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东部鲜卑和乌桓被袁绍击溃后,轲比能便趁机吞并了他们,一时间壮大了许多。而他却不满足于此,甚至想要再吞并步度根,一统整个北方草原。
可是,不等他吞并步度根,他与袁绍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到了无法调解的程度。毕竟他的部落一直盘踞在幽州代郡和上谷郡一带,乃是袁绍的眼中钉、肉中刺,做梦都想拔掉。
因此,在吞并整个东北平原之后,袁绍的战略重心就放在了轲比能身上,想要消除这个威胁。
轲比能其实不想这么快就和袁绍发生军事冲突,因为他想先吞并步度根,统一整个漠南再说。为此,他还特意遣使朝拜袁绍,并且归还了留居鲜卑的五百多户汉人,想要改善和袁绍之间的关系。
然而,袁绍自傲且自负,不仅没有因为这些小恩小惠就和轲比能亲善,反而觉得他软弱可欺,态度也随之变得更加强硬,甚至生出了想要将鲜卑人赶出漠南的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轲比能不愿意,也不得不与他展开交锋。
兴平十四年(207年)十月,轲比能纠集鲜卑和乌桓十万人马,抢先对袁绍发动进攻,想要攻陷辽东郡,以斩断冀、幽二州与东北的联系。东北大部分都是新占之土,汉人少而东夷多,此战略一旦成功,那些东夷多半会在鲜卑的支持下发动叛乱,重新恢复扶余、挹娄、沃沮、高句骊等国。
面对这样的威胁,袁绍不得不倾全力与之一战。
马应得到消息后,立马召集军事会议,与麾下谋臣武将进行商讨,毫无疑问,这是出兵攻打关东的一个良机。
只是,战争规模多大,是同时对三个势力发动攻击,还是主攻其中一个势力,还需要好好商议一下。
“主公,臣提议主攻冀、幽二州。袁绍实力太强,且主力都被鲜卑拖住,乃是当下最好攻打的一方诸侯。只需出动十万人马,就能轻易夺下河北大部分地域!”李优开口说道。
马应却皱起了眉头,道:“若如此,我等虽然能够拿下幽、冀二州,但袁绍却会被轲比能击败,整个东北平原也会落入轲比能的掌控之中。轲比能的实力和威望大涨之后,降服步度根、统一北方草原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如此,北面将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那主公的意思是……”
“不能让轲比能击败袁绍,不能让鲜卑崛起,哪怕为此晚点统一河北也在所不惜!”马应直接定下了基调。
这时,尹奉忍不住开口道:“若怕鲜卑崛起,在夺占幽、冀二州时,可同时派遣一支大军出塞攻打鲜卑部落……”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荀攸给打断了,“若如此,轲比能、袁绍二人必会握手言和,然后同时回头与我军交战。而曹操和孙坚,多半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如此,极有可能出现四线作战的局面,对我等非常不利!”
马应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所以此次我不打算参合河北的战事,而是准备集中兵力攻打孙坚和曹操。趁袁绍无暇他顾之际,先将河南和江东吞并。尤其是江东,必须拿下。”
听了他的话,荀攸、贾诩、郭嘉等人立马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按照他给出的目标,逐步完善作战方略。最后确定,此次将会动员十八万人马。
其中三万陷阵军和两万龙骧军佯攻弘农和洛阳,以牵制住曹操,剩下的十三万大军则全部攻打孙坚。
首先是驻扎在荆州、并且拥有水师的三万朱雀军,顺长江而下,攻打豫章郡北部;其次是正在荆州长沙郡集结的四万虎骑军,准备攻打豫章郡中部;然后是驻扎在交州的三万玄武军,准备攻入豫章郡南部。
除此之外,还有新发展出来的三万海军,准备找机会沿海岸线杀入会稽郡和吴郡。
这么多大军,除非出现严重的失误,否则孙坚绝对抵挡不住。
得知凉国大军来袭,江东一干文臣武将都被吓了个够呛,立马分成两派,一为投降派,一为坚守派。
投降派觉得马应太过强大,双方作战兵力悬殊,再加上盟友袁绍无暇他顾,此战必败无疑,还是早点投降为妙,至少还能获得一个不低的爵位。
而坚守派却认为,马应虽然强大,但水师却不如吴国,再加上盟友曹操能够分担一部分压力,尚有一战之力。
孙坚自然不可能投降,直接选择硬抗到底,而张昭、张纮这些投降派,则被他丢到了一边。
张昭、张纮原本是他最看重的文臣和谋士,如今舍弃不用,只能将新生代提拔上来。如此,周瑜、鲁肃尽皆得到重用,历史上的两位东吴大都督,终于正式登上舞台。
程普为主,周瑜为副,统率两万水师,迎击三万朱雀军。而孙坚,则亲自率领四万吴军前往豫章郡构筑防线,以抵挡四万虎骑军和三万玄武军的进攻。
水军和陆军加起来一共六万人马,这就是他当下能够调动的最大兵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郡兵在吴郡留守,拱卫王都安全。
江东这边战事一触即发,而中州那边,却早就已经打了起来。徐荣、张辽、高顺、徐晃、魏延等将率领五万凉军,直接对驻守在弘农郡的曹仁发动进攻。曹仁率领一万人马死守陕县,同时命人向曹操求援。
曹操收到求援信后,不敢懈怠,准备纠集三万将士前往救援。可大军才刚刚出发,孙坚的求援信又到了,一时间让他头皮发麻。
他已经明白了马应的战略意图,趁袁绍无暇他顾之际,牵制自己,然后全力攻打江东。一旦江东被其占领,那反马联盟将彻底失去与其抗衡的能力,梁国也好,魏国也好,都会被他慢慢蚕食……
第266章 火器()
虽然江东失陷后,自己将变得非常被动,可曹操犹豫再三,还是不准备派兵救援,因为他不确定这是不是马应的调虎离山之计。若在梁国派兵救援孙吴之时,马应又派遣一支大军从南阳郡直插豫州腹地,那梁国将变得岌岌可危!
这并非耸人听闻,以马应现在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同时攻打梁国和吴国。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敢冒险。
……
“主公,这就是第三代武威火炮,炮身长一丈四尺(3米左右),口径五寸(110毫米左右),重七十石(2。1吨左右)。炮身的重心处两侧设有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还可以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同时炮口上方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马钧为马应介绍道。
马钧不仅是匠作大监,而且还是火器局的主事,隶属于少府。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然将火炮给研制了出来。毕竟,冶炼技术发展起来以后,制造火炮基本上不会遇到什么难点,更不要说马应固化记忆后,还将未来的不少知识给带了过来。
最开始制造的火炮乃是铜炮,也就是第一代武威火炮。可随着冶炼技术和炼钢技术的发展,到了现在,制造所用的主要材料已经换成了钢。如此,不仅成本降低了一大截,而且也有了量产的可能。
至于制造火药所需要的硝石,暂时不需要收刮厕所什么的,马应在蜀州挖出了许多天然硝洞,足以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亲眼观看了一下第三代武威火炮的试射,马应很是满意,估计威力已经不比明清时代的红衣大炮差多少了。
除了火炮之外,火铳也生产了一些,只不过暂时只能制造火绳枪,至于更先进的燧发枪,还在研究之中。
“憋了这么久的科技,也不知道它们能不能在战场上给我带来惊喜。”马应喃喃自语。
此次攻打孙坚和曹操,每支大军之中都有少许火炮兵和火铳兵。火铳兵他倒不是很在意,并不指望他们发挥太大的作用,之所以将他们派上战场,也只不过是想要看看效果而已。真正被他重视乃是火炮兵,第三代武威火炮绝对是攻城拔寨的利器,说不定能够直接将城墙给轰塌!
原本他还想要设计一些适合安置在战船上的火炮,以增加水师和海军的战斗力。可随后却发现,一般的船只都搭载不了这样的利器,也就楼船这样的大型船只才能少量搭载。
楼船因为重心不稳的缘故,只适合在内河和沿海航行,打打内战还行,根本无法进入深海。为此,马应不得不命人研发新的船只。为此,他还将自己记忆中的三桅帆船和福船给画了出来,好让船舶工匠作为参考。
相比于这些,最受马应重视的其实还是蒸汽机。只是这东西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至少到目前为止,凉国依旧没有将它制造出来,甚至还有许多技术难题没有攻克。
不过马应也不着急,一来这东西过早出现,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二来,将火器研制出来以后,凉国已经可以吊打其他国家了,不需要再放出蒸汽机这样的大招,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
……
兴平十四年(207年)十二月,庞德统领的四万虎骑军势如破竹,接连攻破宜春、建城等县,进入豫章郡腹地。好在孙坚及时赶到,将这四万虎骑军堵在了赣水西岸,致使他们不敢轻易过河。否则的话,只怕郡治南昌也已经被攻破。
可是,形势对吴国依旧不利,虽然挡住了虎骑军前进的道路,但从交州南海郡杀过来的三万玄武军,却一路向北,占领了豫章郡南部要地赣县。
怕玄武军继续北进,甚至渡过赣水,从南面突袭吴军,孙坚不得不分兵,派遣一万五千人前往临汝县驻守,以拦截他们。
这个决定本没什么错,毕竟一万五千人拒城而守,挡住三万大军并非什么难事。可是,出乎孙坚意料的是,这一万五千人马只支撑了三天,居然就被玄武军给击败了!
收到这个消息后,孙坚完全不敢相信,毕竟统领这一万五千将士的并非庸才,而是他非常重视的一员大将黄盖,怎么也不可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