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院,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
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
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
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
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
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
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
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
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
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主要来源于朱熹注解)演变而成。
第三章枯井
周迅跑出屋子,在大宅子里转悠,时不时摘点花、叶,随手拿着把玩。
平常他总是在宅子里到处翻找,仆人们也都见怪不怪,只是笑着给他让道。
九岁的小子已经进学,学了不少书,童生其实不过是说着好听,不过是得了推荐参加童生试的资格而已。
大夏的童生,数目何止百万,是个读书人都是童生。
童生试有三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场过关才是生员,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秀才。
考过了童生试,就是生员,又叫秀才,这个时候就要进入学院去读书,有县学、府学、州学三种学院。
在学院里经过月考、岁考,等等许多考试,并且人品没有污点的,才会得到参加乡试的机会。
在学院内部,其实已经经过了一系列的考核筛选,平时的考勤、表现都算在最后的综合成绩之中,能够最终取得参加乡试推荐机会的,都是学院里的拔尖读书种子。
周迅现在,连县试都没参加,也谈不上考虑这些。
他探头探脑地走进后院,然后回身一看,没人注意到他。
“后院里没人,正好这次进去看看。平常老爹都不肯让我进宗祠,。这次我偏要去看看。”
千层底的棉布鞋,踩在石子路上也没有多少声音,一路小跑着,周迅溜进了后院。
后院是不住人的,这里平时会有人打扫、看护,摆放着祖宗神主位,整整齐齐的,不多,就七八个,周家这几代人丁不旺,都是一脉单传,所以供奉的神主牌位也很少。
事实上,有来历的家族,都是从创业先祖开始供奉。周家之所以制供奉上溯三代人,没有直接供奉的先祖,就是因为前朝战乱时,家族四散,现在的玉处庄周家一脉,从此就是单独分出来了。
周迅轻车熟路地在宗祠里走着,这里也不大,也就一个僻静的院子,平时逢年过节祭祀先人时,周迅都有跟着进来看过。
先是给祖宗牌位拱手作揖,周迅大抵还是不敢在这儿放肆的,他的爷爷奶奶、祖爷爷祖奶奶,乃至先祖都在这里,木制的牌位上书写着名讳,大都是名姓之类,很寒酸。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夏开国至今不过六十年,地方上还是偶有动荡,更别提先祖那会儿了,哪有余钱理会这个,也只是简单的木牌应付了事。
周迅在宗祠里转了一会儿,没什么新奇的。
“和上次来时简直一模一样”
地面上也很干净,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打扫、清理这块,是以完全不会存在什么“惊喜”。
“不是说,宗祠里面会有宝物的嘛!宁哥儿就是大骗子,回头看我修理他!”
周迅恨恨地挥舞着小拳头。
宁哥儿是他在私塾的同窗,和他家还有点亲,姓宁叫宁瑞,是他的表弟,和他娘亲是同族,平时也有些来往,都在这附近一家老夫子的启蒙私塾读书。
这次周迅跑过来翻找祠堂,就是听了宁哥儿的“蛊惑”,觉得自家肯定隐藏着什么不得了的大秘密,谁知道这里干净得跟什么似的。
“没理由啊,家里我都找遍了,按说没有遗漏的地方”
“当年老爹可是去过龙宫的,怎么也得带点什么回来,究竟藏在哪儿?”
周迅是相信自己家里藏着什么的,他老爹的故事从小听到大。
清河龙王设宴款待人间才子,他老爹就是那七百多人里头的一个。
虽然老爹一直宣称是坐的末席,只是去凑个数的,旁人也大多以为是这样清河龙王一次下帖,几乎将稍微有些名声的文人士子都请过去了,当时周桂不过是个生员,侥幸有几篇诗文被龙宫之人听闻,索性大笔一挥,就添了上去,这也是极为可能的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这样。
虽然按照常理来说是这样,可是周迅总觉得自家老爹有所隐瞒。
“老爹他不是真的带回来龙女吧?这些年都不见踪影莫非养在井里头?”
周迅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就是宗祠这边似乎有口井,而且平时没人在这里打水。
周迅不禁有些怀疑。
“老爹真的对不起娘?不能吧?可这井怎么看都有些多余啊?”
一般人家一口井就足够了,不过这宅子占地十几亩,在这小地方算是了不起的大宅子,自然有备用的,加上这个,就是三口井。
“其他两口井可都是有用的,偏偏这里没有,而且还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打井”
越想越觉得可疑,周迅慢慢挪到这口井边上,扒着砖石砌成的井沿,往下一看。
黑漆漆的,什么也没有。
弯下腰,在附近随手捡个小石子,丢进去。
听到一点点的声响,像是落在泥地上一样,没有听到水声。
“枯井?”
周迅这次真的惊讶了!
这是什么地界?
玉处庄,江南,清河附近!气候湿润、雨量充足!
这里怎么可能存在枯井?
这里梅雨季节,井水上涨,距离地面不足一丈!
“看来老爹没有带回龙女”
周迅有些失望。
枯井自然是不能住龙的,即便只是龙女也是这样。
龙,能大能小,能兴风雨,所在之地,必定有水。
即便原来没有,渐渐地也会有,自然而然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