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还有带孩子的香草负责煮饭。
等佩瑶找到盖房队里面的木匠,和他详细的解释了窗子的做法,以及前后窗的大小告诉他,再让他去跟队长讲解前后要留出窗子的毛坯房,她就苦兮兮的去给树苗嫁接了。
今天李骏回来的时候捎回来的一大捆嫁接用的树枝,说是一早就有人送到铺子里去的。知道是佩瑶要的,便带回来给她。
大家都有事比较忙,没办法,只能趁着今天阴天,佩瑶就自己动手嫁接吧,除了新买的一百多棵苗,还有去年她自己修路时栽种在路两边的那些野生果木。
不过看看这一捆枝条,应该是不够嫁接的,不过不要紧,今年先嫁接一部分,等抽出新枝条了,再剪下来嫁接那些也来得及,反正三年树龄以内的都可以。
她拿个锋利的小刀,和一篮子油占布条,还有那一大捆树枝充满信心的走到缓坡山的那趟树苗前,然后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嫁接。
她中学的时候老师是教过不假,可是这么多年也忘记的差不多了,不过理论还是记得一些的。
把树苗的上端斜着削掉,然后拿出一根树枝同样更加斜着切一个接口,然后把尖头处的皮片掉一块,用木质部分插进下端树苗几口的树皮内,然后用油占布条缠好固定,这样一个才刚刚发芽的树枝就嫁接好了。
不止如此,她一上手,隐约想起来还有一种是把原来树苗上的芽切掉一个,并上下切个刀口,再把嫁接用的树枝上片下一个更大的芽按进去固定。
反正是她能想起来的v字形和t字形的接口方法挨个试,到时候看接口就能看出是用什么办法成活的,这样以后就用那种方法嫁接,方正按她的想法,植物的生命力是很强的,这些经过她摧残的树苗应该最少能活一半,没办法,就是这样自信!
正忙着呢,就听后面隔着河沟的一声呼唤。
“佩瑶,我来啦!”
一听声音就知道说话的是颜小塔,急忙起身回头,见姐弟俩都在马车上露出头来,惊喜的招呼道:“小塔,文轩,快上来!”
看俩人小心的踩着石头跳过河沟,然后佩瑶拉小塔,小塔拉文轩的一个拉一个爬上了河沿。
佩瑶激动道:“你俩咋找来了呢?”
颜小塔红扑扑着小脸蛋。
“当然是去店里找你,没找到你,然后吴树给我们送到谷口,他就跑回去了,我们自己进来的。”
她说完,四下里环视一圈青山绿水,还看到那么多工人盖房子,惊叹道:“哇,你家好热闹!”
佩瑶看习惯了也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便摆手道:“有啥好看的,来帮忙嫁接树苗,然后我带你们去竹林玩。”
“真的!”姐弟俩登时眼睛一亮,还没见过野竹林里什么样呢!
这下衣着华丽的姐弟俩,立刻撸胳膊挽袖子的准备大干一场,因为他俩是来找佩瑶这个乡下姑娘来玩的,所以也穿的是家里最普通的衣服了,便也不怕弄脏弄破,颜文轩一激动把外衫都脱了!
俩人激动的看着佩瑶把树苗接好,然后十分有眼力见的帮忙把住,看佩瑶是怎么绑住的,然后就佩瑶在前面嫁接,他俩在后面绑,速度翻倍上升!
本来佩瑶以为用来嫁接的树枝不能够,可是后面有许多是芽接法,所以就剩下许多树枝,竟然把家里的树苗都挨个接了一遍!
妹弟俩摊在地上,一点形象都没有了,完全是个落难的公主王子形象了,一脸汗水加抹的一条条泥印子,就像淘气的花脸猫一样。
佩瑶倒是没有那么没心没肺的笑人家,这一上午忙的腿和腰都要断了,她也急需休息。
因为最后嫁接的是院里的两颗桃树,所以绕过水潭就可以回到院子里了,她拉起姐弟两个说:“走去院里的椅子上坐,吃点饭,等下工人吃完饭才会回来,咱么休息够了再去竹林看看有没有竹笙。”
上桌一看,又是一大盆包子,这两天事忙且多,所以蒸了很多包子方便吃食。
姐弟俩竟然是第一次吃这样松软的包子,加上五花肉馅的香和野菜的鲜,还有也能是俩人累了,竟然每人都大口吃了好几个。
俩人吃的虽急却不难看,并且神情愉悦明显是喜欢吃,却不开口说话,想来是有食不言寝不语的家教的。
最终咽下包子喝了一口金银花茶,小塔才开口赞扬道:“佩瑶,为什么你家的包子这样好吃?一点都不香外面卖的那种薄薄皮的包子,而是松软的呢?”
“简单,等面发起来后不是会有点酸么,你去药铺买点碱面,捏点进去揉开,再蒸就是这样香软的馒头或包子了。”佩瑶想想,又去拿笔详细写了方法,怕这俩货根本没下过厨房,别不懂的情况下回去弄错了。
姐弟俩如获至宝,这事关以后干粮的好吃程度,所以要好好保存的。
吃饱喝足,俩人除了洗干净的脸手之外一身的灰,小塔笑嘻嘻说:“佩瑶,你把包子给我包几个,我拿回去给爷爷尝尝,我就觉得你家的包子不但皮好吃,就是菜也特别好吃。”
“没问题,你现在要打包,那么你们不去竹林了?”
“下次吧,腿都打颤了。”颜小塔苦着个脸,和文轩的心有余悸。
佩瑶只能给俩人装了包子和一小坛酸笋让带回去尝尝,便放俩人回家了。
见他俩艰难的爬上马车,佩瑶在后面彻底笑开了,“嘿嘿嘿”抓壮丁了啊!
——————————
多谢大家的月票支持,从今日起,每天三更,时间为一个星期。
恳请大家继续支持,么么嗒!(。)
第一八零章 外家()
陈家呈快马加鞭的去了县城定做泉水石台,继续驾马车往黎县的另一个方向的城东门口驶去。
出了东城门,一路上左边是有些险峻的山林,右边大多是田地,越往东走人家也渐渐多了起来。
经过了几个村落,陈家呈才从右面一处土路转弯向山里走,从县城走到这里已经用去了两个多时辰了,还是他快马加鞭的结果,这要是换以前步行,从家里走到外祖母家也要一天时间。
他娘是在县里给绣坊做活时候,经一个认识他爹的媒婆介绍的,因着她娘不但没要什么彩礼,并且还带了一些自己挣来的嫁妆,是以两人结亲倒是没什么波折,他奶也就当家里多能挣钱的下人了。
而外祖母那面虽然嫌娘嫁的远,但是听说爹还在考学,便想着也许能有出息,所以也同意了,毕竟闺女也不小了。主要是他娘看上他爹了,没办法,就这样宠女儿的外祖母家就这样含着泪,把能给闺女带上的都带上了,然后嫁去夫家,希望能得夫家高看一眼。
甩甩头,甩掉心里的胡思乱想,陈家呈不知道外祖母会不会怪他,因为他毕竟也是陈家人,还没让他娘享几天福,要不是佩瑶,怕是他现在还在战场上和蛮人打仗。
然后家里的娘和妹妹能不能过得冬天都难说,除了生活困苦缺衣少食,就是后来在铺子里见到村里熟人聊天,说他家搬走后的一个大风雪夜晚,那泥草屋就塌了。
想想都后怕,要是他没回来,娘俩唯一能遮风挡雨的屋子再塌了。。。。。。
转过崎岖的山路,终于来到山沟里的一片冷清的稀稀落落人家,山里很少有媳妇愿意嫁进来,都是往外嫁的多,并且山里田地少,就多是靠打猎挣点银钱,也比较危险。所以山里人家越来越少,有能力的都搬到官路旁边的村子里去了。
见到村里驶进马车,引得大人小孩呼唤着跑出来围观,好奇的看驾车的帅气后生是往谁家走的。
没想到竟然是往山边老何家去的,他家多久没来外人了,就连嫁出去的女儿听说过的也不好,都几年也不回来一趟,这个后生看年龄莫非是何家外孙?
陈家呈不认识村里的人,但也十分有礼貌的微笑点头示意,有看到长辈也叔叔伯伯叫人,就这样还不认识,就得到村里人的一致好感!
而屋里的小舅舅何小虎和外祖母何氏听到外面的声音,也没出门看看,反正跟他家也没关系,自家过的穷根本就没什么亲戚来往了,何况,现在何小虎他们正愁呢。
今年已经二十的何小虎,妥妥的是个大龄青年,眼下好不容易外村比他家还山沟的东沟村,一个媒婆给介绍那里有家姑娘,年纪也不小了今年也19了,是家里老大,爹娘不在了,全靠姑娘一人拉拔三个弟妹,人不错又能干,可惜她要嫁一个能出得起彩礼的人,说是要二两银子,就相当于卖身一样嫁过来当牛做马,只求用彩礼给弟弟妹妹们生活。
那媒婆说,要不是大弟今年已经15可以鼎立门户,那家大姐儿还拖着不肯嫁,说是不放心弟弟妹妹。
何家这么些年倒是靠打猎攒了几个银钱,可是因为前阵子何氏中风,躺在床上好几天,后来请大夫开药把银钱也花的差不多了,现在家里也就几百个钱,还是后来何氏能下床后,就不肯喝药剩下的。
到现在她的手也落下后遗症,右胳膊不听使唤,连做饭都成问题了,儿子不在家的时候就用左手熬粥啃咸菜,切菜都不成。
外边的陈家呈远远的看见外祖母家还是老地方,小时候来过几次,印象还有,只不过现在更破了,虽然看的出主人是用心补过的,可是房屋太旧,到处都是难看的‘补丁’。
刚靠近石墙院落,陈家呈就高声喊道:“外祖母,小舅舅你们在家么?”
屋里母子两个刚端着稀粥要吃午饭,就听见门口有人喊话,何氏一听叫外祖母,顿时不是很稳的左手更是猛的一哆嗦,声音发颤道:“小虎,你听听是不是叫我们,是不是家呈,快!快!出去看看!”
何氏哆嗦着放下手里的碗,见儿子跑了出去,她也扶着桌子站起身就想往外走,还没到门口,就见房门一黑低头进来一个大小伙子,逆着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