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已经将战时需求较低的小轿车和客车停产,将所有生产资源集中到卡车和半履带车的生产上,相信卡车和半履带车的产量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在轻型坦克停产之后,高尔基汽车厂的同志们已经将原来用于生产轻型坦克的资源用于半履带车和卡车的生产上,目前大部分的轻型坦克生产线都已经转化为GAZ…MM卡车的生产线。
而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的同志们也在尽力提升雅格…7卡车的产量,目前雅格…7卡车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了25辆。
三座汽车厂的扩建工程也已经展开,预计在扩建完成之后,能够大幅提升我国的卡车产量,有望达到每年15万辆的水平。”
“很好,”斯大林托着烟斗,说:“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你了,务必要尽最大的努力,提升卡车和半履带运输车的产量。还有什么要汇报吗?”
“斯大林同志,”曼图洛夫汇报道:“ZIS工厂的厂长利哈乔夫同志向我反映了ZIS…2反坦克炮和M…30榴弹炮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ZIS…41半履带自行火炮的产量不足,未能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
到目前为止,ZIS工厂(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只生产了204辆ZIS…41半履带装甲车,其中180辆配备了122毫米口径的M…30榴弹炮,其余24辆配备了ZIS…2(57mm口径)反坦克炮,并没有达到在1942年2月之前,生产300辆的要求。”
“曼图洛夫同志,我想您应该知道,我们在去年(1941年)12月已经停止了ZIS…2反坦克炮的生产。
M…30榴弹炮的产量目前还是比较充足的,但为了加强前线的火力,大部分生产出来的M…30榴弹炮都优先用于配备前线的炮兵部队,所以ZIS汽车厂暂时得到的火炮数量并不多。
这个情况,贝利亚同志(贝利亚是分管武器生产的国防委员会委员)也向我汇报过,我完全理解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所面对的情况。”
听到这里,曼图洛夫感觉自己这个穿越者做少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阻止戈沃罗夫和沃洛诺夫将ZIS…2停产。
不过,既然已经有了威力更强的D…10反坦克炮,那暂时就没有投产ZIS…2的必要了。
“斯大林同志,我有一个新的提议。”
“什么提议?”斯大林一向很重视曼图洛夫这个年轻人的意见,毕竟他干出了不少政绩,大力推进了苏联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来的意见都是对国家有益的。当然值得重视。
“我认为,我们可以试试将防空炮安装在半履带车上。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可移动的防空火力点,而且半履带车的越野性能较好,能够到达一些路况较差的地带,这样我们就能在更多不同的地方部署防空火力点,可以对一些处于荒野地区的哨站、据点进行防空保护。
而且,我国现有的半履带车生产成本比较便宜,生产过程也比较简便,和防空坦克相比,更适合大量生产。”
斯大林仔细一想,也觉得把防空炮安装在半履带车上的提议十分可取,“你的提议很不错,接下来的事情就由你全权负责。
为了方便你工作,我提议让你负责监督国防委员会关于火炮、防空炮生产的有关决议的执行情况,并且准备相关的问题(意思就是,让曼图洛夫来管火炮生产)。
这些工作,你能够应付吗?”
“放心吧,斯大林同志,我绝对能够应付这些工作,也绝对能够完成您所交代的任务。”曼图洛夫许诺道。
“很好,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就回去准备工作吧。”就曼图洛夫快要动身的时候,斯大林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对了,新型自行火炮的研发工作进行得怎么样?”
“斯大林同志,目前,基洛夫工厂已经研制出一款以KV坦克底盘为基础的152毫米口径自走炮,命名为SU…152,目前已经生产出第一辆原型车,正在进行测试。
而哈尔科夫183厂(也就是现在的马雷雪夫工厂)也已经研制出一款以T…34/85坦克底盘为基础的100毫米口径自行火炮,还有一款以T…34/85坦克底盘为基础的122毫米口径自行突击炮。
这三款自行火炮的原型车将会运到库宾卡,和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的IS坦克、哈尔科夫183厂的T…44坦克的原型车一起进行测试,预计很快就能准备投产。”
“很好,库宾卡的测试在什么时候进行?”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概会在2月2日早上进行,各个坦克工厂的代表和坦克人民委员马雷雪夫同志,还有我本人也会出席。”
“2月2日早上?”斯大林翻了翻日程表,发现他那天实在是抽不出时间离开莫斯科,去远在60公里外的库宾卡观看这次测试。“那天我没空,你在测试完成之后,马上回莫斯科,向我汇报新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测试结果。”
“好的,在测试完成之后,我一定会第一时间过来向您汇报。”
286 库宾卡测试()
1942年2月2日,这一天对日本人来说,是胜利的一天。
日本军队以极其轻微(死55人,伤135人)的代价,从荷兰人手中夺去了印尼的安汶岛。
就在这天,锋芒正盛的日军开始向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的重要港口——莫尔兹比港发起了进攻,东南亚战场可以说是日本人的天下,是轴心国的天下。
然而,在欧洲战场,轴心国却开始处于不利的局面。
就在这一天,苏联的新型坦克和自行火炮原型车开始在库宾卡接受测试。在通过测试后,这些新型的怪物将会投入生产,将会对德国构成更加大的威胁。
库宾卡位于莫斯科以西63公里,是一座人口只有几千人的小镇。
这座小镇的规模虽然小,人口不多,但其地位对于莫斯科州,乃至于整个苏联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全国著名的第22装甲研究试验场(22…й_научно…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_автобронетанковый_полигон)正是位于这座小镇里。
这个装甲试验场,是全国最重要的装甲试验场之一,很多关于苏联坦克的数据都是在这个地方进行采集的,所以最新的SU…152、SU…122、SU…100自行火炮,还有IS…100、IS…122、T…44坦克都被送去了那里进行测试。
一辆ZIS…101M跑车驶到了22号装甲测试场的门前,一名身穿冬季保暖军装的红军士兵走到了这辆车前,要求车里的人出示证件。
车里的人打开了车窗,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乖乖地”把他的证件递给了这名年轻的士兵。
士兵也露出笑容,毕恭毕敬地从车里的年轻人手中接过了证件,他看了一眼,确定了对方的身份,又毕恭毕敬地把证件递了回去,然后敬了一个标准的苏联军礼,说:“大将同志早上好!”
“同志,早上好。请问测试开始了吗?”
士兵站得笔直,用铿将有力的语气说道:“大将同志,测试还没有开始,大家都在等您的命令。”
曼图洛夫看了手表,心想道:“等我的命令?他们不该在15分钟前开始的吗?这个测试就因为我的迟到而推迟了?”
他把车开了进去,找个位置把车停好,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急急忙忙地往测试场跑去。
“不好意思,我迟到了15分钟,你们快开始吧。”曼图洛夫这句话既是道歉,也是命令。他的命令一下,测试就宣布开始了。
首先开始测试的,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IS重型坦克。当时,IS坦克还分为了两款,一款是使用D…10坦克炮(100毫米口径)的IS…100坦克,另一款则是使用D…25坦克炮(122mm口径)的IS…122坦克。
这两款坦克都被拉来了库宾卡这里接受测试,两者各有优劣,优势互补,所以基洛夫工厂那边就决定研发了两款。
IS…100坦克的D…10坦克炮穿甲能力比IS…122的D…25坦克炮还要强,坦克能带的炮弹也比IS…122的还要多,可以装载的炮弹达到60发以上(T…54也能装50发了,为啥IS不能装60发)。
在穿甲能力方面,100毫米口径的D…10坦克炮的确比122毫米口径的D…25强,但所谓“口径即真理”,D…25坦克炮的破坏能力比D…10坦克炮还要强不少。
D…25坦克炮的炮弹能够在不穿透装甲的情况下,造成敌方坦克的剧烈震动,导致装甲脱落,造成车内器材、零件毁坏,乘员伤亡,从而达到击毁坦克的效果。
但D…10坦克炮则必须要在击穿对方坦克装甲的情况下,才能够造成杀伤。所以就威力而言,IS…122坦克比IS…100强。
除了威力较强以外,IS…122坦克的D…25坦克炮还能够用于炸毁敌方防御工事,但IS…100坦克的D…10坦克炮破坏工事的能力就比较弱。
两辆IS坦克很快就通过了测试,击穿了多款不同厚度的装甲板,宝贵的实验数据也被记录了下来,数据和历史上的没多大区别。
按照苏联的测试标准,IS…100坦克能够在1公里的距离外,用最新研发出来的风帽高爆穿甲弹(APHEBC)击穿15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而IS…122坦克能够在同样的距离,使用同一种炮弹的情况下,击穿145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并且能够在不穿透更厚装甲的情况下,造成装甲脱落。
(苏联的测试标准是各国当中最严格的,即彻底穿透,而且20发里面必须有15发或以上炮弹彻底穿透目标才算过关;而美国的“穿透”标准仅仅是打出一个能够透光的小洞,只要10发当中有5发能够打出这样一个小洞,就算过关了。)
IS系列坦克测试完成之后,就轮到了T…44中型坦克。
因为曼图洛夫向哈尔科夫183厂提前说明设计方向和设计灵感的缘故,T…44这款原本应该要在1944年才面试的坦克提前到1942年就造出原型车了。
这款T…44和历史上早期型号的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