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武将修改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会如此,一是因为打了这么多年,各大诸侯都快把家底打空了,需要休养生息几年。二则是因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已经没剩下多少,开战的机率大为降低。

    撇开交州不谈,活跃的诸侯还剩下五家,河北袁绍、河南曹操、淮南袁术、江东孙坚以及马应自己。

    袁绍、曹操和孙坚的同盟关系依旧维系着,以对抗马应。而袁术,却比较惨,既没有马应那样的实力,又没有和其他人同盟,俨然成了一个“小受”,既要面对曹操的威胁,又要面对孙坚的威胁。

    面对这些威胁,刚开始的时候袁术还有着极强的危机感,差点被逼成了一个励精图治的明主。然而没过多久,这股劲就泄了,因为他发现曹操和孙坚都老实了,似乎没有了攻打自己的欲望,只一直在发展内政。

    这让他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再次恢复了世家纨绔的本性,安与享乐,行事张狂,对刘协那个皇帝也越来越不敬。因为其他诸侯都没空理会他的缘故,更加助涨了他的气焰,甚至都露出了想让刘协禅位的风声……

    马应听闻这个消息后,只感觉有些好笑,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因为今时今日,刘协也好,袁绍立的那个伪帝刘和也好,其实都已经没有了什么存在感。

    “主公,蜀州南通益州、西通唐州的驰道皆已修好,唐州通往葱岭三郡和湟州的驰道也快要竣工。如此,主公在益州、唐州、湟州和商州的统治将变得更加稳固,乃是大喜之事。”荀攸笑着说道。

    马应接过奏报看了一下,平静道:“也只是修通了主干道而已,若是能将那些支道也修好,我才能够真正放心。如此,大军便可在这些州郡驰骋,粮草运输的压力也将大大降低。”

    荀攸苦笑道:“若是想要将那些支道也全部修好,怕是还需三五年的时间。”

    “不着急,我等得起。对了,铸造新币的事情筹备的怎么样了?”

    荀攸不仅是军机省的参谋军务,同时还是马应亲自任命的少府卿。少府乃是马应的钱袋子,铸币的事情自然也划归其管辖。

    “已经在筹备了,不过主公说的防伪技术,工匠还在探讨,只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不过,攸以为,只要新钱制作得足够精良,且份量不减,想要得到民众的认同非常容易。可若是想要用新钱替换掉五铢钱,怕是有不小的难度,至少要等平定天下以后才能开始实施。”

    马应笑了笑,“我没打算一蹴而就,先用新钱抢占流通市场就行。这些年在凉州祖厉一带、河东郡中条山一带以及云南郡一带,都发现了诸多铜矿,我只是想要将它们转化为国力。”

    “主公放心,我会将此事作为少府的第一要务,必会让主公满意。”

    “公达做事,我素来放心。”

    荀攸退出去后,马应又将礼部少卿薛夏唤了过来。

    薛夏乃是寒门出身的儒学宗师,很早就在马应治下出仕。只是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功劳,故而没有直接任命他为礼部卿,而是暂命为礼部少卿。

    虽然是礼部少卿,但因为礼部卿空缺的缘故,他行使的其实一直是礼部卿的权力。

    “宣声,国子监和各地的州学当下如何了?”马应非常重视教育,故而对这些事情一向很上心,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薛夏传唤过来询问一下。

    薛夏行了一礼,回答道:“国子监已经开设了儒学院、律法院和工学院。奉主公之命,医学院也在筹建之中。虽然医学院还未建好,但医学院长张机(张仲景)已经开始授课。只是,愿意听他讲课的国子监生并不多,只有二三十人……”

    张仲景是马应好不容易忽悠过来的,想要他为大汉培养一些中医人才。可是,开局似乎有些不利啊。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国子监的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英才,大部分都是奔着当官去的,有二三十个人愿意跟随张仲景学医,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当然,他不会让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在医学院建好以后,他将针对性地招收一批医学院的学生,并让他们系统性地学习和发展医学。

    除了国子监之外,下级学府也很重要。国子监往下便是州学。州学共有九座,不仅新占领的荆州设立了州学,唐州、湟州这样的地方也都设立了州学。只是,因为生源不足的原因,唐州州学和湟州州学的规模,都要比其他地方的州学小得多,甚至比不上一些郡学。

    郡学是一郡最高之学府,再往下则是县学、乡学和村学。

    村学又称蒙学,乃是马应最重视的一级学院,甚至要求适龄孩童都需要进去学习一段时间。马应也不要求孩童在村学学会太多的东西,只要能够学会说汉语并认识一些常用字就行。

第255章 乌孙犯境() 
想要进入村学,没有任何条件,只要是适龄孩童,都可进入学习,甚至官府还会给予一定的补助。

    而乡学,理论上也没有进入的门槛,只要父母愿意,并且能够负担起孩子的学费,便可进入其中继续学习。

    不过,想要从乡学升入县学,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需要通过官府的统一考试才行。此为县试,通过之后不仅能够进入县学深造,而且还能获得童生的身份,享有一定特权。

    童生每个月都可以从官府领到足够生活的津贴,如果是蛮夷的话,还可以直接入汉籍。

    童生想要升入郡学,则需要通过郡试,考中以后就可以进入郡学学习,并获得秀才身份。而秀才,已经可以进入仕途,担任刀笔小吏。

    秀才想要更进一步获得举人的身份,则需要通过州试,考入州学。而举人,理论上已经可以被各地官府直接任命为低级官员了。

    州学再往上就是国子监,考中国子监便是进士,乃是候补官员的主力军……

    总之,凉公国的人才选拔考试已经逐渐向科举靠拢,也更加系统化和正规化。

    薛夏离开后,马应又召见了尹奉。尹奉已经从并州调回了凉公府,担任户部卿一职。和荀攸一样,位列九卿。

    “次曾,荆州的在籍人口统计出来了吗?”马应询问道。

    尹奉点了点头,“荆州当下共有七十六万余户,四百二十万口。大部分郡县都已经实行均田制,今年秋收之后,九成以上的民户都能拥有富足的储粮。而主公治下总人口,则突破了一千七百万。”

    马应叹了口气,“九州之地却只有一千七百万人口。这十几二十年的动乱,也不知让我大汉削减了多少人口,实在令人感慨。”

    尹奉郑重道:“故而,主公更应该励精图治,早日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若是让战乱继续下去,削减的人口还会更多!”

    ……

    很快,兴平六年就过去了,进入了兴平七年(200年)。而马应,也已经二十九岁了,即将三十。

    在占领荆州全境之后,凉公国所辖九州一直在稳步发展着。虽然只有大半年的时间,但国库依旧充实了起来。其中粮草倒是不算多,毕竟只经历了一次秋收。真正充实国库的,乃是钱帛财货!

    凉公国不管是商业还是手工业,都已经非常发达,每时每刻都能生产大量的产品销往整个大汉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财富和化外的一些产品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流入。

    除了少府旗下的一系列国有企业之外,民间催生出来的小作坊也非常多,再加上马应一直在鼓励发展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萌芽的趋势。

    当然,也仅仅只是萌芽而已,在大汉,并没有它成长的土壤,哪怕凉公国的商业税收已经超过了农业税收。

    国库充实得这么快,让马应感到很是高兴,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一年,便又可以发动一场超过十万人级别的大战了。而袁绍、曹操等人,在那个时候,多半还没有恢复过来……

    想到这,马应忽然发现,自己现在完全可以凭借国力耗死他们了。顺利的话,三五年之内就能平定天下!

    正憋着一股劲想要等一年后再对关东诸侯发动大战,可是,商州忽然送来急报,乌孙大小昆弥和呼揭王再次联合,发兵十万攻打车师郡和焉耆郡!

    商州只有张辽统领的一万陷阵军和两万郡兵,估计守不住多久……

    看完急报之后,马应的眼中闪烁着寒芒,“时隔七年,乌孙和呼揭又开始主动挑事了,看来上次打得他们还不够痛!”

    说到这,他当即对胡虎道:“通知下去,立即让姑臧城中的所有将军和参谋军务来军机阁议事。”

    “诺!”胡虎赶忙退了下去。

    半个时辰之后,荀攸、贾诩、郭嘉等参谋军务全部到了,庞德、张绣、麴义等将军也都到了。

    他们都已经知道了乌孙和呼揭联合来犯的消息,不少人都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们渴望战争,因为只有战争才能让他们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因此,还没有等马应开口,便有不少将领主动要求前往商州,击败来犯敌人。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致使军机阁内很是嘈杂。

    马应抬手虚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扫视了他们一眼,认真道:“我此次不只是想要击退乌孙和呼揭那么简单,我想要彻底占据乌州,永除后患。至于乌孙人和呼揭人,要么沦为俘虏,为大汉的发展做出奉献,要么……死!”

    感觉到他身上的森森杀气,众人都是一凛。

    荀攸忍不住开口提醒道:“若要占领乌州,必然会延误一统天下的时机,还请主公三思。”

    “我意已决,不要劝了。若不将他们赶出乌孙盆地,车师郡和焉耆郡时刻都要暴露在他们的铁蹄之下,无险可守。不仅危害商州百姓的安全,也影响丝绸之路这条商道,这是我无法忍受的。”

    见他确实已经下定了决心,荀攸便没有再劝,只道:“若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