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飞机全部都是1930年代的老式机种,在各种性能上都比不过苏联空军的拉…7、雅克…3战斗机。
结果,数量和飞机质量均占优势的苏联空军轻易地消灭了这个芬兰战斗机群,40架芬兰飞机全部都被击落(因为这些飞机飞得也不快,想跑的时候都被苏联飞机轻易追上了),但苏联也损失了13架战斗机。
损失轻微的苏联航空师继续向西飞行,当他们看见德国舰队的时候,德国的空中增援也到达了。
298 芬兰湾海战()
奥托·费恩已经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他知道自己已经逃不过这一劫,只要能够坚持多一会儿,让其余舰船安全撤退就行。
本来,奥托·费恩还是抱有不小希望的。在他看来,以德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对付只有2艘无畏舰和2艘轻巡洋舰的苏联波罗的海舰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他不但低估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算少了1艘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和3艘恰巴耶夫级轻巡洋舰)以外,也低估了苏联空军的作用和飞机对舰船所造成的伤害。
要不是刚才那场空袭,导致舍尔上将号被击沉了,欧根亲王号入水重创了,说不定德国舰队还能够和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干上一场。
但现在,无论是舰船数量还是飞机数量,苏联军队都占了绝对的优势。如果两支舰队死磕的话,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胜算较大,就算德国人能够取得胜利,恐怕也得付出极大的代价。
德国海军的底子本来就弱,自从俾斯麦号战列舰沉没之后,一直都处于弱势,在大西洋被英国皇家海军所压制,只能在波罗的海这边发挥一点作用。
如果连波罗的海舰队都被重创了,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的海上实力将会面临着重大的打击,将无法与苏联海军相抗衡。
而苏联海军就算输了,也能够从北海舰队里抽调舰船,通过白海…波罗的海运河来到芬兰湾,以弥补这次海战中所遭受的损失,壮大波罗的海舰队的海上力量。
但德国输了怎么办?他们只能从大西洋那边抽调舰船,但大西洋那边的海上实力已经少得可怜,一直都被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吊打。
如果把大西洋和北海的主力舰船都调走了,剩下下来的船只就等着被英国海军消灭吧。
那怎么办?除了避战以外,毫无选择。
最佳的办法就是把德国舰队撤离芬兰湾,然后在芬兰湾部署水雷,建立一道封锁线,把苏联舰队困在芬兰湾内,这样就保障了波罗的海其他海域的安全,但这样一来,德国海军就失去了夺取戈格兰岛的机会,也无法夺取芬兰湾的制海权。
想到这里,奥托·费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为自己身为一个德国人而感到骄傲,但又为自己作为一个德国海军军官而感到羞耻。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版图,比德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在他看来,德国的陆军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地面力量。
但是,在陆军强大的同时,德国的海军却沦落到被其他国家压制的地步,沦落到只能依靠水下偷袭来打击敌方舰艇和商船,却不能够像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那样,光明正大地打一场漂亮的水面海战,真是窝囊啊!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9门11英寸的舰炮对准了走在最前头的那艘苏联军舰(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发出了阵阵怒吼,一场海战就这样爆发了。
因为距离太远,难以瞄准的缘故,这9枚德国炮弹并没有击中目标,全部都落入了海里,没有造成任何伤亡。
接着,苏联海军的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也将炮管对准了格奈森瑙号,在调整好角度之后,舰长毫不犹疑地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砰砰砰!砰砰砰!”因为船头正对着格奈森瑙号的缘故,喀琅施塔得号的后炮塔并没能参与这次射击。喀琅施塔得前部的两座三连装炮塔向前方发射了6发炮弹,但也是因为距离太远的缘故,没有命中目标。
双方军舰靠得越来越近,炮弹的偏差也随着距离的接近而有所降低,但也只有寥寥几发炮弹能够打中目标,而且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
直到双方军舰的距离拉近到5000米的时候,炮弹的命中率就开始增加了。之后的每一轮炮击,几乎没有一轮是没有炮弹击中目标的。
不过,因为格奈森瑙号航速极慢的关系,这个又大又慢的目标更加容易被苏联军舰锁定,所以被击中的概率比较大。
而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则以30节的航速快速行进中,时不时还改变方向,目标较难锁定,往往受到的炮击也比较少。
这样一来,格奈森瑙号就面临着被对方压制的局面,身中多弹的格奈森瑙号已经“伤痕累累”,船上的雷达系统和通讯系统都已经因为电线被炸中的缘故而无法运作,本来就已经损坏的动力系统,又因为锅炉室埃多了5发炮弹而再遭重创,维修人员也牺牲了一半。
过了不久,格奈森瑙号加班装甲被两枚12英寸的穿甲弹所击穿,点燃了弹药库,引发了一起大爆炸。这场爆炸导致20名船员当场死亡,一号炮塔失去了战斗力,更在船体甲板上炸出了一个大洞!
海水从这个大洞中流入船内,格奈森瑙号的船身迅速向右侧倾斜。随后,船体也发生了断裂,洞口变得越来越大,前面两个三连装炮塔都已经被水浸泡,无法作战,后面的炮塔也没有了动静,因为负责操控的炮手都只顾着逃命,没法操作舰炮。
这个时候,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又发射了9枚12英寸口径穿甲弹,其中6枚打中了格奈森瑙号。这6枚穿甲弹当中,有3枚击中了甲板,造成甲板上35名船员的伤亡。而另外3发则打中了舰桥,造成30名船员的伤亡。
此时此刻,格奈森瑙号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巨大的船身也沉了一半。
舰长奥托·费恩明白局势已无法挽回,最终无奈地下达了弃船逃生的命令。
他看了眼挂在墙上的德国国旗,心里觉得自己有愧于这个国家。他觉得没有满足国家带给他的期望,没有旅行自己作为一名德意志军人的责任。
想到这里,他感到自己非常的耻辱,不配穿这身军装,不配作为一名日耳曼人。他掏出了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希望用这一枪来赎清自己的罪行。
他就要扣下扳机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想到了漂亮的老婆,想到了年迈的父母,还有可爱的孩子。
如果他就这么死了,家里的人该怎么办?想到这里,他放下了手枪,爬到了被炸破的窗口旁边,跳到了海上。
299 喷气时代()
芬兰湾海战的胜利,奠定了苏联海军在芬兰湾的制海地位,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了苏联的海上实力和空中实力。
经此一战,德国海军的实力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舍尔上将号袖珍战舰被击沉,莱比锡号轻巡洋舰、纽伦堡号轻巡洋舰,还有4艘驱逐舰也没有幸免于难。
然而,这场胜利得来不易,苏联空军在战斗中损失了上百架飞机,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也被多枚炮弹击伤,需要回港接受2个月的修理。
幸好,一百多架飞机的损失对于苏联而言,并不能算得上什么,毕竟在这个世界里,苏联的飞机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天85架的水平,这一百多架的飞机损失只需要3天的时间就能够弥补回来。
此战之后,德国在战略部署上已经从进攻态势转变为防守态势。他们开始在芬兰、波兰、西乌克兰和保加利亚一带构筑防御工事,以应付苏军未来的反攻。同时,德国也加强对占领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以提供更多的原材料来支持后方的军工生产。
不过,无论是修筑防御工事,还是开采矿产资源,都需要有庞大的劳动力可供动用才行。但当时,德国的所有人力都已经用在战场上,或者是在后方从事工农业生产,那只能动用战俘和占领区本土的人力,来从事这些工作了。
当然,德国人采取守势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他们要“保卫疆土”,而是要在保住现有底盘的同时积蓄力量,准备对苏联发起一场新的进攻。
但是在这场进攻开始之前,他们就必须要大规模地,列装能够与T…34/85坦克相抗衡的戴姆勒黑豹坦克(VK3002(DB)),并且装备足够数量的象式坦克歼击车和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除此之外,德国人也尽一切的办法,生产更多的飞机,以弥补苏德两国在飞机数量上的差距。
等飞机数量多了,新型坦克列装了,德国人就会发起一场新的攻势。
与此同时,苏联这边的生产、研发部门也没有闲着,各个工厂都在为提升军需军备的产量而努力。
在这个时空里,苏联的生产能力比我们历史上的强,苏联各种军备、军需品和运输工具的产量也比历史上高,研发速度也比历史上快。
就在1942年4月,苏联的SU…152、SU…122、SU…100自行火炮/坦克炮已经开始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新西伯利亚179厂和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投产,而T…44坦克也完成了测试工作,在哈尔科夫183厂、新西伯利亚军工综合体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工厂开始生产。
各个设计局也展开了新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研发工作,位于哈尔科夫的520设计局已经开始按照曼图洛夫的建议,对T…44坦克的底盘进行重新设计,在不影响装甲防护能力,不影响坦克性能的情况下,将炮塔座圈直径达到1800毫米。
当然,光设计底盘是不行的,既然炮塔座圈增大了,那还得有一个更大更宽的炮塔才行。哈尔科夫520设计局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在设计底盘的同时,也在设计一款更宽更大的炮塔。
按照曼图洛夫的要求,这款新型铸造炮塔将采用半球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