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忽悠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瓦剌马上就要杀进京师,皇上还在人家的手里,没有一个人提出什么对策,却在这里追究王振的余党,把打死了一个指挥使两个太监一个恶霸,看做是自己取得的重大胜利,就这帮玩意,能打退瓦剌?

    步承启的疑问很快得到了解决,当天下午,孙太后发下懿旨并由于谦宣读了朱祁镇的遗诏,由郕王朱祁钰继承大统,遗诏的内容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平白的多了一句话,立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很明显,这是朱祁钰于谦跟孙太后他们谈判的结果,看来双方已经达成了妥协,虽然孙太后地位很高,可在瓦剌兵就要临城下的时候,她还真没胆量跟群臣叫板。

    上午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已经让朱祁钰收拢了所有的大臣,这个时候谁要敢反对朱祁钰登基,八成会被打成王振的死党,轻则罢官免职,重则身家不保。

    孙太后不愧是老江湖,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还能争取让朱见深当上皇太子,为自己的儿子出了自己最后能出的一点力,这也是朱祁钰于谦一干大臣最后一次需要她了。

    往后的日子里,她也就是个太后了,一个儿子北狩,孙子朝不保夕的太后。

    朱祁钰没有任何争议的登上了皇位,朝堂的大臣也把大骂王振的词汇,一下子转移到了也先的身上,为了表示自己的义愤,他们要求拒绝瓦剌一切的要求,当然也包括花钱赎回已经是太上皇的朱祁镇。他们振振有词的念叨着朱祁镇同志的名人名言“君王死社稷”。

    断章取义向来是大臣们的拿手好戏,他们批判的接受了朱祁镇同志的遗诏,在朝堂上就如何应对局势,进行了长时间的磋商,“只有南迁,方可避祸!”刚才还在喊着君王死社稷的徐珵跳了出来,把天子守国门扔进了垃圾箱。

    徐珵同志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明朝分成北京和南京,两边都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虽然官职品位一样,可手里的权利却不可同日而语,南京的官员,基本属于找了个养老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权利可言。

    徐珵同志,就是从南京经过了层层的考验,才来到北京任职的官员之一,无论家产还是根基,都在南方。他的提议,得到了南方官员的广泛支持,而他们的理论根据,是天象!

    虽然天象这玩意很难让人信服,可徐珵敢在朝堂上说出来,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就在朱祁镇同志出征的前夕,这货就在朝堂大放阙词,说自己夜观天下,此战必败。对他的话,大家都付诸一笑,没人理会,更没人做什么准备。

    可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徐珵先生还是有当神棍的潜质滴,就在大家哭的跟死了老娘一样的时候,徐珵先生面带微笑,心里得意洋洋,都不信老子的话,吃亏了吧!

    而北方的大臣则坚决反对南迁,还抬出了宋朝亡国亡天下的例子,对南派大臣进行了有利的驳斥。他们认为,南迁就是南逃,虽然也先打了一次胜仗,可是他们兵马不多,最多也就是来抢劫一下。

    无论是从兵力还是从粮草供应上,大明都要远远的胜过瓦剌。如果一次大败就能把大家吓跑,那简直就成了千古的笑话,只要整兵备战,坚守城池,瓦剌是根本不可能打败大明的。

    现在朝堂上又面临着一个抉择,是抵抗,还是逃跑,就在大家众说纷纭的时候,朝堂的新贵,朱祁钰的坚决拥护者,南派代表人物于谦却站了出来,用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立场,

    “建议南迁之人,当斩!”

    于谦的声音又一次回荡在了大殿上,徐珵幽怨的看着这个帮理不帮亲的家伙,心里的愤恨可想而知,不过徐珵从来就是一个好汉,一个不吃眼前亏的好汉,听到于谦开口发言,他果断的闭上了自己的嘴巴,把仇恨埋在了心里,准备在不久的将来,给于谦致命的一击。

    步承启崇拜的看着于谦,从自己担任了这个锦衣卫的百户,天天象个木头一般的站在朝堂维持秩序,对大明朝的官员已经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而今天的于谦,却给了他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于谦的身上,他看到了气节,看到了不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身为南派的重要人物,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放弃自己生存的机会,果断的制止了南迁,英勇要求留下来跟也先死磕,这是为国忘家,这是公而忘私,看来历史还是有一定可信度滴!

    朱祁钰也没有让步承启失望,那个曾经在自己眼里懦弱无比的王爷从宝座上站了起来,坚决支持于谦提出的建议,并当即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统筹各处人马钱粮,要与瓦剌在北京城下好好算算土木堡的旧账。

    于谦在危急的时刻,没有推辞,没有退让,他接过了兵部尚书的大印,积极的做着京城决战的准备工作,备操军、备倭军、运粮军、浙军,一批批二流的部队接到了勤王的命令。

    没有废话,没有赏赐,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这些军队告别了故乡,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京师进行布防,十余万人陆续汇集到了北京城下,擦亮了刀枪,磨好了刀剑,准备和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搏斗。

    土木堡的败军之将出乎意料的没有追究战败的责任,杨洪受到了提拔封赏,石亨也当起了掌管五军大营的右都督。还被封为武清伯,成为了抗击瓦剌的主要将领。

    为了防止瓦剌长期围城,于谦下令把粮草向京城集中,各地勤王军马自己到粮仓接收粮草,领到粮草后再来京城,此令一下,七大粮仓的粮食象流水一样的运到了京城。

    步承启眼看着粮草一车车的运进京师,心里那叫一个踏实,有这些粮食,被围上个三五年都闹不了粮荒,就瓦剌那点经济实力,要是敢在北京城下拼消耗,饿死他们也进不了北京城。

    就这个运法,粮食居然还有结余,为了避免资敌,于谦一声令下,七大粮仓一起放火,把剩下的粮食烧成了灰烬。而步承启,却在烧粮食的时候,和猛将石亨再次相逢。

    为了避免烧粮不彻底,于谦命令锦衣卫参与了这次破坏活动,步承启的百人队,恰恰就在这次任务的名单之中,虽然步承启坚信玩火是要尿坑滴,可是不执行于大人的命令,那更是会掉脑袋滴!

    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步承启充分发挥了自己放火的专业水平,一把大火把粮仓烧了个干干净净,他带着自己的小分队,一直等到烧光了粮食,才返回京城。

    由于回来的太晚,北京城已经关了大门,步承启带着自己的小分队在城外回不了家,急的是嗷嗷乱叫,英勇的石亨将军,这天晚上正好巡城。。

第10章 再逢石亨() 
第一卷土木堡惨败第十章:再逢石亨

    步承启带着自己手下的百十个弟兄回城,由于回来的太晚,北京城已经关了大门,眼看今天就要睡在城外没法回家,却在这碰到了自己的老熟人,猛将石亨。

    要是别人石亨还真不会搭理,可步承启不一样,石亨对这个小兄弟的印象十分的深刻,临危受命成功送回了血诏暂且不提,就凭他抱着樊忠的脑袋一路跑回居庸关,就足以说明这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步承启的认可,石亨大手一挥,

    “开门,放我兄弟进城,啥事老子担着!”

    一干锦衣卫傻傻的看着步承启,以前光以为这货是凭着送信的功劳才混了个百户,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新来的长官,服从他的指令也不过是为了上下有别,谈不上归心卖命。

    可今天这事就有点出乎他们的预料了,这右都督石亨虽然是个粗人,但做事极有章法,只要违反军纪的事,那是谁也不好使,今天竟然为了一个百户违令开城,一口一个兄弟绝对不提姓名,这是啥关系啊?

    随着一阵吱吱呀呀的开门声,步承启带着自己的兄弟开始进城,刚进城门,就发现石亨手下的几个将军已经等在了城门口。

    见他们已经开始进城,石亨紧走几步,不由步承启分说,一把抓住步承启的手,拉着就往城里走,非要跟步承启喝上几杯酒,步承启无奈,只好让手下的人各自回家,自己随着石亨进了城门楼。

    “兄弟,光知道你姓步,还没问你叫什么呢,你可别怪哥哥!”

    石亨是个天天刀头上舔血的主,自然也没有文官那些文绉绉的废话,上次光顾了砍树了,没顾上问问姓名,这次一见面,石亨生怕自己再给忘唠,赶紧先问了问这事。

    “石将军折煞小的了,兄弟万不敢当,标下姓步,名承启!”

    “有啥敢当不敢当的,上了战场,都是两个肩膀一个头,谁他娘的不是一条命啊?你是不是看不起我石某人。”石亨大大咧咧的在那咋呼,彪悍的性格一览无余。

    “将军说的哪里话,您喊兄弟是看得起小弟,我怎么敢不顾上下尊卑,跟您称兄道弟啊!”

    “狗屁的规矩,土木堡讲规矩的多了,别死啊!你要再喊我将军,赶紧哪来的回哪去,别在这里给我添堵。”石亨见步承启不肯喊自己大哥,心里很不高兴,自己一个将军和你个百户结交,你特么的端的哪门子架子啊!

    “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以后还望大哥多多提携!”步承启一看今天不喊哥是过不去了,这石亨根本就听不出来别人是客气还是真心啊!看来这货的脑袋瓜子肯定不是很灵透。

    “这就对了,你我兄弟不必客气,你不是回来送血诏的吗?怎么跑到锦衣卫当起侍卫来了?”

    “太后见我送信辛苦,就让我去锦衣卫当了个百户,算是提拔重用了一下,当是我送回诏书的赏赐了。”

    “奥,行啊小子,年纪轻轻就是百户了,前程似锦啊!我象你这么大的时候,才刚当上伍长呢!那次也是和瓦剌打仗,老子第一次上战场,心里那叫一个怕啊!后来真打起来,一看见血,老子就什么也来不及想了,把眼一闭,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