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档次的酒店,出入这里的人除了苏联本地干部以外,还有一些外国使节,让他们听见苏军的军事秘密可不是好事。
其实,苏军的战况比曼图洛夫所预想的还要好。虽然苏军并没有占领太多的土地,但已经赢得了好几场战役的胜利,令芬兰军队付出了超过二十万人的伤亡,驻芬德军也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
对于苏联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二十多万人的伤亡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他们有1。97亿人口,军队人数也有一千万,二十多万人的伤亡也就占了军队人数的2%左右,还算比较轻微。
但对于芬兰这样一个全国总人口只有360万人,军队人只有53万人的国家来说,二十多万人的伤亡已经算是相当严重了。这个伤亡数字可占了全国总人口的18分之一,占了军队总人数的40%左右。
而且,芬兰可动员人口有限,在多个军工厂遭到空袭破坏的情况下,军备生产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导致新兵没有足够的武器使用,有些部队甚至出现了2个人用1条枪的情况。
德国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芬兰方面的压力,使芬兰在军工体系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得到更多的武器弹药,来支持战事的发展。
但德国能给芬兰的援助始终有限,而且在芬兰湾海战之后,苏联潜艇的巡逻范围已经延伸至奥兰群岛附近海域,经常袭击载有援芬物资、部队的德国船只,进一步减少了德国援芬物资的数量,大大增加了芬兰军队的后勤压力。
“这就好。”卡蒂娅叮嘱道:“有些事情你不需要过分担心,只要你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该做的就行了。”
曼图洛夫点了点头,回应道:“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
卡蒂娅也没有追问下去,她知道曼图洛夫这样身居高位的人会有自己的苦恼,也会有处理这些困难的能力。
而且,她也发现有几双熟悉的目光在看着自己,在注意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最好低调一点,不宜说太多,毕竟这里不是自己家,而是莫斯科大酒店的餐厅。
“科斯塔(康斯坦丁的小名)”一个身材魁梧,样貌俊美的男人对着一个头戴眼睛,文质彬彬的男人说道:“我好像看见了黑玫瑰。”
那个被称为康斯坦丁的眼镜男转过头来,往餐厅的角落里瞄了一瞄,一下子就看到了2个熟人——一个是自己的领导,另一个是自己的大学同学。
“怎么了?是不是她?”
“没错,是她。”眼镜男身体微向前倾,压低声音说:“奥列格,你想干什么?是不是还想……”
“她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女人,到现在还是那么漂亮。”奥列格瞟了曼图洛夫一眼,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但她现在已经有男人了,你觉得我还会打她主意吗?”
当时,卡蒂娅已经28岁了,正值女人的黄金年龄。她的身材依然性感,那双又白又长的美腿还能维持着完美的状态;原本就不小的胸脯,现在已经发育成熟,变得更加饱满。那张迷人的面孔依然完美,几乎没有任何瑕疵。
“你不会敢打她主意,”康斯坦丁扶了一下眼镜,“你知道她的丈夫是谁吗?是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弗拉基米尔·曼图洛夫同志。”
“曼图洛夫同志?他不是你的领导吗?”奥列格的蓝色眼睛中充满了惊讶和羡慕之色,“昔日的大学女神居然嫁给了你的领导,作为领导助手(秘书)的你有什么感受?”
“没什么感受。”康斯坦丁的确没什么感觉,他当年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很少去管这些男女之事。虽然他也曾经被卡蒂娅的美貌所吸引,但追求卡蒂娅的人实在是太多,而且个个条件都不差,再加上他不太喜欢卡蒂娅的性格,最终也没有对卡蒂娅产生什么兴趣。
奥列格当年也曾经追求过卡蒂娅,给她写过无数封情书,甚至还约她出来吃了一顿饭。他是众多追求者中条件最好的,不但是众多追求者当中外貌最出众的,而且还有颇为优厚的背景和家庭条件,据说跟某位苏共中央委员有亲戚关系。
而这位中央委员,恰巧就是曼图洛夫计划拉拢的对象。
320 兵临城下()
1942年10月底,苏军主力已经兵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城下。
持续两个多月的攻势,令芬兰军队损失惨重,芬兰大部分国土都落入苏军手中。惨重的伤亡对芬兰这样一个人口稀少的国度来说,是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但在德国人的胁迫下,芬兰政府迟迟没敢作出投降的决定。
等到德军提出进驻赫尔辛基的要求时,芬兰总统吕蒂已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一方面派人向苏军讲和,另一方面设法拖住德国人那边,争取在德军进驻赫尔辛基之前与苏军达成停火协议。
芬兰特使很快就与苏联政府展开了磋商,起初谈判进程还算颇为顺利。但苏联提出的要求实在是太过苛刻,要求芬兰赔偿6亿美元,解散全国军队,允许苏军驻扎芬兰,还要求芬兰割让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并且将汉科半岛和波卡拉半岛租借给苏联。
除此之外,苏联还要求芬兰政府废除所有反共产主义的法案,承认芬兰共产党的合法政党地位,同时也要求芬兰政府为芬兰内战期间对共产党的打压以及对苏俄志愿军的“屠杀”行为公开道歉。
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并没有答应苏联提出的条件,他们能赔款,能割地,但不能容许苏联在芬兰驻军,也不能承受芬兰解除武装的后果。
1939年,苏联也曾经向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提出过在他们国内驻军的要求。这三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在苏联的强权面前屈服,最终答应了苏联提出的条件。
过了不久,苏军大规模向波罗的海三国集结,并且联同驻守在波罗的海三国里的军队里应外合,迅速占领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最终将这三个国家并入了苏联的版图之内。
如果芬兰政府答应了苏联的要求,芬军将会解除武装,苏军将会进驻芬兰。到时,被解除武装的芬兰在苏联驻军的面前将毫无抵抗之力,苏军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芬兰全国,继而将芬兰并入苏联版图。
里斯托·吕蒂并不愿意步波罗的海三国的后尘,如果他答应了苏联的要求,自己的国家面对着苏联的入侵,将不会具备抵抗之力。
最终,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条件,同时也答应了让德军进驻赫尔辛基的请求。
随后,德军派出了2个师进驻赫尔辛基,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也向苏联的列宁格勒、普斯科夫方向发起攻势,牵制苏军北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兵力,拖慢苏军进攻芬兰的步伐。
而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则因为前方苏军兵力依然占绝对优势的缘故,并没有冒险发起攻击,以保存这点仅有的实力。
除了进攻苏联本土以外,驻挪威的德军也投入了十多个师的兵力,以挪威芬马克郡为根据地,从陆路进攻苏联占领的芬兰北部,以及苏联本土的摩尔曼斯克州,将苏军的部分兵力牵制在芬兰北部和摩尔曼斯克州一带地区,阻止他们南下进攻芬兰西南部地区。
德军一连串的行动还是比较有效的,已经列装戴姆勒豹式坦克的他们,在苏军的T…34/85面前,表现毫不逊色,连番的进攻也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当然,这个“较好”只是相对于之前的失利挫败而言,实际上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并没能突破曼图洛夫防线,部署在挪威北部的德军并没从苏联手中得到太多的地盘,也没有对苏军造成太大的伤亡。
即使德军换装了新型坦克,也没有对战局带来太大的帮助,毕竟德军最新装备的戴姆勒豹式坦克在苏军的T…44、IS…100、IS…2坦克面前并不能算得上是什么,在苏军新坦克面前只有被吊打的命运。
即便如此,德军的象式/斐迪南坦克歼击车依然取得了不错的表现,击毁了多辆包括T…44、IS…100和IS…2在内的苏联坦克,但由于数量太少,对战局起到的作用也相当有限。
而且,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装甲还是比较薄弱,容易被苏军的坦克和飞机所击毁,结果一战下来德军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无论如何,德军连番的行动已经达到了他们的战略目的,成功牵制了苏军北方面军和芬兰北部苏军的部分兵力,减缓了苏军进攻芬兰的步伐,为芬军和驻芬德军换取了一点时间。
只不过,这点时间的延缓对于芬兰的命运而言,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此时的芬兰共和国只剩下西南部地区,仅保留不到一半的国土。
而其余的国土,则由“芬兰民主共和国”所控制。这个“芬兰民主共和国”实际上是苏联在芬兰土地上建立的傀儡政权,由芬兰共产党员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所领导,实际首都是芬兰北部城市奥卢。
这个苏联建立的傀儡政权,起初并没能获得国际承认,只有苏联、蒙古和罗马尼亚承认这个政权的合法性。但随着芬兰共和国在战场上的失利,占领了芬兰大部分国土的“芬兰民主共和国”已经取得了美国、中华民国、英国、自由法国等多个同盟国的承认。
尽管如此,这个获得多个国家所承认的芬兰政权并没有受到芬兰民众的认可。大部分芬兰人民把这个新生的政权视为苏联的傀儡(虽然这的确是苏联的傀儡政权),把奥托·库西宁等芬兰共产党员视为卖国贼。
一些芬兰人甚至还成立了游击部队,利用森林的隐蔽地形作为掩护,在芬兰民主共和国的地盘里进行武装抵抗活动,刺杀芬兰共产党员。
但这些游击队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不少游击队员甚至连枪都没有,就算有枪,也未必有足够的弹药,在武器弹药充足的苏联红军面前毫无招架之力。