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愿如此吧。”
曼图洛夫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地面上的纸团(估计是不满意的火炮设计图),走到格拉宾的办公桌前,找个椅子坐了下来。
格拉宾拿开了办公桌上那一大叠火炮设计图,用礼貌的语气说:“曼图洛夫同志,您这次亲自来高尔基(今天的下诺夫哥罗德),是有什么重要的指示吗?”
“我这次来,就是想视察一下炮火生产,顺便和你交流一下有关火炮设计的知识,向您提供一些灵感。”
格拉宾听到这句话之后,内心感到有点不悦,一个国防委员亲自来92厂视察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的确是一件好事。
但问题是,这个三十岁不到,而且还没有学过相关专业的年轻人,居然要和格拉宾这样一个火炮设计大师交流火炮方面的知识?这不是班门弄斧,或者说是“格门弄炮”吗?
尽管如此,格拉宾还是微笑着,用和善的语气说道:“曼图洛夫同志,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火炮设计的知识,如果您能够给我提供更多灵感,我会感谢您的。”
“马克西姆,”曼图洛夫转过头来,对他的助手说道:“把我带来的‘宝贝’拿进来。”
米哈伊尔拿着一个金属物件走了进来,说:“格拉宾同志,这个是红军战士在前线缴获的德军反坦克炮弹。”
格拉宾仔细地看着这枚炮弹,一看就知道了人家出色的地方所在。“这款炮弹的弹头和我们的没多大区别,但药筒却要比我们的还要长一倍左右。
因为药筒加长了,炮弹的动能和初速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穿甲能力应该比我们的还要强。
谢谢您,曼图洛夫同志,我知道怎么做了。我可以尝试将ZIS…3反坦克炮的药室加长加宽,并且对炮弹进行改造,使用药筒更长,能够装入更多火药的穿甲弹,这样就能够提升反坦克炮的穿甲能力。”
“很好,我这次还带来了一门从战场上缴获的Pak36(r)反坦克炮,你也可以参考一下这款德国反坦克炮的设计,看有什么值得参详的地方。”
格拉宾这个时候已经被曼图洛夫所折服,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这个没学过相关专业的年轻人居然能给自己带来这么好的东西,怪不得人家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了国家领导人级别的人物,他的能力简直无法匹敌啊。“好的,感谢您给我带来的东西,我一定会尽力完成改进ZIS…3反坦克炮的任务。”
“对了,85mm坦克炮的设计工作进行得怎么样?”曼图洛夫问道。
“暂时还在设计之中,无非就是将炮管的长度增加到60…68倍口径,把膛线的数量增加到28…36条。但究竟加长到多少倍口径,增加多少膛线,目前还没有定案。”
格拉宾的设计方向并没有错,炮管的长度和膛线的数量也在曼图洛夫所想的范围之内,这让曼图洛夫感受到了火炮大师的功力。
“很好,朝着这个方向设计就没错了。”曼图洛夫提议道:“你可以尝试一下将炮管的长度提升到64倍口径,将膛线数量增加到32条。然后造出一个原型炮测试一下。”
听到这里,格拉宾彻底震惊了。没想到曼图洛夫的提议和他所想的“最佳方案”一模一样,“曼图洛夫同志,其实我和您想的一样,打算把炮管长度提升到64倍口径,而膛线数量也增加到32条。
但这样一来,火炮的精准度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一直不敢下定案。”
格拉宾的担心也并没有错。历史上,当92工厂制造出这款85mm口径,64倍径的ZIS…85BM坦克炮之后,就在第一次测试中发现了精确度不足,弹道不稳定的问题。
后来,格拉宾设计局将这款炮加以改进之后,就克服了这个问题,精准度有所提升(估计能够提升到合理水平),但初速却从每秒980m下降到了每秒920m。
虽然这款8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强大,但由于没有达到“必须强于德国kwk43(88毫米口径,71倍径,俗称‘长88’)”的要求,加上当时战争已经快要结束,而苏联已经有了100毫米口径坦克炮,所以ZIS…85BM、D…10…85等大威力85炮方案都没有获得采纳。
不过,如果这款“长85”能够在1942年出现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89 海上较量()
在西乌克兰的失利让德国人意识到他们的坦克无论是在火力上、装甲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不过苏联,结果直接导致德军进攻计划的失败。
莫德尔指挥的第41装甲军,因为装甲部队损失太过惨重,而德国后方又不能及时提供坦克补充,结果这支部队被改编成步兵军,第4坦克集群也被改编为一个普通的集团军,自此中央集团军群丧失了大规模装甲进攻的能力。
然而,希特勒并没有因此放弃侵略苏联的行动,他把大量的人力和资源集中在新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的研发设计上。
到了1942年2月,戴姆勒公司和猛狮公司都已经交出了VK3002坦克(也就是虎式坦克)的图纸,除此之外,象式驱逐战车、犀牛式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发计划已经开始进行,德国人已经下了决心要搞出更厉害的坦克。
和历史上一样,希特勒对戴姆勒公司的VK3002(DB)方案较为满意,这个方案其实根本就是T…34坦克的仿造品,只不过装甲厚度不同,所使用的坦克炮不同,其细节设计当然也不同,但其外型上和可生产性方面和T…34坦克极其相似,一看就知道是“抄”的。
猛狮公司的方案则不同,这个方案就是历史上所采纳的豹式坦克方案,其性能上、装甲防护力上都比戴姆勒奔驰的方案还要优秀,但猛狮公司所设计的坦克,生产成本比较高昂,可生产性也比不上戴姆勒奔驰的方案,所以产量也受到限制。
在历史上,因为德国人较重视质量的缘故,猛狮公司的方案获得了德国广大军官们的支持,继续秉持着德意志工业慢工出细作的原则。
但是在这个世界里,德国人则需要一款生产成本较低,可生产性更高,同时又可以跟T…34相抗衡的坦克,所以他们选择了戴姆勒奔驰的方案,并且将这款计划编号为VK3002(DB)的坦克命名为豹式坦克。
按照计划,豹式坦克将会在1942年3月接受测试,1942年6月开始投产(比历史上早了半年),预计月产量为350辆。
而在豹式坦克开始大规模服役(1000辆服役)之前,德军会继续采取守势,这就意味着他们在1942年9月之前,德国陆军不会对苏联发起任何大规模的攻势。
然而,就在陆军采取守势的时候,德国海军已经把主力舰队调到了比较靠近苏联的挪威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准备在海上跟苏联海军较量一番。
“报告库兹涅佐夫同志,芬兰湾发现德国潜艇活动!”
1942年3月,苏联海军人民委员(兼海军总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收到了有关德国潜艇在芬兰湾活动的报告。
紧接着,在不久之后,英国海军主动向苏联海军通报了德国舰队往挪威和波罗的海调遣的情况。
种种迹象表明,德国海军正在策划一场针对苏联的行动。
德国海军把舰队调回挪威,极有可能是要以挪威为基地,北上切断北冰洋航线,从而切断英苏两国之间的物资来往,避免同盟国通过北冰洋航线,向苏联输送物资。
同时,在芬兰湾出现的德国潜艇也显示德军有可能要通过芬兰湾,对苏联海军在波罗的海的舰队进行打击,扫清德军进攻列宁格勒的一个障碍,甚至还有可能要从海路进攻列宁格勒,从而在北方战线上取得突破。
幸好,北冰洋航线那边还有强大的英国舰队保护着,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英国海军都占有较大的优势。
但是在波罗的海,德国人几乎取得了全面的制海权。除了瑞典以外,波罗的海的所有海岸都已经掌握在轴心国手中,苏联控制的海域仅仅是芬兰湾东部靠近列宁格勒那块而已。
在历史上,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大部分主力都在大西洋和北海,与英美海军交战,所以也没有从海上消灭部署在列宁格勒的苏联波罗的海舰队。
再加上一战时期,帝俄海军又在芬兰湾部署了大量的水雷,导致外国舰队无法从芬兰湾一带通行进入列宁格勒(英国海军试过硬闯,结果触雷了),而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海军也在芬兰湾部署了一定数量的水雷,结果德国人还是无法从海上对列宁格勒造成威胁。
不过在这个世界里,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投入的兵力则比历史上多,甚至还派出了潜艇,侦查、记录水雷的部署位置,还派出了扫雷舰前去扫除障碍,明显是要从芬兰湾寻找突破口。
但是,在德国海军增兵的同时,苏联海军的实力得到了不少的加强,并且在北海和黑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就在不及之前,苏联两艘苏维埃级战列舰(苏维埃号和苏维埃乌克兰号)就已经服役,分别编入了北海舰队和黑海舰队。
除此之外,苏联的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也已经下水,并且编入了波罗的海舰队,增强了苏联海军在波罗的海的实力。
这艘排水量达到4万吨的战列巡洋舰,装备了9门12口径英寸的舰炮(3个3联装炮塔),在火力上并不比德国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逊色。
本来,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是要装备6门15英寸口径的舰炮(跟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同款),由德国克虏伯公司所生产,是苏德互不侵犯时期,两国交易(真金白银的交易,不是皮眼下的)的产物。
但是,克虏伯公司还没交货,苏德战争就打响了。作为苏联的敌人,德国人怎么有可能会在这个时候把炮送到苏联那里呢?结果,这些原本要安装在喀琅施塔得号战巡上的火炮就被德国人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