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侄尉鹑』闳Γ垂从掷檬种械娜Γ棺约焊游薹ㄎ尢臁T谡庵趾诎缀狭髦校习傩兆匀恢挥腥唐躺姆荻�
在明清被我们斥之为“黑暗”的时代,最基层政权在县,所以当时皇帝明白县官是“亲民之官”,对县一级官吏格外重视。今天的“亲民之官”在乡镇政权,用一句时髦的政治属于来说,最能体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就是这些基层政权和乡村党政干部。
让郝某以及郝某的顶头上司们来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结果会怎样呢?《京华时报》的报道已经给了最好的说明。“首善之区”都如此,遑论全国!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 黑暗总是“极少数的”,主流总是“光辉灿烂”的。 (2003年5月27日)
好书尽在cmfu
闲闲书话 '热点聚焦'从“报道女生卖淫”风波反思这些 年我国高教“大跃进”
(起4Q点4Q中4Q文4Q网更新时间:2004…3…21 20:00:00 本章字数:2651)
闹得沸沸扬扬的“武汉女大学生卖淫现象调查”风波似乎还没有完全过去,中国青年报第二天在网络上道歉,接着又在《青年参考》、《中国青年报》头版道歉,仍有一些人对采写这篇报道的陈杰人,对刊登报道的《青年参考》提出进一步追究的要求。如何进一步追究,法律能够介入这些技术性的问题已经不重要,陈杰人受到何种处分也已经不重要。你说他冤枉也好,你说他咎由自取也好,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今天,他个人的遭遇并不会在相关人士的考虑之列。
我在前一篇文章里已经谈到靠政治因素和民意处分人的不可取。我再把所指的政治因素说明白一点。报道刊发后,武汉的大学生们群情激愤,但湖北的教育部门更加气愤,因为如果不处理陈杰人,中青报不更正道歉,将对湖北教育界乃至全国教育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境外各媒体纷纷转载,更有境外媒体讽刺、抨击我国这些年来高教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因此,这件事情一出来,已经不是单纯的“报道是否失实”、“记者该负何种责任”这样简单的问题了,而是上升到关系武汉、湖北乃至全国教育界形象的“政治问题”。湖北教育部门打电话给中青报的主管部门,提出抗议,并说武汉大学生们开始签名抗议,情绪有失控的危险,不能保证不酿成群体性事件。而马上又临近六月那个敏感的日子,有关部门害怕安徽合肥《新安晚报》事件重演。那么稍稍了解我国政治运作的人就应该明白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相当级别的领导立即批评中青报负责人,批评他们没有“大局意识”、“不讲政治”。事已至此,陈杰人能算个什么呢?
一些义愤填膺的大学生们以为道歉、处理是为了维护武汉女大学生的“清誉”,那就太天真了。这种为了政治上的稳定,在民意的压力下,不按程序匆匆做出道歉、处理。难道我们愤怒的大学生真的胜利了吗?广大女学生的名誉真的得到维护了吗?
我不想再纠缠报道的本身了,我想应当对报道引出来的矛盾做稍微深层次的分析与反思。
报道看起来是“严重伤害了武汉大学生的感情”,我们撇开那个我也不相信的百分比,不带任何情绪,不讳病忌医地想一想,有没有女大学生从事色情服务呢?从事色情服务的女大学生是不是越来越多呢?这种“笑贫不笑娼”的观念在大学中有没有市场呢?女大学生从事色情服务的现象是不是正在冲击着曾被视为净土的大学校园呢?我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很多人会给予肯定的回答。
我不是去指责那些“不是爱风尘,似被风尘误”的女大学生,任何人都是社会人,都不生活在真空。作为女大学生,他们受到社会整体风气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风气的影响是很自然的。
陈杰人报道提出的问题之所以惹了众怒,恰恰说明高校里有这些问题,如果高校没有这样的问题,陈杰人完全是凭空臆造,恐怕不会有此风波,有关部门也不会这样行动迅速地维护自己的形象。这些问题出现要让谁来负责?我认为要由这些年高等教育“大跃进”来负这个责任。
一、为了追求15%的高校毛入学率,高校扩招的速度太迅速。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大学毛入学率到了15%就是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我们为了这个“质的飞跃”,更是为了拉动内需(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就说过扩招是中央的决策)。我并非否定扩招,扩招确实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升学机会,使高考独木桥更宽一些。但是在括扩招中,是泥沙俱下,学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许多学校打着扩招的名“圈钱”。这一点在校的大学生应该比我清楚。接下来就是大专突击变学院,学院突击变大学,一流大学便收罗越来越多的二流甚至三流大学。我曾经报道过河南某校将一个中专收编,直接让中专的老师教大学生。报道出来后,河南就有人打电话提出抗议。而这个例子正是教育部某副部长告诉我的。原来只能收2000学生的学校一下子招收4000、5000甚至更多的学生,师资跟不上、校舍宿舍等后勤跟不上,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自然不如以前,对学生的管理自然会放松。我入学的那一年,我所在的那个全国重点大学中文系只招收了32人,不要说班主任,就是各个任课老师和所有的学生都十分熟悉。现在学校就像一个载畜量超过草原承受力的牧场,管理放松,学生太多,出现质量下降、学风变差的趋势应该不奇怪吧?
二、与高教质量下降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学费持续上涨。10年前我们在大学时,一年学杂费180元,现在一个二流本科,一年学费动辄就是5000多元,考虑价格因素,上涨的幅度仍然令人咂舌。加上生活费,读一年大学要花多少钱?如此高昂的成本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不但教学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难。当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风光已是天宝旧事。高等教育“越来越水”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凭不值钱。人说:“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那么本科生、大专生呢?是不是多如蚂蚁?“天之骄子”早成历史名词。和十几年相比,今天的大学生遇到了空前的生活压力和生存危机。
三、高校的道德、风气在下降,许多高校的办学已呈“功利性”。高校教师纷纷以“挣钱为本”,考试、做论文、答辩,申请学位、评定职称、争取科研项目,哪一项用“孔方兄”都能解决。师德在汹涌的金钱大潮里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我读书的那个时候,尚有不少经过“文革”磨难,把培育英才视为生命的好师长。现在成长的一批教师,活动能力强,喜欢在媒体上露脸,热衷于挣钱出名,有多少兢兢业业以培养学生为己任。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面。再加上学生之间消费的攀比之风盛行。十几年前,学生贫穷不是一种丢脸的时候,“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的学生令大多数人钦佩。现在的状况呢?各位在校的大学生比我了解。
我们不能责备那些女大学生,也不能更多地责怪写这篇稿件的记者。不反思我们现在的高教制度,仅仅抓住一片报道口诛笔伐,穷追不舍,又有什么意思呢?你可以处理人家,甚至可以开掉他,受侮辱的大学生们可以抗议,可以试图寻求诉讼途径追究责任,然而,高校中这类形象就会因此绝迹么?
校方和教育部门这种激愤态度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害怕抹黑,害怕负责任,害怕被历史指责为高等教育的“罪人”,所以他们必须尽力掩盖身上的“疮疤”。他们给媒体施加压力最好的理由就是“广大学生的感情”。而我们广大学生,为什么不好好思考呢?比愤怒更重要的是理性。如果高校问题不得到解决,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今天处分了陈杰人,杀一儆百,以后媒体关于学校的报道,全是一片赞歌。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
(欢迎理性的反驳争论,但不欢迎没有立论,没有论据的谩骂)
2003年5月26日
好书尽在cmfu
闲闲书话 荆楚泮宫风月赋
(起5Y点5Y中5Y文5Y网更新时间:2004…3…21 20:00:00 本章字数:244)
五月风吹汉阳树,瘟君未退罢歌舞。
忽传新篇天下闻,掀起江夏黉门怒。
随园弟子多才俊,却道中有薛校书。
学台呈情上礼部,制台咨文进中枢。
九霄雷霆震兰台,斥言文乃子虚赋!
凡音何故动天庭?个中曲折如迷雾。
兰台负荆笔者走,长江巨浪仍有声。
扁鹊直言桓公病,自古愚暗是书生。
莫若盲聋作师旷,锣鼓齐鸣颂太平。
焉知万古千秋后,谁人秉烛照汗青?
地下重活太史笔,罹祸何止是宫刑!
好书尽在cmfu
闲闲书话 此“楚声”非彼“楚声”____和夜飞雪商榷
(起3U点3U中3U文3U网更新时间:2004…3…21 20:05:00 本章字数:2027)
湖南属于古楚之地,这毫无疑问。但如果说现在的湖南方言还保留着浓浓的古楚音,那就失于偏颇。
如果飞雪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
战国时期到秦汉前期,湖南是否有一种比较固定的“湘语”?这种“湘语”它是否还保留?如果保留,那么有多么纯粹?过去湖南人说的话和现在的湘语是否有传承关系?
尽管楚国开国后,荜路蓝缕,自强不息,曾经达到“带甲百万,欲观中原之政”,也创造了以“楚辞”为代表的灿烂文化。但是依然被中原人看成“南蛮诀舌”、不开化的野人。当时长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千里水乡,交通便利,得中原文化之熏陶,开化较早,而屈原流放的沅湘之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