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捶邸�
陌刀,是大唐府兵对阵突厥铁骑最重要的兵器!
陌刀成阵,刀锋如林;如墙而进,人马皆碎!
然而,固然手持此刀可使得步兵在对阵骑兵时威力大增,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难锻造!
陌刀刀身狭而长,这就对制刀的材质有极高的要求,过硬,容易折断;过软,则容易弯曲……
所以锻造陌刀的铁料必须品性极佳,即便比不得百炼钢,也相差无几。
大唐每年炼铁才多少斤?要从这里头挑选出适合锻造陌刀的铁料,实在太难!而且成本也实在太高!故此,陌刀虽然是对阵骑兵的利器,但是产量却极少,每一柄陌刀都会单独登记造册,人死了,刀也得拿回来!
朝廷律例甚至明文规定,陌刀,不允许陪葬!
可是现在,房俊运来的这些铁锭子,几乎每一块都能作为锻造陌刀的铁料!
温书桐如何不激动?只要想想无数大唐虎贲手持陌刀如林而进,塞外铁骑只得避其锋芒,仓皇后退,他都快打摆子了……
“要了!你有多少,本官全都要!”
温书桐红着眼珠子,下了狠心!哪怕把长孙无忌家的铁厂全给辞了,也得把这种铁料全都拿下来,把长孙无忌得罪死了也在所不惜!
他已经为这些铁发狂了!
只是……
房俊略显尴尬的笑笑:“那啥……监正大人,你要不了……”
温书桐顿时瞪眼:“什么要不了?某乃是堂堂军器监监正,即便停了其他铁厂的契约,也要把你家这些铁料全部拿下!军器监的钱不够,本官就去请示陛下!”
“陛下也要不了……某家里的铁厂,每日可产这种铁料两万斤,便是白送给你,你哪来那么多工匠给你锻造?总不能放着生锈吧……”
“两……两万斤?”
温书桐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心说小子你就吹吧,不吹能死啊?还两万斤,整个关中都是你家铁厂啊?
温书桐一脸鄙视,一副老子早就看穿你的神态:“就算你家能一天产两万斤,你卖给谁呀?军器监可以说是整个大唐用铁量最大的所在,全力开工,每月也不过耗铁十万斤!本官就不信,还有哪个衙门能比军器监耗铁量还大?”
房俊无奈说道:“下官也没说卖给哪个衙门啊……”
“那就更扯了!大唐哪家商号,能比得上衙门的耗铁量大?”
“也不一定非得卖给衙门吧?诚然,军器监或者别的衙门,规模都比民间大得多,需求量也大,但是您得知道,这利润却少啊!下官可以锻造铁锅、菜刀、锄头……等等农具,那利润可比卖给军器监翻上一倍!”
房俊不得不为这位监正大人讲一讲生意经,以房家铁料的质量,那已经不比一般民间所谓的“钢”差多少了,这种含碳量仅次于钢的熟铁打制的农具,质量绝对秒杀现时段大唐所有铁厂,再辅以低廉的价格,垄断大唐的铁器市场都不成问题!
温书桐整个人都傻掉了,目光显然有些呆滞,吃吃说道:“你……你是说……用这种精铁,去……锻造菜刀?”
房俊肯定的点头:“还有锄头……”
话音未落,温书桐“嗷”的一嗓子,整个人疯了一样扑上来,一把薅住房俊的脖领子,两只眼睛像是要吃人似的:“暴殄天物!暴殄天物……混小子,居然用这种极品的精铁去锻造菜刀锄头,你……简直造孽啊!”
房俊被他的动作吓了一跳,居然就这么被薅住衣领,没躲开……
真是没看出来,瘦的像是薄纸片儿似的监正大人,动作居然这么敏捷?
不过按照房俊的身后,一脚就能将这位监正大人踹飞了……
当然不能这么干,所以房俊只好由着他,只是苦笑道:“监正大人……温叔叔……您别激动,您觉得这些铁料锻造菜刀锄头可惜了,但是您想过没有,下官也是无奈啊,难道还能自己把铁厂给停了?”
温书桐只是眼见如此好铁被房俊糟蹋,一时气急而已,房俊这么一说,他也知道自己过于激动了。人家辛辛苦苦炼出来铁,自然是怎么赚钱怎么卖……
只是这铁料太好了啊,就锻造成菜刀了……
温书桐心里无比纠结,只得一咬牙,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每月十万斤铁……八万吧,给本官按时送到城南的工坊,价格便按照目前市价的一半,对吧?”
“只要是现钱,完全可以!”房俊不以为意,他改进的炼铁法,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大大提升,成本自然就降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就算半价出售,依然大赚特赚。
温书桐命文书前来,与房俊写下契约,相互约定互不反悔,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然后便极为厌烦的挥挥手:“你要的人,本官已经给抽调妥当,去跟书记官商量一下看看哪块地合适,让他去長安縣做个报备就行了。”
房俊大喜:“随便让我挑?”
温书桐点点头,不以为然:“啊!反正咱们工坊挨着终南山,那处都是山坡荒地,也不种粮食,只要别太过分,随着你折腾!”
房俊喜不自禁,不过等到见了温书桐为他抽调的这十五个工匠,房俊眼睛都直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的兵营我的兵(上)()
重生之前,某个电视节目说唐朝人的平均年龄将将三十岁,房俊是不怎么信的。若说是唐初隋初那会儿还差不多,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烟尘捉对厮杀,平民百姓十不存一。
至于现在,房俊就更不信了……
瞅瞅眼前这几位,白发苍苍老态龙钟,单单他们几个,就能把整个关中的平均年龄拉升好几个百分点……
“这……”房俊指着这十几位老太爷,不可思议的看着温书桐:“监正大人是让他们给下官干活,还是让下官给他们养老?”
这几位老得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都快赶上风干的橘子皮了,便是哪一位都不低于六十吧?也是难为温书桐了,搜遍整个关中也不见得凑齐这么几位……
温书桐也有点尴尬,确实是年纪大了一些,但是年轻的自己都留着干活呢,跟你去混日子不是浪费资源吗?
“贤侄切不可小瞧这几位,年岁虽然大了一些,但各个都是心灵手巧的老工匠,各个都是咱军器监的无价之宝!整个军器监里头,几乎都是他们几个带出来的徒弟……”
温书桐温言解释道。
房俊瞅瞅他,心说恐怕这几位的徒弟的徒弟的徒弟都开始带徒弟了吧?
不过算了,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但看上去身子骨还算强健,自己给他们安排的活计也不重,年纪大一些倒更稳重一点。
温书桐见房俊默认了,赶紧招手把书记官叫来。
“你去把咱们城南作坊的地图拿来,让房少监选一块地,作为试制新式武器的工坊。”
那书记官赶紧答应一声,小跑着去寻来一块比例严重失真的地图。看着这地图,房俊就不由得咧咧嘴,山川河流就像是小学生涂鸦似的,不过大致方位还算清楚。
他知道古人并没有意识到大地是球形,不懂得投影技术,所以绘制地图的时候并不是基于大地投影的比例尺,而是一种“计里画方”的技术,所以看上去才会严重失真。
他需要的地方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是人越少越好,于是便在地图上靠近终南山的地方随便画了个圈,圈了大概有二十几亩地。
临走的时候,大抵是温书桐觉得自己把这十几个老掉牙的工匠指派给房俊确实有些不厚道,便又给了一个叫做李陀的书记官。这人三旬左右,身材粗壮敦实,而且眼目灵动,一看就是个机灵的,也好供房俊差遣。
总不能跑个腿,还得指派那些个老爷爷吧……
领着一群老太爷出了军器监,房俊越看越是心塞,咱这是要搞老年秧歌队么?
只得打发那送铁锭子的车夫,回去庄子叫上十几二十个青壮,顺带弄几辆马车,自己则带着人晃晃悠悠慢慢的走着。
没办法,想快也快不了啊……
好在家里的家仆给力,从骊山的庄子出来,过了灞桥,不入长安城,而是绕着城墙直接往南边走,没到一个时辰便追了上来。
房俊让老工匠们上了平板马车,自己则带着家仆骑着高头大马,顺着沣水河岸的小路,一路赶到终南山下。
军器监的工坊一片连着一片,在山脚下铺开,宛如一座小城镇。
房俊选的那块地在这片工坊的最里边,不过等到到了地方,却看见南边的半山腰处,隐隐有一排破落的房舍。
房俊皱皱眉,他不需要多好的硬件设施,但是保密是头等大事,自己若是在此处设立作坊,其不等于完全暴露在别人眼前?
“上面那处是人家亦或村落?”
房俊问那个叫李陀的书记官,这位挠挠头,明显也不知道,却听马车上一个老工匠说道:“那是前隋一座兵营,不过武德年间就废弃了。由那处再向上,翻过几道山脊,便是子午谷军营。”
在古代,穿越秦岭去往西南及周边地区的道路主要有六条,从西到东依次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
秦岭地区山高谷深,尽管这六条大道全都占据险要,但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它们仍然许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这其中,子午谷里的子午道,却是这六条古道中,唯一一座多次被人谋划偷渡、但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的险峻要塞。
所以,才有“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赞叹。
既有军营,又有如此要塞,保密条件简直就是得天独厚,房俊大喜,问李陀道:“某可否将工坊设在那里?”
“少监想在哪里,就在哪里,这一片都是荒地,无人耕种,那兵营又是废弃已久,肯定没问题。”
李陀神态很恭敬,心里却忍不住吐槽: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