其宗旨
是促进语音学研究,并将其成果运用于语言教学及文字制定或改革,鼓
励研究罕用语言的现代读音,并改进标音法。现有会员涵盖50多个国家
和地区,800多人,以美国人和英国人居多。
协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初。当时法国语音学家帕西和本国一
批英语教师组织了一个“语音教师协会”,出版会刊《语音教师》。帕
西任协会主席和会刊主编。同年6月后,丹麦的叶斯泊森、德国的费尧
特、英国的斯维特和瑞典的龙德尔等学者相继入会,协会很快发展成为
一个国际性组织。1888年1月,协会成立了第一届国际理事会,其中有
法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挪威、瑞典、丹麦、冰岛、芬兰、
美国和加拿大的代表。1889年,协会决定改名为“当代语言教师语音协
会”,以法语为会内正式语言,会刊亦以法语命名,1897年协会再次易
名为“国际语音协会”(简称API)。
国际语音协会的一大功绩是创制和提倡使用一套国际音标。鉴于当
时语言注音方案紊乱,妨碍研究工作和教学,为了统一记录语音的符号,
国际语音协会从1886年到1888年,经过两年的磋商和研究,制定出一
套国际语音字母方案。这个方案由英国的斯维特倡议,由法国的帕西和
英国的琼斯等人完成,1888年刊登在该协会的刊物《语音教师》上。这
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音标表。这套音标经过多次修订,不但广泛应用于
语音学专著,而且越来越普遍地适用于语言课本和词典。
由于这个国际音标表是英、法两国学者创定的,主要适用于标注印
欧语言、非洲语言和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它问世后在欧洲语言学界比较
通行。美国人多数仍用他们自己研究美洲印第安语的符号,汉语各方言
中的有些语音,本表也无法包括。但无论如何,这些音标和一些附加符
号基本上满足了描写世界各语言中语音的要求。
(6)世界语的创立
世界语是一种国际辅助语,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1859—1917年)
创制。柴门霍夫是犹太人,生于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对民族压迫之苦深
有感受。他认为民族之间语言不通是造成民族隔阂和仇恨的原因之一,
并立志创立一种各民族通用的语言,以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
柴门霍夫在中学毕业时就写出了一种国际语方案,但他父亲坚持让他到
外地学医,并且在他离家后烧了他的国际语手稿。但他不改初衷,重新
… Page 117…
设计了一套方案,并于1887年以Esperanto(意为怀着希望的人)为笔
名发表了他的国际语新方案。以后人们即以Esperanto为语言名。1905
年举行了第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确定柴门霍夫所著 《世界语的基础》
一书为该语言的准则。世界语因而得以维持其统一性和稳定性,成为功
能健全的语言。许多世界名著都译成了世界语。柴门霍夫本人翻译了《圣
经·旧约》和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等书;后来还出现了一批直接
用世界语写成的作品。
2。语言研究
(1)语言研究概况
研究语言的科学称为语言学。语言学的名称始于19世纪中叶,它强
调语言研究的新方法以区别于传统语文学方法。语文学者主要关心语言
书面文献以及与文学、文化有关的语言和历史发展。语言学家更着重研
究口头语言,分析它在某个特定时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者研究世界上
的一切语言,而不限于几种文学语言。从语文学发展到语言学有一个较
长的历史过程。在西方,17世纪的法国学者写出了《理性语法》,把语
法和逻辑联系起来。19世纪的学者发展了历史比较研究法,构拟了印欧
语系诸语言的谱系。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研究吸引了19世纪欧洲语言学
家的最大注意力,并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语音历史演变的
规律方面。
19世纪欧洲语言学家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粘着、屈折三种类
型,并且认为这是语言进化的三个阶段。汉语被认为是孤立语的典型,
至于它是代表语言发展的低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众说不一。
19世纪为语言学家们展现了广阔的天地,他们利用当时的条件,大
力开展历史比较语言研究,同时,语言类型研究、民族语言心理研究、
方言研究和语音研究等领域也有很大进展,并涌现出一些有影响的语言
学家。
这一时期,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亦有重大发展,周秦音研究、隋唐音
研究、古训研究、文字研究都有突出的进展。1899年以后,开始了前所
未有的甲骨文研究。随着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写了一些关于
汉语语法、音韵和方言方面的书。在其影响下,中国人也开始研究语法。
1898年马建忠所写的《马氏文通》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
法书。
(2)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新语法学派
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研究这类语言变化规律的学
科称作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不同语言或同一
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运用这种比较方法研究语言历史演
变的学科称作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18、19世纪的欧洲,重点研究印欧语系诸语
言的语音系统。1786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在对梵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
现梵语同拉丁语和希腊语之间存在着有系统的对应关系。例如就词首辅
音而言,“三”在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中都是t,即trayas、treis,
… Page 118…
trēs;“父亲”一词首辅音都是p,即pitar,pater,pater。这种系统
的对应现象非常普遍,绝非偶然因素。琼斯认为,要解释这种现象,只
有认为它们共同源于现在也许已经消亡了的某种语言。后来丹麦学者拉
斯克、德国学者博普、格林等在更多的语言中发现了类似的对应现象,
并推测出它们的共同起源——原始印欧语的表现形式。
在上述学者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德国莱比锡大学
的一批学者把当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总
结,正式为历史比较语言学提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他们是布
鲁格曼、奥斯特霍夫、德尔布吕克、莱斯金、保罗等。他们的新见解引
起老一辈语言学家库尔蒂乌斯等人的不满,并被讥讽为 “青年语法学
派”。他们因此而得名并欣然接受了这个名称,在语言学界,现一般称
“新语法学派”。他们提出的最重要原则是语音规律无例外论。语言学
界起初对这一原则普遍持怀疑态度,但后来终于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占主导地位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新语法学派还注意
到了语音演变的心理因素。这个学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很大。
丹麦的汤姆逊和维尔纳、俄国的福尔图纳托夫都自称属于这一派。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大成就是对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有了比较明确
的认识,尤其是在印欧语系的系谱分类方面获得了相当确凿的证据。作
为一种科学的研究工具,它不仅可以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也可以用于
其他语言。这一科学方法在20世纪以后为中国语言学家及瑞典汉学家采
用,初步确认了汉语和有关语言的亲缘关系。
(3)外语教学研究和翻译理论
外语教学在促进文化交流和语言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外语教学的历
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近代更有发展。西欧把外语教学区分为古
典语言与现代语言教学两种,前者指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后者指西欧的
主要民族语言,如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17、18
世纪西欧的外语教学以古典语言为主;19世纪以后现代语言教学逐渐取
代了古典语言教学。古典语言教学主要采取语法—翻译法,强调以熟记
语法规则和单词为手段,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来训练阅读和写作的能
力。1880年欧洲兴起了外语教学改革运动,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古典语
言教学法难以适应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提出改革。1887年国际语音协
会提出6项原则:主张外语教学应从日常生活口语开始;要让学生熟悉
语音、常用的句子和习语;语法教学要用归纳法;要让学生用外语思维;
写作训练要先模仿后创作;笔头翻译应在提高阶段进行。随之体现这些
原则的直接教学法产生并付诸实践。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外语教学日益显
得重要。
外语教学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条件。翻译这种语言活动,人类几千年
来一直在进行,它又影响到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
远的历史。翻译《圣经》为许多国家的语言奠定了基础。欧洲古代和近
代许多名作多次被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许多东方文学作品也都译成了
欧洲的语言文字。实践产生理论。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翻
译理论应运而生,主要的两种理论观点是翻译可能论和翻译不可能论。
其实,百分之百的可能和百分之百的不可能都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